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肾间质纤维化(RIF)是慢性肾脏疾病进展至肾功能衰竭的共同通路,其发病机制主要与肾脏炎症损伤、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细胞外基质(ECM)的过度沉积等相关,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信号通路、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等多种信号通路介导了RIF的发生发展。因其发生机制复杂,临床上尚无特异性防治措施。自噬是真核细胞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通过降解和重吸收作用,参与维持组织内稳态的平衡。目前,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肾脏疾病延缓RIF的进程中以其多成分、多效应、多靶点的的独特优势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学者研究发现自噬与中医阴阳学说、癥瘕积聚理论等在一定程度上相符合,并且自噬参与了RIF的诸多环节,RIF病程进展与自噬关系密切,通过干预自噬靶向治疗RIF已成为研究的前沿方向。然而,有关自噬在RIF中的作用及中医药调控自噬治疗RIF的研究相对比较少,因此,有必要进一步阐述自噬与RIF的关系,以明确自噬在RIF中发挥的作用机制及中医药调控自噬靶向治疗RIF的机制,该文就中医理论与自噬和RIF的相关性,结合自噬在RIF中炎症损伤、氧化应激、细胞凋亡、ECM过度沉积等的作用,自噬与TGF-β1信号通路、mTOR信号通路在RIF的调控机制,对自噬在RIF中的作用及中药干预的研究进行疏理和总结,以期为RIF的治疗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赵建辉  陈洪宇 《光明中医》2009,24(3):580-583
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brosis,RIF)作为独立危险因素比肾小球病变对肾脏病预后的影响更大,RIF几乎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进展至终末期肾衰(ESRD)的共同表现和主要病理基础.目前认为其形成机制是各种原因造成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在间质的大量堆积,现代医学治疗的效果尚不理想,而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中医药在防治RIF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前景.现将有关中医药防治RIF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肾间质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肾脏病进展致慢性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量研究显示,肾间质纤维化在肾脏疾病转归中起着主导作用,其病变程度与慢性肾脏病的预后密切相关。寻求其早期可逆因子或防治措施对肾脏疾病转归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寻找针对肾间质纤维化发生机制的药物,将是防治肾间质纤维化、延缓尿毒症发生的有效措施。近年来,中医药研究者在防治肾间质纤维化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性研究,发现许多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提取物以及中药复方制剂有抗肾问质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肾间质纤维化(R IF)是各种不同病因的慢性肾脏疾病(CKD)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的共同病变过程,且研究发现R IF对肾功能的影响较肾小球病变更为重要。R IF发生机制主要有:在各种炎症介质的诱导下间质炎症细胞浸润,继而各种细胞因子释放,导致肾间质成纤维细胞(R IFS)和肾小管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防治肾间质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立艳  李继玉 《陕西中医》2003,24(10):953-954,960
肾间质纤维化 (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是各种肾脏疾病发展到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共同途径 ,主要病理特征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和细胞外基质如 、 、 、 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层粘蛋白的过度积聚。近年来中医药在肾间质纤维化防治方面亦开展了探索性的相关研究 ,并取得初步成果 ,现将此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单味中药研究  1 补益药  1 .1 黄芪 :牟氏[1 ] 将人肾脏间质成纤维细胞分别培养于不同浓度的葡萄糖中 ,于 2 4 h后用 RT-PCR方法检测 HGFm RNA的转录水平 ,继而用不同浓度的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刺激细胞来观…  相似文献   

6.
肾间质纤维化(RIF)是由多种病因导致慢性肾脏疾病的主要病理特征,结合中医“络病学说”“癥瘕理论”与现代医学肾脏病理特征,“肾虚络瘀,肾络癥瘕”是RIF的主要病机,正气亏虚,累及肾气,肾虚气化不利,痰热瘀毒等实邪阻滞肾络,相互胶结,形成癥瘕,积聚于肾络导致了RIF。自噬是细胞体内将受损或衰老的细胞器、变性的蛋白质等代谢产物进行降解与重吸收的过程,自噬参与了RIF发生的诸多环节,与RIF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将自噬与中医学结合研究发现,机体内生痰热瘀毒等实邪的代谢与自噬降解和重吸收功能相关,自噬在一定程度上是消除痰热瘀毒等实邪的方式,正气不足,累及肾气,肾虚气化不利,自噬功能不足,会引起痰热瘀毒等实邪累积,瘀阻肾络则易形成肾络癥瘕造成RIF,肾虚络瘀是自噬不足的基础,肾络癥瘕是自噬不足的微观病理表现,自噬不足与肾络癥瘕形成具有相同的病机演变,该文就RIF“肾虚络瘀,肾络癥瘕”病机,结合RIF-自噬病理机制,深入探讨“肾虚络瘀-自噬不足-肾络癥瘕”在RIF的相关性,全面诠释“肾虚络瘀,肾络癥瘕”病机的科学内涵,以期从中医理论阐述自噬在RIF中的作用研究奠定基础,为RIF的治疗及其机制研究提供新...  相似文献   

7.
