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炎症反应及血管新生的影响,分析其改善脑出血大鼠动物行为学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12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亚低温组,40只/组。脑出血组、亚低温组:采用立体定向注射自体血的方法建立脑出血动物模型;假手术组:注入等体积生理盐水。亚低温组建模成功后15 min给予亚低温(30~32 ℃)干预8 h后复温(37~38 ℃),假手术组、脑出血组体温控制37~38 ℃。治疗2、4、7、14及21 d,采用Longa评分法、平衡木评分法、Berderson评分法评估大鼠动物行为学;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兔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采用RT-PCR法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结果 治疗2、4、7、14、21 d,脑 出血组、亚低温组脑出血大鼠动物行为学评分高于假手术组(P<0.05,P<0.01),脑组织TNF-α、NF-κB蛋白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0.01),脑组织HIF1-α mRNA、VEGF mRNA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0.01);亚低温组脑出血大鼠动物行为学评分低于脑出血组(P<0.05),脑组织TNF-α、NF-κB蛋白表达低于脑出血组(P<0.01),脑组织HIF1-α mRNA、VEGF mRNA表达高于脑出血组(P<0.05,P<0.01)。结论 亚低温治疗能够改善脑出血模型大鼠动物行为学,可能与拮抗脑组织炎症反应、促进血管新生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抑制肽XG-102在大鼠脑出血中的作用.方法 51只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成假手术组、脑出血组和XG-102治疗组,脑出血组和XG-102治疗组大鼠采用自体动脉血脑内注射构建脑出血模型,XG-102治疗组大鼠于脑出血后3h静脉注射100 μg/kg XG-102,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mNSS)检测各组大鼠神经功能,干湿重法测定大鼠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免疫印迹检测大鼠血肿周围水通道蛋白(AQP4)和p-c-Jun的表达.结果 与脑出血组相比,在大鼠脑出血后1天XG-102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降低(P<0.05),脑出血后2天脑水肿减轻(P<0.01),脑出血后2天p-c-Jun的表达减少、AQP4的表达增加(P<0.01).结论 XG-102在大鼠脑出血后早期即可减轻脑水肿,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AQP-4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19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丙泊酚组(n=64),生理盐水组(NS)(n=64),假手术组(n=64)。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NS、丙泊酚组在阻断大脑中动脉lh后行再灌注,丙泊酚组在缺血前10min腹腔注射丙泊酚10mg/100g,NS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假手术组只作切口。各组分别在再灌注后3h、1d、3d、7d做神经功能测定,其后将大鼠断头处死,测量脑水含量,用RT-PCR法测定AQP-4mRNA表达水平。结果①与假手术组比较,丙泊酚组术后3h、1d、3d、7d神经功能评分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与NS组比较,丙泊酚组术后各时间点神经功能评分均低于NS组(P<0.05)。②术后各时间点丙泊酚组与假手术组比较,脑含水量显著增加(P<0.05);与NS组比较,脑含水量显著减少(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NS组脑含水量也显著增加(P<0.05)。③丙泊酚组AQP-4 mRNA含量在各时间点表达与NS组比较均较低(P<0.05)。NS组在术后各时间点,AQP-4 mRNA含量均比假手术组高(P<0.05)。结论丙泊酚可下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AQP-4mRNA的表达,可能是其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电针及电针结合脑内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脑缺血后再灌注损伤大鼠caspase12、caspasse3、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GRP78)的影响,探讨电针结合脑内VEGF对脑缺血后再灌注损伤的修复机制。方法 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电针+VEGF组,每组15只。后3组采用线栓法进行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法制作脑缺血后再灌注损伤模型。电针组及电针+VEGF组造模后1 d开始电针干预(穴位:百会、曲池、足三里),1次/d,每次30 min,共14 d。电针+VEGF组大鼠于造模成功后24 h行第一次电针干预后,向侧脑室内一次性注入10 μL VEGF165 (0.025 μg/μL)。每组于0 d(造模后1 d,开始电针干预前)、7 d、14 d时,各取5只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mNSS)后处死取材,尼氏染色观察脑梗死区组织形态,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缺血脑组织GRP78活性,real-time PCR法检测大鼠缺血脑组织caspase12、caspase3、GRP78 mRNA表达量。结果 0 d、7 d、14 d时,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mNSS评分升高( P<0.05),镜下可见脑梗死征象(尼氏小体数量明显减少且排列混乱,结构不清晰),GRP78免疫阳性细胞数量增多,GRP78 mRNA表达升高( P<0.05),caspase12及caspase3 mRNA表达升高( P<0.05)。