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血肿扩大者与血肿未扩大患者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38例脑出血患者中有50例出现血肿扩大,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的发病距首次行头部CT检查时间、入院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血糖及胱抑素C(Cys 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短的发病距首次行头部CT检查时间(OR=1.374,95%CI=1.044~7.666,P0.05)、低入院GCS评分(OR=0.222,95%CI=0.092~0.533,P0.01)、高入院NIHSS评分(OR=1.735,95%CI=1.762~2.624,P0.01)、血清高水平HDL-C(OR=1.726,95%CI=1.546~2.313,P0.05)及血糖(OR=1.410,95%CI=1.027~1.934,P0.05)与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独立相关。结论低入院GCS评分、高入院NIHSS评分、血清高水平HDL-C及高血糖为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脑出血发病后尽早行头部CT检查可提高血肿扩大发现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及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联合血糖水平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6例,根据入院后头颅CT检查结果显示是否出现血肿扩大将患者分为扩大组(29例)及未扩大组(77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入院时GCS评分联合血糖水平预测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价值。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血肿部位、入院时舒张压及长期吸烟史比较无明显差异(P0. 05);入院时GCS评分、入院时收缩压、空腹血糖、血肿形态及长期饮酒史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入院时GCS评分、高入院时收缩压、高空腹血糖、血肿不规则及存在长期饮酒史是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入院时GCS评分、血糖水平预测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时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5和0. 819,明显低于两者联合预测时的AUC(0. 886,P 0. 05)。结论低入院时GCS评分、高入院时收缩压、高空腹血糖、血肿不规则及存在长期饮酒史是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时GCS评分联合血糖水平预测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97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于发病6 h及48 h时对患者进行头颅CT检查。分析血肿扩大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根据5点分级标准,规则血肿48例(49.48%),不规则血肿49例(50.52%);均质血肿62例(63.92%),不均质血肿35例(36.08%)。27例(27.84%)患者发生血肿扩大(血肿扩大组),70例(72.16%)患者血肿无进展(血肿未扩大组)。与血肿未扩大组比较,血肿扩大组患者年龄、血肿量、入院时及入院3 h的收缩压,以及高血压病、糖尿病、抗凝治疗史、吸烟史、不规则血肿、不均质血肿的比率均显著增高,GCS显著降低(P0.05~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不均质血肿和入院3 h收缩压升高是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OR=47.377,95%CI:7.827~286.789,P0.001;OR=20.969,95%CI:3.826~114.923,P0.001)。结论不均质血肿和入院3 h SBP升高是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老年脑出血后血肿扩大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67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出现血肿扩大的99例患者为病例组,未出现血肿扩大的68例患者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首次CT距发病时间、脑出血部位、血肿形态,入院时及发病次日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入院时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空腹血糖(FBG)、呕吐情况、意识障碍情况、NIHSS评分,饮酒史、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及早期(入院6h内)应用甘露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2组首次CT距发病时间、血肿形态、发病次日SBP和DBP水平、HDL水平、FBG水平、入院时意识障碍、入院时NHISS评分、饮酒史、早期应用甘露醇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不规则血肿形态(OR=6.367)、发病次日SBP(OR=4.688)、入院时HDL水平(OR=2.057)、入院时NIHSS评分(OR=1.452)、饮酒史(OR=1.363)、早期应用甘露醇(OR=1.208)与老年脑出血后血肿扩大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脑出血后血肿扩大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具有相关性,应全面把握患者的高危因素,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以达到预防血肿扩大、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发生血肿扩大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24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时行首次头颅CT平扫(发病时间≤8 h),并于24 h后复查头颅CT,将复查时血肿量增加≥33%或增加≥12.5 ml定义为血肿扩大,并分为血肿扩大组(n=70)与血肿未扩大组(n=154)。收集两组年龄、性别、糖尿病史、初始血肿量、入院时收缩压、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以及是否有凝血功能异常等临床资料。判读首次头颅CT平扫时是否存在血肿边缘不规则混合密度征、黑洞征、漩涡征、分叶征、混杂征。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判断影响血肿扩大的因素。结果224例患者中,CT显示血肿边缘不规则混合密度征71例,黑洞征56例,漩涡征51例,分叶征53例,混杂征58例。