胡新民  卢玲 《新中医》2006,38(5):12-13
近年来,中医药研究者在防治肾间质纤维化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性研究,已发现许多中药(包括单味中药和复方中药),可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和促使其凋亡等发挥抗肾纤维化作用,从而延缓肾脏疾病的进展,这将为中医药防治肾纤维化开辟广阔的应用前景。现将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肾间质纤维化是多种原因引起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成分在肾间质内过度沉积.积聚在肾间质的ECM成分复杂,包括Ⅰ、Ⅱ、Ⅲ型胶原及纤连蛋白(FN)等.整合素(integrins)家族是ECM蛋白的受体,与ECM关系十分密切,在介导细胞与ECM之间相互作用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肾间质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衰竭的共同通路,近年来有关单味中药、部分中药有效成分及中药复方在抗肾间质纤维化(RIF)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体现了中医药在抗肾间质纤维化方面的优势,且有望从中医药中研发出具有抗肾纤维化的新型、特效药物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中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间质纤维化可导致肾功能衰竭进行性加重,这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笔者从现代药理学角度总结了单味中药及复方在抗肾间质纤维化方面的作用及机理.  相似文献   

11.
肾间质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进展中的基本病理改变,也是发生终末期肾衰竭的最终共同通路。近年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中医药防治肾纤维化具有广泛的前景。文章拟对肾间质纤维化的中医辨治特点进行探讨,从标本缓急,扶正祛邪;重视脾胃,顾护胃气;活血化淤,不失机宜;通利六腑,祛除废物四个方面进行翔实梳理,以期对临床辨治本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肾间质纤维化(RIF)几乎是各种肾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衰竭的共同途径。无论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或是肾血管及小管间质性疾病,肾功能的损害程度均与小管间质病变的程度密切相关,肾间质纤维化是以细胞外基质过度积聚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为病理特点。近年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中医药防治肾纤维化具有广泛的前景,文章拟对肾间质纤维化的中医病名、脏腑病位、病因病机等进行详实梳理,以期对临床辨治本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肾间质纤维化的中医病因病机及中医药防治现状进行梳理,以期对临床辨治本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肾脏纤维化(RIF)是所有慢性肾脏疾病发展至终末期肾脏病的最后共同通路,以正常肾单位的丢失、大量成纤维细胞及肌成纤维细胞的增生、细胞外基质的产生和堆积而导致肾小球硬化、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等为特征。研究表明,肾小管上皮/内皮间充质细胞的转分化、物理因素以及多种化学因子的共同作用,在诱导、促进RIF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现就近年来关于RIF的发生、发展及主要的影响因素方面的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5.