7 d和14 d时,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以及电针+VEGF组大鼠的mNSS评分降低( P<0.05),镜下脑梗死征象减轻,GRP78免疫阳性细胞数量增多,GRP78 mRNA表达增多( P<0.05),caspase12、caspase3 mRNA表达降低( P<0.05),电针+VEGF组上述指标变化均较电针组明显( P<0.05)。假手术组各时点间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其余3组mNSS评分( P<0.05)、脑梗死征象、caspase12、caspase3 mRNA表达随治疗时间降低( P<0.05),GRP78免疫阳性细胞数量随治疗时间增多,GRP78 mRNA表达随治疗时间升高( P<0.05)。结论 电针结合脑内注射VEGF可促进脑缺血损伤组织修复,其机制可能与下调caspase12、caspase3基因,上调GRP78基因的表达有关,且其效果比单纯使用电针法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模态超声成像技术(mUS)在超早期(造模后5~15min)判定大鼠脑缺血模型成败的应用价值。  方法  将磨薄局部颅骨后的SD大鼠15只进行线栓法局灶性脑缺血模型(MCAo)的制备。造模前、造模后即刻(超早期)行经颅灰阶超声、超声造影及增强彩色多普勒(CECDUS)超声成像,分别观察线栓在颅内的走行、右脑灌注成像及颅内大动脉的血流信号并进行测量。梗塞3 h后行大鼠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和脑组织2, 3, 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以TTC染色联合mNSS评分判断造模成功为金标准,使用McNemar检验比较mUS和金标准两种方法阳性检出率是否有差异。  结果  1只大鼠造模中死亡,共14只完成实验。mUS在造模后即刻判断造模成功的阳性检出率为71%(10/14),McNemar检验发现其阳性检出率与金标准(64%,9/14)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成功大鼠灰阶模式下可显示右侧脑底部双线状线栓强回声,超声造影模式下显示右脑实质内存在局灶性低灌注区,增强彩色多普勒模式下可见右侧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前动脉血流信号消失。分析造模成功大鼠右脑的时间强度曲线(TIC)发现,造模前与造模后右脑实质的峰值强度(PI)、曲线下面积(AUC)、增强斜率(WIS)、达峰时间(TT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初步发现应用多模态超声成像技术可于超早期快速准确地判断大鼠MCAo造模是否成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红素结合蛋白(Hx)对脑出血(ICH)后自由基生成和脑水肿形成的影响。方法 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CH对照组、Hx去除组、Hx干预组,每组25只,分为术后1 d、3 d、7 d、14 d、21 d等5个观察点,每个时间点均为5只大鼠;采用立体定向注射技术,向大鼠右侧尾状核注射去除或外加Hx后的自体全血制作ICH模型。ICH对照组注入自体全血50 μL;Hx去除组注入采用亲和层析法去除Hx后的自体全血50 μL;Hx干预组注入外加0.25 mg(5 μg/μL)Hx后的自体全血50 μL;假手术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按照Bederson评定方法进行模型成功评价,并对造模失败的模型以备用大鼠补充;采用Garcia法进行神经功能障碍评分;采用干湿法测定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力;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光镜观察各时间点ICH后血肿周围脑组织Hx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采用双评半定量法进行免疫组化评分,观察其表达情况。结果 术后3~21 d,与假手术组相比,ICH对照组、Hx去除组及Hx干预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脑组织含水量、Hx蛋白免疫组化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21 d,与假手术组相比,ICH对照组、Hx去除组和Hx干预组SOD活力、MDA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Hx去除组上述指标均差于ICH对照组( P<0.05),Hx干预组均优于ICH对照组( P<0.05)。结论 血红素结合蛋白对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自由基生成和脑水肿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siRNA沉默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对颅脑损伤(TBI)后创伤性脑水肿的影响。方法90只雄性sD大鼠进行创伤性脑水肿模型制备,随机分为3组,TBI组大鼠不接受任何治疗;AQP-4siRNA组进行siRNA质粒干扰;空载质粒组处理方法同AQP-4siRNA组,但所转质粒不含AQP-4siRNA片段。而后观测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脑组织AQP-4mRNA的表达及脑组织含水量。结果治疗后第7、14、21、28天,3组NIHSS均有下降,AQP4siRNA组〈空载质粒组〈TB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第1、3、5、7天,TBI组、空载质粒组AQP-4mRNA的持续高表达,而AQP-4siRNA组则明显改善(P〈0.05)。造模后3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逐渐增加,第3天达到高峰,而后逐渐下降,TBI组与空载质粒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AQP-4siRNA组低于TBI组、空载质粒组(P〈0.05)。结论通过siRNA沉默AQP-4表达可明显改善TBI后创伤性脑水肿严重程度,缩短脑功能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麝香配伍冰片对脑外伤模型大鼠脑组织含水量、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机制。【方法】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麝香配伍冰片组,用Feeney法造成大鼠脑挫裂伤模型,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组织AQP-4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伤后2 d伤侧脑组织含水量、伤灶周围AQP-4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麝香配伍冰片治疗组脑组织含水量、AQP-4表达水平均较模型组降低(P<0.05)。