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PreS1与HBV血清学标志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乙肝患者血清学标志物和PreS1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全自动酶免疫分析系统检测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和PreS1,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HBeAg阳性患者比HBeAg阴性患者PreS1阳性率极显著增高(P<0.001,χ^2=121.118);HBeAg阳性的两组患者间PreS1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118,χ^2=2.438);HBeAg阴性的两组患者间PreS1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725,χ^2=0.124).结论 乙肝患者PreS1表达与HBeAg表达有很好的相关性,因PreS1操作简易,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显示模式及其检测是目前临床分析和判断乙肝患者病情、传染性大小和疗效分析的重要依据之一, 但在实际工作中, 越来越多地遇到一些临床难以解释或认为是不应该出现的反应模式, 给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许多误会和矛盾.为进一步认识HBV-M少见表现模式的临床意义, 我们收集了一年多来本科血清乙肝5项标志物检测资料, 结合当前国内、外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成果, 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是乙型肝炎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不同的血清标志物模式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1]。在HBV感染者血清标志物中,HBsAg和HBsAb是对应的一组抗原抗体。通常HBsAg消失后HBsAb产生,  相似文献   

4.
为了寻找反映慢性肝病肝纤维化进展程度敏感而可靠的血清学指标,采用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Ⅳ型胶原(IVC)、Ⅲ型前胶原(CcⅢ)、甲胎蛋白(AFP)对150例不同程度肝病患者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研究不同病因导致的肝病患者血清学指标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测定114例不同病因肝病患者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球蛋白(GLO)、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Ⅲ型前胶原(PⅢNP)、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同时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进行纤维化分期,分析血清学指标与肝纤维化分期的关系。结果显示,血清ALB、GLO、PLT、PT、PⅢN P、HA、Ⅳ-C在不同肝纤维化分期中有统计学差异,而且PLT与ALB与肝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PT和GLO与肝纤维化时间呈正相关,血清PⅢN P,HA,Ⅳ-C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在常用的血清学指标中,血清ALB、GLO、PT、PLT、PⅢNP、HA、Ⅳ-C与肝纤维化的进展有关。PT及PLT在诊断肝硬化时有指导意义,对肝纤维化分期的判断上有一定意义但是价值有限。不论何种病因,血清PⅢNP、HA、Ⅳ-C更能反映肝纤维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定量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碱性磷酸酶标记,金刚烷衍生物发光,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测量等,进行乙肝病毒五种标志物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方法学研究.结果表明这五种标志物CLIA方法的精密度、灵敏度、回收率和临床符合率等技术参数均达到方法学和临床诊断的要求.CLIA方法比ELISA和RIA更简便、快速而实用,为临床诊断和科研工作提供了一种有用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旨在研究TRFIA、MEIA、EIA技术在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情况。就其结果符合程度、灵敏度及特异性的比较,探讨三种检测方法在日常工作中的可行性及相关性。方法采用Anytest-2000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对200例正常人随机抽取50例作为对照及50例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同时用TRFIA法、AXSYM免疫分析仪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及EIA法进行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五项指标(HBV—M)检测。结果TRFIA、MEIA和EIA检测结果(定性)的阳性率、灵敏度、特异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一种单一的实验方法不能完全满意地鉴定出HBV的感染,所有的实验方法都具有其特殊的应用范围和检测限度。结论TRFIA具有高灵敏度、高稳定性、高特异性和动态范围宽等诸多优点,可作为乙型肝炎病毒指标量化的一种常规方法,能为临床检测诊断与疗效监测、预后判断和科学试验及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力、乙型肝炎高效价免疫球蛋白的作用评价和高危人群预防提供及时准确的实时信息,应用空间越来越广。  相似文献   

8.
何栅  杜华杰  韩玲 《医学信息》2009,22(12):2952-2952
目的观察2HRZE/4HR方案对患慢性肝病的肺结核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收治的66例初治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发生肝功能损害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有11例出现谷丙转氨酶升高,对照组出现谷丙转氨酶升高6例,经护肝治疗,肝功能恢复,观察组比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2HRZE/4HR方案对慢性肝炎的肺结核肝功能损害较大,应密切监测肝功能,同时给予护肝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9.
