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粒度的炙甘草煮散饮片中成分煎出率及干膏收率,为炙甘草煮散粒度的选择提供合适范围。方法:将炙甘草粉碎制成四种不同粒度的煮散饮片,分别测定不同粒度规格的煮散饮片在不同时间点的指标成分与干膏的煎出率,再通过两两对比检验观察各组间差异的统计学意义,确定炙甘草煮散饮片最佳粒度范围。结果:炙甘草煮散饮片在各时间点的甘草苷、甘草酸及干膏收率均显著高于传统饮片(P0.01)。结论:综合考虑确定炙甘草煮散饮片适宜粒度范围为1.18~2.36mm。  相似文献   

2.
牛蒡子饮片与粉末煎煮过程中牛蒡苷含量变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牛蒡子饮片与粉末在煎煮过程中牛蒡苷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牛蒡子饮片和粉末在不同煎煮时间煎液中牛蒡苷含量.结果:从2~60 min煎煮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牛蒡子粉末煎液中的牛蒡苷含量及煎出率均高于牛蒡子饮片煎液,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从化学成分层次,验证了中药煮散省材省时之优点,为中药传统饮片应用形式的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当归不同粒度规格煮散中成分的煎出关系,确定临床应用当归煮散最佳粒度.方法:测定不同时间点当归不同粒度水煎液中指标成分煎出量,通过两两对比H检验,比较各粒度规格间有无显著性差异,确定当归煮散的最佳粒径范围.结果:当归煮散在不同时间点阿魏酸煎出量和总煎出物显著高于原饮片,P值均小于0.01;煮散各规格粒度间无显著差异.结论:综合分析,当归煮散适宜粒径范围为0.25~4.0mm.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苦杏仁煮散颗粒的煎煮工艺,并与传统饮片的煎煮质量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考察加水量、浸泡时间和煎煮时间对苦杏仁煮散颗粒煎煮工艺的影响,以苦杏仁苷煎出量和干膏收率为评价指标,进行综合加权评分,优化煎煮工艺;对比煮散颗粒和传统饮片的溶出曲线及煎出效率,评价苦杏仁煮散颗粒煎煮质量。结果:优化工艺为:加12倍量水,浸泡10 min,煎煮2次,每次12 min;各时间点煮散颗粒煎液中指标成分的溶出量及干膏率均高于传统饮片,且差异具有极显著性;煮散颗粒1 g的煎出效果约相当于传统饮片的1.2 g。结论:优选的煎煮工艺简便、快速,稳定可行,煮散颗粒煎出效果优于传统饮片。本试验可对煮散颗粒的研究起到示范推广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房》2017,(7):954-957
目的:优化壮骨方煮散的煎煮工艺。方法:采用2因素5水平星点设计试验,以加水(倍)量和煎煮时间为自变量,以淫羊藿苷提取量和浸膏得率的总评"归一值"为因变量,进行回归方程拟合,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壮骨方煮散煎煮工艺并进行验证;将采用优化后煎煮工艺的煮散与传统饮片的煎煮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最优工艺为加16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20 min;验证试验中"归一值"预测值与理论值的相对误差为2.97%;煮散与饮片经相同条件煎煮后淫羊藿苷提取量分别为1.234 3、1.132 4μg/g,浸膏得率分别为23.73%、17.84%。结论: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煎煮工艺方法简便、可靠,优化的煎煮工艺稳定、可行;壮骨方煮散煎出效果优于传统饮片。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四君子煮散饮片与四君子传统饮片在不同时间点煎出液中有效成分含量和干膏收率的变化。方法:在不同时间点测定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甘草苷、甘草酸的含量和干膏收率,比较四君子煮散饮片与四君子传统饮片的煎出效果。结果:相同煎煮条件下四君子煮散饮片煎液中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甘草苷、甘草酸含量及干膏收率均显著高于传统饮片。结论:相同煎煮条件下四君子煮散饮片的煎出效果优于传统饮片,四君子煮散饮片的临床配方应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选砂炒牛蒡子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炮制温度、炒制时间、砂用量等影响因素,以砂炒牛蒡子中牛蒡苷含量、爆裂率和煎出率作为评价指标,综合评分优选其工艺条件。结果:优选出最佳炮制工艺为:砂用量为药物重量的12倍,砂炒温度200℃,炒制时间4 min。结论:该炮制工艺可靠、爆裂率高、成品酥脆、质量好,可为工业化生产提供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8.
