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观察穴位皮下埋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颈椎病患者62例,按简单随机法随机分为皮下埋线组31例和针刺组31例,两组均在治疗3周后综合评定疗效,并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各种症状体征进行分级评分。[结果]皮下埋线组基本痊愈15例(48.4%),显效7例(22.6%),有效7例(22.6%),无效2例(6.4%),总有效率为96.3%;针刺组基本痊愈9例(29.0%),显效9例(29.0%),有效10例(32.3%),无效3例(9.7%),总有效率为90.3%。两组比较,皮下埋线组的基本痊愈率优于针刺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症状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症状评分均有改善(P<0.01),且皮下埋线组的改善作用比针刺组更优(P<0.05)。[结论]皮下埋线治疗可提高颈椎病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透刺穴位埋线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共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透刺埋线组、常规埋线组和西药组,每组各30例。透刺埋线组患者先透刺穴位,再将长约1~2 cm的羊肠线置入穴位中;常规埋线组患者将长约0.5~0.8 cm的羊肠线垂直置入穴位中;西药组患者单纯使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口服治疗。分别对比3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和半年后随访时的症状体征积分、SF-36生活状况调查表评分,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通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透刺埋线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3.3%)最高,与常规埋线组(90.0%)和西药组(8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及随访时的症状体征积分、SF-36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其中透刺埋线组症状改善和生活质量提高较其他2组更明显(P0.05)。【结论】透刺穴位埋线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效果明显,且具有稳定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温针灸关元穴合穴位埋线对针刺治疗女性痤疮患者疗效的影响,并评价其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将98例女性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温针灸关元穴和穴位埋线,对照组采用针刺加口服盐酸米诺环素胶囊治疗,共治疗2个疗程(8周)。比较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皮损评分和生存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患者的皮损评分和SF-36量表评分的改善作用则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温针灸关元穴合穴位埋线能一定程度提高针刺治疗女性痤疮患者的疗效,并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病寻求一种更好的方法。[方法]将150例合适病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为50例,埋线组采用穴位埋线进行治疗,针刺组采用传统针刺进行治疗,西药组则口服消炎痛,分别于治疗前后统计其痛经症状评分,从而进行疗效分析。[结果]埋线组的症状积分改善及临床疗效均优于西药组(P<0.01),也优于针刺组(P<0.05),其自身前后改变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且简便实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模型大鼠胃黏膜的影响。【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埋线组、针刺组,后3组采用20 mmol/L去氧胆酸钠、0.5~1.0 g/L氨水、0.5 g/L吲哚美辛和体积分数40%酒精等综合方法复制大鼠CAG模型。埋线组选取足三里、中脘、胃俞穴进行穴位埋线,每2周治疗1次;针刺组取穴同埋线组,每天治疗1次,2组共治疗12周。治疗结束后观察穴位埋线对模型大鼠体质量、胃液量、胃液游离酸、总酸度、总酸排量的影响,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胃黏膜的病理形态。【结果】治疗结束后,空白对照组、针刺组、埋线组体质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针刺组和埋线组的胃液量、游离酸度、总酸度及总酸排量均高于模型组(P0.05);针刺组和埋线组胃黏膜病理形态均有明显改善。【结论】穴位埋线疗法对CAG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能促进胃液分泌、改善胃黏膜病理形态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法联合特拉唑嗪对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机制。方法:将75例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特拉唑嗪组、穴位埋线组及特拉唑嗪组,每组25例,以临床疗效、尿痛和排尿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NIH-CPSI评分为观察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穴位埋线+特拉唑嗪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改善(P〈0.01);与穴位埋线组及特拉唑嗪组比较,尿痛和排尿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NIH-CPSI评分明显改善(P〈0.01)。结论:穴位埋线+特拉唑嗪治疗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较分别单独使用穴位埋线法及特拉唑嗪治疗效果明显,穴位埋线+特拉唑嗪是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背俞穴配合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纳入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针刺组、针刺背俞穴组和针刺埋线组,每组30例。常规针刺组选穴为中脘、足三里(双)、内关(双)、公孙(双),针刺背俞穴组选穴为胃管下俞(双)、肝俞(双)、胆俞(双)、脾俞(双)、胃俞(双),针刺埋线组在针刺背俞穴的同时,配合穴位埋线。分别于治疗3周末、6周末观察三组患者症状积分的改变,并评价三组证候疗效。结果①三组总有效率方面比较,针刺埋线组90.0%,明显高于常规针刺组的70.0%和针刺背俞穴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三组症状积分方面比较,常规针刺组可有效改善胃胀、嗳气泛酸(P0.05),对胃痛、饮食减少有缓解趋势;针刺背俞穴组可有效改善胃痛、胃胀(P0.05),对嗳气泛酸、饮食减少有缓解趋势;针刺埋线组对胃胀、胃痛、嗳气泛酸、饮食减少均可显著改善(P0.05)。结论针刺背俞穴与穴位埋线相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针刺组与针刺背俞穴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埋线与针刺蝶腭神经节及穴位治疗过敏性鼻炎肺脾气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64例过敏性鼻炎肺脾气虚证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33例。2组均选取蝶腭神经节(双)、风门(双)、肺俞(双)、脾俞(双)、气海、足三里(双)穴,对照组采用针刺疗法治疗,隔日1次,每周治疗3次;治疗组采用埋线疗法治疗,每周治疗1次。治疗4周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治疗时间及费用,以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鼻结膜炎生存质量量表(RQLQ)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随访3个月,比较2组的远期疗效及复发率。