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前后基因差异表达,探讨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损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提取大鼠缺血/再灌注前后心肌组织mRNA并纯化,用Affymetrix RAT 230A基因表达谱芯片,对表达差异基因进行检测。结果:按差异显著阳性标准,从14000个基因中筛选出缺血/再灌注后差异表达基因179条,其中123条表达上调,56条表达下调,包括原癌基因、细胞周期、信号转导、细胞外基质、细胞骨架蛋白、转录因子、DNA损伤修复基因、凋亡相关蛋白及核糖体蛋白等相关编码基因。结论:用cDNA表达谱芯片分析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基因表达,能快速筛选出再灌注损伤相关基因,为临床上更有效地预防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根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硬化和非肝硬化肝组织肝缺血不同时限基因差异表达,为合理掌握肝缺血安全时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正常肝组织为对照,将观测标本分为A(非肝硬化)、B(肝硬化)两组,每组按不同缺血时限(分别为15、30、45min)分为3个亚组。标本取材后立即置入冻存备测,应用4000点基因芯片分析不同缺血时限各组基因差异表达。结果肝缺血15min,非肝硬化组基因表达谱变化以调控内环境稳定的编码基因表达上调为主,而肝硬化组则出现了多个调亡相关基因的高表达。肝缺血30min,两组肝组织调亡相关基因表达均处高峰阶段,不同点在于:肝硬化组促调亡基因表达的数量和Ratio值均大于非肝硬化组;非肝硬化组同期有多个热休克蛋白家族成员编码基因和抗氧化蛋白编码基因高表达肝缺血45min,肝硬化组和热休克蛋白和抗氧化蛋白编码基因均处于低表达水平。结论肝脏遭受缺血性损伤后决定细胞生存状态的关键时限点大约在30min左右;非肝硬化组织抗损伤能力较强,有可能发生耐受超过30min甚至更长的肝缺血时限;肝硬化组织肝缺血安全时限以控制在30min以内为宜。参18。  相似文献   

3.
背景:近年来,肝移植技术迅速发展,如何预防缺血再灌注损伤并有效保护肝再生成为研究的热点。缺血预处理是保护肝缺血损伤的有效方法,但其确切机制尚存争议。目的:研究缺血预处理在大鼠减体积肝移植肝损伤和肝再生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动物随机分为3组,肝移植组建立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缺血预处理+肝移植组在供肝灌注前阻断第1肝门行缺血预处理10min,再灌注15min。假手术组在开腹后游离肝周韧带,然后关腹。分别于术后0.5,2,6,24h取材。通过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和移植肝组织病理检查评估肝损伤。半定量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blot法测定氧化还原蛋白1表达水平,检测移植肝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评估肝再生情况。结果与结论:与肝移植组相比,缺血预处理+肝移植组术后6,24h受体血清谷丙转氨酶明显降低(P0.05;P0.01)。病理学分析显示肝移植组术后24h可见到门脉周围大量炎细胞浸润,肝窦扩张明显,肝组织损伤较重;而缺血预处理+肝移植组则损伤较轻。半定量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缺血预处理+肝移植组移植肝中Ref-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这一结果同样在westernblot检测中得到验证:缺血预处理+肝移植组移植肝术后24hRef-1蛋白表达较肝移植组明显增强(P0.05)。同时,术后2,6和24h缺血预处理+肝移植组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数较肝移植组明显增加(P0.05)。结果提示缺血预处理可减轻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术后早期移植物肝损伤并促进肝再生,这与Ref-1蛋白高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基因转录水平了解核糖体相关基因在大鼠再生肝(RL)和肝脏肿瘤(LT)中的表达异同。方法用搜索网站资料和查阅相关论文等方法获得核糖体发生、组装和功能相关基因及它们在肝脏肿瘤中的表达变化,用大鼠基因组230 2.0芯片检测它们在大鼠再生肝中的表达情况,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上述基因在再生肝和肝脏肿瘤中的表达异同。结果初步证实上述基因中75个基因与肝再生相关。其中,18个基因在再生肝和肝脏肿瘤中表达上调,6个基因在两者中表达下调,51个基因在肝脏肿瘤中未发生有意义的表达变化。结论再生肝的核糖体相关基因表达谱与肝脏肿瘤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前者的基因表达更具阶段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5.
