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观察炎琥宁与利巴韦林联用治疗麻疹的疗效与疗程.方法 选择80例我院住院治疗的麻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联合应用炎琥宁与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40例单独应用利巴韦林治疗,均治疗7天,观察2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95%,经t检验2组治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2组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比较(P<0.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炎琥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利巴韦林治疗,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利巴韦林喷雾剂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我院就诊的小儿毛细支气管炎172例随机分成利巴韦林喷雾组和静滴组,其余治疗上均给予抗炎、化痰平喘。前者86例给予利巴韦林喷雾剂,喷1次/5 h院后者86例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10~15 mg/Kg/d加入5%葡萄糖50 mL液体里静滴,5~7 d为1个疗程。结果两组治愈情况无差异显著性,喷雾组不良反应少,静滴组有呕吐、腹泻等情况。结论利巴韦林喷雾与静滴同样有效,但喷雾组药量少,费用低,无不良反应,缩短了喘息消失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喜炎平治疗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以及喜炎平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60例,随机分至喜炎平治疗组和利巴韦林治疗组,每组各30例。喜炎平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喜炎平,利巴韦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上利巴韦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及血清炎性因子(IL-6、IL-8及TNF-α)水平变化。结果喜炎平治疗组患儿发热、咳嗽、鼻塞、流涕、肺部啰音和X线胸片病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利巴韦林治疗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喜炎平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利巴韦林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两组血清炎性因子(IL-6、IL-8及TNF-α)水平较入院时均下降(P〈0.05),但是喜炎平组治疗后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较利巴韦林组更低(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与利巴韦林相比,喜炎平治疗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利巴韦林与α-IFN治疗偏肺病毒(metapneiimovirus,MPV)感染引起的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指标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8月-2015年8月于就诊的210例偏肺病毒感染引起的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对照组(n=70)采用激素、支气管扩张等常规方法治疗;利巴韦林组(n=70)采用传统治疗方法伴以利巴韦林静点治疗;α-IFN组(n=70)采用传统治疗方法伴以α-IFN肌注治疗,两两比较不同组别的临床治疗指标及疗效的情况.结果 利巴韦林组及α-IFN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咳嗽、喘息、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和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5).利巴韦林组及α-IFN组与对照组相比,总有效率提高显著(P<0.05).结论 利巴韦林与α-IFN在治疗偏肺病毒感染引起的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上,具有改善临床治疗指标、提高总有效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体外抗肠道病毒(EV)的效果。方法采用细胞病变效应(CPE)法和MTT分析法,观察利巴韦林对肠道病毒(EV71、CAV16、CBV3、ECH011、EV84)的抑制作用。结果利巴韦林对Vero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TC50)为2.09mg/mL,0.2mg/mL浓度的利巴韦林对5种肠道病毒均有抑制作用,对CAV16、EV71、ECHO11、EV84、CBV3的抑制率分别为13%、27%、36%、23%、58%。对EV84、EV71病毒,利巴韦林浓度为0.1mg/mL时其抑制率为16.5%、29.5%;对CBV3病毒,利巴韦林抗病毒作用与其剂量呈正相关,半数有效浓度(IC50)为0.125mg/mL,治疗指数(TI)为16.72。结论利巴韦林在体外对肠道病毒具有抑制作用,对不同的肠道病毒其抑制效率不同,对CVB3的抑制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应用青霉素与利巴韦林联合对患有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疾病的患儿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患有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疾病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3例。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与利巴韦林联合对对照组患儿实施治疗;采用青霉素与利巴韦林联合对治疗组患儿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淋巴结炎病情消失时间和用药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青霉素与利巴韦林联合对患有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疾病的患儿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联合利巴韦林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治疗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8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加利巴韦林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仅用利巴韦林雾化吸入治疗,1个疗程之后去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憋喘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都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86%vs.76.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都没有观察到明显不良的药物反应。结论应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利巴韦林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其不良反应较少,效果更为显著,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牛磺熊去氧胆酸联合利巴韦林用于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保肝治疗,同时给予利巴韦林0.5g静脉滴注,1次/d,7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A组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50mg静脉滴注,1次/d,治疗一个疗程(4周),B组给予牛磺熊去氧胆酸胶囊250mg口服,3次/d,口服4周,两组均自初始治疗观察90d,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A组治疗后症状改善、体征消失14例(60.9%),症状体征好转5例(21.7%),无效4例(17.4%);B组治疗后症状改善、体征消失10例(43.5%),症状体征好转8例(34.8%),无效5例(21.