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冠肺炎的中医发病机理及治疗原则,体现中医药分期治疗新冠肺炎的有效性和优势.方法:对40例轻型、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临床治疗期及恢复期进行中医辨证论治,予中药治疗,统计患者症状改善、中药方剂使用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经中药治疗后患者症状均有明显改善,肺部CT提示炎症病灶吸收,40例患者全部出院,治愈率达100.0%.结论:新冠肺炎中医病因为湿毒疫邪,病位在肺脾,可涉及胃、大肠,湿毒郁肺为基本病机,临床各期均给予中医药治疗,可使机体恢复到最佳状态,并促进肺部病灶吸收.  相似文献   

2.
组胺H3受体是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调节组胺及其他多种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以组胺H3受体为靶点设计开发的组胺H3受体拮抗剂对于临床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嗜睡症等中枢社经系统疾病具有一定应用前景。组胺H3受体拮抗剂已成为当今抗组胺药物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并已成功研制出大量高效、高选择性H3受体拮抗剂,部分化合物已进入临床研究。本文对近年来H3受体拮抗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古代文献的回溯总结及对现代研究结果的梳理,认为灸法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防治过程中,具有扶助正气、祛寒除湿、退热等作用,可发挥灭活病毒、调节免疫、解热退热、空气消毒、减轻肺组织炎症等功效,能弥补西医在新冠肺炎治疗中的不足,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4.
抗组胺药指通过与组胺受体结合拮抗组胺作用的药物,即组胺受体拮抗剂.目前已经明确4种组胺受体:H1、H2、H3及H4.组胺H1受体拮抗剂可以有效缓解组胺引起的皮肤瘙痒、红斑、风团以及鼻痒、流涕、喷嚏、眼痒、结膜充血等症状,是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的一线治疗药物.本文所讨论的抗组胺药指组胺H1受体拮抗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2020.01.30~2020.02.02期间我市新冠集中收治点收治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收集,中医辨证施治,以清肺排毒汤为基础加减治疗,西医以综合治疗(抗病毒,抗感染,对症治疗),对结果总结分析。结果 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后,13例新冠患者发热、呼吸道症状(包括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咽痛、鼻塞流涕)、消化道症状(腹泻、恶心呕吐、腹胀)及心理状态(失眠、焦虑烦躁)均消失或明显改善,影像学改善,均临床治愈出院。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普通型新型冠状肺炎治疗中具有良好疗效,值得进一步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6.
文章总结1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高度疑似病例的诊治经过,该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与新冠肺炎高度相符,但5次核酸检测阴性,对其核酸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以期对目前新冠肺炎的防护、识别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精神障碍,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其发病机制与各种神经递质系统的失调有关。组胺H3受体及拮抗剂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独特且关键的作用,可以作为重要的药物干预靶点。目前,H3受体拮抗剂/反向激动剂对改善精神疾病的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的结论不一致。因此,本文对组胺能H3受体及其拮抗剂在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中的作用作一阐述,并对H3受体及其拮抗剂在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治疗中的潜在用途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倍他司汀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方法 :把病人分成两组 ,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 :倍他司汀作为一个组胺 H1 受体的弱激动剂 ,H3受体的强拮抗剂 ,对各种程度及发作频繁的眩晕、头晕、不平衡的症状均能有效控制 ,并能显著改善脑血流量 ,其毒副作用较其他抗眩晕药低 ,并有长期用药作用不减退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温亮仙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23):2536-2536
目的:分析倍他司汀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方法:把病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倍他司汀作为一个组胺H1受体的弱激动剂,H3受体的强拮抗剂,对各种程度及发作频繁的眩晕、头晕、不平衡的症状均能有效控制,并能显著改善脑血流量,其毒副作用较其他抗眩晕药低,并有长期用药作用不减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益肺健脾手法在新冠肺炎医学观察期儿童中的的疗效。方法 收集2020年2月至3月由杭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新冠肺炎医学观察期儿童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肺健脾手法,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实验室检查结果变化、病程。结果 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病程较对照组缩短(P<0.05),而二组在实验室检查结果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西药基础上加用益肺健脾手法能够有效改善新冠肺炎医学观察期儿童各项中医证候积分水平,缓解临床症状,缩短病程,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失眠的发生率日益升高,同时由于疫情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入睡困难、早醒、睡眠时间短等多种失眠问题。长期失眠会严重影响个体的工作和生活,增加罹患躯体以及精神疾病的风险,造成极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镇静催眠药是大多数失眠患者较为常用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苯二氮?类受体激动剂、褪黑素受体激动剂、促食欲素受体拮抗剂和对睡眠具有调节作用的抗抑郁药等。然而,目前存在镇静催眠药非医疗使用和滥用的现象,主要是苯二氮?类受体激动剂。这种药物滥用会导致精神和躯体依赖、认知障碍、抑郁焦虑、跌倒风险和死亡风险升高等,因此国内外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相继出台了有关政策以加强监管。本文对镇静催眠药的使用现状和安全性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合理使用的思考,临床上应辩证地看待镇静催眠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充分、及时地解决患者失眠问题的同时,也客观、科学地评估其潜在滥用问题,以期为临床失眠药物的规范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最后阶段,是大多数器质性心脏疾病进展的最终结局,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为了更有效地治疗心力衰竭,逆转心脏重塑,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近几年在心力衰竭的治疗方面已有多种新药问世,如重组B型利钠肽、钙增敏剂、血管加压素受体拮抗剂、内皮素受体拮抗剂、他汀类药物等。这些新药中,重组B型利钠肽对治疗高龄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具有很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左西孟旦适用于传统治疗(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洋地黄)疗效不佳,并且需要增加心肌收缩力的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的短期治疗;血管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AVP)受体拮抗剂能够阻滞AVP对肾集合管V2受体的作用,增强游离水排泄,而没有明显的钠钾丢失,从而使血钠浓度升高,为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CF)水肿和低钠血症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这些新药为医生及患者带来新的希望,但关于新问世的药物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还需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进行大规模临床试验来证实。  相似文献   

