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肺炎的重型、危重型患者疾病进展的早期指标及危险因素,为提高预后和疾病早期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诊断标准分为重型、危重型19例(重型危重型组)和轻型、普通型87例(轻型普通型组).比较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入院临床症状、基础疾病、实验室检查指标及影像学检查的差异,采用相关方法对以上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乳酸脱氢酶、血浆D-二聚体、白细胞介素(IL)-6等多项实验室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IL-6为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IL-6最佳界值为9.89,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2%.无进展重症时间为(5.16±2.43)d,影像高峰时间为(5.89±2.54)d,进展当天胸部CT肺内病损体积占比为(37.24±15.15)%,影像高峰期肺内病损体积占比(40.17±11.91)%.无进展重症时间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血浆D-二聚体及IL-6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酸脱氢酶、血浆D-二聚体及IL-6等多项实验室指标是重症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肺炎的早期预警指标.年龄和IL-6是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肺炎的独立影响因素.IL-6可以作为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肺炎的预警信号(临界值9.89 pg/mL).肺内病损体积的量化指标亦是早期预测指标之一,而且血浆D-二聚体与IL-6更是影响进展速度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肺炎的重型、危重型患者疾病进展的早期指标及危险因素,为提高预后和疾病早期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诊断标准分为重型、危重型19例(重型危重型组)和轻型、普通型87例(轻型普通型组).比较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入院临床症状、基础疾病、实验室检查指标及影像学检查的差异,采用相关方法对以上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乳酸脱氢酶、血浆D-二聚体、白细胞介素(IL)-6等多项实验室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IL-6为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IL-6最佳界值为9.89,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2%.无进展重症时间为(5.16±2.43)d,影像高峰时间为(5.89±2.54)d,进展当天胸部CT肺内病损体积占比为(37.24±15.15)%,影像高峰期肺内病损体积占比(40.17±11.91)%.无进展重症时间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血浆D-二聚体及IL-6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酸脱氢酶、血浆D-二聚体及IL-6等多项实验室指标是重症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肺炎的早期预警指标.年龄和IL-6是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肺炎的独立影响因素.IL-6可以作为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肺炎的预警信号(临界值9.89 pg/mL).肺内病损体积的量化指标亦是早期预测指标之一,而且血浆D-二聚体与IL-6更是影响进展速度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分析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病例的临床特征,提高对重症病例诊治的认识。方法 收集2020年1月—5月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接诊的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征。结果 3例危重型COVID-19死亡病例均有冠心病、伴或不伴肺部疾病、肾功能障碍等基础疾病,均有发热、咳嗽、咳痰症状,入院APACHEⅡ评分和PSI评分均为高危,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肌酸激酶、肌钙蛋白、脑钠肽、C-反应蛋白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明显升高,而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下降,胸部影像学提示双肺磨玻璃斑片影。入院后给予积极的抗病毒、抗细菌、增强免疫治疗及有创机械通气呼吸支持。3例患者均并发脓毒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起病到死亡的平均时间为13.7 d。结论 高龄、合并心脏病等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者是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针对性护理在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的护理经验。 方法 对21例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呼吸系统护理、循环系统护理、消化系统护理、药物护理、导管护理和心理护理。 结果 21例病人呼吸功能均明显改善,未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病人未发生因持续高热引起的机体损伤;病人焦虑、抑郁情绪明显好转,均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未发生院内交叉感染;病人预后良好,20例康复出院。 结论 在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应科学、有效地做好治疗、护理及疫情防控工作,护理人员采取个体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作为辽宁省首批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作者对其间在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的13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方法 来自各地的医护人员经过专业培训,统一护理规范,确保为患者提供同质化护理;做好患者心理支持,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根据患者既往疾病和现状,制订救治护理方案,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护理、俯卧位通气护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病毒清除时间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2月1日-3月20日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康复出院的63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按病毒清除时间30 d为界,将患者分为病毒清除时间≤30 d(n=41),病毒清除时间>30 d(n=22)两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比...  相似文献   

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已经成为当前最严峻的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危重型新冠肺炎的救治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也是当前临床面临的严峻挑战。本文通过对新冠肺炎病原学、流行病学特点、病理改变、发病机制、临床特征、临床救治方案进展的论述,为危重型新冠肺炎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 V-2)感染引起的一种爆发性和高传染性肺炎。重型COVID-19主要临床表现除发热、咳嗽及乏力症状外,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凝血功能障碍、脓毒性休克等[1]。目前仍未发现经严格临床试验而得出有效结论的抗病毒药物,中西医结合治疗仍是治疗COVID-19的最常用方法。中医认为该病属于“疫”病范畴,为感受“疫戾”之邪所发[2],  相似文献   

11.
12.
