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消化性溃疡出血内镜治疗失败后,钛夹标记引导经导管栓塞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  方法  纳入2009年2月?2018年10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因消化性溃疡出血内镜治疗失败后行经导管栓塞治疗的3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内镜治疗失败后行经导管栓塞治疗的临床成功率、30 d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33例患者内镜检查溃疡出血Forrest分级分别为Ⅰa 8例(24.2%)、Ⅰb 14例(42.5%)、Ⅱa 4例(12.1%)、Ⅱb 7例(21.2%)。8例患者视野差未行内镜治疗,25例患者接受内镜治疗,其中7例初次内镜止血治疗失败,18例内镜下止血成功后发生再出血。内镜治疗失败后距经导管栓塞治疗的平均时间为(35.42±67.54) h。所有患者均行血管造影检查,15例血管造影阴性患者X线下8例可见钛夹标记,钛夹引导下行栓塞治疗,7例未见钛夹标记,其中4例患者接受预防性栓塞治疗;余18例血管造影阳性者均予以栓塞治疗。血管造影阴性的患者钛夹引导经导管栓塞治疗临床治疗成功率为75.0%(6/8),无钛夹引导者临床治疗成功率为为28.6%(2/7),血管造影阳性者经导管栓塞治疗临床治疗成功率为66.7%(12/18)。本研究纳入的患者经导管栓塞治疗总体临床成功率为60.0%,30 d死亡率为20.0%,所有患者均未观察到栓塞治疗相关并发症。  结论  消化性溃疡出血内镜治疗失败患者,钛夹标记引导经导管栓塞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并且安全性高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
导管栓塞法治疗术后难治性胃肠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经导管栓塞法治疗胃肠道术后难治性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 Seldinger′s穿刺技术将导管导入腹腔干及其分支进行造影 ,明确出血靶血管后经导管给予钢圈栓塞。结果 :4例出血病例中 ,造影检查均出现异常征象 ,即表现为造影剂外溢积聚、局部血管增多、结构紊乱 ,靶血管栓塞后再次造影时造影剂外溢现象消失。结论 :选择性血管造影可明确出血部位及原因 ,导管栓塞为术后难治性胃肠道出血患者提供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消化道出血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DSA)对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 :采用Seldinger′s穿刺技术将导管选入腹腔动脉 ,对可疑病变部位血管选择性造影。有活动性出血者行选择性动脉栓塞 ,有异常血管而无明确活动性出血经导管灌注血管收缩药物。结果 :1 8例病例中 1 2例造影出现异常表现 ,即造影剂外溢、积聚、血管增多、结构紊乱。其中血管发育异常 2例 ,憩室 1例 ,肿瘤 3例 ,非特异性炎症 1例 ,假性动脉瘤 2例 ,溃疡病 3例。靶血管栓塞后造影剂外溢消失。结论 :选择性 DSA造影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检查安全有效 ,可以达到诊断和 /或治疗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经导管动脉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 TAE)治疗急性非曲张静脉上消化道出血(acute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ANVUGIB)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纳入266例2016年3月–2021年3月期间因ANVUGIB行血管造影的患者,统计血管造影阳性率、TAE技术成功率和临床成功率,TAE治疗后30 d内再出血率及全因死亡率,分析与上述事件相关的影响因素。  结果  266例患者均完成血管造影,血管造影阳性率为54.1%(144/266),TAE技术成功率为97.3%(217/223),TAE临床成功率为73.1%(155/212),TAE治疗后30 d内再出血率及全因死亡率分别为26.9%(57/212)、16.1%(35/217)。