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pHcy)水平与青年脑卒中的关系,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脑卒中的其他危险因素间有无相关性.方法 收集青年脑卒中患者96例作为病例组,同期体检健康者8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测定血pHcy、血脂、空腹血糖(FBG)、血压等脑卒中危险因素.结果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组pHcy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FBG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pHcy水平与TC、TG、LDL-C、FBG水平无相关性.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是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男性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2.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原发性高血压及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原发性高血压及相关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对236例门诊和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及健康查体者进行血浆Hcy测定.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将受检者分为对照组(健康查体者40例)、单纯血压增高组(112例)及原发性高血压并缺血性脑卒中组(84例).结果血浆Hcy水平单纯血压增高组(13.5±8.1
μmol/L)、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组(16.6±10.3 μmol/L)均高于对照组(8.2±2.5 相似文献
3.
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水平是心血管疾病及中风的风险因素[1].从生物学角度分析,Hcy对构成结缔组织的蛋白质长远而潜在的影响很难观察,Hcy影响半胱氨酸及赖氨酸的功能及结构,会使动脉的三个主要结构蛋白(胶原蛋白、弹性蛋白及多糖蛋白)衰退及影响其生长[2].一般认为正常空腹血清Hcy浓度在3 ~ 15 μmol/L,高于15μmol/L定义为高Hcy血症.本文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与Hcy水平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5.
白翠兰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3):256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对63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卒中组)及31名健康人(健康组)血清Hcy水平进行测定。结果缺性脑卒中组病人血清Hcy水平为(18.42±3.01)μmol/L,明显高于健康组的(12.16±2.54)μmol/L(P<0.01),且多发性脑卒中组又高于单发性脑卒中组及对照组(P<0.01)。结论高Hcy血症可能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尤其是多发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是一个反映早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指标。同型半胱氨酸(Hcy)是必需氨基酸蛋氨酸在人体内代谢的中间产物,是一种血管损伤性氨基酸〔1〕。Hcy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中具有重要意义,高Hcy血症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2〕。本研究旨在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IMT与血浆Hcy水平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90例脑梗死患者、4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和40例同期门诊体检者(对照组)血浆Hcy水平,并记录脑血管病患者的传统危险因素;对脑梗死组患者进行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NIHSS).分析血浆Hcy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及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部分类型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缺血性脑血管病组、脑梗死组与TIA组患者血浆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与TIA患者血浆Hcy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血浆Hcy水平与NIHSS评分无明显相关性(r =0.155,P=0.323).结论 血浆Hcy水平升高可能是与传统危险因素无关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Hcy水平与其类型及临床表现严重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青、中年脑卒中及其不同类型、类别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高压液相分析原理分别测定248例青中年脑卒中患者及212例正常健康青中年对照者血浆Hcy水平。结果全部脑卒中患者血浆Hcy水平均高于同年龄段健康对照组(P〈0.01),其中青年脑卒中患者血浆Hcy水平又高于中年患者(P〈0.05),同年龄组青年、中年脑梗死患者与脑出血患者血清Hcy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全部脑梗死患者与全部脑出血患者Hcy水平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P〉0.05),青、中年缺血性脑卒中组中以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的平均Hcy水平为最高,与其他类别组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高HCY血症是是青、中年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重要病因,Hcy对青年脑卒中影响比中年大。 相似文献
10.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中国人初发脑卒中预后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国人初发脑卒中患者血浆Hcy水平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91例经CT或MRI诊断的初发脑卒中患者,其中缺血性脑卒中196例和出血性脑卒中95例,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方法测量其血浆Hcy水平,并对患者进行5年的随访观察.结果 Hcy≥18 μmol/L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5年内终点事件(死亡或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Hcy<18 μmol/L组(分别为50.9%和28.7%,P=0.004),相对危险为2.363 (95% CI,1.209 -4.617,P=0.0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排除其它危险因素的情况下,血浆Hcy水平升高(≥18 μmol/L)仍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年内发生终点事件显著相关(OR,2.492,95% CI,1.148-5.407,P=0.021).然而,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Hcy水平升高与其终点事件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血浆Hcy水平升高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死亡或新发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循环酶法,测定154例脑卒中患者(其中急性脑梗死组87例,脑出血组67例)和90例健康体检者的Hcy水平;对154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按照评分结果分为重度、中度、轻度3组。