用正交试验探讨金银花煎煮条件对绿原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金银花最佳煎煮条件,提高主要成分的煎出率。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浸膏得率和绿原酸含量为考察指标,对金银花药材的煎煮条件进行优选。结果:药材过30目筛,用20倍于生药材重的水煎煮3次,每次15min的工艺条件为佳。结论:以上述方法煎煮,金银花中主要成分绿原酸的煎出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探讨金银花最佳煎煮条件,提高主要成分的煎出率,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浸膏得率和绿原酸含量为考察指标,对金银花药材的煎煮条件进行优选。药材过30目筛,用20倍于生药材重的水煎煮3次,每次15min的工艺条件为佳。由此,金银花中主要成分绿原酸的煎出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
恢复煮散 节省药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中药煮散的全面综述,回顾煮散的历史、阐述煮散的现状、展望煮散的前景。方法:对近10年来有关中药煮散的研究文献进行总结,以实验的方式对煮散和传统饮片汤剂的制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应用中药煮散不论单方或复方煎出率都高于传统饮片。实验显示,在相同条件下,煮散较之传统饮片汤剂的制备可有效的节省药材二分之一以上;减少煎煮时间3/4以上,同时煮散的煎出率高于传统饮片。煮散较传统饮片既节省了药材、能源,又提高了煎煮质量。结论:"煮散"所具有的煎出率高,节省药材;煎煮时间短,节省能源等优势应得到不断发掘,这一研究不仅对祖国医学的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对解决中医界目前面临中药材缺乏的重大问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牛蒡子、炒牛蒡子及其免煎剂中主要成分牛蒡苷进行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鉴别采用TLC法,含量测定采用HPLC法。色谱柱:Diamonsil C18柱(20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1:1.1);柱温:30℃;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结果:TLC图谱显示,斑点清晰。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7.56%,RSD为1.41%(n=6)。牛蒡子生品与炮制品中牛蒡苷的含量均符合药典限度要求,免煎剂中牛蒡苷含量仅为炮制品中的1/3。结论:该实验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牛蒡子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牛蒡子免煎剂的生产提取工艺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对三康胶囊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方法以出膏率和指标成分的含量进行正交设计,对三康胶囊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通过剂型、物料形式、润湿剂、制粒条件的选择以及颗粒流动性、吸湿性、临界相对湿度、堆密度的考察,优选制剂工艺。结果确定三康胶囊的提取工艺为:醇提部分提取两次,第1次用10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2.0 h,第2次用8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1.5 h;水提部分用适量水浸泡1.0 h,第1次用12倍量水回流提取1.5 h,第2次加10倍量水回流提取1.0 h。制备工艺为按一定比例加入相对密度为1.35(60 ℃)的醇提物和相对密度1.13(60 ℃)的水提物、药材细粉,混匀,真空干燥,粉碎,过孔径0.18 mm(80目)筛,用90%乙醇做润湿剂,加适量淀粉制软材,过孔径0.85 mm(20目)筛,装0号胶囊。临界相对湿度44.2%,堆密度为0.659 9 g·(cm3)-1。结论所选择的制备工艺合理,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郁李仁不同炮制品及水煎液中苦杏仁苷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清炒法、燀法分别对3批郁李仁进行炮制,通过HPLC法测定郁李仁不同炮制品及其水煎液中的苦杏仁苷的含量。色谱条件:Kromasil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10:90),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20℃,检测波长为210 nm,进样量为10 μL。结果:郁李仁炮制后苦杏仁苷含量降低,苦杏仁苷含量:生品 > 燀品 > 炒品。水煎液不碾碎品苦杏仁苷含量:燀品 > 生品 > 炒品;碾碎品苦杏仁苷含量:炒品 > 燀品 > 生品。结论:郁李仁燀制和炒制后苦杏仁苷含量均降低,但有利于煎出,提高煎出率,为郁李仁及其炮制品的调剂使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牛蒡子中牛蒡子苷元的分离及结构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牛蒡子中分离纯化出有效成分,并对其分子结构进行鉴定与表征。方法:采用醇提酸解法提取,分离出粗品,经过对粗品进行脱脂、结晶处理,得到无色棱状晶体。采用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FTIR)、质谱(MS)、氢谱(H-NMR)、碳谱(C-NMR)及单晶衍射对该有效成分进行组成和分子结构的鉴定与表征。结果:从牛蒡子粗粉中经提取分离,得到结晶,提取率为4.46%,显色反应及波谱分析均显示为木脂素类化合物。结论:该有效成分鉴定为牛蒡子苷元,即(3R,4R)-4-[(3,4-二甲氧基苯基)甲基]二氢-3-[(4-羟基-3-甲氧基苯基)甲基]-2(3H)-呋喃酮,分子式为C21H24O6。  相似文献   

15.