【结论】麝香配伍冰片可以明显减轻创伤后脑水肿,其作用可能与抑制AQP-4在损伤脑组织中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韩静  张继州  肖庆  胡娟 《西部医学》2017,48(6):20-23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红景天苷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红景天苷组于造模后给予红景天苷(40mg/kg)腹腔注射,每日1次,连续7d;其余2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于再灌注后第1、3、7d,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平衡木试验、足失误试验评价动物神经功能恢复状况;采用免疫荧光化学方法检测侧脑室下区(SVZ)和海马齿状回(DG)细胞增殖标记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和新生神经细胞标记DCX的表达。结果红景天苷组大鼠的mNSS评分、平衡木试验评分、足失误比率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在大脑SVZ区和海马DG区,红景天苷组BrdU和DCX的表达较模型组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红景天苷可改善脑缺血损伤大鼠的神经行为学症状,其机理可能与红景天苷可促进脑组织内源性神经再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大鼠急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后脑水肿及核转录因子(nuclear factor-κB,NF-κB)和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9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常温组(NT)、亚低温组(HT),每组再分为1、2、3和4天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8只大鼠,采用大鼠基核节注入自体不凝血制作脑出血模型.SO组和NT组大鼠控制体温在37.0±0.3℃;亚低温组在脑出血后迅速降温至33.0±0.4℃并保持2h.检测在不同时间点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检测NF-κB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AQP-4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SO组相比较,NT组在各时间点大鼠脑含水量、NF-κB活性及AQP-4蛋白表达均明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各时间点,HT组大鼠脑含水量、NF-κB活性及AQP-4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NT组(P<0.05);NF-κB的活性表达与AQP-4蛋白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早期亚低温治疗可抑制大鼠脑出血后NF-κB活性和AQP-4蛋白的表达,从而减轻脑水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黄芩苷对创伤性脑损伤(TBI)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蛋白激酶B(Akt)/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建立TBI模型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14 mg/kg)及黄芩苷低、中、高剂量组(50、100、200 mg/kg),每组12只;另取12只大鼠设为假手术组。检测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脑组织含水量、脑组织Akt、Nrf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并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结构。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细胞结构完整、排列整齐,未见出血及水肿;模型组大鼠脑组织细胞排列松散,且部分细胞点状坏死,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出血和水肿明显;黄芩苷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脑组织出血、水肿面积和点状坏死细胞数量逐渐减少;阳性对照组和黄芩苷高剂量组效果相近。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mNSS评分[(8.43±1.72)分比(0.37±0.04)分,P<0.05]、脑组织含水量[(82.93±2.19)%比(68.72±1.36)%,P<0.05]升高,脑组织Akt、Nrf2 mRNA[Akt mRNA:(0....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CEUS)与彩色频谱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DUS)探索SD大鼠局灶性永久性缺血性模型早期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脑灌注定量参数的变化规律。  方法  16只磨薄颅骨后的SD大鼠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于造模前(T0)、造模后即刻(造模后5~15 min, T1)、造模后3 h(T2)分别进行脑CEUS成像,并使用DUS测量大鼠双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ACA)、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 PCA)的最大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 PSV)、舒张末期流速(end-diastolic velocity, EDV)及平均流速(mean velocity, MV)。以右脑整体作为感兴趣区做大脑时间强度曲线,获得CEUS的定量参数:峰值强度(peak intensity, PI)、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增强斜率(wash in slope, WIS)、达峰时间(time to peak, TTP)、上升时间(rise time, RT)及峰值下降至一半强度的时间(time from peak to one half, TPH)。