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在人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中的代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在人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中的代谢及其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使用放射配基法观察了两种低密度脂蛋白在单核巨噬细胞中的代谢情况,并测定了细胞内胆固醇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人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通过受体途径代谢低密度脂蛋白。该受体可饱和,最大结合量(Bmax)为274μg/g细胞蛋白,解离常数为35.7mg/L。低密度脂蛋白经氧化修饰后,人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对其结合、摄取和降解均显著增加;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共同孵育的人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内总胆固醇含量明显高于低密度脂蛋白组。以上结果提示,低密度脂蛋白经氧化修饰后在人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内的代谢途径发生改变并导致细胞内总胆固醇的堆积,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云芝多糖防止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所致巨噬细胞泡沫样变和预防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形成陈瑗,周玫(第一军医大学自由基医学研究室,广州510515)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发展与低密度脂蛋白(LDL)受到氧化修饰有关已为越来越多的研究所证实[1~9]。体内与As发生有关的内皮细胞(EC)、平滑肌细胞以及巨噬细胞(MP)等都能对LDL进行氧化修饰。氧化的LDL(OLDL)是造成早期内皮细胞损伤和进一步病理变化的关键性因子,它不但直接损伤EC,而且诱导....  相似文献   

3.
动脉粥样硬化是多因素引起的,以动脉壁内脂质的沉积甚至粥样斑块的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血管炎症性疾病.巨噬细胞内胆固醇的堆积和泡沫细胞的形成是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标志.然而,泡沫细胞形成的确切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于此,我们推测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ectin-like 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1,LOX-1)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组成了一个促进泡沫细胞形成的"信号通路",在泡沫细胞的形成乃至诱导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起始动作用.在这一通路中,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这种经过氧化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是"激活子";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作为内皮细胞上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受体是信号"转导子";活性氧,这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与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结合后的直接产物是"催化子"和"诱导剂".  相似文献   

4.
氧化修饰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氧化修饰脂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及脂蛋白(a)经氧化修饰后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增加,这可能由于氧化修饰脂蛋白造成内皮细胞损伤,吸收并滞留血液中的单核细胞,促进血管平滑面细胞增殖并向内膜下迁移心激活血小板所致。高密度脂蛋白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但经氧化修饰的高密度脂蛋白在体内降解加速并具有致动脉粥样硬化效应。  相似文献   

5.
云芝多糖防止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所致巨噬细胞泡沫样变和预防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形成陈瑗,周玫(第一军医大学自由基医学研究室,广州510515)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发展与低密度脂蛋白(LDL)受到氧化修饰有关已为越来越多的研究所证实[1~9]。体内与...  相似文献   

6.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损伤处可见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表达增强,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能通过调节核-巨噬细胞的一系列功能,影响胆固醇代谢,抑制高胆固醇血症家兔泡沫细胞形成及减少主动脉斑块面积。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关系密切,二者可以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糖化和糖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是低密度脂蛋白的载脂蛋白和脂质被糖化和糖氧化修饰后形成的产物。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对动脉粥样硬化特别是对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年的研究结果发现,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ox-LDL是LDL经氧化修饰后形成,被巨噬细胞摄取的速度是正常LDL-C的数倍乃至数十倍,从而加速了泡沫细胞的形成[1],进一步破坏血管内皮细胞,引起平滑肌的增生和斑块的形成及增厚,促进了血栓形成而造成动脉血栓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9.
血浆高密度脂蛋白 (HDL)与低密度脂蛋白(1DL)一样 ,可以被氧化修饰 ,体内多种因素均具有氧化修饰HDL ,形成氧化修饰的高密度脂蛋白 (ox -HDL)的作用 ,HDL被氧化后化学组成与理化性质发生改变 ,不但失去抗动脉粥样硬化 (AS)的作用 ,反而具有致AS作用。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摄入有可能有助于防止HDL的氧化。  相似文献   

