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病例资料患者,男,37岁,体质量65 kg,ASA分级I级,入院诊断为"左后交通动脉瘤",拟于静吸复合全麻下行"左后交通部动脉瘤夹闭术"。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麻醉手术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家族史无特殊,术前体温正常,体格及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36岁,"因外伤性脾破裂"于2009年7月18日入院,住院号:1045。患者因车祸致伤,当时患者清醒,抬入病房,拟行剖腹探查术。术前查体,无义齿及异常牙齿。张口度为Ⅱ度,颈部活动度可。咽部检查仅能见到悬雍垂根部。患者即往无麻醉史及手术史。  相似文献   

3.
方莉  孟立娜  吕宾  包海标  蔡利军 《浙江医学》2010,32(9):1425-1425,1432
患者女,55岁.因"发现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1月余,发现胰头肿块半月"入院.13年前因发现右颈部淋巴结肿大行"右颌下淋巴结及腮腺切除术",术后病理示淋巴结炎;有"突眼"、"眼外肌肥大"、高血压病史10余年,哮喘病史6年,糖尿病病史5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病史8个月;无特殊用药史,无寄生虫病史;家中一兄有"精神病".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71岁,回族,患高血压病20余年,加重伴胸闷、气短一天,来我院就诊,自述病史:因高血压经常服用扩血管及降压药,近日自感心脏不好,自服"心律平"2天,日服3片后头痛、头晕症状加重,伴阵发性胸闷、气短,无心慌及心前区痛,无晕厥史,门诊以"冠心病"收住院。既往无传染病史及药物过敏史。  相似文献   

5.
1临床病例患者,女,20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1d"入院。入院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拟在腰硬联合阻滞下行阑尾切除术。患者既往无系统病史,无手术麻醉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  相似文献   

6.
患者提问式团队术前访视应用于全麻腹部手术患者的效果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比较"患者提问式团队术前访视"与传统的术前访视对腹部全麻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焦虑、恐惧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201例腹部非肿瘤全麻手术患者,按照便利抽样方法分成试验组94例和对照组107例。试验组采用"患者提问式团队术前访视",即手术医师、麻醉医师、病房护士、手术室护士集体术前访视患者,访视过程采用患者提问、访视人员依据问题的范围予以解答的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术前访视,即手术医师术前告知、麻醉师和手术室护士的术前访视,以及病房护士术前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前后焦虑、恐惧及生命体征、术后疼痛,并分别进行满意度测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两组患者干预后焦虑均显著低于干预前焦虑;试验组患者干预后焦虑显著低于对照组;②在入手术室时的恐惧方面,试验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但血压及心率方面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试验组患者术后疼痛显著低于对照组,但镇痛药(哌替啶)使用次数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对访视的满意度方面,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患者提问式团队术前访视"更具有针对性,在缓解术前焦虑及术后疼痛方面,效果好于传统术前访视;且试验组患者对访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利福平致复合型过敏性紫癜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39岁,因"发热10天,咳嗽气短3天"于2009年3月27日入院。患者于10天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为39℃,伴纳差、乏力,院外使用抗生素(不详)无好转,3天前出现咳嗽气短,干咳无痰,右侧卧位及咳嗽加重,伴盗汗,无胸痛、咯血、胸闷,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在我院作胸片检查示右肺中等量胸腔积液。既往史:无过敏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行心脏瓣膜手术患者围术期风险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7dNYHA心功能分级将患者分为A组(心功能为Ⅰ~Ⅱ级)及B组(心功能为Ⅲ~Ⅳ级),对比分析两组围术期危险因素与手术疗效的关系。结果:B组患者瓣膜数量、年龄、术前NYHA心功能分级、术中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心脏停跳时间明显高于A组,同时B组患者中既往存在心脏瓣膜手术史、术前合并房颤、术前心律失常、栓塞史、术前二尖瓣闭式扩张术及女性患者数量明显高于A组。两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术前左房内径、术前左心室舒张未内径、术前左室收缩未内径、术前肺动脉压、有无心房血栓及转流中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瓣膜数量、年龄、术前NYHA心功能分级、术中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心脏停跳时间、心脏瓣膜手术史、术前合并房颤、术前心律失常、栓塞史、术前LVED值、术前二尖瓣闭式扩张术及女性均为影响心脏瓣膜手术的围术期风险。结论:临床行心脏瓣膜手术前应重视以上危险因素的评估,可有效的评估术后患者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9.
蔡晗露   《中国医学工程》2012,(1):112-113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术患者术前焦虑状况。方法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于术前1 d对154例子宫全切术患者进行焦虑状况调查分析。结果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术患者术前焦虑评分高于国内常模(P〈0.05),不同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生育史的患者术前焦虑状况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文化程度较低、未婚、丧偶、无生育史的子宫全切患者术前焦虑水平高,宜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发生脑神经系统并发症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整理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脑神经系统并发症分成有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收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有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患者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外伤史及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并发症组患者的年龄、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血管手术史、术前脑神经系统症状、术前白细胞计数及术前血肌酐均高于无并发症组,且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入住时间均长于无并发症组(P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有合并症、有心血管手术史、术前有脑神经系统症状、术前血肌酐水平高、术前白细胞计数高及体外循环时间长是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脑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脑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多,临床上应加强对高危患者的筛查和强化监控管理,尽可能减少脑神经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7,(5):490-493
目的:探讨影响甲状腺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120例,年龄18~63岁,ASA分级Ⅰ~Ⅱ级,术前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评估,记录可能与PONV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有无吸烟史、晕动病史和手术时间等。观察患者术后24 h内PONV发生情况。结果:120例患者中,发生PONV患者共75例。单因素分析发现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PONV发生率在性别、吸烟史、晕动史、手术时间及术前焦虑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体质量指数及术前抑郁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PONV发生风险与性别、非吸烟史、晕动史、手术时间及术前焦虑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与年龄、体质量指数和术前抑郁评分无相关性。结论:患者性别、术前焦虑水平、非吸烟史、晕动病史、手术时间是甲状腺术后PONV发生的高危因素,而年龄、体质量指数及术前抑郁程度与PONV发生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非酒精中毒性Wernicke脑病五例临床与磁共振成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临床资料 例1患者女,18岁,因"烧心、反酸1个月,精神行为异常10 d"入院.既往无饮酒史,无特殊服药史.1个月前出现烧心、反酸、厌食,在本院经胃镜检查后确诊"胆汁反流性胃炎",给予抑酸、保护胃黏膜等对症支持治疗,10 d来渐出现言语混乱,诉能看见鬼怪.  相似文献   

