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研究香菇多糖 (L NT)对荷瘤小鼠肝组织中干扰素 (IFN)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基因 (m RNA )转录的影响。方法 :生长正常的 C57BL /6小鼠 ,左腋皮下接种 S1 80 细胞 ,接种 4 8h后 ,分荷瘤组、荷瘤加低 L NT组(浓度为 5 mg/kg)、荷瘤加高 L NT组 (浓度为 30 m g/kg)及对照组 ,每组 4只 ,连续给药 6 d后 ,进行断颈处死 ,剖取瘤体称重记录和提取鼠肝组织总 m RNA斑点杂交。结果 :L NT对 S1 80 肉瘤的生长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而 5 m g/kg和 30 m g/kg两种剂量的 L NT均能提高 IFN和 SOD m RNA的表达量 ,且前者作用稍强于后者 (P <0 .0 5 )。结论 :L NT能提高荷瘤小鼠肝组织 IFN和 SOD的 m RNA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吴茱萸碱对小鼠肉瘤S180细胞肿瘤模型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外周血常规的影响。方法小鼠左后肢皮下接种S180。接种后将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0.5%羧甲基纤维素钠,剂量10 ml/kg)、阳性对照组(给予环磷酰胺,剂量50 mg/kg)、吴茱萸碱组(给予吴茱萸碱,剂量50 mg/kg)。每组小鼠10只。给药结束后,观察抑瘤率,检测血常规。结果吴茱萸碱对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具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50 mg/kg吴茱萸碱可使抑瘤率达到43.6%左右。吴茱萸碱(剂量50 mg/kg)能升高S180荷瘤小鼠外周血的白细胞(P<0.05),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影响不大。结论吴茱萸碱对小鼠在体肿瘤S180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吴茱萸碱作为抗肿瘤药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吴茱萸碱能升高S180荷瘤小鼠外周血的白细胞数量,可能是其抗肿瘤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蛴螬提取物抗肿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寇氏(Korbor)法计算小鼠急性经口LD50及其95%可信限;用蛴螬提取物灌胃观察其对S180荷瘤小鼠肿瘤的抑制作用,并采用比色法测定S180荷瘤小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①蛴螬提取物的小鼠急性经口LD50及其95%可信限为48.73(46.43—51,14)g/kg;②蛴螬提取物小、中、大剂量组对小鼠移植性肉瘤S180实体瘤的抑瘤率分别为18.64%、39.47%、53.24%;③经过蛴螬提取物治疗后,荷瘤小鼠血清MDA较模型组明显下降,而SOD活性则显著增加(P〈0.01)。结论蛴螬提取物属低毒中药,具有抗氧化作用,可能是其抗肿瘤机制之一;蛴螬提取物在体内具有抑制小鼠移植性S180肉瘤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鳖甲多糖对小鼠抗肿瘤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鳖甲多糖对S180荷瘤小鼠抗肿瘤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制备S180荷瘤小鼠动物模型,随机分为荷瘤对照组(Ⅰ)、低剂量组(Ⅱ)、中剂量组(Ⅲ)、高剂量组(Ⅳ);通过测定荷瘤小鼠的瘤重、抑瘤率及瘤体比观察鳖甲多糖对肿瘤生长的影响;通过检测脾细胞的增殖分化、NK细胞的活性以及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研究鳖甲多糖对荷瘤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鳖甲多糖能明显减小S180荷瘤小鼠的瘤重和瘤体比(P〈0.05),能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P〈0.05),Ⅱ、Ⅲ、Ⅳ组的平均抑瘤率分别为30%、37%、45%;鳖甲多糖能明显增强S180荷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P〈0.05);鳖甲多糖能明显提高S180荷瘤小鼠脾细胞的转化功能和NK细胞的活性(P〈0.05)。结论鳖甲多糖能明显抑制S180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强荷瘤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microRNA194过表达对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具体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细胞转染法构建过表达microRNA194的肝癌细胞Hep3B,并将其接种于Balb/c裸鼠建立荷瘤小鼠。30只Balb/c裸鼠被随机分配为microRNA194过表达组15只和对照组15只,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ep3B细胞和荷瘤小鼠肝癌组织microRNA194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肿瘤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水平及其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Hep3B细胞和荷瘤小鼠肝癌组织microRNA194 mRNA水平分别为(2.68±0.33)和(2.33±0.3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00±0.12)和(1.00±0.16),P<0.01】;在肝癌细胞接种第11 d、16 d和21 d时,microRNA194过表达组小鼠肝肿瘤体积分别为(0.25±0.08)、(0.31±0.11)和(0.46±0.10)mm3,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分别为(0.56±0.13)、(0.73±0.20)和(0.95±0.22)mm3,P<0.01】;在肝癌细胞接种第21 d时,microRNA194过表达组小鼠肝肿瘤质量为(0.85±0.19)g,显著轻于对照组【(1.43±0.27)g,P<0.01】;microRNA194过表达组小鼠肝肿瘤IGF1R mRNA水平和其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78±0.12)和(0.81±0.1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0±0.16)和(1.0±0.11),P<0.01】。结论 microRNA194过表达可以抑制肝癌细胞生长,有可能是通过抑制了下游靶基因IGF1R的表达而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6.