探讨缺血预处理对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影响,特别是对Bax基因表达的影响.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并观察大鼠后肢止血带缺血4 h后再灌注4、24、48 h后和先经预缺血处理后再灌注4、24 h后Bax基因蛋白在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缺血4 h(A组)肌细胞出现Bax蛋白表达,24h后(B组)表达量显增加,48h后(C组)无表达.缺血预处理后再灌注4 h后(D组)肌细胞内无Bax蛋白表达,再灌注24 h后(E组)Bax蛋白表达量非常显著地低于B组.Bax基因参与了骨骼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其蛋白表达量与组织损伤程度密切相关,经缺血预处理可以下调Bax基因蛋白的表达水平、或是抑制其合成,使肌细胞存活而发挥其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与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差异,探索局灶性脑缺血的发病机制。方法:将4096种大鼠基因PCR产物用CartesianPixsys7500点样仪按微矩阵排列制成基因芯片;按一步法抽提脑局灶性缺血大鼠脑组织与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的总RNA;将等量的脑局灶性缺血大鼠脑组织与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RNA分别逆转录合成以Cy5和Cy3标记的cDNA一链做探针,混合后与上述基因芯片杂交。用AxonGenepix4000B扫描仪扫描芯片荧光信号图像,用GenepixPro4.0软件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分析后比较两种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差异。结果:局灶性脑缺血大鼠与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基因表达谱分析,发现211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2个基因低表达,199个基因高表达。结论:本研究从脑局灶性缺血大鼠脑组织中筛选出大量的差异表达基因,说明这些基因可能参与局灶性脑缺血后脑损伤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从而为局灶性脑缺血的诊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PC)对大鼠小体积肝移植术后肝脏组织eNOS和 iNOS mRNA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对):无热缺血组(NWI)、单纯缺血再灌注组(WI)和缺血预处理组(IPC)。用双袖套法建立大鼠小体积肝移植模型。肝组织eNOS mRNA和iNOS mRNA的表达检测用荧光定量PCR法。 结果:IPC后肝组织eNOS mRNA表达较IPC前高(P<0.05)。供肝再灌注后0.5、1、2及 3 h,各组肝组织eNOS mRNA表达均高于术前(P<0.05),NWI组和WI组eNOS mRNA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IPC组eNOS mRNA表达高于其它两组(P<0.05或P<0.01)。各组肝组织iNOS mRNA均在供肝再灌注后1h开始表达,术后 2 h 和 3 h IPC组iNOS mRNA表达低于WI组(P<0.05或P<0.01),NWI组iNOS mRNA表达又低于IPC组(P<0.05或P<0.01)。 结论:IPC可能通过促进供肝再灌注后早期eNOS mRNA表达和抑制再灌注后晚期iNOS mRNA表达而保护小体积供肝。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基因转录水平了解肝干细胞在大鼠肝再生中的作用。方法用搜集网站资料和查阅相关论文等方法获得参与肝干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基因,用大鼠基因组230 2.0芯片检测它们在大鼠部分肝切除(PH)后肝再生中的表达情况,用比较真、假手术中基因表达差异性确定上述基因中的肝再生相关基因。结果初步证实上述基因中50个基因与肝再生相关。肝再生启动(PH后0.5~4h)、G0/G1过渡(PH后4~6h)、细胞增殖(PH后6~66h)、细胞分化和组织结构功能重建(PH后72~168h)等4个阶段起始表达的基因数为24、10、21和2;基因总表达次数为242、3、46和26,表明相关基因主要在肝再生启动阶段起始表达,在不同阶段发挥作用。它们共表达上调153次、下调123次,分为6种表达方式,表明肝再生中细胞生理生化活动多样和复杂。结论肝再生中肝脏干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活动加强,与某些基因表达状态和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9.
