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肉苁蓉为临床常用中药,有“沙漠人参”之称。肉苁蓉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苯乙醇苷类、生物碱类、环烯醚萜苷类、有机酸类、木脂素苷以及一些挥发性成分。其药理作用主要表现为促激素样作用、促进免疫、抗氧化、抗衰老、通便等作用。主要对肉苁蓉炮制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炮制工艺、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变化进行综述,以期为深入开展炮制研究及原理解析提供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2.
肉苁蓉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主要为苯乙醇苷类、环烯醚萜及其苷类、木脂素及其苷类成分,它具有抗疲劳、抗辐射、抗衰老、提高性功能和增强学习记忆力等多种功能。结合近10年的文献,本文就肉苁蓉属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阐述,为肉苁蓉属植物的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为中药材的质量保证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肉苁蓉的研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晓春  史颖 《西部中医药》2007,20(12):49-51
目的:介绍肉苁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概况。方法:以近10年国内外发表的文献为依据,对肉苁蓉的研究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结果:肉苁蓉中有苯乙醇苷类、环烯醚萜类、木脂素类、多糖、生物碱、微量元素等多种类型的化学成分;药理研究表明肉苁蓉可以调节神经系统、抗衰老和抗氧化作用、通便作用等方面药理活性,广泛应用于临床。结论:应加强肉苁蓉有效成分和作用机理的研究,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补益肾阳类传统中药肉苁蓉具有广泛药理作用和丰富的化学成分.肉苁蓉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松果菊苷具有神经保护、促进新骨形成、抗氧化、抗组织损伤、抗炎等作用,是安全有效的植物雌激素因子.现对其药理作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支雅婧  甄亚钦  田伟  麻景梅  牛丽颖 《中草药》2021,52(9):2758-2767
肉苁蓉是一味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并具有补益作用的中药,近年来研究发现其有着广泛的药理作用,主要用于神经保护、免疫调节、抗衰老、抗骨质疏松、保肝护肝等。本文通过综述肉苁蓉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概念,从生源途径、传统功效、不同配伍等方面对肉苁蓉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推测肉苁蓉中的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松果菊苷等苯乙醇苷类,甘露糖醇等多糖,6-去氧梓醇、京尼平苷酸等环烯醚萜类,(+)-丁香树脂酚-O-β-D-葡萄糖苷等木脂素类物质及绿原酸、咖啡酸等有机酸,缬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等氨基酸成分可作为其质量标志物,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HPLC-Q-TOF-MS/MS)分析肉苁蓉化学成分的检测方法,运用网络药理学分析肉苁蓉传统功效的现代药理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探索肉苁蓉的质量标志物。采用HPLC-Q-TOF-MS/MS技术,快速分析荒漠肉苁蓉与管花肉苁蓉的化学成分,运用SwissTargetPrediction、DAVID等数据库对肉苁蓉发挥功效的潜在靶点与作用通路进行预测分析,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通路-药理作用-功效”网络。该实验共鉴定出47个化学成分,涉及95个作用靶点,作用于56条信号通路,实验通过网络药理学初步探究了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肉苁蓉苷F、2′-乙酰毛蕊花糖苷、肉苁蓉苷A、紫葳苷Ⅱ、红景天苷、管花苷B、6-去氧梓醇、8-表马钱子酸、益母草苷、巴尔蒂苷、京尼平苷酸、连翘脂素葡萄糖苷15个化合物发挥药效的作用机制并预测为肉苁蓉的质量标志物。该研究鉴别了肉苁蓉的化学成分,基于网络药理学阐释了肉苁蓉传统功效的现代药理机制,并结合质量标志物核心概念完善肉苁蓉的质量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7.