造模后3 h行大鼠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 mNSS),对评分9~11分的造模成功大鼠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共12只大鼠造模成功。12只大鼠在T1及T2时右侧MCA及ACA均未见血流信号。从T0到T1,造模成功大鼠右脑PI、AUC及WIS降低,TTP、RT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双侧颅内动脉的PSV、EDV和MV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T1到T2,CEUS定量参数(除外AUC和TPH)没有明显变化,而左侧大脑中动脉(LMCA)及双侧PCA的PSV、EDV及M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流速高于T1时流速。  结论  CEUS和DUS能够较好地反映MCAO大鼠颅内血流动力学与脑组织灌注的变化趋势,提供了一个多时点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大鼠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13.
水通道蛋白-4对蛛网膜下隙出血后脑水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鼠蛛网膜下隙出血(SAH)后脑水肿病理过程中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与脑水肿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断尾取血,枕大池注入自体血的方法制作大鼠SAH模型,用干湿质量法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SAH后不同时间段脑含水量和AQP-4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SAH后8 h,脑组织AQP-4蛋白在脑水肿区表达开始增强,至2 d达到高峰,此时脑组织严重水肿;第7天,AQP-4的表达已减少,脑水肿减轻。结论SAH后AQP-4表达明显增强,与脑水肿呈正相关关系。AQP-4可能在SAH后脑水肿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黄芪桂枝五物汤对脑缺血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  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模型组及黄芪桂枝五物汤低、中、高剂量组(5、10、20 g·kg-1),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大鼠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中药组大鼠灌胃给予复方水煎液,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连续灌胃7 d后,处死大鼠。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脂质过氧化和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检测来评估各组大鼠脑缺血性损伤程度。同时通过代谢组学研究黄芪桂枝五物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机制。  结果  黄芪桂枝五物汤可显著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梗死面积,减少脂质过氧化和炎症细胞因子水平,表明其可有效减轻MCAO诱导的大鼠脑缺血性损伤。进一步的代谢组学研究表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清代谢紊乱,共筛选和鉴定出23种与缺血性中风相关的代谢物发生显著性变化,是脑缺血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代谢通路分析显示,MCAO主要通过靶向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以及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来诱导脑缺血性损伤。黄芪桂枝五物汤干预后,大部分代谢标记物发生了逆转, 主要包括吲哚氧基硫酸、柠檬酸、3-羟基十二酸、3-甲基-2-丁烯酸、苹果酸、丁醛和尿酸等。  结论  黄芪桂枝五物汤可有效改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改善多种代谢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针刺对提高急性脑梗死大鼠超时间窗溶栓安全性的效应, 并从星形胶质细胞的途径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改良的大鼠自体血栓栓塞法制备脑梗死模型, 选用“醒脑开窍”针刺法作为介入手段, 尾静脉注射阿替普酶(rt-PA)作为溶栓方法。将6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4.5 h溶栓组、6 h溶栓组、针刺+4.5 h溶栓组、针刺+6 h溶栓组, 每组11只。Bederson法对各组大鼠在造模后2 h和24 h分别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 TTC染色法比较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百分比, EB渗透法比较各组大鼠血脑屏障(BBB)通透性, 干湿质量法测定各组大鼠脑含水量。另取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6 h溶栓组、针刺+6 h溶栓组, 每组12只。q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大脑皮层中星形胶质细胞相关指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通道蛋白-4(AQP-4)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 模型组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百分比、脑含水量均明显升高(P < 0.01);4.5 h溶栓组、针刺+4.5 h溶栓组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百分比、脑含水量均低于模型组(P < 0.01);与模型组和6 h溶栓组相比, 针刺+6 h溶栓组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百分比、脑含水量均明显降低(P < 0.05,P < 0.01)。