二草清肝汤对内毒素性肝损害防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二草清肝汤对内毒素/脂多糖(LPS)性肝损害的防护机制。方法:采用LPS腹腔注射(10mg/kg)制备小鼠内毒素血症肝损害模型,BALB/c小鼠20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LPS组、二草清肝汤小剂量组和二草清肝汤大剂量组;光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12(IL-12)、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oll样受体4(TLR4)表达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肝组织TLR4 mRNA表达水平。结果:二草清肝汤能明显提高小鼠存活率,肝组织病理损害程度减轻;二草清肝汤小剂量组及大剂量组小鼠的IL-12、TNF-α水平显著低于LPS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二草清肝汤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小鼠肝组织TLR4 mRNA水平也明显低于LPS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但二草清肝汤大、小剂量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二草清肝汤能明显减轻LPS所致的肝损害,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肝脏各种细胞的TLR4表达,同时下调IL-12、TNF-α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小鼠模型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芯片筛查,并观察柴胡皂苷D(SS-d)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AIH的发病机制及SS-d对该病的治疗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雌性SPF级C57BL/6小鼠40只[体质量(20±2)g],分为基因芯片组(n=8)和SS-d治疗组(n=32)。基因芯片组小鼠又分为正常对照组(n=4)和模型组(n=4),正常对照组常规饲养,模型组小鼠按15 mg/kg剂量给予尾静脉注射刀豆蛋白A(Con A),12 h后处死并提取肝组织,按Agilent芯片说明书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SS-d治疗组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常规饲养)、模型组(按15 mg/kg剂量给予尾静脉注射Con A)、SS-d低剂量组和SS-d高剂量组(分别按2.5 mg/kg和5.0 mg/kg剂量给予腹腔注射SS-d预处理,8 h后按15 mg/kg剂量给予尾静脉注射Con A)(每组8只)。12 h后收集各组小鼠静脉血,ELISA法检测血清ALT、AST。无菌条件下提取小鼠肝组织,部分多聚甲醛固定后切片,并进行HE染色;部分肝组织用于提取RNA,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部分差异表达基因(IFNγ、IL-4、IL-5、IL-13和IL-17)的mRNA水平变化。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法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基因芯片组小鼠共筛查差异表达基因11512个,其中上调5189个,下调6323个,显著富集于138条信号通路;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IFNγmRNA和IL-17 mRNA的表达升高(P值均<0.01),而IL-4 mRNA、IL-5 mRNA和IL-13 mRNA的表达下调(P值均<0.01),与芯片筛查结果一致。在SS-d治疗组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ALT、AST水平均升高(P值均<0.01);肝组织内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IFNγmRNA和IL-17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值均<0.05),而IL-4 mRNA、IL-5 mRNA和IL-13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值均<0.05)。与模型组比较,SS-d低剂量组和SS-d高剂量组小鼠血清ALT、AST水平均降低(P值均<0.05),肝组织内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减轻;IFNγmRNA和IL-17 mRNA的表达水平均降低(P值均<0.05),IL-4 mRNA、IL-5 mRNA和IL-13 mRNA的表达水平均升高(P值均<0.05),上述基因的含量变化差异在SS-d高剂量组与SS-d低剂量组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IH的发生发展系大量基因异常表达的共同作用结果。其中IFNγ、IL-4、IL-5、IL-13、IL-17与AIH的发病密切相关,同时也是SS-d发挥免疫调节及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生物学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感染日本血吸虫的小鼠经吡喹酮杀虫治疗后,给予山奈酚治疗对小鼠肝组织虫卵肉芽肿和纤维化的影响. 方法 以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BALB/c小鼠作为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将40只健康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和模型组各8只,山奈酚组设5、10、15、20 mg/(kg·d)等4个剂量组,每组6只.除正常组外,其余5组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6周给予吡喹酮灌胃治疗,剂量为500mg/(kg·d)×2 d.吡喹酮治疗后,山奈酚组小鼠分别给予山奈酚5、10、15、20 mg/(kg·d)灌胃治疗6周,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6周.治疗结束后颈椎脱臼处死小鼠,取肝脏.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TIMP)1、α-平滑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Ⅰ型胶原(type Ⅰ collagen,COLⅠ)、Ⅲ型胶原(typeⅢcollagen,COLⅢ)蛋白的表达;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α-SMA、TIMP1、COLⅢmRNA的表达. 结果 山奈酚20 mg/(kg·d)组小鼠肝组织α-SMA、TIMP1、COLⅢmRNA的表达量依次为:1.251 7±0.053 8、1.490 1±0.042 9、1.328 3±0.070 3.模型小鼠肝组织α-SMA、TIMP1、COLⅢmRNA的表达量依次为:2.141 7±0.038 6、4.281 7±0.089 1、5.218 3±0.121 6.与模型组相比,山奈酚各剂量组α-SMA、TIMP1、COLⅢ的mRNA的表达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6.93、95.16、48.29,P<0.05);山奈酚4个剂量组之间,随用药剂量增大,α-SMA、TIMP1、COLⅢmRNA的表达量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0.62、290.51、407.25,P<0.05).与模型组相比,山奈酚各剂量组α-SMA、TIMP1、COL Ⅰ、COLⅢ蛋白表达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46、237.96、191.58、274.32,P<0.05);山奈酚4个剂量组之间,随用药剂量增大,α-SMA、TIMP1、COLⅠ、COLⅢ蛋白表达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0.92、77.41、186.33、53.18,P<0.05). 结  相似文献   

9.