结果急性脑梗死组的Hcy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患者的Hcy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组、脑出血组的Hcy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神经功能缺损重度32例、中度50例、轻度72例。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不同者之间Hcy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的发生与Hcy水平有非常密切关系,Hcy是脑出血、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脑卒中患者血清Hcy水平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助于评估脑卒中预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急性脑梗死再发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对脑梗死再发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05例,健康对照组90例,比较两者的血清Hcy、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脑梗死组再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抗血小板、他汀类及活血化瘀等药物,同时口服叶酸和甲钴胺;B组仅给予抗血小板、他汀类及活血化瘀等药物,随访12 m复查血清Hcy水平;观察治疗1年内脑梗死的再发情况.结果 (1)治疗前脑梗死组的Hcy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其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且脑梗死组的Hcy水平与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呈负相关(P<0.001).(2)治疗前A、B两组Hcy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者Hcy水平有显著差异(P<0.001);A组治疗后Hcy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01);B组治疗前后Hcy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3)A组1年内脑梗死再发率为15.01%,B组为21.1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给予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可有效降低脑梗死患者Hcy水平,但对脑梗死再发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MTHFR基因多肽性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老年人脑卒中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位点突变和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升高是否增加中国老年人群脑卒中的危险。方法:对1002例经头颅CT确诊的老年(〉60岁)脑卒中患者和948例非卒中对照者,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测MTHFR C667T基因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同时所有研究对象记录其病史,体检等临床资料及吸烟,饮酒等流行病学资料。结果:脑卒中患者MTHFR基因纯合子突变(TT)和杂合子突变(CT)发生率(69.4%)明显高于对照组(64.3%,P=0.016),卒中组T等位基因频率(45.8%)也高于对照组(42.4%,P=0.032);脑卒中患者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异常检出率和中、重度增高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且MTHFR基因TT型〉CT型〉CC型(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传统危险因素后,升高的tHey水平和CT和TT基因型仍与脑卒中发病的有关,且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越高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越大。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中国老年人脑卒中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而MTHFR基因C677T位点突变可能是其发病的重要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14.
同型半胱氨酸与脑卒中患者脑白质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白质病变(WML)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患者11 5例,根据Ylikoski评分,将患者分为重度WML组59例(Ylikoski评分>17分),无或轻度WML组56例(Ylikoski评分≤17分)。测定患者血浆Hcy水平,进行多因素1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重度WML组患者的年龄、血浆Hcy水平和高血压的比例均高于无或轻度WM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剔除年龄等因素影响后,血浆Hcy水平仍是重度WML的独立危险因素(OR=2.959,95%CI:1.164~7.518,P=0.023)。结论高Hcy血症是脑卒中患者出现重度WML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hypertension (New York, N.Y. : 1993)》2013,35(7):557-562
AbstractBackground: To asses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otal plasma homocysteine (tHcy) and ischemic stroke (IS) in hypertensive subjects in a matched case-control study. Methods: This is a 1:2 matched and population-based case-control study, all of the participants were recruited from the 60 communities in Shenzhen, China. Demographic and socio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medical records, lifestyle risk factors and other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obtained from all of the subject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cy and incidence of IS was analyzed by using conditional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Results: The median values of plasma tHcy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IS subjects than in non-IS subjects, especially in women. After adjusted for the confounding factors in Model 2, compared with the lowest quartile of tHcy, the odds ratios (ORs) and 95% CIs of the highest quartile of tHcy for IS were 0.83 (0.36–1.90) in men, 4.51 (1.29–15.7) in women and 1.31 (0.70–2.47) in the total subjects; the ORs and 95% CIs for IS per 5?μmol/L increase in homocysteine were 1.11 (0.99–1.22), 1.25 (1.03–1.58) and 1.15 (1.01–1.28) in men, women and total subjects, respectively. We observed significant associations in crude model, Model 1 and Model 2 in women for the comparison of tHcy?≥?15?μmol/L versus?<?15?μmol/L. Interac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association of tHcy with IS was significant in women (p-interaction?=?0.04). Conclusion: This matched case-control study indicates that tHcy may increase the susceptibility to IS in essential hypertension subjects, especially in women. Further large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are needed to confirm our findings.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33(IL-33)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其与脑卒中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