本团队在多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开展了中医药救治工作,临床效果明显。虽然在经过正规、有效治疗后,大多数新冠肺炎患者可以康复出院,但是仍有约10%左右的出院患者存在临床不适症状,尤其是一些重症、危重症患者,因此,开展重症、危重症患者恢复期的中医药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临床观察发现,肺纤维化是重症、危重症恢复期患者的重要病理改变及影像学特征,中医多表现为正虚邪恋的特点,以气虚为核心病机,或脾肺气虚,或气阴两虚,或气虚兼痰浊、血瘀而为病。针对肺纤维化这一重要病理改变和气虚这一核心病机,中医药治疗当扶正祛邪,随症加减,或益肺健脾佐以燥湿化痰,或益气养阴佐以清热生津,或益气活血兼化瘀通络等,并适当加用清解余毒的药物,以截断复发源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肠道微生态角度探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整理近年来有关呼吸系统与肠道微生态相关性的研究,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进行再认识,并从该中医理论出发,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诊治方案进行分析。[结果]"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整体观念的体现,肺与大肠在生理上相互协调,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在治疗上相互为用。肠道菌群促进人体免疫应答的形成,并参与免疫调节。"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生物学机制正是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影响免疫功能。通过解读国家卫建委诊疗方案和浙江经验,发现中医药治疗与西医调节肠道菌群治疗具有共通性,其目的都是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从而促进免疫功能的恢复。[结论]运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对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治具有实践意义,其实质是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来实现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和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治疗经验,为COVID-19重症及危重症的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查阅COVID-19相关文献,观察收治患者的临床表现等,结合伏邪发病隐匿、易从火化及致病严重等特点,探讨COVID-19(尤其是重症、危重症)的发病机制与治疗。[结果]COVID-19的隐匿性、潜伏性、易从火化、反复发作、发病较为严重等特点与伏邪致病特点基本一致。COVID-19重症及危重症的形成和发展与伏燥基础和感受湿毒时疫密切相关。伏燥基础是发病的重要条件,而细胞因子风暴的发生过程与伏邪从火而化的过程有相通之处。结合伏邪发病特点可预判病势,从而在发病前可进行有效干预,发病中可截断扭转病情。在COVID-19重症及危重症治疗中,重视伏燥基础、燥湿相兼的病机特点以及伏邪易从火化、致病严重的发病特点,选择合适的处方可取得较好疗效。[结论]COVID-19的发病特点符合伏邪致病特点,其重症及危重症的形成和发病机制与伏邪发病密切相关,运用伏邪理论可指导COVID-19重症及危重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症患者行气管插管时,医务人员如何做好防护措施有效避免被感染.方法 选取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2月25日在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收治的行气管插管抢救的COVID-19重症患者(n=5)为研究对象,在行气管插管操作前均严格按照三级防护流程进行.插管操作由麻醉科医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呼吸系统症状学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地区6家SARS定点医院收治的409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09例临床确诊的SARS患者的呼吸系统症状中以咳嗽为最主要表现(306例,7418%),其次为胸闷(221例,54.0%)、咯痰(202例,49.4%),血丝痰最少见(46例,11.2%)。呼吸系统症状在病程第1d的出现率最高,咳嗽、咯痰、血丝痰、胸闷、胸痛的出现率分别为:45.09%(138例/306例)、30.2%(61例/202例)、15.22%(7例/46例)、23.98%(53例/221例)、17.91%(12例/67例)。在病程第8d上述症状的出现率出现第二峰。各呼吸系统症状与血象、胸片的严重程度之间似乎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SARS是SARS-CoV所致的新型烈性传染病,肺为该病毒攻击的主要靶器官,呼吸系统症状是SARS的主要临床表现,其中以咳嗽为最常见,次之为胸闷、咯痰,以血丝痰最少见。目前尚无早期确诊SARS的金标准,也没有针对该病毒的特异性治疗方法;流行病学资料及临床特征是早期诊断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何红霞  张丽娟  范恒 《中医学报》2020,35(8):1594-1597
目的:初步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易感患者的中医体质,为中医药临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王琦教授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对306例临床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评估,通过描述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易感的中医体质类型及年龄、性别、吸烟史、体质量指数、基础疾病史等因素的分布规律。结果: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易感的中医体质有4种,分别是痰湿质(29.7%)、阳虚质(23.9%)、气虚质(14.4%)、阴虚质(13.1%)。男女数量相当。有吸烟史者仅占4.6%。体质量指数偏大、肥胖和重度肥胖者所占比例为57.2%。有基础疾病史者占比为59.2%。结论:痰湿质、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主要易感中医体质类型。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男女未见明显发病差异;有吸烟史者更不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体质量指数偏大、肥胖和重度肥胖以及有基础疾病史的人群更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