13.
裴茂华  王瑶  陈倩 《疑难病杂志》2021,(4):414-417,42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疾病。COVID-19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等典型呼吸系统症状,但也有部分患者有心悸、胸闷等不适,出现心电图、心肌酶谱、心功能等改变,表现为心脏损害。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ACE2)作为SARS-CoV-2侵入细胞的受体,可能与COVID-19患者心脏损伤有密切联系。文章就COVID-19患者心脏损伤及其与ACE2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研究发现,雄激素受体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雄激素拮抗疗法成为临床治疗早期前列腺癌的有效手段,近20年来已有多个药物上市(如氟他胺、羟基氟他胺和比卡鲁胺等),但这些经典的药物在治疗中易产生抗雄激素撤除综合症等问题,因此其应用受到限制。目前,新近研发的非甾体类雄激素受体拮抗剂(如RD162、MDV3100和BMS-641988)活性更强,正进行临床试验,并有望解决过去雄激素受体拮抗剂存在的问题。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已上市药物、当前临床研究的药物以及近年发现的小分子雄激素受体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除了典型呼吸系统症状,也有一定比例COVID-19患者出现了心血管系统受损的临床表现且此类患者进展为重症或死亡的概率较高。目前对于COVID-19的病理机制尚未完全了解,心血管系统的变化也有待进一步分析研究。本文综合目前已有文献,分析与初步探索心血管系统可能的损伤机制,包括病毒直接损伤心肌细胞及传导系统,合并症或伴随情况如低氧血症、炎性反应、应激等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以及药物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6.
Mechanism of action of antipruritic drug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stemizole and terfenadine, two potent non-sedative H1 antihistamines, had no effect on itch measured objectively as nocturnal scratching and subjectively on a 10 cm line. Trimeprazine, however, a more sedative but less potent H1 antihistamine, was antipruritic, as was nitrazepam, a sedative benzodiazepine. We concluded (a) that antipruritic drugs act centrally by a property related to sedation; (b) H1 receptor antagonists have a peripheral antipruritic action only when itch is due to histamine release, as in the wealing disorders. Thus the new nonsedative H1 antihistamines have no place in the treatment of itch from other causes.  相似文献   

17.
总结成都市一例输入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病例的临床特点及出院后2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过程,为临床管理此类病例提供经验。回顾性分析成都市一例输入型COVID-19病例的诊疗过程及出院15 d后复诊时的临床症状及检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病例于2020年3月7日在泰国查SARS-CoV-2核酸阳性,2020年3月10日抵蓉,由机场送入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隔离治疗。3月11日鼻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可疑阳性,肛拭子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体格检查无阳性体征,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症状感染者”收入院治疗,伴有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在住院22 d(病程第25天)后转为确诊病例。出院后15 d复查新冠病毒核酸复阳,再次治疗出院后病毒核酸第二次复阳。病例在第二次核酸复阳时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完善检查后排除颅内感染及占位病变,诊断为焦虑抑郁状态,予精神科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可转为确诊病例,核酸复阳不代表患者病情复发或加重。COVID-19患者可出现心理障碍,医务人员需及时发现并予以心理干预及必要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8.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防治消化性溃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皮素(ET)是一种血管张力调节因子, 具有极强的血管活性。通过介导ET受体,发挥广泛的生物学活性。然而,ET过度表达将引起胃黏膜组织局部缺血、缺氧、酸中毒等症状,是消化性溃疡形成的重要致病因子之一。因此,ET受体拮抗剂将可能成为治疗消化溃疡的新型药物。现就ET及其受体拮抗剂在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发展及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核酸复阳合并肺隐球菌患者被误诊为肺恶性肿瘤,经手术病理证实肺隐球菌的治疗过程及转归,为该类患者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海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收治的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核酸复阳合并肺隐球菌感染患者,分析其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及预后等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在恢复期时肺部影像学病灶较前吸收,随访出现核酸复阳时无明显临床症状,合并肺部新发结节病灶,误诊为肺恶性肿瘤,行肺癌根治术,病理证实为肺隐球菌感染,经给予氟康唑抗真菌治疗后痊愈,院外随访未遗留后遗症。结论 复阳患者可无临床症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对合并肺结节患者应理性对待,肺隐球菌患者临床表现隐匿,容易出现误诊,对疑诊侵袭性肺隐球菌感染患者应及时行支气管镜检查、真菌培养、真菌血清学及组织活检,有助于及早诊断、精准治疗、提高临床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20.
张中伟  郑晓博 《西部医学》2023,35(12):1717-1722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在过去三年多时间里引发了全球大流行并造成大量患者死亡。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COVID-19常见的并发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SARS-CoV-2)感染可引起细胞因子释放、免疫细胞激活和促凝级联反应激活,从而导致内皮炎和血管损伤,影响凝血系统并引起凝血功能障碍。抗血栓治疗可以减少COVID-19患者需器官支持的比例并提高生存率,但对其抗凝治疗的最佳药物、剂量和使用时间仍不清楚。对出血风险较低的COVID-19非危重症患者,最新指南建议使用治疗剂量抗凝;而对于COVID-19危重症患者,由于VTE风险因素较多,抗凝治疗更具挑战性。早期研究认为对COVID-19危重症患者需要增加抗凝强度,然而并未发现治疗剂量能够获益。最新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治疗剂量抗凝并不优于标准剂量抗凝。本文总结了COVID-19患者VTE的危险因素、发生机制和抗凝治疗的最新进展,并对其做一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