蔺芳  徐存拴 《解剖学报》2008,39(3):310-315
目的了解大鼠肝再生中细胞核结构与发生相关基因的表达动态。方法用查阅网站资料和相关论文等方法获得上述基因,用大鼠基因组230 2.0芯片检测它们在大鼠再生肝中的表达情况,用比较手术和假手术组中基因的有意义表达异同,确定肝再生相关基因。结果初步证实上述基因中406个基因与肝再生相关。部分肝切除(PH)后,肝再生早期(0.5~4h)、前期(6~12h)、中期(12~66h)、后期(72~168h)等4个阶段起始表达的基因数为200、29、179和5;基因的总表达次数为374、290、1 876和603。共上调1 224次,下调496次。肝再生前期和中期核形成与发生相关基因表达增强;中期核被膜、核基质和核质相关基因表达增强;中期和后期核染色体、核仁和核功能蛋白复合体相关基因表达增强。结论细胞核结构与发生相关基因在大鼠肝再生中表达活跃,并与肝再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缺血再灌注对前列腺内皮素基因(ET-1mRNA)表达的影响及预防措施。方法:用反复短暂钳夹腹主动脉的方法复制大鼠前列腺组织缺血再灌注模型,用RT-PCR方法检测ET-1mRNA的表达。结果:反复短暂缺血再灌注6次共90min后1h和3h,前列腺组织中ET-1mRNA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预防性应用地卓西平马来酸盐(MK-801)组,反复短暂缺血再灌注后,ET-1mRNA的表达与对照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反复短暂缺血再灌注能使前列组织内皮素基因表达增加,这种反应可能在前列腺增生发生和发展病理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预防性应用MK-801可抑制缺血再灌注导致的内皮素基因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缺血再灌注对在体兔窦房结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家兔9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 缺血10 min、30 min、60 min、120 min组及缺血10 min、30 min、60 min、120 min再灌注4h组, 每组10只。通过结扎及放松右冠状动脉起始部制作窦房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当达各预定时点后, 迅速切取窦房结组织固定, 用TUNEL法检测窦房结细胞凋亡,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窦房结细胞Fas-L、Bax及Bcl-2表达。结果:①对照组、缺血10 min、30 min组均未观察到明显的窦房结细胞凋亡现象;缺血60 min、120 min组及缺血再灌注4组中共有68.3%(41/60)的兔窦房结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凋亡现象, 其细胞凋亡率分别为8.6%、16.1%、23.5%、34.5%、44.7%与31.2%。②Fas-L、Bax表达量随缺血时间延长逐渐增加, 以缺血120 min组表达最强;而Bcl-2表达则以缺血60 min组最强。③缺血再灌注各组中, Fas-L、Bax表达均明显强于对照组, 并以缺血60 min再灌注4h组最强;Bcl-2表达以缺血30 min再灌注4h组最强。④缺血再灌注组窦房结细胞Fas-L、Bax表达明显高于相同时间缺血组(P<0.01)。结论:缺血及缺血再灌注均可诱导在体兔窦房结细胞凋亡, 凋亡相关基因Fas-L、Bax、Bcl-2可能参与了细胞凋亡的调控过程, 缺血再灌注损伤对窦房结细胞凋亡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氧液预处理对大鼠肝内胆管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高氧液预防大鼠肝内胆管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探讨高氧液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70%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缺血90 min,再灌注后8 h、24 h取材.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再分8 h和24 h两组,每组10只.在缺血再灌注前10 min经门静脉注射高氧液(20 mL/kg);对照组为生理盐水对照.在对应时间点取材,观察血清ALT、AST、GGT变化,酶组织化学检测过氧化氢酶表达变化,光镜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电镜观察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对照组GGT、ALT、AST活性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1);过氧化氢酶活性则明显低于实验组(P<0.05);实验组光镜下病理改变及电镜超微结构检查相比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高氧液预处理对大鼠肝内胆管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董华明  徐存拴 《解剖学报》2008,39(3):323-328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基因在肝再生中的表达变化及作用。