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耐碳青霉烯类的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情况及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方法:微量二倍稀释法测定亚安培南及美洛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值;DETA纸片法检测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铜绿假单胞菌。结果:从62株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中共检测到28株对亚胺培南耐药,耐药率为45%,18株对美洛培南耐药,耐药率为29.03%。从18株同时对亚胺培南及美洛培南耐药株中共检测到16株产金属β-内酰胺酶,占同期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25.8%。结论:产生金属β-内酰胺酶是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李绪定 《医学信息》2018,(13):134-136
目的 探究碳青霉烯类治疗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6例PA肺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行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研究组行碳青霉烯类双联法治疗,比较两组肺功能(FEV1/FVC、FEV1)、实验室指标(CRP、PCT、WBC)及生活质量(SGRQ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FEV1/FVC、FEV1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研究组治疗后实验室各指标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治疗后,研究组SGRQ评分为(30.87±3.55)分,低于对照组的(40.54±4.36)分,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结论 碳青霉烯类治疗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儿科对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目前儿科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酶的情况。方法 本研究收集了2003年12月至2005年11月,北京儿童医院住院患儿中分离出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59株。使用E试验法检测金属酶的耐药表型,PCR技术检测编码金属酶的IMP、VIM、SPM和GIM4种基因型。结果 本研究59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29株金属酶耐药表型结果阳性,占49.2%。39株金属酶基因型阳性,占66.1%,其中扩增出IMP型阳性35株,占89.7%,VIM型阳性4株,占10.3%。未检测出SPM和GIM型金属酶。对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产金属酶不敏感率高于非产金属酶菌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产金属酶菌株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的MIC90均达到256μg/ml,MIC90均大于256μg/ml,高于非产金属酶菌株。结论 从本研究分离的菌株显示儿科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酶率高于成人报道,产金属酶是儿科分离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重要耐药机制。且以产IMP型金属酶为主,少部分产VIM型金属酶。产金属酶菌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比非产金属酶菌株更严重,尤其对哌拉西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性高。E试验法易用于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酶的初步筛选,但不能单独作为检测铜绿假单胞菌产生金属酶的确证性试验。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外膜通道蛋白OprD2的表达减弱或缺失,以及OprD2蛋白自身突变是否会影响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收集分离自临床对亚胺培南(IPM)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8μg/m1的铜绿假单胞菌共101株,采用肉汤稀释法检测菌株对比阿培南(BPM)、美罗培南(MEM)、帕尼培南(PEM)的MIC值;荧光定量RT-PCR检测铜绿假单胞菌膜通道蛋白oprD2基因的表达量情况;针对oprD2相对表达量正常并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采用普通PCR的方法扩增oprD2全长基因并测序.结果 根据铜绿假单胞菌的OprD2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将101株铜绿假单胞菌分成两组,组1为OprD2相对表达量降低组;组2为OprD2相对表达量正常组;组1与组2相比,对IPM、BPM、MEM、PEM的MIC值≥16μg/ml的菌株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1中,28株同时对4种药物的MIC均≥16 μg/ml,其中有25株的OprD2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减低(<0.4);外膜孔蛋白OprD2转录水平与4种碳青霉烯类药物MICs之间呈负相关趋势.组2中,有16株9prD2基因发生突变,按照突变的类型主要分成4组;与PAO1相比,这些菌株对IPM、BPM、MEM、PEM的MIC值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结论 OprD2外膜蛋白的表达量减少或缺失是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机制,可能也与其他3种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有密切关系;铜绿假单胞菌的oprD2基因发生突变,可能会降低铜绿假单胞菌对这儿种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铜绿假单胞菌(PAE)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探讨本地区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及金属8内酰胺酶、外膜蛋白通道OprD2基因和1型整合酶基因存在状况有实用意义。用PCR法对金属8内酰胺酶IMP、VIM、SPM、GIM基因和外膜蛋白通道OprD2基因及1型整合酶基因等6种耐药基因进行检测与研究,并用K-B纸片扩散法和微量稀释法测定对庆大霉素等1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本地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及超广谱β-内酰酶(ESBLS)的检出率,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90株临床分离菌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纸片扩散表型确证法进行ESBLS检侧。结果本地区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萘啶酸、哌拉西林、头胞噻肟、头胞吡肟、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加替沙星、氨曲南、头胞他啶、亚胺培南、头胞呋辛的耐药率分别是90.0%、83.3%、77.2%、29.4%、5%、8.9%、65.0%、60.0%、62.2%、50.0%、7.2%、18.3%、0、47.2%;ESBLS的检出率为24.4%。结论本地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情况不容乐观且多重耐药菌株较多;氟喹诺酮药物之间交叉耐药明显;产ESBLS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深圳地区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及耐药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队)引起医院感染的特点以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的变化趋势.方法对2001-2003年分离出的317株铜绿假单胞菌选用12种抗生素进行药敏实验,按NCCLS标准判断.结果该菌主要来源于痰液和咽拭子(65%),主要分布在呼吸科(12%)、脑外科(12%)、ICU(10%)、新生儿科(9%)、呼吸科ICU(7%)、老年病科(7%).2001年.2003年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呈上升趋势,2001年-2002年对头孢噻肟耐药呈直线上升,2003年稍有下降.2001年.2003年对哌拉西林(PIP)、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庆大霉素(GEN)、阿米卡星(AMK)、头孢吡肟(FEP)、氨曲南(ATM)、头孢他啶(CAZ)耐药率呈下降趋势.2001年-2002年对亚胺培南(IPM)、美罗培南(MEM)耐药率呈显著下降趋势,2002年-2003年稍有上升.对头孢曲松(CRO)耐药率相对稳定.