血清及腹水肝纤维化标志物在慢性肝病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测定血清及腹水中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水平,探讨其在血清及腹水中的变化关系,进一步阐明三项指标在慢性肝病肝纤维化中的意义,为临床评估肝纤维化提供了一定理论基础。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三种不同免疫检测法对乙肝血清学标志物(HBsAg)检测的结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肝病门诊就诊患者50例,经病理确诊为乙肝患者25例.通过采用酶联免疫法对乙型肝炎抗体的检测;然后通过免疫胶体金法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进行检查,对三种方式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乙肝病毒标志物中五项测试的阳性率最高的是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法其次,阳性率最低的是胶体金法.②灵敏度:酶联免疫法低于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χ2=3.030,P=0.082);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高于胶体金法(χ2=5.357,P=0.021);酶联免疫法高于胶体金法(χ2=0.439,P=0.508).灵敏度从高到低排序为:电化学发光免疫法、酶联免疫法、胶体金法,其中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和胶体金法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高于酶联免疫法(χ2=2.000,P=0.157);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高于胶体金法(χ2=3.030,P=0.082);酶联免疫法高于胶体金法(χ2=0.136,P=0.713).特异性从高到低排序为:电化学发光免疫法、酶联免疫法、胶体金法,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的乙肝表面抗原检测方法有着其各自的优缺点,应当根据具体的检测项目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以提高临床乙肝病毒感染的诊断准确度,为及时的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抗人IgA包被反应板,建立血清抗-HBc/IgA ELISA方法,应用此方法对154例HBsAg阳性的HBV感染者进行检测,并对抗-HBc/IgA检测与患者肝组织损伤程度及与血清和组织内HBV标志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丁型肝炎病毒(HDV)的放免法检测和巢式PCR技术检测,在120例乙肝病毒感染者中,检测到13例HDV标记阳性(阳性率为10.8%),50例乙肝病毒携带者,3例抗HDV-IgM阳性。经对照所得乙肝患者同乙肝病毒携带者的HDV阳性差异结果支持HDV的存在常伴随着谷丙转氨酶(ALT)活性上升的观点。实验结果还提示了HD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重叠感染易发生重症或慢性肝炎。地HDV的检测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HBV—DNA含量与血清免疫学标志物、肝功能的关系。方法将362例乙肝患者按血清免疫学标志物不同模式分成两组:HBeAg阳性组,82例;HBeAg阴性组,280例。HBV-DNA、免疫学标志物和肝功能检测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和生化分析法,数据分析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结果HBeAg阳性组HBV—DNA含量≥10^3IU/mL者为97.56%,高于HBeAg阴性组的43.57%,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96,P〈0.01)。HBV-DNA含量10^3~10^4IU/mL者,HBeAg阳性组为2.44%,低于HBeAg阴性组的35.00%。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63,P〈0.01)。HBV-DNA含量为10^5—10^6IU/mL者,肝功能异常者的比例为64.70%。结论HBeAg阳性者乙肝病毒复制水平较高,HBeAg阴性者病毒复制水平相对较低,但病毒并非停止复制,HBeAg阴性者也存在高水平病毒复制。判断乙型肝炎患者是否存在病毒复制,是否具有传染性,最直接、最可靠的指标是HBV—DNA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安络化纤丸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安络化纤丸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B组单独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疗程均为半年。观察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的血清HA、LN、PCIII、IV—C水平和肝功能指标(TBIL、AIJT、AST、ALB)及HBV—DNA定量。结果A、B两组血清HA、LN、PCIII、IV—C、TBIL、ALT、AST均随治疗时间逐渐降低,除PCIII外(P〉0.05),其余三项指标治疗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但A组改善较B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BV—DNA定量方面,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络化纤丸联合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有良好的抗纤维化效果,并能改善生化指标,疗效优于单独使用阿德福韦酯组。  相似文献   