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1%(27/31),治疗组为93.9%(31/3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RQLQ各项评分及总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鼻塞、鼻痒评分及VAS总评分,RQLQ鼻部症状及行为问题评分降低更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治疗前和治疗1疗程后,分别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腰椎功能评定表(JOA)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量表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量表评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疗法可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腰椎活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优于电针疗法,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腹型肥胖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腹型肥胖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和针刺组,每组各32例,埋线组给予埋线治疗,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2组取穴相同,均治疗8周。治疗8周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腰围(WC)、臀围(HC)、腰臀比(WHR)、腰围身高比(WHtR)、体质量(BW)、体质量指数(BMI)的变化情况,以及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定量表(MoCA)评分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L)、低密度脂蛋白(LDL-L)、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埋线组总有效率为81.2%(26/32),针刺组为75.0%(24/32)。埋线组疗效与针刺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BW、BMI、WC、HC、WHR与WHtR均明显改善,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埋线组在改善BW、BMI、WC、HC、WHR与WHtR方面均稍优于针刺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MoCA及MMSE量表评分均明显改善,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埋线组在改善MoCA及MMSE量表评分方面均稍优于针刺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2组患者的TC、TG、LDL-L、HDL-L、FPG、FINS水平均明显改善,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埋线组在改善TC、TG、LDL-L、HDL-L、FPG、FINS水平方面均稍优于针刺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腹型肥胖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能够明显地减轻腹型肥胖、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有效调节脂代谢及胰岛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林海  李会忠  黄眉飞  徐欣 《西部医学》2017,48(3):19-20;23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穴位贴敷疗法促进脑积水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脑积水患者50例,采用男女区组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2组患者术后格拉斯哥评分(GCS评分)、胃肠功能恢复情况、Hensson脑室指数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第1 d、7 d、14 d GC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脑室缩小例数明显增多(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可促进脑积水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且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陆军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0):1583+1586
目的探讨针刺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肩手综合征(SHSAS)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7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5例)和对照组(8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针刺及康复训练。观察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FMA评分、MBI评分及SHSAS发生率。结果观察组FMA评分和M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HSAS发病率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0.6%和2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疗法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SHSAS发病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我院治疗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20例,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患者均给予针刺结合推拿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针刺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60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60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0.00%;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针刺结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FC)的临床综合疗效,为FC患者提供更为全面的综合治疗方法。 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肛肠科收治的FC患者80例,按其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生物反馈治疗,1次/d,30 d为1疗程;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穴位埋线,15 d埋线1次,2次为1疗程。治疗结束后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临床主要症状的改善情况;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 22.0对数据进行处理。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9.74%、7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各主要症状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且观察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2组患者治疗后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较治疗前均得到明显改善(均P<0.05),且观察组除生理功能和躯体疼痛以外,其他各维度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穴位埋线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较单纯生物反馈优势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还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穴位埋线联合电针治疗慢性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中医门诊治疗腰痛患者9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穴位埋线联合电针治疗)与对照组(单纯针刺治疗)各47例,两组按照治疗方案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患者腰痛程度、腰部功能、疾病复发率以及临床疗效等.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治愈率分别为91.5%、59.6%,而对照组分别为70.2%、36.2%,治疗组总有效率、治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的疾病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的复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单项目功能评分、综合性功能评分、睡眠影响评分以及ODI总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埋线联合电针治疗慢性腰痛,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且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腰功能、减轻腰痛程度,对提高腰痛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以枢调神理论穴位埋线疗法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认知及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针刺组和埋线组,每组各30例。