牛蒡子为菊科草本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抗炎、抗病毒、抗糖尿病等多种药理功能。目前已知,牛蒡苷和牛蒡苷元是中药牛蒡子的主要活性成分,摄入体内的牛蒡苷或牛蒡苷元可进一步被肠道菌群转化为去甲基牛蒡苷元、肠二醇、肠内酯等多种代谢产物。现有研究表明,牛蒡苷或牛蒡苷元的微生物转化产物具有比牛蒡苷元更高、更广的生物学活性。综述不同产地牛蒡子主要活性成分含量、药代动力学及肠道菌群代谢差异,旨在为牛蒡子主要活性成分微生物转化产物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徐华玲  尹宁宁 《齐鲁药事》2009,28(8):465-466
目的对山东地区商品牛蒡子的质量状况进行分析。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牛蒡子项下方法对性状、显微、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进行检测。结果发现二批牛蒡子伪品大鳍蓟,比较牛蒡子生品与炮制品炒牛蒡子中牛蒡苷的含量。结论建议增加炒牛蒡子的含量测定等质控项目,严格控制牛蒡子药材质量,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甘肃部分地区产牛蒡子进行质量评价研究,为完善甘肃产牛蒡子饮片的质量规范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采用HPLC测定牛蒡苷、牛蒡苷元含量;采用UV测定总木脂素含量;采用醚浸出物法测定脂肪油含量。结果 收集到的甘肃地区产8个牛蒡子样品中牛蒡苷含量均达到中国药典标准要求,且甘肃定西、临洮、庆阳、和政和甘南产牛蒡子中所含牛蒡苷、牛蒡苷元、总木脂素及醚浸出物含量均不低于收集到的吉林、银川、康定、河南等地产的牛蒡子。结论 甘肃地区产牛蒡子药材质量较好,牛蒡子可作为甘肃开发引种药材新品种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定牛蒡子中牛蒡苷和牛蒡苷元的含量。方法采用 Agilent-C18(4.6mm ×2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甲醇-水二元梯度洗脱,流速0.8mL· min -1,检测波长280nm。结果牛蒡苷和牛蒡苷元分别在0.36~2.8μg(r=0.9995),0.006~0.56μg(r=0.9996)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牛蒡苷为100.3%,RSD为2.3%;牛蒡苷元为99.5%,RSD为2.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实验结果可为牛蒡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选生蒲黄包煎提取工艺中包煎袋的材料、层数和装量容积比,并对生蒲黄提取液进行热稳定性考察。方法: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香蒲新苷、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含量。以香蒲新苷、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和溢出率为评价指标并进行综合评分。在SPSS 22.0软件上,以综合评分为数据资料,采用方差分析法对包煎袋的材料、层数和装量容积比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多重比较。通过测定不同受热温度和时间下香蒲新苷、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含量的变化,考察蒲黄提取液的热稳定性。结果:蒲黄应置于装量容积比为1∶4的两层无纺布袋中,按已优选的醇提工艺提取。回收乙醇后的提取液在高温或长时间受热下易降解,提取液应采用减压浓缩。结论:蒲黄提取工艺应避免高温或长时间受热,浓缩工艺应采用减压浓缩,以降低成分的降解。优选的蒲黄包煎袋材料、层数、装量容积比合理可行、稳定科学,适合于该制剂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20.
安小梅  谈静  宋英 《中国药房》2012,(35):3300-3302
目的:探究补益类煎剂的煎煮方法。方法:以生脉饮为代表方剂,采用电热式自动煎药机,以浸膏收得率、总皂苷含量、多糖含量和五味子醇甲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选煎煮方法;并与不同煎煮方法比较优劣。结果:中药饮片粉碎过10~24目筛,浸泡0~15min,用电热式自动煎药机在121℃下加压煎煮10~20min,各项评价指标能够达到或超过传统煎煮方法和医院代煎煮方法。结论:该方法简易、稳定,制备时间短,可为医院补益类煎剂煎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