方法经查阅网站资料和相关论文获得转录因子基因及其参与的生理活动,用大鼠基因组230 2.0芯片检测转录因子基因在大鼠再生肝中的表达,用手术组和假手术组比较的方法确定肝再生相关基因。结果初步证实上述基因中有320个基因与肝再生相关,涉及细胞代谢、增殖、分化、凋亡等16种生理活动。它们在肝再生中的表达分为41种方式,表明肝再生中细胞生理生化活动具有阶段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其中,肝再生早期[部分肝切除(PH)后0.5~4h]和前期(PH后6~12h)糖类合成,脂类代谢和炎症反应相关转录因子基因表达增强,中期和后期细胞增殖、生长、分化和凋亡相关转录因子基因表达增强。结论肝再生的生理生化活动受多种转录因子基因调控。其中,e2f1、fos、copeb等转录因子基因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基因转录水平探讨细胞凋亡相关途径对大鼠肝再生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2/3部分肝切除(PH)方法,制备再生肝模型,同时设对照手术(假手术)。用查阅网站资料和相关论文等方法获得凋亡相关基因,用大鼠基因230 2.0芯片检测它们在大鼠再生肝中的表达情况,通过比较真、假手术中上述基因的表达差异性确定肝再生相关基因。结果细胞凋亡相关基因中,252个基因与肝再生相关。在肝再生启动(PH后0.5~4h)、G0/G1过渡(PH后4~6h)、细胞增殖(PH后6~66h)、细胞分化和结构功能重建期(PH后72~168h)等4个阶段起始表达的基因数为81、231、55和16,总表达的基因数为161、100、733和192,表明相关基因主要在肝再生启动阶段起始表达,在不同阶段发挥作用。它们共上调795次,下调291次,表明肝再生中大部分基因表达增强。它们的表达模式分为35种,表明肝再生中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多样和复杂。结论15条细胞凋亡途径参与肝再生调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糖类代谢相关基因在大鼠肝再生中的表达变化。方法本研究用搜集网站资料和查阅相关论文等方法获得糖类代谢相关基因,用大鼠基因组230 2.0芯片检测它们在大鼠再生肝中的表达情况,用比较手术组和假手术组中基因表达的差异性确定肝再生相关基因。结果初步证实上述基因中118个基因与肝再生相关。肝再生早期[部分肝切除(PH)后0.5~4h]、前期(PH后4~12h)、中期(PH后16~66h)和后期(PH后72~168h)等4个阶段起始表达的基因数为33、6、68和7;基因的总表达次数为68、44、210和83。表明肝再生相关基因主要在肝再生启动阶段起始表达,在不同阶段发挥作用。它们共上调205次,下调200次,分为12种表达方式,表明肝再生中糖代谢活动多样和复杂。其中,单糖和糖原代谢、糖蛋白和糖脂(主要为神经节苷脂)合成相关基因几乎在整个肝再生中表达增强,寡糖和糖胺聚糖合成及糖蛋白和糖脂分解相关基因表达下调。结论肝再生与糖代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大鼠肝外胆管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成纤维细胞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大鼠肝外胆管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成纤维细胞的凋亡和增殖情况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时序性变化。方法检测缺血大鼠肝外胆管再灌注后1、3、24、72h肝外胆管壁成纤维细胞的凋亡指数(TUNEL标记法)、Fas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的表达状况(免疫组织化学法)以及Bcl-2 mRNA的表达状况(原位杂交法)。结果,缺血再灌注后lh,成纤维细胞的凋亡指数以及Fas、PCNA和Bcl-2 mRNA表达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再灌注后3h,成纤维细胞凋亡指数升高,24h时达到高峰,此后逐渐下降。Fas蛋白表达与凋亡同步;PCNA表达在再灌注后3h时已明显增强,接近峰值水平,此后一直维持较高水平。再灌注3h时Bcl-2 mRNA表达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24h迅速升高并达到峰值,此后逐渐下降。结论肝外胆管缺血再灌注早期成纤维细胞有一定程度的凋亡,但随后减弱,其增殖在早期即明显加强,且一直保持到再灌注后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在基因转录水平了解调控性别决定与分化基因在肝再生中的作用.方法 查阅相关论文和NCBI、GENMAPP、KEGG、BIOCARTA、RGD等网站获得调控性别决定与分化基因,用Rat Genome 230 2.0芯片分析它们在大鼠肝再生中表达变化和作用.结果 肝再生启动[部分肝切除(PH)后0.5~4 h]、G0/G1过渡(PH后4~6 h)、细胞增殖(PH后6~66 h)、细胞再分化和组织结构功能重建(PH后72~168 h)等4个阶段起始表达的基因数为41、6、18和3;总表达的基因数为41、25、57和41.表明肝再生相关基因主要在肝再生启动阶段开始表达,在不同阶段发挥作用.它们表达的相似性分为均上调、上调占优势、均下调、下凋占优势、上调和下调次数相近等5类,涉及22、9、15、9和7个基因,共表达上调231次、下调146次,表明肝再生中多数基因表达加强,少数基因表达降低.它们表达的时间相关性分为15组,表明肝再生中细胞生理生化活动具有阶段性.它们的表达模式分为20类,表明肝再生中细胞生理生化活动多样和复杂.