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赵敦  吕智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0):18-18,40
随着人均酒精消费量的上升,酒精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病例也明显的增多。通过对成人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的研究,认为其发病机制与脂质代谢异常、血管内异常、氧自由基代谢异常及内皮素、一氧化氮代谢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分析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MSCT征象,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的30例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和临床资料,总结其CT表现。结果 3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共有以下五种CT表现:正常股骨头星状结构消失、股骨头内致密硬化灶、股骨头内低密度灶、股骨头塌陷、关节囊腔异常。结论 MSCT扫描作为目前较为普及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MSCT扫描检查可以明确普通CT阴性或可疑股骨头坏死的征象、发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征象、显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不同时期的CT征象、显示髋关节的积液和其他异常。  相似文献   

3.
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是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股骨头缺血和坏死性疾病,近年来其发病趋于年轻化,但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文从骨代谢紊乱、炎症反应、遗传易感性与脂质代谢紊乱等方面阐述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并总结了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气滞血瘀型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的效果,为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治疗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前,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是造成我国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根据临床治疗与现代实验研究,中医药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疗效确切,备受学界关注。OPG/RANK/RANKL信号通路的发现成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防治的突破口,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脾虚生痰-由痰致瘀-因瘀致痹"的病机与该信号通路密切相关。文章基于从"瘀"论治思想中医渊源及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病理特点,并结合现代医学脂质代谢、炎症因子、细胞凋亡及OPG/RANK/RANKL信号通路对骨代谢的调控机制阐述其相关性,探究从"瘀"论治思想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防治中的合理性,旨在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精准诊断和靶向、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软骨细胞凋亡调控基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软骨细胞的凋亡和Bax、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应用凋亡细胞原位末端标记检测(TUNEL)方法和免疫组化,检测股骨头坏死患者12例和对照组4例软骨细胞凋亡和Bax、Bcl-2蛋白表达.结果:股骨头坏死患者软骨细胞发生过度凋亡和Bax、Bcl-2蛋白的异常表达.结论:股骨头坏死软骨的破坏与软骨细胞凋亡和Bax、Bcl-2蛋白表达的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脂类代谢异常与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关系及脂类代谢异常对其的诊断效果。方法:因股骨颈骨折于我院骨科首次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并符合研究纳入、排除标准的2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收集其临床资料,将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患者(56例)的血脂水平与对照组(176例)进行对比分析;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发生股骨头坏死的高危因素,控制其他因素后观察血脂指标的影响大小。结果:股骨颈骨折患者外科治疗后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为24.14%,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B((Apo-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差异,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 A1(Apo-A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差异。血脂指标中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异常为影响股骨颈骨折术后并发生股骨头坏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危险度分别为 OR=6.767, OR=6.240。结论:股骨颈骨折外科治疗后发生股骨头坏死与脂质代谢异常密切相关。把脂质代谢水平的指标,尤其是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作为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指标之一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脂质代谢紊乱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浩  周正新 《医学综述》2009,15(7):997-999
股骨头坏死是指股骨头血供中断或受损,引起骨细胞及骨髓成分死亡及随后的修复,继而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股骨头塌陷,关节功能障碍的疾病。其发展的最终结局是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功能丧失。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引起高脂血症,血清三酰甘油、胆固醇升高,同时可以使股骨头髓腔内脂肪细胞肥大、增殖,引起股骨头坏死。血清载脂蛋白B升高及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比值升高是股骨头坏死发生的危险因素。另外,参与脂质代谢的酶系对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发展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人血液状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①目的探讨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人血脂代谢、凝血与纤溶活性有无异常.②方法对93例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人的部分凝血、纤溶指标及血脂的异常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与62例非骨坏死病人及健康查体者(对照组)进行了比较.③结果骨坏死病人血脂指标中三酰甘油、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与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异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x2=3.98~11.59,P<0.05);凝血与纤溶指标中凝血因子Ⅱ时间、部分激活凝血活酶时间、凝血因子Ⅰ,纤溶酶原、D-二聚体异常率两组之间差异亦有显著性(x2=5.18~22.53,P<0.05.0.01).④结论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存在血脂代谢紊乱和血液的高凝低纤溶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理变化及影像学诊断主要征象。方法对我院近3年来30例病历较完整的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的CT及MRI的表现进行分析。结果MRI对股骨头缺血坏死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对股骨头坏死的范围界限MRI较平片更敏感、更准确。结论CT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有一定的适应性及优越性,而MRI扫描在1周开始即可检出异常信号改变,其敏感性较高,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学检查首选MRI。提高MRI对本病的认识,有利于早期治疗和阻止缺血坏死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孙官军  叶永杰 《四川医学》2010,31(12):1880-1882
股骨头缺血坏死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生于青壮年,发病后将持续发展,导致关节而塌陷最终发生骨关节炎。尽管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做了大量研究,但其确切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较一致的看法认为各种原因导致股骨头血循环障碍,各种细胞及细胞因子表达减少,骨代谢不平衡而致坏死发生进展。  相似文献   

