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乌梅丸汤剂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7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症,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的黏膜层,且以溃疡为主,多累及整个结肠;主要症状有腹泻、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病程漫长,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笔者受《伤寒论》338条“厥,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的启示,使用乌梅丸汤剂治疗本病取得较  相似文献   

2.
乌梅丸汤剂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72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简称溃结)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症,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的粘膜层,且以溃疡为主,多累及整个结肠.  相似文献   

3.
乌梅丸合芍药甘草汤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30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笔者1987年以来采用乌梅丸合芍药甘草汤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30例中男23例,女7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70岁,平均365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20年,平均105年;全部病例均经纤维结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4.
乌梅丸加减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5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以直、结肠的表浅性、非特异性炎症病变为主的疾病。可能与免疫障碍、饮食、感染、遗传、过敏、溶霉菌分泌过多、肠道防御机能障碍和精神因素有关。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样血便、或有便秘、腹胀等消化道症状,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笔者从2001年8月~2005年3月,用乌梅丸加减治疗本病,并与补脾益肠丸对比观察,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是临床上比较难治的疾病之一,笔者自1980年以来,以乌梅丸为主治疗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患者100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乌梅丸加味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48例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乌梅丸加味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治疗组48例采用乌梅丸加味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补脾益肠丸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2.92%、95.56%,而对照组分别为55.56%、66.67%,两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梅丸加味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等为主要症状,以结肠黏膜慢性炎症和溃疡形成为病理特点的一种消化道疾病。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更由于本病治愈难度大,且愈后又常易发,并与结肠癌的发病亦存在一定的关系。笔者用乌梅丸加减治疗本病39例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乌梅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4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乌梅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方法将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采用乌梅丸加减辩证施治,对照组47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乌梅丸治疗疗效好。  相似文献   

9.
中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28例南京市鼓楼医院(210008)朱承胜关键词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自1993年以来,笔者选用平胃散合戊己丸、黄芩汤加味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28例,获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8例中,男17例,女...  相似文献   

10.
桂珂 《中医杂志》2002,43(7):492-493
乌梅,味酸涩,性温,酸涩固肠以止泻,对脾虚久泻,大肠滑泄不止,甚至脱肛不收者,可用本品治疗。笔者临床发现,乌梅丸加减治疗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有一定疗效,其中乌梅用量宜重,一般不低于30g。兹举1例如下。  相似文献   

11.
曹怡玲 《山东中医杂志》2002,21(12):751-751
乌梅丸出自仲景《伤寒论》,为治疗厥阴病主方 ,具有温脏安蛔、寒热并用、酸收止利之功。自 1996~ 2 0 0 0年用乌梅丸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取得满意疗效。临床资料  32例中 ,男 18例 ,女 14例 ;年龄最小 16岁 ,最大 5 0岁 ;病程最短 1个月 ,最长 10年。本组病例均经结肠镜检查证实为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方法 方药组成 :乌梅 10~ 2 0 g,川椒 3~ 6 g,桂枝3~ 5 g,附子 1.5~ 3g,细辛 2~ 3g,干姜 3~ 6 g,川黄连 3~6 g,川黄柏 3~ 6 g,党参 8~ 12 g,当归 6~ 9g。水煎服 ,日 1剂。加减 :舌淡苔白加吴茱萸 ;舌苔厚腻加厚朴、山楂、苍术 …  相似文献   

12.
1病例 李某,男,62岁.近3年来腹泻反复发作(每天3~4次),有时混粘液脓血便,伴有里急后重,上腹饱胀不适,无发热,无腹痛,曾在当地住院治疗,作过结肠镜检查及X光钡剂灌肠检查均未见异常,因患者有痢疾既往病史,故当地住院医师诊断为慢性细菌性痢疾,反复使用大量抗菌素而未见好转,病情反而加重,且伴有头晕、失眠、心悸等,每因饮食不当或情绪激动等诱因而腹泻,夜间尤甚.因住院治疗症状未减而出院到本科就诊.  相似文献   

13.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以腹痛、腹泻、便血或脓性粘液便 ,呈慢性反复发作或持续性发作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疾病。属中医的“久痢”、“肠癖”等范畴 ,病程长 ,病情复杂 ,虚实夹杂。笔者2 0 0 0年以来 ,应用乌梅丸改为汤剂加减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2 8例 ,取得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乌梅丸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2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1例.将治疗组采用的乌梅丸加减的治疗方法与对照组采用的柳氮磺胺吡啶的方法进行疗效分析与比较.结果 治疗组显效有37例(60.66%),总有效率90.17%;对照组显效24例(39.34%),总有效率70.49%.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且治疗组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8.20%.结论 采用乌梅丸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其病程长,易反复发作,为进一步缩短疗程和预防复发,笔者自2004年8月-2011年10月用乌梅丸汤剂加减,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23例,均国我院住院和门诊患者,均系经过西医治疗未见明显效果,而来我处就诊的患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乌梅丸加减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与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乌梅丸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诺氟沙星胶囊合黄连素治疗。两组均以15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结肠镜检查积分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80%,对照组为76.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结肠镜检查积分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梅丸加减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较诺氟沙星胶囊合黄连素治疗效果更好,可资临床医师借鉴。  相似文献   

17.
宗岩 《时珍国医国药》2000,11(5):444-444
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汤性结肠炎 46例结果治愈 14例 ,好转 2 7例 ,总有效率 89%。指出临床治疗该病应根据其发展过程中虚实兼杂的特点 ,调补脾肾为本 ,清热燥湿为标 ,以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用药、寒温共用 ,摄涩并举 ,方能取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方剂中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选择年龄和体重接近,且已被确诊为慢性非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58例,随机分为3组,治疗Ⅰ组20例采用茯苓散治疗,治疗Ⅱ组20例采用乌梅丸治疗,对照组18例采用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观察并比较各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从临床症状、肠粘膜炎症反应指标比较,乌梅丸治疗组与茯苓散治疗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两组疗效均优于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组(P0.05)。结论:乌梅丸和茯苓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很好的疗效,乌梅丸治疗机理可能是涩肠止泻、益气养血和清热燥湿,而茯苓散则有健脾利水、消肿渗湿和抗炎解毒之功效。中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功效明显优于西药。  相似文献   

19.
柴胡疏肝散合乌梅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7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洲 《新中医》2003,35(10):58-58
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是临床上常见病,治疗方法较多。笔者近年来,运用柴胡疏肝散合乌梅丸治疗该病,疗效颇好。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72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31例,女41例;年龄最小  相似文献   

20.
乌梅丸加减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47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春华 《天津中医药》2008,25(3):235-235
笔者应用乌梅丸化裁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47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