水飞蓟素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防治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水飞蓟素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治疗作用及部分机制研究。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病理模型组、水飞蓟素组),利用高脂饮食联合氧四环素腹腔注射建立大鼠脂肪肝模型,水飞蓟素组给予水飞蓟素干预(100mg/kg),8周后处死所有大鼠,检测大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TG)、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肝组织TG、TC、MDA、SOD水平及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肝脏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ALT,TG,TC,MDA和肝组织的TG,TC、MDA明显升高,而血清及肝组织的SOD明显降低。肝组织PPARetmRNA表达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水飞蓟素组大鼠血清ALT,TG,TC,MDA和肝组织的TG,TC,MDA明显降低。而血清及肝组织的SOD明显升高,肝组织PPARαmRNA表达增加(P〈0.01)。结论水飞蓟素对实验性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之一是促进肝脏PPARα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复方肝毒清对二甲基亚硝胺(Dimethylnitrosamine,DMN)诱导小鼠肝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联苯双酯组及复方肝毒清高、中、低剂量组。空白对照组予0.85%氯化钠10 ml/kg灌胃,其他各组以15 mg/kg DMN腹腔注射建立小鼠肝损伤模型,同时后4组分别按150mg/kg联苯双酯滴丸和20、10、5 g/kg复方肝毒清灌胃,每12 h给药1次,共4次。赖氏法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清蛋白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定量PCR法检测肝组织TNF-α、IL-1βmRNA的表达。[结果]复方肝毒清不仅能够显著改善肝功能和肝组织病理,而且能明显降低血清TNF-α、IL-1β水平和肝组织TNF-α、IL-1βmRNA的表达。[结论]复方肝毒清可能是通过减少炎症细胞因子的分泌而达到保护肝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氟化物对成骨细胞OPGL mRNA和M-CSF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探讨氟对成骨细胞的骨保护蛋白配体(OPGL)mRNA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酶消化法分离小鼠乳鼠成骨细胞,取第3代成骨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氟6 h,提取细胞总RNA,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观察成骨细胞分泌的OPGL和M-CSF表达的变化.结果在氟的作用下,成骨细胞的OPGL mRNA和M-CSF mRNA的表达呈上升趋势,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水平.结论氟有可能通过上调OPGL和M-CSF的表达,提高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活性.  相似文献   

12.
