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了解分析清新县2006-2010年血吸虫病疫情,为制定防控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广东省血吸虫病巩固监测方案》,在原疫区对钉螺和传染源进行同步监测,对清新县2006-2010年的监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共查螺13hm2,未查获活钉螺。复查历史病人12人,未发现慢性或晚期病例。低年龄组(中、小学生)监测1122人,血清抗体阳性者10人,未查到血吸虫病人。检查流动人口2456人,抗体阳性者80人,查获血吸虫病慢性病人13例,其中虫卵阳性者2例。检查耕牛1900头,未发现血吸虫感染牛只。结论目前清新县血吸虫病防治成果巩固,今后要重点加强输入性传染源和钉螺的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峡库区流动人口血吸虫感染特征,为制定三峡库区血吸虫病防治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三峡库区调查流动人口的血吸虫感染情况。结果调查流动人口1416人,其中返乡人员792人,疫区来渝人员624人。返乡人员流动原因以外出务工为主,疫区来渝人员以经商为主;流动人口血清学阳性率为3.04%,其中返乡人员、疫区来渝人员分别为4.04%、1.76%;来自流行省、传播阻断省分别为3.60%、1.33%,来自非流行省未发现阳性。流动人员主要来自湖北、湖南、四川,分别占33.40%、17.44%、10.52%;血清阳性率以江西、江苏、湖北最高,均超过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流动人口来源、可疑感染地区与血清学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返乡人员血清学阳性率显著高于疫区来渝人员(x^2=9.00,P〈0.01),来自血吸虫病流行区的阳性率高于其它地区(x^2=6.99,P〈0.01)。结论三峡库区流动人口存在血吸虫感染情况,主要来自血吸虫病流行省份,重点监测来自库区周边省份的流动人员。特别是返乡人员。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东省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的疫情动态,探讨新形势下的防治措施。方法建立血吸虫病监测系统,在原疫区对钉螺和传染源进行同步监测。结果1996—2006年共查螺7120.29万平方米.未发现活的钉螺。复查历史病人14893人,复治2747人,复治率为18.44%(2747/14893);外来人口调查:皮试检查2353人,阳性率为2.42%(57/2353),血清学检查7749人,阳性率为0.70%(54/7749);低年龄组人群调查:皮试检查9073人,阳性率为3.84%(348/9073),血清学检查11498人,阳性率为5.00%(575/11498),阳性者经粪检复查未发现血吸虫感染者。解剖野鼠1753只,检查耕牛18266头,均未发现血吸虫虫卵阳性。通过被动监测,2004年,2005和2006年分别报告输入性病例46例、8例和36例,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报告病例数最多,占94.44%(82/90);年龄以15~55岁人群为主,占78.89%(71/90);职业以工人为主,占30.00%(27/90);其中急性感染病例2004年和2005年分别有1例和3例。结论目前广东省血吸虫病防治成果巩固,但必须加强监测,重点是输入性传染源及钉螺的监测。  相似文献   

4.
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者血清中特异性IgG4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日本血吸虫感染者血清中特异性IgG4的诊断和疗效价值,本研究以SEA为抗原,胶体金.抗人IgG4单抗结合物为检测标记物,以金标免疫渗滤法(DIGFA)检测急性和慢性血吸虫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特异性IgG4抗体。结果显示,急性和慢性血吸虫病病人血清中IgG4阳性率分别为90.9%(30/33)和98.0%(98/100);检测非疫区健康者血清及其他寄生虫(包括肺吸虫、华支睾吸虫、囊虫等)感染者血清共235人份,未有阳性出现(特异性为100%);检测急性血吸虫病病人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血清,IgG4抗体的阴转率分别为52.0%(13/25)和87.5%(21/24),均明显高于IgG阴转率;检测血吸虫病病人治后6个月血清,慢性病人与急性病人IgG4抗体阴转率无差异。结果表明DIGFA法检测病人血清特异性IgG4诊断血吸虫病敏感性高,与IgG相比有更高的特异性,具有一定的疗效考核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009-2011年重庆市输入性血吸虫病的监测结果,为进一步制订和调整血吸虫病防治的目标和重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重庆市2009-2011年市级血吸虫病监测点血吸虫病的流行情况;应用SWOT法分析血吸虫病疫情监测工作所处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和措施。结果 2009-2011年共调查流动人口4591人,疫区返乡和疫区来渝人员的血清阳性率分别为2.49%(76/3048)和1.04%(16/1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6,P〈0.05);不同年份间疫区返乡人员血清学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2,P〈0.05)。不同年份间疫区来渝人员血清学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85,P〉0.05)。重庆市血吸虫病疫情监测工作所面临的优势和机会分别为监测内容不断深入和政府支持,所面临的劣势和威胁分别为缺乏长期完善的监测机制和当前严峻的血防形势。结论重庆市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依然严峻,应更进一步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不断提高血防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疫情,为制订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按照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5个区的30个行政村作为调查点,收集其流动人口信息,每个调查点对100名来自105个血吸虫病未控制县、38个疫情回升县的6~65岁流动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对IHA阳性者进行病原学追踪。结果共调查2 992人,3.82%的流动人口来自未控制县和疫情回升县,IHA检测阳性者64人,阳性率为2.1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现职业、来源地类型、治疗史和省份是流动人口IHA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本市流动人口中血清学阳性者约有4 233人,较2004年估算数下降71.88%。病原学追踪54人,均未查到血吸虫虫卵。结论输入性传染源是上海市血吸虫病潜在流行的主要隐患,建议将在市郊从事农牧业的未传播阻断县流动人员作为选择性主动监测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7.