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牛磺熊去氧胆酸两种药物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均有较好疗效,但异甘草酸镁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银杏注射液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辅助作用.方法 将4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应用银杏叶注射液20ml+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日;对照组24例,为一般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腹痛、腹部压痛返跳痛消失时间、血淀粉酶、CRP变化、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在腹痛、腹部压痛反跳痛消失、血CRP、血淀粉酶恢复正常平均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银杏叶注射液在治疗重症急性胰炎上有良好的辅助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治疗失败患者的再治疗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的方案。方法回顾54例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治疗失败患者所采用的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标准治疗或强化方案再治疗方案,比较SVR率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讨论标准治疗或强化方案的适用人群。结果54例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治疗失败患者,再治疗后SVR率可达75.92%。其中复发者再次治疗SVR率为88.46%,无应答者再治疗SVR率64.29%。在初始普通干扰素治疗失败组、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失败组、单用PEG—IFNα-2a失败组,再治疗后SVR率分别为95.45%、64.71%、60%。初治复发患者再治疗SVR率明显高于初治无应答患者。结论初治失败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选择标准或强化方案再治疗仍可获得60%~90%的SVR率。初始治疗单用普通干扰素失败或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复发患者可选择标准方案再治疗;初始治疗采用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无应答、单用PEG-IFNα-2a无应答及初始治疗选用标准治疗失败患者需选择强化方案再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代偿期丙肝后肝硬化临床疗效.方法 21例慢性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治疗组),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135~180 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利巴韦林片600~1000 mg/d,疗程48周,随访24周;2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对照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135~180 g皮下注射,每周1次,利巴韦林600~1000 mg/d,疗程48周,随访24周.比较两组快速病毒学应答(RVR)率、早期病毒学应答(EVR)率、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RVR、EVR、ETVR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SVR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组中骨髓抑制及贫血发生率更高(P<0.05),流感样症状,脱发,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丙肝后肝硬化患者,临床使用135 μg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及个体化、小剂量利巴韦林较为安全,可获得较好的早期应答,持续病毒学应答率较慢性肝炎为低,治疗过程应密切观察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并处理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血浆对臭氧在水介质中杀菌作用的干扰效应,为医用臭氧对腹水等体液中细菌杀灭作用研究摸索臭氧作用的浓度及时间参数。方法在含不同浓度血浆的生理盐水中加入大肠埃希菌(ATCC25922)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悬液定量法计算高浓度臭氧(90μg/mL)对其杀菌率;臭氧作用于含10.0%血浆的生理盐水.摸索臭氧有效杀菌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参数。结果臭氧杀菌效果随生理盐水中血浆浓度的提高而降低,血浆含量大于10.0%后杀菌效果显著降低(P〈0.05),90μg/mL臭氧作用20min(流速12ml/min)对含10.0%血浆的生理盐水中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杀菌率可分别达到100%、99.05%。不同浓度组(40μg/mL、60μg/mL、90μg/mL)的臭氧杀菌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臭氧作用不同时间(5min、10min、20min)杀菌效果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浓度为90μg/mL臭氧作用20min杀菌效果最好。结论血浆可干扰臭氧在生理盐水中的杀菌作用.血浆含量在10.0%以下时影响作用较小,提高臭氧浓度、延长作用时间可提高杀菌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PEG)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40000Mr)联合利巴韦林治疗2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其中7例为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180μg,肌注,每周1次,利巴韦林按体重900~1200mg/d,口服,疗程均为48周。分别于治疗中的12周、24周、48周及治疗结束后24周评价疗效,并观察药物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在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持续应答率为63.6%(14/22),7例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的持续应答率为42.8%(3/7)。在治疗12周时的早期应答率为72.7%(16/22),治疗结束时的应答率为77.2%(17/22)。3例患者在随访24周内出现ALT升高,血清HCV.RNA阳转,其中1例为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复发率为17.6%(3/17)。副反应主要为不同程度的血WBC、血小板、血红蛋白下降及低热、肌肉酸痛,1例患者于疗程近结束时出现甲状腺机能亢进.个别患者睡眠受影响,大多不影响治疗。结论PEG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副反应较轻,患者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应用医院感染信息管理系统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进行实时监控的效果。方法在信息系统应用前后开展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06年医院感染现患率为7.48%,2009年的医院感染现患率为6.02%,两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呼吸道、下呼吸道、泌尿道、手术部位、胃肠道、血液及血管相关感染两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药物横断面使用率由2006年的44.32%下降至2009年的31.88%(P〈0.01)。"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两年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下降(χ2=56.982,P〈0.01)。一联用药构成比两年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联用药构成比两年基本持平(χ2=14.642,P〈0.01);三联及以上用药构成比下降(χ2=10.005,P〈0.01)。结论应用医院感染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对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时效的影响.