肉苁蓉在我国药用历史悠久,具有滋肝养肾、益精血等多种功效。苯乙醇苷类成分是肉苁蓉的主要药效成分,具有补肾壮阳、肝保护、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对苁蓉苯乙醇苷类成分的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肉苁蓉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6  
雷丽  宋志宏  屠鹏飞 《中草药》2003,34(5):473-476
肉苁蓉为补益中药研究的热点之一,近20年来受到国内外的普遍关注。结合相关文献,对肉苁蓉属的化学成分作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其中对苯乙醇苷类、环烯醚萜及其苷类、木脂素及其苷类作了详细综述,为肉苁蓉的应用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肉苁蓉俗称沙漠人参,是中国西北荒漠地区特有的名贵补益类中药材;含有苯乙醇苷,多糖,半乳糖醇等活性成分,具有补肾壮阳、润肠通便功效。肉苁蓉加工炮制历史悠久,通过高温杀酶处理(蒸制或水焯),肉苁蓉鲜切片的苯乙醇苷类成分(主要是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含量明显升高;酒蒸炮制可有效减弱肉苁蓉的润肠通便作用。本研究对肉苁蓉属药材产地加工和炮制进展进行综述,主要包括历史沿革、加工炮制对肉苁蓉属药材化学成分和药效的影响,以及相关机理的研究,指出目前肉苁蓉加工炮制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开展肉苁蓉加工炮制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选肉苁蓉最佳提取工艺。方法:根据肉苁蓉中各药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在单因素考察影响提取物出膏率和有效成分含量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提取物麦角甾苷含量为考察指标,对影响麦角甾苷提取因素的工艺溶剂乙醇浓度、液料比及提取时间进行试验。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药材中加入10倍量60%的乙醇回流提取,提取2h。结论:该工艺下的肉苁蓉中麦角甾苷含量提取可达0.397%。  相似文献   

11.
肉苁蓉药材与盐生肉苁蓉培养细胞的主要成分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赵琳  郭志刚  刘瑞芝  孙素琴 《中草药》2004,35(7):814-817
目的研究肉苁蓉药材与盐生肉苁蓉培养细胞的苯乙醇苷类成分差异。方法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HPLC技术进行成分对比分析。结果FTIR的分析结果表明,盐生肉苁蓉培养细胞的红外指纹谱图与肉苁蓉药材具有一定相似性;HPLC的分析结果表明,盐生肉苁蓉细胞中所含的主要成分和肉苁蓉药材相似,只是含量有差异。结论从整体上看,盐生肉苁蓉培养细胞中所含成分种类较多,且大部分含量较高,其中洋丁香酚苷(类叶升麻苷)和松果菊苷的含量大幅度高于肉苁蓉药材。  相似文献   

12.
断血流为民间传统用药,现代研究发现断血流中含有三萜及其皂苷、黄酮类、挥发油、苯丙素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止血、抗菌、降血糖、抗氧化、抗炎等药理作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各种出血症,本文查阅了近20 年有关中药断血流的文献,对断血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该药材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肉苁蓉为列当科植物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Y. C. Ma 或管花肉苁蓉C. tubulosa (Schenk) R. Wight的干燥带鳞叶的肉质茎,具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等功效,为著名的补益中药。现代药理学研究证 实,肉苁蓉具有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其抗抑郁作用也于近年来得到证实,但其抗抑郁活性物质基础及机制尚 未得到充分阐明。我们依据肉苁蓉的传统功效进行了抑郁活性及体内外代谢研究,在此进行研究思路总结,为 后期肉苁蓉抗抑郁功效相关药物开发提供数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规范化种植盐生肉苁蓉药材的质量研究提供基础研究资料。 方法 选择 RP-HPLC 建立盐生肉苁蓉补肾助阳功能特征成分的指纹图谱,并进行栽培品与野生品、不同生长期、不同药用部位指纹图谱的比较研究,采用计算机辅助相似度评价软件分析了相似度。 结果 种植基地药材的指纹图谱具有较高的相似度,其化学组成相似,相对比例也基本稳定。不同生长期和不同部位药材的指纹图谱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特征峰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 结论 利用 RP-HPLC 指纹图谱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盐生肉苁蓉补肾助阳功能整体特征成分的内在质量,方法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5.