2008年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掌握血吸虫病疫情,提供制定防治策略的科学依据,根据《浙江省血吸虫病监测巩固方案(2007年修订版)》开展螺情、病情监测及晚期血吸虫病人救助。2008年,全省54个县的438个乡(镇)3751个村开展查螺,投工163145工,在21个流行县(市、区)中查出有螺面积96.05hm^2,解剖钉螺81821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查病199379人,未发现本地患者,但查到输入性病人13例。全省共救助晚期血吸虫病人1060例。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稳定,但残存钉螺面积居高不下,输入性病例时有发生,今后血防重点是查灭钉螺和防控外来传染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近十年广西新发现的残存钉螺的分布特点及流动人口血吸虫病感染情况,为血吸虫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查到残存钉螺年份长短将广西原血吸虫病钉螺孳生地分成三类,针对不同螺区分类,对原螺区及毗邻地区采用不同的监测方案。结合血清学方法及粪便检查方法,抽样检查当地居地、原血吸虫病人及流动人口的监测检查工作,对监测结果进行考核。结果近十年来,广西发现5处残存螺点,分别位于玉林、靖西、宜州、横县等地,其中隶属南宁市辖区的横县发现残存钉螺2处。广西未发现本地血吸虫病人,流动人口监测过程中发现输入性病例23例,病人分别来自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4省,除2例为女性外,其余均为男性。职业则以干部、商人、民工(农民)、学生及武警新兵为主。结论广西虽然保持阻断传播标准的成果,但由于不断新发现残存钉螺及输入性血吸虫病例,广西仍然面临血吸虫病的威胁。  相似文献   

9.
目的创建一种新的结核、血吸虫抗体快速联合检测方法,并评价其在疾病预防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以血吸虫虫卵可溶性抗原(SEA)和结核分枝杆菌脂阿拉伯甘露糖(LAM)作为检测用抗原,分别点样在硝酸纤维素膜上,以胶体金-蛋白A结合物为检测标记物,采用自行设计的垂直流检测装置为抗原抗体反应体系.建立结核抗体、血吸虫抗体快速联合检测的金标免疫渗滤法(TB/Sj—DIGFA);用TB/Sj—DIGFA检测肺结核病人、血吸虫病人、健康人及流动人口血清样本,以敏感性、特异性等指标考核其诊断价值及应用价值。结果TB/Sj—DIGFA检测36份肺结核病人血清和40份血吸虫病人血清的敏感性分别为94.4%(34/36)和100%(40/40);检测50人份健康人血清,对结核病和血吸虫病的特异性分别为80.0%(40/50)和100%(50/50)。应用新创建的TB/Sj-DIGFA方法调查3120流动人口,查出结核抗体阳性675份,阳性率为21.6%(675/3120),血吸虫抗体阳性38人份.阳性率为1.22%(38/3120)。结论TB/Sj—DIGFA检测结核和血吸虫抗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该方法一次操作可同时完成结核和血吸虫2项特异性抗体测定,检测效率高,可节省大量人力和物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三峡库区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因素的动态变化,为本市血吸虫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要求设立国家级监测点,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间接血凝试验(IHA)调查万州区当地居民和流动人口的血吸虫感染状况。采用环境抽样方法进行螺情调查和监测血吸虫病其他相关因素。结果 2005和2010年,2次调查当地人群血清阳性率均在0.61%左右;调查流动人口1530人,阳性率为1.63%,其中疫区返乡和疫区来渝人员的血清阳性率分别为1.95%与1.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监测点查螺总面积为604051m2,尚未发现钉螺;监测点未发现从血吸虫病流行区引进的家畜,检测当地868头牲畜,血清阳性率为零。结论重庆市血吸虫病存在传播的危险因素,应加强本市血吸虫病传染源的监测和管理,防止钉螺输入。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三峡成库后生态环境变化对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为制定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三峡库区中段和尾端江岸海拔160m和180m高度,模拟成库后灌溉区和淤积区类似条件,投放湖北肋壳钉螺和四川光壳钉螺,观察其生长繁殖1年的情况;用IHA抽样筛查来往于疫区流动人群中潜在的传染源.