方法 择期上肢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为30例):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定位成功后,D组和C组分别注射右美托咪定1 ml(1μtg/kg)+0.5%盐酸罗哌卡因30 ml和生理盐水1 ml+0.5%盐酸罗哌卡因30 ml,记录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作用时间、镇痛维持时间;记录患者入室时(T0)、阻滞后5 min(T1)、10 min(T2)、15 min (T3)、30 min (T4)、60 min (T5)各时间点的心律(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D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缩短[感觉:(9.8±3.2)min比(7.4±2.1)min;运动:(12.3±2.5) min比(8.2±1.6)min],作用时间及镇痛维持时间延长(P<0.05).与C组比较,T1~T5时D组HR减慢(P<0.05),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中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术中有3例发生心动过缓.两组均未发生低血压、局麻药中毒等不良反应.结论 右美托咪定1μg/kg联合0.5%盐酸罗哌卡因30 ml用于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可明显缩短起效时间、延长作用时间及镇痛时间,但需注意心动过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The Asian Dust Storm (ADS) aggravates symptoms and pulmonary dysfunction in adult asthma patients. Our objective was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of air pollutants and metals in desert dust with worsening of asthma symptoms during the ADS. A telephone survey was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upper and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symptoms, ocular symptoms and skin symptoms of asthma patients during the ADS in March between 2007 and 2010. Four surveys were conducted in 46 patients. Two patients noted worsening of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symptoms in all four surveys, as well as 2 patients in three surveys, 7 patients in two surveys, and 9 patients in one survey. There was no worsening of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symptoms in 26 patients. In each patient, the influence of the ADS on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symptoms varied between surveys. In 2010, the level of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was highest in all four years, but the smallest number of patients noted worsening of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symptoms. Among pollutants, only the maximum concentration of nitrogen dioxide during the ADS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worsening of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symptoms. The influence of the ADS on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symptoms of adult asthma patients is variable.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患者在并发症消除后用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9例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患者在消除脾功能亢进、腹腔积液、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并转归为肝硬化代偿期后,给予PEG-IFNα-2a 135 μg或90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联合利巴韦林600~900 mg/d治疗,疗程48周.结果 给予抗病毒治疗后持续病毒学应答率为66.67%,治疗过程中未发生死亡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患者在并发症消除后,给予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抗病毒治疗有较好的持续治疗应答率,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金刚烷胺和利巴韦林对不同甲型流感病毒株的体外抑制作用,为临床选择抗流感病毒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别接种甲型流感病毒标准实验株[H1H1(A/PR/8/34、A/FM1/47),H3N2(A/Aichi/2/1968)]和临床分离株[H1N1(A/Guangzhou/GIRD02/2009、A/Guangzhou/GIRD166/2009),H3N2(A/Guangzhou/GIRD18/2009、A/Guangzhou/GIRD26/2009)],于狗肾细胞(MDCK),采用空斑试验观察金刚烷胺和利巴韦林对甲1和甲3型流感病毒不同实验株和分离株的敏感性。对测试毒株的MP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了解金刚烷胺的药物敏感性。结果金刚烷胺在MDCK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TC50)为335μg/ml,对部分甲型流感病毒标准实验株[A/FM1/47(H1N1)、A/Aichi/2/1968(H3N2)]及临床分离株[A/Guangzhou/GIRD02/2009(H1N1)]有抑制作用(半数有效浓度IC50分别为14.9、20.1、16.8μg/ml)。利巴韦林的TC50为2.05mg/ml,对测试的所有毒株均有抑制作用(IC50为6.8~37μg/ml)。金刚烷胺耐药毒株均为单位点突变(第31位的丝氨酸S置换为天冬酰胺N,S31N)。结论甲型流感病毒对金刚烷胺较易出现耐药,而利巴韦林体外对金刚烷胺敏感株和耐药株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临床抗流感病毒治疗时可考虑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三聚氰胺亚慢性毒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三聚氰胺亚慢性染毒对大鼠的毒性作用。方法 SD大鼠14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28只。给药组以三聚氰胺0.25、0.5、1.0 g/kg进行大鼠灌胃,空白对照组给予4 ml/kg生理盐水溶液灌胃,给药30 d,停药后恢复观察15 d,分别在实验的第30、45天末取血及主要脏器,观察三聚氰胺对大鼠生长、组织病理变化、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三聚氰胺对SD大鼠生长没有明显的影响,血常规指标检查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给药末期及恢复期,0.5 g/kg组、1.0 g/kg组大鼠肾脏、膀胱质量及脏器系数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5 g/kg、1.0 g/kg组大鼠BUN、CRE、UA含量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 g/kg组,肾组织间质有大量炎细胞浸润,肾小管变性、坏死,肾剖面可见大量放射状结晶。给药末期0.5 g/kg组、1.0 g/kg组尿潜血阳性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聚氰胺对SD大鼠有亚慢性毒性作用,毒性作用的主要靶器官是肾、膀胱,亚慢性染毒可严重损伤肾功能,对大鼠造成的损伤在短期内不可逆,有迟发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