模型组GFAP、AQP-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 < 0.05,P < 0.01);针刺+6 h溶栓组GFAP、AQP-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和6 h溶栓组(P < 0.05,P < 0.01)。结论  针刺可以通过下调GFAP、AQP-4的表达来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 从而提高脑梗死超时间窗溶栓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人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AVM)患者出血相关因素,以及脑AVM病灶组织中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量与不同年龄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8年10月期间进行手术治疗的130例脑AVM患者资料,对脑AVM出血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在130例患者中随机抽取40例在术中切除的脑AVM组织石蜡标本作为研究组,其中按是否出血分为颅脑出血组(24例)、颅脑未出血组(16例),并按照年龄分为<20岁组(12例)、20~50岁组(15例)、>50岁组(13例)。另选取同期8例癫痫手术患者大脑皮质石蜡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两组脑组织标本中CD3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KDR2)阳性表达以判断鉴定EPCs;采用免疫荧光双染法进行KDR2、CD34阳性定位以判断EPCs定位,并进行SDF-1表达检测。  结果  脑AVM病灶大小<3 cm、深部脑AVM及单一静脉引流是引起脑AVM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研究组AVM病灶组织中KDR2、CD34阳性表达,而对照组脑组织无表达;免疫荧光双染显示,EPCs主要位于血管壁边缘,而SDF-1能与平滑肌细胞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和内皮细胞标志物CD31共染,脑AVM组织中SDF-1表达高于对照组。<20岁组AVM组织EPCs数量高于其他年龄组患者(P<0.05)。颅脑出血组与未出血组间EPCs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病灶<3 cm、单一静脉引流和发生于脑深部的AVM易出血,需引起关注。SDF-1可能参与了EPCs的调控,EPCs可能参与了AVM中的血管重建。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对家兔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家兔2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模型组、瑞芬太尼组。以双侧颈总动脉阻断+控制性低血压法建立家兔全脑缺血损伤模型,再灌注1h,6h,24h末,测定脑组织含水量,观察AQP4的表达,再灌注24h末,观察脑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家兔脑组织含水量及脑组织内AQP4表达在1h,6h和24h逐渐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瑞芬太尼组脑组织含水量与AQP-4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瑞芬太尼可能通过降低脑组织内AQP-4表达,减轻脑水肿,保护脑缺血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Stargazin-亚硝基化修饰在脑缺血再灌注后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并探讨NO调控AMPAR“Trafficking”的分子机理。  方法  采用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MCAO/R)损伤大鼠作为模型组,分别在每只大鼠MCAO/R模型内给予NMDAR抑制剂MK801、氧化还原剂DTT干预作为实验组。采用mNSS评分标准检测大鼠神经功能,TTC染色检测脑部缺血损伤情况,TUNEL染色检测以及WB检测缺血侧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Griess法检测缺血侧海马组织中NO的含量,此外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中Stargazin-亚硝基化修饰水平以及AMPAR蛋白的表达和活化情况。  结果  给予MK801和DTT处理后MCAO/R模型中Stargazin-亚硝基化修饰水平(P < 0.01)以及NO含量(P < 0.01)下降;AMPAR亚基GluR2磷酸化水平降低(P < 0.0001);抑制Stargazin亚硝基化修饰能够改善MCAO/R引起的神经损伤与凋亡(P < 0.001)。  结论  在MCAO/R模型中,抑制内源性NO和Stargazin亚硝基化水平可促进神经突触重塑,其机制可能是干预了Stargazin辅助蛋白与AMPAR亚基GluR2亲和力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二至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大鼠脂肪组织糖代谢的影响。  方法  通过切除双侧卵巢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 大鼠随机分为: 模型组、阿仑膦酸钠组、氟化钠组和二至丸组, 每组8只。另设假手术组8只。分别予生理盐水(5 mL·kg-1),阿仑膦酸钠(1 mg·kg-1),氟化钠(5 mg·kg-1),二至丸(1.6 g·kg-1)灌胃8周, 每日1次, 假手术组干预同模型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胰岛素,qPCR、Western blot法检测脂肪组织Glut4、PGC-1α、Sirt1 mRNA及蛋白表达。  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 模型组大鼠血清胰岛素明显增加(P < 0.05), 脂肪组织Glut4、PGC-1α及Sir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减少(P < 0.01)。与模型组相比, 二至丸组血清胰岛素明显减少, 脂肪组织Glut4、PGC-1α及Sirt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 < 0.01)。  结论  二至丸能够激活Sirt1/PGC-1α/Glut4通路,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状态下脂肪组织糖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