方法选择开平市中心医院内三科及江门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9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选择10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比较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3、7天时与健康成年人外周血IL-33的变化及差异,并将脑卒中患者根据IL-33水平从低到高排序,比较IL-33低水平组(四分位数P25以下)和IL-33高水平组(四分位数P75以上)患者治疗后第3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同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L-33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
结果IL-33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表达水平升高,入院时平均水平(575.36±200.75)pg/mL,入院后第1天平均水平(727.13±204.96)pg/mL,入院后第3天平均水平(647.92±228.41)pg/mL,入院后第7天平均水平(639.02±185.29)pg/mL,而健康成年人平均水平为(410.32±145.58)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33高水平组患者在mRs评分、ADL评分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均高于IL-33低水平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s评分、ADL评分标准下IL-33作为临床预后评价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7和0.727。
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清中IL-33的水平显著升高,并对患者的临床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IL-33水平升高越显著,患者的临床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外周血白细胞microRNA-335(miR-335)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及在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并使用亚硫酸氢钠测序(BSP)法检测30例AIS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白细胞miR-335基因(MIR335)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比较并分析与卒中严重程度(NIHSS评分)和血浆miR-335水平的关系。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MIR335启动子区与Cp G岛区域重叠;AIS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MIR335启动子区呈高甲基化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AIS患者MIR335甲基化水平与miR-335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72,P0.01),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74,P0.01)。结论 AIS患者外周血白细胞MIR335启动子区呈明显高甲基化状态,可能参与了脑卒中缺血后调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脑白质疏松(LA)患者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1年8月~2013年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的LA患者110例和非LA患者(对照组)40例.将LA患者分为MCI组(LA+MCI,60例)与认知功能正常组(LA,50例).LA患者根据Hcy水平分为低水平(Hcy<16μmol/L,31例),中间水平(16μmol/L≤Hcy≤29μmol/L,45例),高水平(Hcy≥30μmol/L组,34例).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中文版(MoCA)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各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定.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LA组和LA+MCI组的Hcy水平显著升高(均为P<0.01).LA患者MoCA评分与空腹血糖水平及Hcy水平呈负相关(均为P<0.01).与Hcy低水平患者比较,中间水平和高水平患者MoCA评分值显著降低(P<0.05),且高水平患者评分值较中间水平患者更低(P<0.05).结论 LA合并MCI患者的血浆Hcy水平升高,且Hcy的水平越高、认知功能评分越低. 相似文献
19.
药物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球囊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已成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的研究热点.文章综述了球囊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救系统应用移动电话预通知措施对缺血性卒中急性期静脉溶栓治疗院内时间延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8月至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96例,依据有无采用院前预通知措施分为有预通知组(18例)和无预通知组(78例)。以入院至治疗中位数时间及入院至治疗时间≤60 min(入院至治疗时间达标率)的比例为主要终点指标;以入院至评估时间、入院至获得影像结果时间、入院至获得实验室结果时间、静脉溶栓决策时间、发病至治疗中位数时间以及发病至治疗时间≤180 min的比例为次要指标。比较两组各变量及时段的差异。结果有预通知组冠心病发生率、基线NIHSS评分水平、溶栓前紧急降压治疗比例明显高于无预通知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3.3%(6/18)比10.3%(8/78),9(4,17)分比4(3,9)分,27.8%(5/18)比7.7%(6/78),均P0.05];其余基线资料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预通知组入院至治疗时间、发病至治疗时间、入院至评估时间明显低于无预通知组,入院至治疗时间达标(入院至治疗时间≤60 min)比例高于无预通知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5(33,49)min比51(40,60)min,134(110,165)min比167(127,215)min,1(1,4)min比8(4,12)min,100%(18/18)比75.6%(59/78),均P0.05];两组发病至入院时间、入院至影像结果获得时间、入院至实验室结果获得时间、静脉溶栓决策时间及发病至治疗时间≤180 min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救系统的院前预通知方案可以缩短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院内时间延误,提高入院至治疗时间达标(≤60 min)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