本研究发现休克指数>1〔比值比(OR)=5.950,95%置信区间(CI):1.481~23.895,P=0.012〕、CT血管造影(CTA)阳性(OR=6.813,95%CI:1.643~28.252,P=0.008)及间隔时间<24 h (OR=10.530,95%CI:2.845~38.976,P<0.001)是血管造影阳性的独立预测因子;休克指数>1(OR=2.544,95%CI:1.301~4.972,P=0.006)及国际标准化比值>1.5(OR=3.207,95%CI:1.381~7.451,P=0.007)是TAE治疗后30 d内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出血(OR=3.174,95%CI:1.164-8.654,P=0.024)及栓塞后再出血(OR=34.665,95%CI:11.471~104.758,P<0.001)患者TAE治疗后30 d内的死亡风险更高。  结论  TAE治疗ANVUGIB安全有效。休克指数>1和CTA阳性的患者更有可能血管造影阳性,且应该在出血后早期完成血管造影。栓塞后再出血仍需要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血管造影及动脉栓塞在急性动脉性出血诊断、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急性动脉性出血患者血管造影及动脉栓塞治疗资料。通过选择性或超选择性动脉造影来判断有无出血并明确出血部位,对可行栓塞治疗者,用明胶海绵/PVA颗粒/弹簧圈等栓塞材料栓塞出血靶血管。结果 36例出血患者中咯血10例,消化道出血11例,膀胱、肾出血5例,妇科肿瘤出血9例,外科术后出血1例。32例血管造影表现为造影剂喷射、外溢及浓染,阳性率为88.8%;4例阴性表现;阳性病例可行栓塞治疗者28例,其中26例1次栓塞成功,2例2次栓塞成功,4例不可行栓塞治疗者为外科手术治疗提供影像资料。结论动脉造影对动脉性出血定位诊断明确,经导管栓塞出血靶血管止血安全、有效,临床可行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和血管栓塞术治疗在急性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急诊给予动脉造影术,部分患者联合栓塞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观察血管内造影诊断及栓塞治疗的效果。结果:30例患者血管造影中发现假性动脉瘤8例,动脉节段性狭窄3例,同时有假性动脉瘤和狭窄2例;发现动脉增粗和肿瘤染色2例;造影剂外溢9例;未见明显异常6例。24例给予血管栓塞,术后出血停止22例,有效率为91.7%。栓塞术后复发2例,复发率为8.3%;因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病死1例。未予栓塞直接行外科手术4例,2例为小肠间质瘤,1例为胃癌术后出血,再次手术发现残胃弥漫性出血;1例为吻合口残端瘘,手术后出血停止。2例保守治疗自动出院。结论:动脉造影和血管栓塞术是诊断和治疗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方法,尤其对外科术后出血的患者阳性率更高,具有微创、安全、迅速的特点。对于部分栓塞后再出血和消化道肿瘤的患者结合外科手术可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在难治性消化道大出血(IMHDT)中的临床诊治价值。方法对51例IMHDT病人进行血管造影和选择性血管造影,并作经导管灌注止血药或行栓塞治疗。结果该组51例病人共作59次动脉造影,38例有异常表现,阳性率为74.5%;表现为造影剂外溢征(24例)、动脉瘤样改变(2例)、肿瘤(4例)、畸形血管团(2例)、血管痉挛样改变(1例)、炎症性改变(5例)。42例经介入治疗后出血停止,止血成功率为82.4%。9例经手术探查,7例手术病理证实符合血管造影定位诊断。无胃肠道坏死、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导管动脉造影、栓塞治疗难治性消化道大出血,定位准确、安全有效,同时为外科手术争取了时间。  相似文献   

8.
李涛 《当代医学》2010,16(20):113-113,39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下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29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根据造影剂外溢及病变血管异常等征象诊断下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及病因。结果本组29例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发现出血24例,其中12例肠道肿瘤,6例肠血管结构不良,4例血管瘤,2例结肠溃疡,总阳性率为82.76%(24/29)。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下消化道出血的定位、定性诊断阳性率高,还可对阳性患者行介入灌注、栓塞治疗达到止血的目的 。  相似文献   

9.