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是指肾小管受到缺氧、中毒、细胞/炎性反应因子、血浆蛋白或葡萄糖等因素作用后,小管上皮细胞活化、增生,小管扩张、管型形成,最终导致细胞凋亡,小管萎缩或间质纤维化.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主要机制的探讨及中药对肾间质纤维化的防治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梗阻性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血流变及微循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单侧输尿管梗阻(UUO)致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的变化特点,从络病角度探讨肾间质纤维化的中医病机.方法 建立单侧输尿管梗阻致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观察肾间质纤维化大鼠全血粘度150/s切变率、30/s切变率、5/s切变率、1/s切变率、红细胞压积、舌下及耳廓的脉络变化,同时检测肾纤维化指标、血清肌酐及尿素氮.结果 肾间质纤维化模型组的全血粘度150/s切变率、30/s切变率、5/s切变率、1/s切变率、红细胞压积、透明质酸酶(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IV型胶原(C IV)、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与假手术组相比显著升高;且肾纤维化指标(HA、LN、 PCⅢ、C IV)与全血粘度的各个切变率及红细胞压积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血流变及微循环的变化特点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肾间质纤维化"络脉瘀组"的中医病机,为抗肾间质纤维化"活血通络"的治疗提供初步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盐酸青藤碱抗肾间质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梅芳  宋芳  赵宏彬 《中医药导报》2006,12(1):69-70,82
目的:探讨盐酸青藤碱在治疗肾间质性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发生机制,为临床如何阻止、防止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纤维硬化提供借鉴。方法:采用小鼠单侧输尿管结扎法诱导肾间质纤维化的动物模型,用盐酸青藤碱治疗,并设对照组、假手术组(小鼠每日按10m l/kg体重用生理盐水灌胃,直至治疗结束)、治疗组(选用正清风痛宁缓释片按每日30mg/kg体重给小鼠灌胃,连续3周,),检测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清层粘连蛋白(LN)、纤维连接蛋白(FN)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测肾脏组织转化因子β1(TNF-β1)的表达并进行肾脏病理学的观察。结果:血BUN、SCr进行3组比较,对照组BUN、SCr指标明显高于治疗组(P<0.01),略高于假手术组,但统计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TNF-β1及FN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1);LN亦较对照组和假手术组低(P<0.05)。对照组、假手术组肾小管结构消失,代之以弥漫性纤维组织增生及单核细胞浸润;治疗组虽肾小管萎缩、扩张,但病变较轻,绝大多数肾小管结构尚存,炎性细胞浸润也多呈局灶样分布。结论:盐酸青藤碱能降低BUN、SCr、FN、LN的含量以及TNF-β1表达,抑制间质纤维化,减轻肾损害,从而延缓肾脏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肾炎防衰液对肾间质纤维化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动态观察肾炎防衰液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所致肾间质纤维化大鼠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11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对照组、肾炎防衰液大、中、小剂量组。分别在术后第2周、第4周处死动物,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中TGF-β1蛋白表达。结果: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模型组大鼠肾组织TGF-β1表达增加;与模型组各对应时间点比较,肾炎防衰液治疗后可使肾组织中的TGF-β1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肾炎防衰液可通过抑制TGF-β1表达,减轻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小鼠筛选糖肾方颗粒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根据大孔树脂富集、醇提、水提方法设计糖肾方制备工艺1、2、3组。选用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工艺路线1、2、3组,阳性药福辛普利组,连续给药6 d后,进行单侧输尿管结扎手术。手术后再连续给药7 d,检测小鼠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根据MASSON染色半定量分析各组小鼠的肾间质纤维化,根据HE染色进行肾间质细胞浸润评分。结果:各工艺路线组均对UUO引起的小鼠肾病理损伤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均显著改善肾间质纤维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工艺路线1、3组作用更佳。工艺路线3组能显著改善小鼠UUO后的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显著减少肾间质细胞浸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肾方颗粒的制备工艺确定为水提工艺。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方抗氯化汞(HgCl_2)诱导的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病变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扶正化瘀方(FZHY)组及维生素E(VitE)组,模型组用HgCl_2 8 mg/kg灌胃9周,FZHY组(4.6 g/kg)和VitE组(100 mg/kg)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干预。检测肾功能情况(Cr和BUN),盐酸水解法检测肾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HE染色、Masson染色和六胺银(PASM)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Western blot观察Ⅰ型胶原(ColⅠ)、纤维连接蛋白(F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FZHY组及VitE组大鼠肾体比(双肾质量/体重)明显下降(P0.05)、肾组织Hyp含量明显下降(P0.05),血清Cr和BUN含量明显下降(P0.01),肾脏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其中FZHY组比VitE组轻。FZHY组和VitE组肾组织ColⅠ和FN表达均较模型组减弱(ColⅠ,P0.05;FN,P0.01)。FZHY组α-SMA表达较模型组减弱(P0.01),VitE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FZHY可改善HgCl_2诱导模型大鼠的肾功能损伤,减少细胞外基质沉积,减轻肾间质纤维化病变,其作用机制与抑制肌成纤维细胞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