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分析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病毒分型与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诊治的手足口病重症患者52例,分析其病毒分型和临床特点.结果 36名患者为EV71阳性,占总数的69.23%.有1名患者死亡,病死率为1.92%.所有患者均有发热、皮疹症状,有80.77%(42例)病例出现肢体抖动或无力,44.23%(23例)患者出现呕吐症状,80.77%(42例)患者白细胞(WBC)水平超过15 × 109/L.结论 导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病原体主要是EV71,患者多出现发热、肢体抖动或无力,白细胞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的发病状况、临床表现及我院对手足口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本院治疗的34例患儿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34例患儿经过7天的治疗后全部康复,且未出现任何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手足口病可防可治,目前虽无特效的病因治疗手段,但抗病毒及对症治疗效果好.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可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北京市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重症病例的流行特征,探讨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发病的影响因素,为早期发现手足口病重症病例、降低死亡病例发生风险提供依据.方法 以北京市2012年报告的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作为病例组,手足口病普通病例作为对照组,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发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职业、初诊医院类型、初诊是否正确诊断为手足口病、发病前一个月是否接种疫苗、发病前是否接触患病儿童、病原学类型这7个因素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散居儿童、初诊未正确诊断为手足口病、发病前接触过患病儿童和感染EV71病毒是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影响因素,OR值(95% CI)分别为1.52(1.02 ~2.45)、11.49(5.05 ~ 26.32)、1.75(1.07 ~2.84)和2.87(1.42~5.85).结论 加强对散居儿童疾病监测,对发病儿童及时进行隔离,对儿童家长进行健康宣教,通过培训等途径提高医师的诊治水平,提高病原学检测、监测水平是防制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在医院就诊的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点,为下一步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Excel2007软件对2010—2012年在医院就诊的全部手足口病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累计确诊手足121病268例。年龄0~31岁,中位年龄2.56岁。男女发病性别比为1.06。来自城乡结合部242例(90.30%),散居儿童134例(50.00%),幼托儿童126例(47.01%),学龄儿童7例(2.6l%),教师1例(0.37%)。发病时间有一定的季节性。无手足口病漏报、院内感染病例。结论某医院就诊的手足口病例有明显的季节性与年龄特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健康教育,是医疗机构控制手足口病疫情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重症手足口病临床表现、检查结果,探讨重症病例的早期发现和干预.方法 通过回顾对收治患儿的相关信息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本组重症手足口病儿经过积极治疗治愈率94.5%,病死率1.6%.结论 对重症患儿进行详细的临床观察,早期发现高危因素、早期干预,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张鹏 《医学信息》2010,23(16):2700-2700
目的分析重症手足口病临床表现、检查结果,探讨重症病例的早期发现和干预。方法通过回顾对收治患儿的相关信息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本组重症手足口病儿经过积极治疗治愈率94.5%,病死率1.6%。结论对重症患儿进行详细的临床观察,早期发现高危因素、早期干预,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儿童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以便于早期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2012年4月~2016年10月收治的554例重症HFMD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554例重症HFMD患儿中3岁以下468例(84.48%),发烧432例(77.98%),平均峰值温度为(38.20±0.93)℃,平均持续时间(2.06±1.26)d。552例(99.64%)患儿伴有不同数量皮疹或疱疹,休克40例(7.22%),神经系统受累511例(92.24%),神经系统受累平均时间为(2.46±1.24)d,主要表现有精神反应差(91.52%),双眼凝视(11.37%),易惊(90.97%),肢体抖动(67.32%),呕吐(6.86%),嗜睡(3.97%),烦躁(4.87%),昏迷(1.81%)等。白细胞升高421例(75.99%),血糖升高357例(64.44%),乳酸升高341例(61.55%)。EV71病毒阳性390例(70.40%),柯萨奇A16型阳性16 例(2.89%),肠道通用病毒阳性285例(52.44%)。29例(5.23%)死于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呼吸衰竭,8例(1.44%)并发中枢性尿崩症,5例(0.90%)有残余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 高热,长期发热,精神不佳,易惊,四肢抖动,呕吐,嗜睡,烦躁,高白细胞,高血糖,高乳酸是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特别伴有休克,双眼凝视,呼吸急促,持续性心率增快是早期鉴定重症病例的特征性表现,早期识别重症病例,及时干预,把治疗关口前移是降低死亡率和后遗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重庆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重庆市手足口病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年5月至2009年6月共报告病例10102例,2008年5~6月、2009年4~6月出现发病高峰,2008年12月出现小高峰;5岁以下儿童发病占83.76%,2~4岁最多占49.89%;性别比男:女为1.55:1;主城区发病高于其它地区;实验室确诊病例344例,EV71阳性率52.91%;共报告10例以上的手足口病暴发疫情13起,均发生在小学和幼儿园,10起检出肠道病毒阳性,其中6起为EV71阳性。结论重庆市存在4~6月手足口病流行高峰;高危人群为2~4岁男孩;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小学和幼托机构;EV71肠道病毒是该市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9.