血肿未扩大组与血肿扩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初始血肿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血肿未扩大组比较,血肿扩大组有糖尿病史者和凝血功能异常者占比均高,入院时GCS低、收缩压高以及头颅CT显示有血肿边缘不规则混合密度征、黑洞征、漩涡征、分叶征、混杂征者占比均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糖尿病史、入院时GCS低、入院时收缩压高、凝血功能异常以及头颅CT显示有血肿边缘不规则混合密度征、黑洞征、漩涡征、分叶征、混杂征均为脑出血患者发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既往有糖尿病史、入院时GCS低、收缩压高、凝血功能异常以及有CT影像学特征性表现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发生血肿扩大的风险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不规则指数(R)量化评价不规则血肿形态,分析血肿扩大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深圳市数家医院发病6h内行第1次头部CT检查,48h内复查头部CT的非手术脑出血病例资料,共120例,分为两组:(1)血肿扩大组31例;(2)血肿无扩大组89例.计算出评价血肿不规则程度的不规则指数(R).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到入院时间、入院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出血量、出血部位、纤维蛋白原浓度、不规则指数R与血肿扩大的关系.结果 120例脑出血患者中有31例患者发生血肿扩大,发生率为2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早期就诊头部CT扫描(OR 0.342,95%CI 0.169~0.693,P=0.003)、入院时的高收缩压(OR 3.897.95%CI 1.458~10.416,P=0.007)、不规则指数R≥1.3(OR 2.974,95%CI 1.128~7.845,P=0.028)均是脑出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早期就诊头部CT扫描、入院时的高收缩压(>175mmHg)、血肿不规则指数R≥1.3时的患者血肿扩大发生率高,是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微出血对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磁敏感加权成像对98例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脑微出血灶观察,据发病后24 h头部CT血肿扩大和实验室指标变化,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脑微出血对脑出血后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结果 98例患者中25例于发病后24 h复查CT显示血肿扩大,发生率约为25.51%,脑微出血组为43.75%(14/32),高于非脑微出血组的16.67%(11/66;χ2=8.319,P=0.0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微出血为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扩大的独立影响因素(OR=0.241,95%CI:0.065~0.861;P=0.017)。结论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24 h)合并脑微出血患者血肿扩大风险明显增加,应及时采取相关预防措施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降血压药物对高血压脑出血后患者血肿体积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为临床上脑出血后血压控制的药物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筛选出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马鞍山市十七冶医院及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9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尼莫地平组、乌拉地尔组及对照组.对3组患者入院时、入院后24 h、入院后72 h血肿体积以及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进行记录. 结果 入院后24 h、72 h时,3组患者血肿体积较入院时均明显扩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尼莫地平组与对照组、乌拉地尔组相比扩大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P=0.019;P=0.016,P=0.022).不同预后等级在3组患者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平均秩次(对照组54.38,乌拉地尔组51.19,尼莫地平组35.53)判断,尼莫地平组与对照组、乌拉地尔组相比,痊愈率高、无效率低,预后明显最好. 结论 尼莫地平作为高血压脑出血后预防早期血肿扩大的药物使用时,对预防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及改善神经功能预后要明显优于乌拉地尔,可作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内镜下微侵袭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幕上血肿病人预后的各项因素及相互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采用内镜微侵袭手术治疗HICH病人的临床资料。以GOS评分3~5分为预后良好组(n=76),1~2分为预后不良组(n=33),统计分析入院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血肿量、GCS评分、NIHSS评分等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之间MAP、幕上血肿量、GCS评分、NIHS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AP(OR=0.944,95%CI=0.897~0.994,P=0.030)和NIHSS评分(OR=0.857,95%CI=0.749~0.982,P=0.026)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幕上血肿量与入院NIHS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688,P0.001),与GCS评分存在显著负相关(r=-0.780,P0.001)。结论 MAP和NIHSS可作为独立预测微侵袭手术治疗HICH病人预后的因素。血肿量与GCS和NIHSS评分呈相关性,可反映HICH病情严重程度及神经功能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本院87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6 h内和发病后24 h内完成第1次和第2次脑部CT检查,根据其有无早期血肿扩大将患者分为血肿扩大组和血肿未扩大组,记录2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和CT图像等信息,分析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87例患者中血肿扩大组30例(34.48%),血肿未扩大组57例(65.52%)。单因素分析显示,血肿扩大组入院时SBP、入院时GCS评分、入院时NIHSS评分、FPG、TG水平、发病至首次CT检查时间、血肿形态与血肿未扩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入院时SBP≥200 mmHg、入院时GCS评分≤8分、入院时NIHSS评分≥15分、FPG水平高、发病至首次CT检查时间≤3 h、血肿形态不规则是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肿扩大组不良预后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血肿未扩大组(P<0.05),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影响因素包括入院时SBP、入院时GCS评分、入院时NIHSS评分、FPG、发病至首次CT检查时间和血肿形态,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再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2-03—2015-08于我院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38例,按是否发生再出血分为出血组22例和非出血组116例。