结论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现状,有利于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和头孢他啶的耐药性以及与金属 β内酰胺酶的关系。方法 :对 2 0 0 2年 4月~ 2 0 0 3年 1月我院临床分离的 1 0 1株鲍曼不动杆菌以及 2 0 0 3年 2月~ 4月我院临床分离的以MicroScanWalkAway~ 40全自动鉴定药敏仪确定的对亚胺培南和 (或 )对头孢他啶耐药的 69株鲍曼不动杆菌和 2 3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 (NCCLS)推荐的琼脂对倍稀释法测定了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头孢他啶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s) ,将对亚胺培南耐药和(或 )对头孢他啶高度耐药 (MIC >1 2…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对喹诺酮耐药株的gyrA和parC基因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并对其中的高水平耐药株gyrB和parE基因进行测序;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加入碳酰氰基-对-氯苯腙(CCCP)前后环丙沙星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同时用SDS-PAGE对高水平耐药株的外膜蛋白进行电泳分析。结果有72.7%(72/99)的菌株发生gyrA突变,主要为Thr-83-Ile;25.3%(25/99)的菌株发生parC突变,主要为Ser-87-Leu,且均是gyrA和parC双基因突变;gyrB和parE突变较少见。53.3%(53/99)的菌株的MIC可被CCCP逆转,其MIC能明显降低;7%(7/10)的高水平耐药株的外膜蛋白在43~67kDa间条带增多,其蛋白含量有差异。结论抗菌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和外排泵机制是本地区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耐药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汕头地区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PA)的耐药情况及耐药机制。方法:收集临床分离耐亚胺培南的PA共141株,双纸片协同实验检测金属酶表型,PCR法检测外膜孔蛋白OprD2和金属β内酰胺酶(IMP、VIM、SPM)基因。结果: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均为多重耐药茵,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未发现产金属酶菌株,仅22株菌株扩增出OprD2基因。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可作为本地区临床治疗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茵所致感染的首选经验用药,OprDa表达减少或不表达可能是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茵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在本院的分布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本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住院及门诊患者各种标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情况。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在呼吸道标本的检出率最高,占63.8%,其次是伤口分泌物标本,占18.3%,尿液标本占9.2%,血液标本占2.5%;其对11种抗生素的敏感率最高是妥布霉素,其次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检出多重耐药株约占35%,未出现泛耐药株。结论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并重视对多重耐药株的监测工作,可有效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为院内感染的重要代表菌及临床分离率较高的菌株,在我院PA占所有菌株检出率的24.5%、占革兰阴性杆菌检出率的35.4%。通过对我院2006年1月-2009年6月期间4个重症监护室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情况及其耐药性进行分析,并与同期非重症监护室的病区进行比较,分析PA产碳青霉烯酶水解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后同时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对其他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Micro Scan全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仪,数据的分析采用WHONET软件。结果 4年间我院重症监护室铜绿假单胞菌检出数为559株,依次为:内科ICU272株、外科ICU149株、急诊ICU126株、儿科ICU12株。药敏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大部分抗生素的敏感性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尤其是重症监护室感染菌株。PA对碳青霉烯类抗菌素耐药的菌株产生多重甚至广泛耐药的几率较高。结论 4年间我院重症监护室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状况严重,尤其对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率明显增加。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株同时携带多种耐药机制,产生多重耐药甚至泛耐药。多重耐药株和泛耐药株的检出亦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噻肟的耐药性。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铜铝假单胞菌对头孢噻肟的MIC值。用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标准菌株作为质控标准。按照美国临床实验标准委员会(NCCLS)2004年颁布的标准操作和判定结果。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为59.18%。结论: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噻肟高度耐药,应考虑通过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合理选用抗生素,或选用有协同作用的二联疗法来提高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We evaluated effects of medium composition, including basic amino acid content and pH, on susceptibility to carbapenems such as imipenem, panipenem and meropenem, in clinical isolates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Susceptibility to carbapenems was reduced by basic amino acids in the medium, while susceptibilities to ceftazidime and aztreonam were not. Among carbapenems, susceptibility to panipenem was most sharply reduced by addition of basic amino acids to 1:16 Mueller-Hinton agar (MHA). In 174 of 175 clinical isolates, MICs for carbapenems were affected to different degrees by medium composition. One isolate, in which MICs for carbapenems did not differ between MHA and 1:16 MHA, showed reduced production of porin (OprD).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susceptibility to individual carbapenems, especially panipenem, is difficult to evaluate based on MICs for other carbapenems determined on MHA. For a better prediction of antibiotic efficacy, it may be important to evaluate the susceptibility for each carbapenem individually.  相似文献   

15.
对绿脓杆菌感染防御性抗原的研究,特别是对绿脓杆菌表面抗原的研究,一直受到研究者的重视。近些年在临床应用上也有不少进展。在美国,Alexander 等研制的绿脓杆菌表面物质7价疫苗于1968年开始试用于临床,使烧伤患者因绿脓杆菌感染的死亡率下降。英国的 Jones 等研制出绿脓杆菌表面抗原多价疫苗,1976年完成系统的实验  相似文献   

16.
17.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