255例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25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方法分析了255例重症手足口病住院病例临床资料,总结了7例危重症患儿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结果危重症患儿特点是,年龄小,持续高热,皮疹不典型,数量少、陈旧,呼吸快、心率快、手脚凉,精神差、嗜睡、肌震颤,三高即高血压、高血糖、高白细胞。7例危重病人均出现了神经原性肺水肿,5例抢救成功,2例死亡。结论对危重手足口病患儿要早期甄别、早期干预,积极降颅压,掌握早期气管插管指征,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等积极治疗可以阻止病情进展,降低危重症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北京市2010年一起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聚集性死亡疫情处置中发现的防控薄弱环节.方法 对病例、密切接触者和病例生活环境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采样,开展病毒分离和RT-PCR检测,并对流行株进行VP1基因测序,结果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该起聚集性死亡疫情由至少两个EV71病毒链引起,两名患儿死亡.死亡患儿有共用餐具史及延迟就医现象.两名死亡患儿的儿童直接接触者咽拭子阳性率为66.67%,粪便阳性率为42.86%;成人直接接触者咽拭子阳性率为25.00%,粪便阳性率为33.33%;间接接触者咽拭子及粪便阳性率均为零.结论 应加强重症病例早期预警指征、安全用药常识及一般卫生知识的宣教,以减少手足口病的传播,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广州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为手足口病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广州市2005—2008年手足口病监测资料和部分患者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病原学检测方法为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结果手足口病发病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发病高峰在5—7月份;学龄前儿童好发,特别是2~4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最高达1500/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病原学检测以EV71感染为主,占43.28%,重症及死亡病例主要由EV71感染所致。结论手足口病已经成为影响广州市儿童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之一,应重点加强夏秋季托幼机构和社区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1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和对照组(69例)。对照组给予以利巴韦林10~15mg/kg·d,每日1次静脉输入,疗程7d;治疗组给予炎琥宁10mg/kg·d,每日1次静脉输入,疗程7d,并对临床有效率及有效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72例,治愈42例,好转20例,总有效率为91.6%;对照组69例,治愈32例,好转9例,总有效率为59.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发热、皮疹及口腔疱疹消退时间比较,治疗组热退时间为(2.23±1.22)d,皮疹消退时间为(3.31±1.35)d;对照组热退时间为(4.98±1.82)d,皮疹消退时间为(5.84±1.93)d,经统计学处理热退时间、皮疹消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组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程短、见效快、未见不良反应发生。但应用时需注意炎琥宁注射液本身所存在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发热、血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神经精神症状等,一般疗程应〈1周,每1ml溶媒中使用炎琥宁≤1mg,连续使用〉1周的患者,应注意密切观察加强监测,避免超剂量及高浓度静脉滴注给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恶性疟疾并发脓毒症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我院近8年来收治的32例确诊为恶性疟疾的患者进行病例资料分析。结果出现脓毒症者26例(81.25%),其中严重脓毒症19例(59.38%),脓毒症休克2例(6.25%)。26例脓毒症常见表现为发热26例(100%)、心率大于90次/min25例(96.15%)以及白细胞数改变23例(88.46%),其他依次为气促、高血糖、C反应蛋白增高。严重脓毒症合并器官功能障碍依次为血液系统损害、肾功能损害、高胆红素血症、意识状态改变、低氧血症、腹胀以及低血压。31例(96.88%)患者治愈或好转出院,1例死亡(3.13%),死亡病例为脓毒症休克患者。结论恶性疟疾原虫感染较易发生脓毒症,并极易发展为严重脓毒症,疟疾所致的严重脓毒症以血液系统损害、肾脏损害、高胆红素血症以及意识状态改变多见,如果发展为脓毒症休克则预后差。该病对青蒿琥酯的治疗效果好,及时使用青蒿琥酯清除疟原虫是预防脓毒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癎)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发作类型及治疗预后.方法:对我科2006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经头颅CT、MRI证实的389例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发作类型、治疗及预后.结果:本组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癎)的发病率为4.77%(389/8 152),癫(癎)发病率与脑血管病的类型、发病部位有关;其中以脑梗死患者、累及皮层或邻近皮层者易患,发作形式以单纯部分性运动发作的发病率较高.