骨肉瘤组织中XIAP mRNA、Caspase-9 mRNA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畔  梁珊 《山东医药》2010,50(14):13-15
目的观察X染色体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mRNA和Caspase-9 mRNA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骨肉瘤临床病理指标的联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51例骨肉瘤组织中XIAP mRNA和Caspase-9 mRNA,并以10例骨软骨瘤(骨良性病变)组织为对照(对照组)。结果在51例骨肉瘤中XIAPmRNA和Caspase-9 mRNA的表达水平与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关系,XIAP mRNA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aspase-9 mRNA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XIAP mRNA与Caspase-9 mRNA的表达呈等级负相关(r=-0.467,P〈0.05)。结论XIAP、Caspase-9 mRNA可能与骨肉瘤的发生、发展有关。以XIAP和Caspase-9为靶点进行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的治疗,将可能成为临床提高保肢手术成功率及患者生活质量的新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乳黄制剂对肝硬化大鼠肝组织LBP(脂多糖结合蛋白)mRNA、CD14 mRNA、TLR4(Toll样受体-4)mRNA的影响.方法:SPF级雄性Wister大鼠88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预防组、预防对照组、模型治疗组、模型治疗对照组.采用CCl4复合因素法制造肝硬化模型.用乳黄制剂进行预防和治疗,并与乳果糖对照药进行比较,分别检测大鼠肝组织LBP mRNA、CD14 mRNA、TLR4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组大鼠肝组织LBP mRNA、CD14 mRNA、TLR4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预防组大鼠肝组织LBP mRNA、CD14 mRNA、TLR4 mRNA表达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乳黄制剂能有效抑制内毒素调节蛋白及其相关受体的表达,从而减少内毒素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Incubation of barley aleurone cells with gibberellic acid produces a progressive increase in the RNA content of the cells. The activity of poly(A)-containing RNA, measured in an in vitro wheat germ protein-synthesizing system, reaches a maximum ≈12 hr after hormone addition and declines thereafter. The structurally intact functional mRNA content in these cells, measured as poly(A)-RNA with 5′ “caps,” also shows a maximum at 12 hr and correlates with the translational capacity of poly(A)-RNA. Activation of mRNA by guanylylation or methylation after addition of gibberellic acid is ruled out. Available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gibberellic acid stimulates protein synthesis by increasing the synthesis of mRNA. Studies with cycloheximide suggest that the induction of synthesis of α-amylase mRNA by gibberellic acid requires protein synthesis after hormone addition.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胰腺癌细胞株SW1990、PaTu8988s、PANC-1、BxPC3、CFPAC中PTCH和SMOmRNA表达及相关关系。方法用 RT—PCR法测定5株胰腺癌细胞株和正常胰腺组织的PTCH和SMOmRNA表达。结果 正常胰腺组织无PTCH和SMOmRNA表达;胰腺癌细胞株SW1990、PaTu8988s、PANC-1、BxPC3有PTCHmRNA的表达;胰腺癌细胞株PaTu8988s、PANC-1、BxPC3有SMOmRNA表达,而SW1990无SMOmRNA表达;胰腺癌细胞株CFPAC无PTCH及SMOmRNA表达。结论 正常胰腺组织无PTCH和SMOmRNA表达;胰腺癌细胞株PTCH和SMOmRNA表达有差异,这可能与其生物学特性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胰腺癌细胞株SW1990、PaTu8988s、PANC-1、BxPC3、CFPAC中PTCH和SMO mRNA表达及相关关系.方法 用RT-PCR法测定5株胰腺癌细胞株和正常胰腺组织的PTCH和 SMO mRNA表达.结果 正常胰腺组织无PTCH和SMO mRNA表达;胰腺癌细胞株SW1990、PaTu8988s、PANC-1、BxPC3有PTCH mRNA的表达;胰腺癌细胞株PaTu8988s、PANC-1、BxPC3有SMO mRNA表达,而SW1990无SMO mRNA表达;胰腺癌细胞株CFPAC无PTCH及SMO mRNA表达.结论 正常胰腺组织无PTCH和 SMO mRNA表达;胰腺癌细胞株PTCH和SMO mRNA表达有差异,这可能与其生物学特性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丹黄方对大鼠肝切除肝再生模型中促肝细胞再生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肝部分切除肝再生模型,用丹黄方进行干预,通过RT-PCR、电泳凝胶等方法检测与肝再生密切相关因子PC3 mRNA、c-fos mRNA、LRF-1 mRNA的表达,观察丹黄方对肝细胞再生的影响。结果:丹黄方对肝再生模型大鼠肝组织PC3 mRNA、c-fos mRNA的表达有增强作用,与模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对肝组织LRF-1 mRNA表达的影响不显著。结论:丹黄方可能是通过增强肝组织PC3 mRNA、c-fosmRNA的表达而促进肝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心衰)时心脏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9(MMP-9)及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2(TIMP-2)基因表达及其与心肌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用降主动脉缩窄术建立心衰模型.SD大鼠随机分成6组.分别在氯沙坦5 mg/kg、辛伐他汀2 mg/kg以及两药合用(联合投药组)投药后1、3,5周动态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及左室后壁厚度、左室短轴缩短率.ELISA法检测B型利钠肽浓度.Masson染色观察心肌胶原情况.RT-PCR法检测心室MMP-2、MMP-9和TIMP-1、TIMP-2基因表达.结果 投药后5周各组胶原容积分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投药各组较降主动脉缩窄(模型)组下降(P<0.05),尤其联合投药组下降更明显(P<0.01).MMP-2 mRNA和MMP-9 mBNA在投药各组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IMP-1 mRNA和TIMP-2 mRNA在投药各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联合投药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 心衰模型大鼠MMP-2 mRNA、MMP-9 mRNA和TIMP-1 mRNA、TIMP-2 mRNA表达升高可能是压力负荷大鼠心肌胶原含量增加的分子机制之一,氯沙坦、辛伐他汀以及联合投药均能下调TIMP-1 mRNA、TIMP-2 mRNA水平,缓解心肌重构,尤其联合投药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