10.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 anginotensin system,RAS)是体内重要的体液调节系统。近年来,很多研究表明,RAS与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mtein,ox—LDL)在致动脉粥样硬化(athemsclerosis,AS)发生过程中有着协同作用。一方面,RAS通过促进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修饰,以及细胞对氧化修饰后低密度脂蛋白的摄取,参与AS发生的病理过程。另一方面,ox-LDL可反作用于RAS,上调其活性组分的表达,从而介导体内的一系列炎症反应,影响AS形成。本文就RAS与ox—LDL间的关系及其致AS的协同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是动脉壁内泡沫细胞逐渐沉积的慢性炎症过程。循环中的氧化脂质特别是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一些体液因子、细胞因子均可引起单核巨噬细胞表面的清道夫受体表达增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大量含胆固醇的脂质,胆固醇流出减少,形成泡沫细胞,并在内皮下聚集,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越来越多的实验结果证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了探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活性氧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互关系,观察了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培养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能使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提高32%,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提高120%,并减轻叔丁基氢过氧化物促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形成,以及提高巨噬细胞的生存数。此结果提示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提高杭氧化酶活性的作用可能是其虽增加对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和胆固醇的摄入却能阻止泡沫细胞形成及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抗人丙二醛修饰低密度脂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免疫学性质阎道广,周玫,陈瑗(广州第一军医大学自由基医学研究室,510515)低密度脂蛋白(LDL)发生氧化修饰后可被巨噬细胞膜上的清道夫受体所识别,引起大量吞噬,导致泡沫细胞形成这一学说已被人们所重视。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氧化程度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表达Ⅳ型胞浆型磷脂酶A2、V型和X型分泌型磷脂酶A2的调节作用,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在促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炎症机制。方法利用不同的氧化方法对低密度脂蛋白进行氧化修饰,分别制备轻微修饰低密度脂蛋白、轻度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和重度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将此三型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用于刺激RAW264.7细胞,分别孵育4 h及8 h后收集细胞裂解液和细胞培养上清液,分别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胞浆型磷脂酶A2、V型和X型分泌型磷脂酶A2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胞内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型和X型分泌型磷脂酶A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PBS对照组及低密度脂蛋白组相比,RAW264.7细胞经各型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刺激后胞浆型磷脂酶A2的mRNA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V型分泌型磷脂酶A2和X型分泌型磷脂酶A2的mRNA表达水平和胞内及细胞培养液中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轻微修饰低密度脂蛋白组和重度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组相比,轻度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组诱导V型分泌型磷脂酶A2和X型分泌型磷脂酶A2的mRNA和蛋白表达作用更强(P<0.05),而轻微修饰低密度脂蛋白组的作用又要强于重度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组(P<0.05)。结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可诱导RAW264.7细胞表达V型和X型分泌型磷脂酶A2,而两型轻度氧化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V型和X型分泌型磷脂酶A2表达的能力明显强于重度氧化程度的低密度脂蛋白,说明轻度氧化程度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具有较强的诱导巨噬细胞产生炎症反应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研究不同氧化程度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表达Ⅳ型胞浆型磷脂酶A2、Ⅴ型和Ⅹ型分泌型磷脂酶A2的调节作用,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在促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炎症机制.方法 利用不同的氧化方法 对低密度脂蛋白进行氧化修饰,分别制备轻微修饰低密度脂蛋白、轻度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和重度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将此三型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用于刺激RAW264.7细胞,分别孵育4 h及8 h后收集细胞裂解液和细胞培养上清液,分别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胞浆型磷脂酶A2、Ⅴ型和Ⅹ型分泌型磷脂酶A2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胞内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Ⅴ型和Ⅹ型分泌型磷脂酶A2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PBS对照组及低密度脂蛋白组相比,RAW264.7细胞经各型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刺激后胞浆型磷脂酶A2的mRNA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Ⅴ型分泌型磷脂酶A2和Ⅹ型分泌型磷脂酶A2的mRNA表达水平和胞内及细胞培养液中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轻微修饰低密度脂蛋白组和重度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组相比,轻度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组诱导Ⅴ型分泌型磷脂酶A2和Ⅹ型分泌型磷脂酶A2的mRNA和蛋白表达作用更强(P<0.05),而轻微修饰低密度脂蛋白组的作用又要强于重度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组(P<0.05).结论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可诱导RAW264.7细胞表达Ⅴ型和Ⅹ型分泌型磷脂酶A2,而两型轻度氧化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Ⅴ型和Ⅹ型分泌型磷脂酶A2表达的能力明显强于重度氧化程度的低密度脂蛋白,说明轻度氧化程度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具有较强的诱导巨噬细胞产生炎症反应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系LDL内大量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在过量自由基及其它致氧因素作用下发生脂质过氧化修饰而成。它是LDL在体内由于内环境的变化而形成的氧化产物。与LDL相比,oxLDL所含的脂质都被氧化修饰过,因而在功能上与LDL有很大的不同。oxLDL能促进泡沫细胞的形  相似文献   

17.
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形成过程复杂,其发病机制涉及炎症反应、脂质代谢失调及氧化应激等多种病理生理机制。其中,低密度脂蛋白(LDL)经氧化修饰后形成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被认为是AS发生的关键启动因素。大量研究表明,oxLDL的细胞毒性作用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和结构改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源性泡沫细胞模型,为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机制及其防治提供新途径。方法采用一次性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从血浆中分离低密度脂蛋白,以Cu^2+诱导法将其氧化修饰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塑料吸附法从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分离出单核细胞.首先以50nmol/L佛波酯刺激48h使之转化为巨噬细胞,然后与80mg/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共孵育24h,使之转化为泡沫细胞。结果经50nmol/L的佛波酯诱导48h后,光镜下发现单核细胞已转化为典型的巨噬细胞。油红O染色发现,与80mg/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共孵育24h后培养细胞中出现了大量的红染颗粒。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细胞内胆固醇提示细胞内总胆固醇明显增加,其中胆固醇酯含量大于游离胆固醇,符合泡沫细胞的定义。结论直接采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成功地建立了泡沫细胞疾病模型,其病理生理学特性接近于体内状况,可为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机制和药物防治提供一种可靠的病理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9.
大量研究已证实,免疫机制在动脉粥样硬化(AS)的进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体内低密度脂蛋白(LDL)发生氧化反应时形成氧化修饰的LDL,它可作为抗原表位而诱导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形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抗体[1~3].  相似文献   

20.
对氧磷酶与泡沫细胞形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大量研究显示,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能促进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对氧磷酶(PON)能防止LDL的氧化修饰,从而可抑制动脉硬化的发展。目前国外研究报道,PON能抑制泡沫细胞的形成,防止动脉硬化。我们知道,在动脉硬化早期,单核细胞黏附于内皮层,迁移至内膜下变成巨噬细胞,吞噬胆固醇形成泡沫细胞是早期动脉硬化的标志。近期研究发现PON2、PON3在鼠类巨噬细胞有表达,人类巨噬细胞只有PON2有表达〔1〕。虽然PON1在巨噬细胞未发现,但在高密度脂蛋白(HDL)与巨噬细胞相互作用时被转运入细胞,使细胞免受氧化应激和减少巨噬细胞内胆固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