统计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潜在危险因素。结果出血组和非出血组在术前GCS评分、术前收缩压、血肿量、术中止血困难和术后24h收缩压方面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术前GCS评分(OR=2.012,95%CI:1.010~3.676)、术前收缩压(OR=1.698,95%CI:1.210~2.382)、血肿量(OR=3.522,95%CI:1.229~10.167)、术中止血困难(OR=3.901,95%CI:1.998~7.716)和术后24h收缩压(OR=2.301,95%CI:1.093~4.831)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应多方面考虑术前、术中和术后的高危因素,根据术前临床指征,选择合适手术方式,有效控制术前、术后血压,对于有效降低术后再出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03-2014-03收治的21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其中19例术后再出血患者进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12.462)、合并糖尿病(OR=2.681)、入院时GCS评分(OR=3.722)、口服阿司匹林(OR=2.724)、入院时舒张压(OR=4.512)、凝血情况(OR=2.424)、血肿量(OR=12.683)、中线结构移位(OR=3.583)、手术持续时间(OR=3.289)、术后应用甘露醇时间(OR=4.103)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将10个单危险因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舒张压90mmHg(OR=12.245)、凝血功能异常(OR=18.946)、血肿量(OR=23.356)、术后应用甘露醇时间(OR=20.573)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发生率高,入院时舒张压90mmHg、凝血功能异常和血肿量60mL是再出血独立危险因素,积极处理对预防术后再出血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早期血压波动对血肿扩大的影响,为控制性降压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HICH患者,依据入院时及入院后24h内复查头颅CT血肿量有无增多分为血肿扩大组(29例)和血肿未扩大组(64例),分析2组入院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2次头颅CT检查期间SBP分别超过150mmHg、170mmHg的频数百分比并以此作为血压波动评价指标。结果血肿扩大组SBP170mmHg的频数百分比显著高于血肿未扩大组(分别为43.4±11.8、24.1±10.1,P0.01);SBP150 mmHg的频数百分比(分别为73.4±6.6、70.5±10.8,P=0.189)、入院SBP[分别为(188.9±15.5)mmHg、(187.8±14.5)mmHg,P=0.731]、入院DBP[分别为(122.0±12.1)mmHg、(121.0±13.3)mmHg,P=0.722]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早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升压升高,血肿扩大与高水平的血压波动有关。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强化降压对血肿扩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ICH)患者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对血肿扩大的影响.方法 选择入院时血压>180/110 mmHg的ICH患者256例,随机分为强化降压组(A组,128例)及指南标准降压组(B组,128例),分别给予强化降压及指南标准降压治疗;观察24 h后两组血肿体积的变化和入院时及21 d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情况.结果 A组治疗前及24 h后血肿平均体积为(20.5±2.76)ml和(23.3±2.32)ml,血肿扩大11例(8.59%);B组血肿平均体积为(20.2±2.87)ml和(26.5±2.48)ml,血肿扩大29例(22.66%),两组血肿扩大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入院时及治疗21 d时NIH-SS评分分别为(26.5±7.42)分及(16.5±9.26)分;B组分别为(25.8±7.93)分及(19.7±10.40)分;两组发病21 d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ICH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对控制血肿扩大有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及短期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05—2014-05收治的25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血肿扩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90例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血肿扩大,对照组166例均未发生血肿扩大。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明确影响血肿扩大和短期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平均收缩压、入院时NIHSS评分、首次CT距发病时间、血高密度脂蛋白、血肿形态和出血部位等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生血肿扩大有关(P0.01);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按照OR值由高至低依次排列,血肿形态、入院时NIHSS评分、首次CT距发病时间、平均收缩压、出血部位和血高密度脂蛋白是影响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同时,血肿扩大、首次CT血肿体积、早期应用甘露醇和平均收缩压是影响患者短期预后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正确认识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及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实施临床干预,可降低血肿扩大的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与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水肿的关系,并分析其在血肿周围脑水肿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集2012-05—2013-11于我院住院治疗的3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数据,所有患者均在入院时及入院3~4d后行血清铁蛋白及头颅CT检查,计算入院时及入院3~4d后血肿体积、脑水肿总体积及经校正后的相对水肿体积,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相对血肿周围脑水肿体积与血清铁蛋白的关系。