难治性消化道大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难治性消化道大出血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运用Seld inger技术,对22例经内、外科治疗未能止血的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进行选择性动脉造影、超选择血管内栓塞或垂体后叶素灌注术。结果本组动脉造影16例有异常表现,阳性率为72.7%;表现为造影剂外溢征(10例)、动脉瘤样改变(3例)、肿瘤(2例)、畸形血管团(1例)。17例经介入治疗后出血停止,止血成功率为77.3%。结论选择性动脉造影对难治性消化道大出血可明确病变部位、性质,阳性率较高,同时经导管栓塞或灌注可达到止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消化道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介入诊断和治疗对急性消化道出血的应用及其价值。方法:急性消化道出血病例23例,常规在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下动脉插管造影。造影后保留导管持续灌注血管加压素或行栓塞治疗,追踪观察止血情况。结果:23例中14例有血管异常表现,其中5例见造影剂外溢。17例行灌注治疗,6例行栓塞治疗。22例在介入治疗后止血,I例治疗无效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诊断不明确或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消化道出血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及介入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以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表现的胃原发淋巴瘤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2021年3月因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收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消化内科的胃原发淋巴瘤患者的信息。记录并分析患者胃淋巴瘤内镜下形态、肿瘤分期、病理类型、出血严重程度、再出血风险、治疗及住院预后情况。  结果  总共纳入25例患者,平均年龄57.2岁,临床表现均出现黑便(100%),9例(36%)存在呕血,6例(24%)合并腹痛。以出血为首发表现的胃淋巴瘤患者内镜下20例(80%)表现为肿瘤形成型(八尾分型),累及胃体中部及下部多见(分别为44%、32%)。经常规药物保守治疗,在院期间4例发生再出血,其中1例需要内镜下止血,2例需要外科切除止血,1例放弃治疗。仅1例患者死于感染,但无出血直接导致的死亡。  结论  胃原发淋巴瘤以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为唯一临床表现者罕见,内镜下累及范围较广。常规用于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药物保守治疗可以控制其出血症状,但容易发生再出血,保守治疗无效可尝试内镜或者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与血管内栓塞治疗对急性动脉性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例急性动脉性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行DSA检查后,其中9例适宜行介入治疗的患者采用明胶海绵、弹簧圈经导管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 10例患者中,8例DSA检查阳性,2例未见确切异常DSA征象。9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均止血成功,且无复发及明显并发症;另1例转外科急诊手术治疗,其外科术前定位准确。结论急诊血管内栓塞治疗急性动脉性消化道大出血安全、可靠,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DSA检查及栓塞治疗在临床诊断和治疗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是随机选取了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30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腹腔动脉、肠系膜上下动脉造影,对可能出血的部位进行选择性插管造影,其中17例患者明确诊断并行栓塞治疗。结果 30例患者中20例造影阳性(66.7%),10例阴性(33.3%)。18例接受了栓塞治疗,16例出血停止,一个月内无复发出血;1例栓塞后次日死亡;1例栓塞三天后复发出血,进行外科手术后痊愈。结论 DSA检查对急性消化道大出血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栓塞介入治疗对消化道出血止血效果优良,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血尿素氮/肌酐(blood urea nitrogen-to-creatinine, BUN/Cr)比值在鉴别消化道出血部位中的诊断性能,以及BUN/Cr比值早期升高对于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NVUGIB)患者临床结局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0年5月–2021年5月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诊断为消化道出血的成年患者。根据不同消化道出血部位分为:上消化道出血组、小肠近段出血组、小肠远段及结肠出血组。根据ANVUGIB患者入院后早期(6~48 h内)BUN/Cr比值动态变化情况分为:入院后BUN/Cr比值早期动态升高组和入院后BUN/Cr比值非早期动态升高组。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BUN/Cr比值对于鉴别消化道出血部位的诊断性能,以及探究入院后BUN/Cr比值早期动态升高、Rockall评分系统及其两者联合指标对ANVUGIB患者主要临床结局事件(因为任何原因死亡;再次出现消化...  相似文献   

15.