综述肉苁蓉对生殖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研究证明肉苁蓉可促进性激素分泌或表现性激素样作用,对生精功能、精液质量等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能有效改善肾功能,对胚胎发育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表现出明显的促进生殖作用。  相似文献   

16.
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Y. C. Ma)为列当科植物肉苁蓉属多年生寄生性植物,其化学成分含有苯乙醇苷类、多糖、环烯醚萜、木质素及半乳糖醇等。药理研究表明,肉苁蓉具有抗衰老、增强人体免疫力、增强记忆和学习能力和抗炎、抗疲劳等作用。由于当前市场流通的肉苁蓉类药材混乱,并且评价肉苁蓉药材质量的标准过于局限,为了更好地评价肉苁蓉的质量,保证药材及其产品的疗效,本文从鉴别和成分分析两个方面,对肉苁蓉质量控制及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迷迭香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迷迭香是一种常见的灌木状芳香植物,在传统美食和民间医学中被广泛应用。目前,大多数研究工作集中在迷迭香精油,乙醇和水提取物上,其不仅在食品防腐、保鲜以及调料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且常用于改善痤疮、头皮屑,改善循环功能,缓解肌肉疼痛、疲劳,治疗哮喘、支气管炎等,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同时还具备多种其他药理作用。但历版《中国药典》当中尚未收录迷迭香,无其药用的质量评价标准,其上市产品或许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某些安全隐患。因此,充分了解迷迭香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对全面掌握迷迭香的性质及应用至关重要。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整理以及分析,总结出迷迭香具有抗肿瘤、抗菌、抗氧化、消炎、抗抑郁症等药理作用;从迷迭香中提取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丰富有酸酚类、黄酮类、萜类与精油类等。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迷迭香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系统全面研究报道,该文对迷迭香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并讨论其应用,期望为将来迷迭香在食品发展、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研究等方面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金银花中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银花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常用中药,具有清热解毒、宣散风热的功效,集中分布于河南、山东、广东等地。金银花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有机酸类、黄酮类、环烯醚萜苷类、三萜皂苷类、挥发油类以及其他各种成分。金银花的药理作用主要为抗炎解热,抗肿瘤,抗菌抗病毒,抗衰老抗氧化,降低血糖,保肝,保护肺脏,神经保护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以及抗血小板聚集等。因其具有丰富的药理作用,药用价值高,常可与多种其他药物配伍用于多种方剂之中,临床应用广泛,社会需求量大。本文通过查阅近几年金银花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方面的相关文献,了解到多名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并从金银花中首次分离得到多种新的化学成分且对金银花的药理作用机制进了详细研究,因此通过整理相关研究结果,对其进行归纳总结,为更多人认识并了解金银花的最新研究进展提供参考,也可为金银花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马鞭草含有黄酮类、环烯醚萜类、苯乙醇苷类、三萜类、甾醇类、挥发油类等多种成分,药理活性和临床应用广泛,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抗炎镇痛、抗早孕、抗真菌、抗氧化等作用,且在调节免疫功能和神经保护方面亦有潜在优势。临床多用于治疗皮肤疾病、各种炎症和泌尿系统疾病,可获得良好疗效。然而,目前关于马鞭草的研究多处于基础研究阶段,对于马鞭草的提取物和活性单体的研究资料还比较少,尤其是其发挥药理作用的信号通路和分子机制尚不明确,在药理学、药动学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青蒿为传统的清虚热要药,因其为抗疟特效药青蒿素的唯一天然产物来源而受到了全世界广泛的关注。除青蒿素外,青蒿还包含倍半萜、黄酮、香豆素、挥发油和多糖等其他化学成分,具有解热、抗炎、抗病原微生物、抗哮喘、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有些成分除自身具有药理活性外,还可通过不同的机制在体内吸收和代谢等环节协同增强青蒿素的抗疟活性。基于此,该文系统整理了青蒿有关的现代研究文献,归纳总结了青蒿的化学成分生物合成、体内分析和药代动力学等内容,以期全面了解青蒿化学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为我国青蒿资源的充分开发及临床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