结果与入院当天比较,入院第3~4天后血肿体积增加1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水肿体积增大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肿周围脑水肿体积与血肿体积的比值即相对水肿体积增加1.13倍。入院当天,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和相对水肿大小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入院后第3~4天时相对水肿体积与血清铁蛋白呈正相关(r=0.67,P=0.006)。结论血清铁蛋白是反映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水肿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在血肿周围继发性脑水肿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旨在用凝血功能综合评分法(CFCS)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52例,其中男90例、女62例;年龄平均(54.7±11.3)岁。应用头颅CT观察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情况。参照国际血栓和止血协会制定的凝血功能检测指标设计CFCS进行评分;对包括CFCS在内的多个血肿扩大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入组152例患者,血肿体积平均(26.2±12.1)mL;入院时GCS评分平均(9.8±3.7)分。入选病例在急性期出现血肿扩大57例(37.5%)。χ2检验发现起病时血肿部位、入院时血压情况、CFCS评分等是血肿扩大的候选危险因素(P0.05)。将上述因素引入Logistic回归方程,逐步前进法分析得出入院时收缩压、CFCS评分、早期使用甘露醇是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FCS评分与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以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以作为临床判断血肿扩大因素的参考指标,有利于早期发现血肿扩大并及时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扩大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明确幕上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方法将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13例,根据是否存在血肿扩大,分为血肿扩大组和非血肿扩大组,明确血压、早期使用甘露醇、血肿特点、发病时搬动与血肿扩大的关系。结果 (1)血肿扩大组入院时收缩压200mmHg者占40.34%,非血肿扩大组占12.37%;血肿扩大组入院时舒张压110mmHg者占57.14%,非血肿扩大组占26.80%,两组比较,血肿扩大组血压明显高于非血肿扩大组,差异显著(P0.01)。(2)血肿扩大组早期(发病6h内)使用甘露醇者占85.71%,非血肿扩大组占54.12%,差异显著(P0.01)。(3)血肿扩大组丘脑出血占38.66%,显著多于非血肿扩大组的26.28%(P0.05);血肿扩大组出血量20ml者58.82%,显著高于非血肿扩大组的16.50%(P0.01);血肿扩大组血肿形态不规则者93.28%,显著高于非血肿扩大组的61.34%(P0.01)。(4)血肿扩大组存在搬动史者57.98%,非血肿扩大组41.75%,差异显著(P0.01)。结论血压升高(收缩压20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发病早期(6h内)使用甘露醇、丘脑出血、出血量大于20ml、血肿形态不规则、发病早期存在搬动是脑出血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破入脑室与否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 342例s IC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出血是否破入脑室分为破入脑室组(455例,33. 9%)与未破入脑室组(887例,66. 1%),比较分析两组患者预后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破入脑室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5. 1±26. 7) d、出院时mRS评分4(3,5)分、死亡率14. 1%,未破入脑室组分别为(20. 9±21. 8) d、3(2,4)分及2. 5%,两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破入脑室(OR=2. 521,P=0. 000)为s ICH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未破入脑室组与破入脑室组预后相关影响因素分别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 24 h(OR=0. 566,P=0. 001 vs OR=0. 547,P=0. 032)均为两组保护因素;入院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8分(OR=5. 146,P=0. 004 vs OR=11. 013,P=0. 000)、血肿形态不规则(OR=2. 053,P=0. 000 vs OR=3. 648,P=0. 000)、肺部感染(OR=2. 356,P=0. 000 vs OR=1. 994,P=0. 012)均为危险因素。对患者年龄、性别、血肿量、血肿部位、血肿形态、密度、入院GCS评分作森林图亚组分析,仅血肿部位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自发性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预后总体差于未破入脑室者,破入脑室是影响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同出血部位破入脑室与未破入脑室患者的预后有明显不同;病程 24 h为破入脑室和未破入脑室预后的保护因素,而入院GCS评分≤8分、肺部感染、血肿形态不规则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影响微创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近期预后的因素,为改善预后提供参考。方法以70例接受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的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对象,根据患者出院时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分为良好组38例和不良组32例。对患者年龄、性别等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入院时GCS评分、体重指数、血肿量、破入脑室、中线移位、并发症等是影响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小骨窗显微手术预后的主要因素(t/χ~2=6.428、6.660、4.732、11.424、7.852、4.317、4.231,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示,年龄、入院时GCS评分、血肿量、破入脑室是影响HICH患者微创术预后的主要因素(95%CI分别为1.425~1.803、0.534~1.152、0.227~1.118、1.063~1.391,P0.05)。结论对于高龄、入院时GCS评分较差、破入脑室、血肿量较大的患者要给予特别关注,以改善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