结论: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癎)的原因主要与脑水肿有关,病灶主要位于皮层或邻近皮层者易发作,发作类型以单纯部分性运动为多,累及大脑皮层者发生癫(癎)的危险性高,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安溪县2010年手足口病的疫情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防控策略和应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监测报告卡信息,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全县报告手足口病283例,报告发病率为25.87/10万,无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聚集性病例1起。病例报告最多的是市级医疗机构,占48.1%。从发病到诊断间隔时间中位数为2.46d。疫情呈散发趋势,构成比以龙涓(13.78%)和官桥(7.77%)较高,发病率以福田(110.10/10万)和桃舟(58.08/10万)较高,兰田构成比(0.4%)和发病率(3.83/10万)均最低。发病率男女性别比例为2.41∶1,0~3岁高发(84.45%),以散居儿童(89.00%)为主。每个月均有病例报告,11和12月发病最少,9月最多,全年以4-5月和8-9月为发病高峰,呈双峰分布。结论应提高基层医疗单位对手足口病的诊治能力和群众防病及就医意识,加强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防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东莞市2008-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描述性分析东莞市2008-2009年网络直报的手足口病资料。结果东莞市2008-2009年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2687例,年均发病率为87.21/10万,其中2008年发病率为46.26/10万,2009年发病率为128.16/10万,不同年份间发病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主要集中在4-7月,占总病例数的56.59%;我市各镇(街)均有病例报告,发病率最高为大朗镇(364.64/10万),最低为长安镇(34.05/10万),不同地区间发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占总病例数的91.09%;以散居儿童为主,占总病例数的76.81%;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两年间共报告暴发疫情22起,罹患率为0.48%~14.58%,时间集中在4-6月份。结论手足口病是东莞市重点防控的传染病之一,应加强疫情监测和控制,防止其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2014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2014年北京市手足口病进行流行病学和病原学分析,为北京市手足口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及北京市手足口病监测数据对手足口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各组间的率与构成比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2014年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47 440例,发病率为224.32/105,达到2008年以来报告病例数最高峰.病例发病时间集中在4-7月,共35 126例,占全年报告病例数的74.04%.全市发病率较前一年上升37.43%.发病率居前三位的区县为大兴区(405.75/105,6 100例)、通州区(355.60/105,4 544例)和顺义区(306.56/105,2895例).发病率性别比为1.35∶1(男∶女).患者以0~5岁病例居多(88.47%).病例主要为托幼儿童(42.09%)与散居儿童(50.00%).结论 在北京市夏季流动人口较多地区,5岁及以下儿童为手足口病高危人群,应针对该人群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降低手足口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某幼儿园手足口病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造成传染的主要原因,为进一步做好该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病例定义,电话开展病例搜索,结合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情况,形成假设,采用1:2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对照选取同班同年龄组同性别的儿童,使用统一的调查表询问儿童的日常卫生习惯。结果该幼儿园从2010年3月16日至3月23日共发生9例临床诊断病例,3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罹患病率为7.95%。以小班病例为主,3~4岁组比例高(8/12)。3份粪便检测出病原体CoxA16。有吸吮手指、吸吮玩具、饭前不洗手、便后不洗手、挖鼻孔、揉眼睛等任一不良卫生习惯是手足口病发病的危险因素(OR=12,95%CI=1.3~114)。结论幼儿不良卫生习惯是该幼儿园手足口病传播的主要原因。建议该园加强儿童不良卫生习惯的纠正,培养良好卫生习惯,以达到控制传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2012年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重症病例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北京市2012年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数据,了解北京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分布特征及危险因素,为调整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北京市18个区县疾控中心上报的手足口病病原学数据进行统计,采用现况研究的方法,利用EXCEL录入数据库,将所有病原学监测阳性病例分为重症病例组和轻症病例组,运用SPSS17.0软件分析患儿进展为重症病例的影响因素及因素间交互作用.结果 单因素分析中,年龄、居住地、是否为托幼儿童及EV71阳性对病例是否进展为重症病例有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岁(OR =4.58,95%CI 2.90 ~ 7.09)、散居儿童(OR =2.7,95%CI 1.72 ~4.26)、流行季病例(OR=2.46,95%CI 1.40 ~4.34)、居住地为郊区病例(OR=5.84,95% CI 2.33~14.63)及EV71阳性(OR=2.77,95%CI 1.94 ~3.98)为手足口病例进展为重症病例的危险因素.交互作用分析显示居住地与年龄和看护类型、看护类型与性别、EV71与年龄和看护类型对于是否重症存在协同作用.结论 年龄≤3岁、居住在郊区、EV71阳性为手足口病例进展为重症病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