结论 雄性性别决定、分化和雌性性别分化相关基因主要在肝再生晚早期和前期表达增强,雌性性别决定相关基因主要在肝再生前期表达增强,与肝再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背景:肝癌切除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促进微小转移灶的侵袭转移并引起线粒体损伤。 目的:比较肝癌切除手术过程中肝正常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前后蛋白质表达谱的改变,筛查发生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应激的相关蛋白质分子标志物并探讨可能机制。 方法:应用双向等电聚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建立20例肝癌切除患者肝缺血再灌注前与灌注后15 min肝正常组织的全细胞蛋白质和线粒体蛋白质表达图谱,并进行差异分析,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串联时间质谱对差异蛋白质点进行鉴定,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结果与结论:相同条件下对各组全细胞和线粒体蛋白样品分别进行3次双向电泳,筛选在3次电泳中均存在的差异点进行分析,在全细胞蛋白质图谱中共鉴定出5个差异蛋白,在线粒体蛋白质图谱中未鉴定出明显的差异蛋白。结果可见肝癌切除手术过程中肝缺血再灌注15 min即可使细胞骨架蛋白、热休克蛋白等细胞保护蛋白表达发生改变,同时有促进肿瘤转移的风险,需要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影响,但线粒体蛋白表达基本未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研究丙泊酚对全肝缺血再灌注大鼠肺组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活化的影响,探讨丙泊酚在全肝缺血再灌注肺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SD 大鼠66只,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S组,n=6)、肝缺血再灌注组 (IR 组,n=24)、丙泊酚预处理组 (P 组,n=24)和丙泊酚预处理+PI3K阻断剂 wortmannin 组 (P+W组,n=12),IR 组和 P 组按再灌注 1 h、3 h、6 h和12 h 分为 4 个亚组,P+W 组按再灌注 3 h和6 h分为 2 个亚组。S 组仅解剖肝门,不结扎;IR 组采用结扎肝蒂全肝缺血 30 min、再灌注的方法建立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模型;P 组缺血前 10 min 经尾静脉缓慢注射负荷剂量的丙泊酚 20 mg·kg-1,再以 20 mg·kg-1·h-1的速度尾静脉持续泵注直至处死,余同IR 组;P+W组缺血前经尾静脉注射 PI3K 阻断剂 wortmannin 15 μg·kg-1,余同 P 组。各组于再灌注 1 h、3 h、6 h和12 h时处死大鼠取肺组织。采用 Western  blotting 检测大鼠肺组织中总 Akt(t-Akt)、磷酸化 Akt(p-Akt)及 Bcl-2 蛋白表达水平;用 Annexin V-FITC/PI 法检测肺细胞凋亡率。结果:与 S 组比较,IR 组、P 组和 P+W 组肺组织中 p-Akt和 Bcl-2蛋白表达水平和肺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与 IR 组比较,P 组 p-Akt 和 Bcl-2 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肺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P+W 组上述指标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 P 组比较,P+W 组 p-Akt 和 Bcl-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肺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各组中 t-Akt 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可以减轻大鼠肝缺血再灌注诱发的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 PI3K/Akt 信号通路的激活进而减轻肺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0.
小鼠肠缺血再灌注时肝组织一氧化氮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小鼠肠缺血再灌注时肝组织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探讨一氧化氮在肠缺血再灌注时的作用。方法:动物分对照组,缺血60 min、再灌注30 min、再灌注60 min组。检测肝组织匀浆一氧化氮代谢产物NO2-的变化。结果:肝组织匀浆一氧化氮水平在缺血60 min时明显高于对照组,再灌注30min、再灌注60 min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小鼠肠缺血时肝组织一氧化氮水平升高,提示一氧化氮可能参与小鼠肠缺血再灌注时肝组织损伤过程,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肝脏可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