15.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在HBVM定量检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在HBVM定量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ELECSYS 2010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定量检测了HBsAg(8074例)、HBeAg(8036例)、抗-HBc(8042例)、抗-HBe(8036例)、抗-HBs(8074例)和抗-HBeAgM(628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BsAg、HBeAg、抗-HBc、抗-HBe、抗-HBs和抗-HBc-IgM阳性率分别为10.63%、3.68%、61.38%、36.21%、39.26%和14.65%;该分析灵敏度高,能检测出微量HBsAg和抗-HBc-IgM,对乙肝病人的病程、疗效、预后起到全程动态监测作用。结论: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定量检测HBVM对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病程监测和疗效观察等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HBV-DNA、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探讨HBV-LP对于反映体内乙肝病毒复制的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180份HBV感染血清的HBV-DNA进行检测,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HBV-LP、HBV-M及HBV-DNA进行检测。结果:大蛋白的检出结果与HBV-DNA的检出结果无明显差异。不同HBV-M模式的HBV-DNA与HBV-LP的检出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HBV-DNA拷贝数的对数值与HBV-LP表达具有相关关系(r=0.95,P〈0.05)。结论:HBV-LP能够反映HBV的复制情况。血清中HBV-LP的含量与HBV-DNA的拷贝数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内HBV -DNA的出现与血清HBV -DNA浓度之间关系 .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 5 7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和PBMC中HBV -DNA含量、对血清中不同的病毒浓度进行分组比较分析 .结果 ① 5 7例PBMC内HBV DNA总检测出率为 4 2 .1% (2 4 / 5 7) ,两者检测结果一致占 88.6 % .②根据血清内HBV -DNA浓度分成三组 ,三组PBMC内HBV -DNA浓度及阳性率比较p <0 .0 1,存在显著差异 ;③血清HBV -DNA阴性而PBMCHBV -DNA阳性只有 1例 (1.7% ) ,其浓度为 1.5 0× 10 8/L .结论 ①血清HBV -DNA浓度与PBMC内HBV -DNA的出现及HBV -DNA浓度存在明显相关性 .②临床上检测PMBC中HBV -DNA是对血清HBV -DNA的一个重要补充 ;③PBMC内HBV -DNA检测对观察病毒在非血清内的状态、间接反映肝细胞病毒复制情况以及进一步指导抗病毒治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先天性与获得性乙肝标志物模式及其各指标含量表达与肝纤维化形成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对先天性乙肝 4 8例、获得性乙肝 1 4 9例、单一HBsAg阳性HBV携带者 1 1例和健康对照 4 9例的乙肝血清标志物 (HBsAg、HBsAb、HBeAg、HBeAb、HBcAg和HBcAb)与肝纤维化指标 (HA、LN、PⅢ和Ⅳ .C)的含量作了检测 ,根据乙肝模式与含量进行分组比较分析。结果 :1 先天组HA、LN、PⅢ和Ⅳ C的平均含量 [(1 4 1 6± 4 6 1 )、(1 4 0 4± 6 6 1 )、(1 30 2± 30 6 )和 (6 6 7± 1 5 1 ) μg/L]低于获得组 [(1 5 9 6± 5 5 2 )、(1 6 4 8± 76 1 )、(1 5 0 6± 5 9 1 )和 (88 4± 2 7 1 ) μg/L](p均 <0 0 5 )。 2 在先天组或获得组内 ,大、小三阳比较 ,LN、PⅢ、Ⅳ C的p值均>0 0 5 ,无显著差异。 3 先天组的HA、LN、PⅢ、Ⅳ C含量与HBsAg浓度的升高不呈正相关。但在获得组内 ,随着HBsAg浓度升高而呈梯式上升。结论 :1 获得性乙肝的肝细胞损伤程度较先天性乙肝重。 2 大、小三阳的肝细胞损伤严重程度无显著差异。 3 获得性乙肝组的HBsAg含量与肝纤维化形成呈正相关。但在先天组 ,HA、LN、PⅢ、Ⅳ C含量不随HBsAg浓度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胆道病变患者的抗感染用药方法。方法 选取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伴胆道病变的患者160例。在护肝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抗生素或者曲匹布通治疗。观察临床体征和肝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并观察药物性肝损害的出现。结果 四组患者接受治疗前,肝功能具有可比性。经过护肝治疗和抗生素或曲匹布通治疗后,肝功能均有所好转,胆道病变有所改善。在各组治疗后,TBIL、ALT、AST、AKP、TBA、GGT、LDH均较治疗前有改善,其中,A、C组较B、D组肝功能恢复较好,B、D组之间无显著差异,C组在四组当中,肝功能恢复最佳。结论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伴胆道病变原因复杂,可能存在细菌和梗塞相互影响促进。进行抗生素联合曲匹布通治疗可以较好的缓解病情,有助于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重叠甲型肝炎与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患者在临床表现、预后及病毒之间相互干扰方面的异同。方法慢性乙型肝炎重叠甲型肝炎组50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组50例和单纯乙型肝炎组50例,其中每组各含4例肝硬化患者;对3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症状、转氨酶及胆红素方面,重叠感染组均重于单纯慢性乙型肝炎组(P〈0.05或P〈0.01)。但与预后有关的一些指标,如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及病死率,两种重叠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的影响有所不同:甲型肝炎重叠感染似对慢性乙型肝炎影响不大,但戊型肝炎重叠感染似对慢性乙型肝炎有比较严重的不良影响。在病毒干扰方面,两种重叠感染似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均有一定抑制作用,戊型肝炎重叠感染更明显。结论甲型肝炎重叠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症状、转氨酶、胆红素虽有一定影响,但对其预后无太大影响,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似有一定的抑制,但不如戊型肝炎明显;戊型肝炎重叠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及其预后均有明显的影响,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抑制也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