粪便检查血吸虫虫卵;了解耕牛等生畜引进情况;调查重庆市历史疫情报告和三峡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的血吸虫病病例;调查影响钉螺输入的因素。结果肋壳钉螺和光壳钉螺成活率仅少数月份在50%以下,多数月份在80%左右,各试验区发现钉螺交配数量较少,相对以3-6月为多,同时发现活幼螺;来往疫区流动人员血清抗体检查1075人,血吸虫抗体阳性率为1.77%,疫区返乡人员1030人,血清阳性率为1.07%;1989—2006年,发现有记载的输人性血吸虫病病例14例;血吸虫病区有大量造纸原料和花草树木进入库区。结论三峡成库后,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存在血吸虫病流行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广州市白云区艾滋病流行特征,评估监测效能,为下一步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依据。方法运用SAS统计软件对广州市艾滋病疫情数据库中白云区属的病例进行相关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截至2007年底,白云区共发现病例1136例,男女比为3.5:1;年龄以15-49岁为主(94.01%)。传播途径以静脉吸毒为主(61.10%),流动人口占疫情的大部分(71.48%)。性传播(x^2=12.009,P=0.001)和职业人群(x^2=44.935,P=0.001)随年份比例增加;常规监测发现病例日趋增加(x^2=5.533,P=0.019)。结论白云区已进入疫情的快速增长期,疫情主要侵袭青壮年男性,吸毒人群和无业人士所占比例较大。由于白云区在经济和生活上的一些特点,流动人口的疫情负担较重,且传播途径向多元化发展。加大监测力度包括高危人群干预专项和监测效能,将有助于迅速准确的掌握疫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核评估湖北省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防治目标和效果。方法分析湖北省2007、2008年血吸虫病疫情控制资料;查阅和审核15个县(市、区)(以下简称县)2004—2008年血吸虫病防治资料:每县随机抽取3个流行村,现场调查人、畜血吸虫病感染情况,资料整理和归档情况.考核和评估血吸虫病疫情现状。结果防治资料表明全省5408个流行村人群、家畜感染率均降至5%以下。15个县、45个抽样村2004—2007年资料均为合格;2008年资料整理系统、规范,得分均〉70分,建立了以村为单位的反映疫情变化的档案资料。现场考核的15个县3279个流行村的人畜感染率均降至5%以下,其中人群感染率≥1%的村2544个(占77.58%),〈1%的村578个(占17.63%),为0的157个(占4.79%),人群平均感染率最高的是公安县(3.72%),家畜(耕牛)感染率最高的是沙市区(3.51%)。现场调查45个流行村,人畜感染率均在5%以下。其中人群感染率最高的3个村分别为公安县积玉村(2.98%)、嘉鱼县复阳村(2.50%)、潜江市进步村(2.46%)。耕牛感染率最高的3个村分别为江陵县花彭村(3.51%)、监利县烟灯村(2.97%)、汉川市丁岗村(2.63%)。结论湖北省所有的流行村人群、家畜感染率均降至5%以下,两年没有发生血吸虫病突发疫情,建立了以行政村为单位反映病情、螺情变化的档案资料,符合《血吸虫病控制和消灭标准》(GB15976--2006)中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标准的有关指标,全省达到了国家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三峡库区社会经济产业结构规划与库区血吸虫病传播的关系。方法收集分析三峡库区移民安置、经济产业结构规划等资料文献,开展三峡库区高移后靠居民现况点状调查。结果未来优先发展柑橘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渔业)、旅游业。全库区渔业、畜牧业安置的移民分别为4.5万、7.58万。巴东县旅游业远景规划目标是游客停留时间由目前的1.5d延长至3d,增加了传染源输入的几率。高移后靠移民生活、卫生环境有较大改善,但生产安置不到位。结论库区经济产业结构规划对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利弊兼备。柑橘业的发展有利于血吸虫病的防治,但发展畜牧业、养殖业、旅游业使传染源、媒介钉螺输入的可能性加大,应做好监测,加强管理,防止库区血吸虫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