刁磊  洪汝涛  韩玮  胡静  陈熙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8):1347-1350
  目的  通过对疑似小肠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CT小肠成像(CTE)与双气囊小肠镜(DBE)在疑似小肠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0年10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54例疑似小肠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CTE及DBE对疑似小肠出血诊断的阳性结果及并发症发生例数,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比较CTE及DBE对小肠出血的诊断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探讨CTE及DBE对疑似小肠出血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  结果  54例疑似小肠出血患者均顺利完成CTE及DBE检查,2种检查方式成功率均为100%,病灶主要包括憩室、溃疡、血管扩张性病变、肿瘤及克罗恩病。CTE对病灶诊断率为53.7%(29/54),DBE对病灶诊断率为79.6%(43/5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67,P<0.01)。在安全性方面,所有患者行CTE检查未出现并发症,54例行DBE检查患者仅1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9%(1/5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DBE对小肠出血的诊断率明显高于CTE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CTE对溃疡及血管扩张性病变的诊断率不高,但对憩室、肿瘤性病变及克罗恩病敏感性较高,临床工作中应结合CTE及DBE检查结果,以免造成疾病的漏诊及误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外科切除术后吻合口出血患者急诊内镜下止血的疗效。  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21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8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切除术后吻合口出血,进行急诊内镜止血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人口学资料、肿瘤部位、肿瘤分期及病理类型资料,重点分析吻合口出血的时间、内镜下治疗的方法、效果及并发症,并且对未能成功内镜下止血的原因进行总结。  结果  在1 058名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中,吻合口出血患者36名,出血率为3.4%。出血患者以左半结肠及直肠居多(83.3%)。在肿瘤分期和分化方面,以Ⅰ到Ⅲ期为主,占总人数的82.1%,病理以高分化和中分化癌为主(86.1%)。术后72 h内出血患者26例(72.2%),是出血的高发时间段。在36例患者中,内镜下成功止血32例(88.9%),钛夹机械夹闭、电凝止血联合钛夹夹闭是主要的方式(88.9%)。未能止血4例,均伴有漏口,无法明确确切的出血位点,经外科手术治疗后均成功止血。所有36例患者最终均未出现吻合口漏、腹腔脓肿及死亡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  结直肠癌术后72 h内是吻合口出血的高峰时期,急诊内镜下止血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PTVE)联合选择性脾红髓小动脉栓塞(PSAE)治疗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疗效. 方法 2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胃底静脉重度曲张出血的患者,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造影后找到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并栓塞该静脉;再择期行选择性脾红髓栓塞,以降低门静脉压力、缓解脾功能亢进.并术后随访15月,同时胃镜复查. 结果 术后26例患者当时急性出血均被控制,术后造影示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闭塞,随访期间,22例(84.62%)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症状消失,19例(73.08%)胃底静脉曲张完全消失,3例(11.54%)胃底静脉曲张复发,4例(15.38%)再发食道胃底破裂出血.但所有患者脾功能亢进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 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联合选择性脾红髓小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消化道出血,不但可以控制消化道出血,还可以降低门静脉压力,缓解脾功能亢进,且复发率低,长期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并总结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获得性血友病A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方案及疗效,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方法 选择西安市中心医院2012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9例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获得性血友病A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方案及疗效。结果 9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5例,中位年龄为60.0(42.0~72.5)岁。出血症状存在异质性,以皮肤出血为主,也可出现消化道出血及黄体出血等重要脏器出血。关于清除抑制物的治疗,糖皮质激素单药应用4例(44.5%),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CP)方案1例(11.1%),利妥昔单抗联合CP方案或环磷酰胺、长春新碱与泼尼松(COP)方案3例(33.3%),环磷酰胺单药应用1例(11.1%)。其中完全缓解3例(33.3%),部分缓解4例(44.5%),未缓解2例(22.2%),总有效率为77.8%。结论 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获得性血友病A,起病急,出血较重且存在异质性。采用免疫抑制疗法有效率较高,部分病例在免疫抑制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利妥昔单抗也可取得较好的疗效。经免疫抑制及补充凝血因子治疗可控制病情,疗效较好,但4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