3组患儿均给予语言训练、感觉统合训练、应用行为分析(ABA)训练相结合为主的综合康复疗法进行康复训练,针刺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头针针刺治疗,埋线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穴位埋线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治疗6个月后,观察3组患儿治疗前后Gesell儿童发育量表中语言和社交评分、孤独症家长评定量表(ABC)评分、孤独症儿童行为量表(CARS)评分以及孤独症儿童心理教育评估系统(C-PEP-3)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3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后,3组患儿的Gesell儿童发育量表中语言、社交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针刺组与埋线组在改善Gesell儿童发育量表中语言、社交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针刺组与埋线组Gesell儿童发育量表中语言、社交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3组患儿的ABC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针刺组与埋线组在改善ABC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刺组与埋线组AB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3组患儿的CARS量表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针刺组与埋线组在改善CARS量表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刺组与埋线组CAR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3组患儿的C-PEP-3评分均明显改善,其中,在知觉、手眼协调与认知表现方面,针刺组和埋线组的效果明显,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针刺组与埋线组在改善知觉、手眼协调与认知表现C-PEP-3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模仿与口语认知方面,针刺组和埋线组的效果明显,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埋线组在改善模仿与口语认知C-PEP-3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精细动作方面,针刺组的效果明显,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针刺组在改善精细动作C-PEP-3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粗大动作方面,3组的效果均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3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情况发生,3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枢调神理论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认知及语言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90 例AR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45例﹚与西药组﹙45例﹚。埋线组采用埋线治疗,西药组口服西替利嗪。两组均治疗2月,并于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6月随访,观察AR疗效及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量表评分(RQLQ);并观察AR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gE水平。结果: 治疗中,埋线组脱落5例,西药组脱落6例。治疗后埋线组有效率为62.5%,西药组为 87.2%,西药组有效率优于埋线组﹙P﹤0.05﹚;治疗后6月随访时埋线组有效率为92.5%,西药组为59%,埋线组的远期疗效优于西药组﹙P﹤0.01﹚;RQLQ评分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后及治疗后6月随访时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但随访时埋线组在睡眠、鼻部症状、情感方面改善优于西药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gE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穴位埋线能有效治疗AR,较西医药物有更好的远期疗效,能更好地提高AR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探讨该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方法:将12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60例,采用穴位埋线配合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枸地氯雷他定片药物治疗。观察治疗2个疗程后的疗效。结果:通过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问卷量表记分、安全性指标(包括生命体征,血常规检查,肝功能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为8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配合针刺蝶腭神经节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穴位贴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应用穴位贴敷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2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分为以接受西医治疗者为西医组,以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穴位贴敷治疗者为结合组,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临床肠道症状(BBS)评分中,腹痛评分、腹胀评分、排便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但经治疗后结合组腹痛评分、腹胀评分、排便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改善均明显优于西医组(P<0.05)。且结合组治疗后17例患者达痊愈,12例患者达有效,总有效率为87.88%,而西医组治疗后12例患者达痊愈,10例患者达有效,总有效率为66.67%,结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医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治疗可显著提高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穴位针刺疗法联合昂丹司琼治疗乳腺癌术后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CINV)的效果。方法 选取河南省肿瘤医院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乳腺癌术后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2)和针刺组(n=46)。对照组接受昂丹司琼,针刺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穴位针刺疗法。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在急性期、迟发期和持续期的恶心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呕吐次数、生活功能量表(FLIE)评分和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及血清5-羟色胺(5-HT)水平变化。结果 经过治疗后,在急性期、迟发期和持续期针刺组治疗有效率较高(P<0.05);治疗后针刺组在急性期、迟发期和持续期恶心VAS评分和呕吐次数较对照组低(P<0.05);针刺组在急性期、迟发期和持续期FLIE评分和KPS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针刺组在急性期、迟发期和持续期血清5-HT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采用穴位针刺疗法联合昂丹司琼治疗乳腺癌术后CINV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减少恶心呕吐次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