11.
股骨头缺血坏死症近来有增加趋势。该病病因复杂,难以早期确诊。我科自1987年3月对各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症应用滑膜切除血管束植入术及带血管蒂髂骨瓣转位移植术15例18个髋关节,经随访半年到8年余,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模型的血液流变学及脂质代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激素及马血清共同诱导建立家兔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模型,观察该模型的血液流变学、血脂的变化,进一步了解股骨头坏死的发生机制。方法利用激素及马血清诱导兔的股骨头坏死模型,分组检测其4,8,12,16周的血液流变学和血脂、X线,其后处死取材,标本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实验组的血粘度和血脂,空骨陷窝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结论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与血粘度增高,微血栓形成,脂质代谢异常密切相关;激素及马血清诱导兔的股骨头坏死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尤其是在8~16周。  相似文献   

13.
60例双侧无菌性股骨头坏死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两种穿刺途径在双侧无菌性股骨头坏死介入治疗中的优缺点.方法 统计双侧无菌性股骨头坏死作一次介入治疗所需费用、效果、并发症及患者痛苦程度.结果 两种穿刺途径疗效及并发症相同,但经肱动脉入径治疗费与材料费大约能节约50%,而且患者痛苦小.结论 经肱动脉穿刺介入治疗双侧无菌性股骨头坏死是安全、有效、患者痛苦小而且治疗费用低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长期大量摄入酒精后兔股骨头骨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探讨酒精诱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组织病理学机制。方法雄性新西兰大白兔白酒(酒精含量56%)8 ml/(kg·d)连续灌胃6周,观察兔股骨头骨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透射电镜显示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细胞线粒体肿胀,嵴结构模糊,粗面内质网上多聚核糖体脱颗粒,骨细胞内可见脂滴出现。结论长期大量的酒精摄入会引起兔大体形态及兔股骨头骨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取无柄全髋关节及有柄全髋关节置换方案治疗股骨头坏死,分析二组治疗效果.方法 股骨头坏死患者44例45髋,无柄全髋关节置换组18例19髋,有柄全髋关节置换组26例26髋,所有患者均获得3年以上随访.记录手术时间、失血量、术中和术后与手术或内植物有关的并发症,选取术前、术后3年随访时进行Harris评分并比较.结果 经过3年以上的随访,二组手术时间、失血量、并发症及患者的住院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arris评分无柄关节组及有柄全髋关节置换组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柄全髋关节与有柄全髋关节置换相比,早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机理和治疗方法。方法:34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Ⅰ、Ⅱ期患者,男28例,女6例;年龄34岁~53岁,平均45岁。患者术前均行X线和MR检查。病变累及髋关节左侧8例,右侧14例,双侧12例,共46个关节,按Ficat分期:Ⅰ期21例、Ⅱ期25例。采用股骨头髓芯减压术清除坏死骨,将同种异体骨与之前提取的骨髓基质干细胞附和,植入缺损区。采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评价法评估疗效。结果:34例患者术后无一例症状加重。平均手术时间120min,平均出血量200mL,术后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个月。16例Ⅰ期股骨头坏死恢复至正常,10例Ⅱ期恢复至正常,9例Ⅱ期恢复至Ⅰ期,其余均无进展。结论:骨髓基质干细胞附和同种异体骨移植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加深和提高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表现。结果:10例股骨头缺血坏死中,其中I期3例,Ⅱ期2例,Ⅲ期4例,Ⅳ期1例,所有病例经随访用X线平片复查,均出现股骨头变形,关节增生硬化。结论:X线平片是检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主要手段,且能清晰地显示股骨头的解剖和病理结构细节,像病变大小、范围、形状、密度、硬化、坏死等;因此,X线平片在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西药联合介入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涛  杨美荣  李宏 《医学综述》2012,18(2):305-306
目的观察中西药联合介入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1~12月,我科收治的51例股骨头坏死患者,行中西药物(尿激酶、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注射液、黄芪注射液)联合介入治疗。结果采用中西药联合介入治疗后股骨头区血管数量增多,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结论中西药联合介入治疗股骨头坏死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闫景伟 《中外医疗》2014,(24):51-53
目的对比分析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平片、CT、MR影像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50例60个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均按照X线、CT、MR影像进行诊断检查。结果 X线平片、CT、MR影像对于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阳性率分别为25.0%,66.6%和93.3%。结论 X线平片、CT、MR三项影像诊断对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的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此为MR、CT和X线平片,其中,MR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又无电离辐射,是检查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最好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