13.
1病例简介 患者,男,24岁,工人。因"鼻塞、流涕2天"来诊,患者2天前因受寒后出现鼻塞、流涕,无咽痛、无头痛、恶心,不咳嗽。发病后未作治疗,症状无好转,遂来院诊治。患者以往体健,无特殊疾病史可记。查体:T:37.1℃,P:85次/min,R:22次/min,  相似文献   

14.
王爱敏 《中原医刊》2006,33(8):74-74
1病例报告 患者女,68岁。术前诊断为胃癌,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胃癌根治术。术前患者精神、营养差,痛苦病貌。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无异常,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苯巴比妥钠0.1g,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乳腺癌患者术前焦虑的相关因素以及对麻醉管理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评估75例乳腺癌患者术前焦虑状态,根据状态焦虑量表评分(SAI),将患者分为高焦虑组(SAI>45,n=16)和低焦虑组(SAI≤45,n=59),分析术前焦虑相关因素。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麻醉管理中的血压、心率差异。结果:乳腺癌患者术前焦虑的产生与手术及麻醉本身、对手术信息的需求有关。术前焦虑趋向于年轻化、既往无全麻史、较长住院时长患者。高焦虑组患者喉罩置入时的收缩压、喉罩拔除时的收缩压及心率明显高于低焦虑组。结论:年龄、既往全麻史、住院时长、对手术本身的担忧是乳腺癌患者术前焦虑的相关因素。术前高焦虑患者在喉罩置入时收缩压高于术前低焦虑患者;术前高焦虑患者在喉罩拔除时收缩压及心率高于术前低焦虑患者。  相似文献   

16.
刘靖  张宏 《北京医学》2011,33(8):697-698
患者女,66岁,54kg,因患子宫脱垂行择期阴道修补术,除骨质疏松外无其他并存疾病。患者无烟酒嗜好,术前无特殊用药史,无精神及神经系统病史。患者术前2h口服咪达唑仑10mg,入室后开放前臂静脉通路,输入复方乳酸钠10ml/(kg·h),监测心电图、心率、有创动脉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4岁,20kg,因右斜疝行疝囊结扎修补术。术前一般状况良好,ASA Ⅰ级。既往无神经系统疾病史,无药物过敏史。其他检查结果均在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18.
反复气管插管诱发喉痉挛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雪飞 《重庆医学》2006,35(23):F0003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9岁,体重81kg,BP 138~85mmHg(1mm Hg=0.133kPa)。即往体健.呼吸系统无特殊疾患。ASAI级。无特殊用药史及药物过敏史。术前各项检查均正常,无特殊发现。因患胆囊结石,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前30min肌注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mg。进入手术室后建立静脉通道,面罩给氧。用迈瑞PM-8000型监护仪进行BP、ECG、HR、SpO2监测。  相似文献   

19.
1病例 患者,女,28岁,2007年1月人工流产为末次妊娠史。因"阴道不规则流血1年余"于2009年7月21日入院。1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量少,呈点滴状,色暗红,但无腹痛,无发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皮层脑电(electrocorticography,ECoG)监护下幕上胶质瘤切除后癫痫样放电增多的相关因素,寻找导致幕上胶质瘤术后早期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9月至2011年11月皮层脑电监护下行幕上胶质瘤切除1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性别、术前癫痫史的有无、术前是否预防应用抗癫痫药术、肿瘤是否累及皮层、术前是否伴瘤周水肿、肿瘤切除程度等因素进行分组,通过对组间进行χ2检验、并计算C值(Pearson列联系数)及OR值,探讨上述因素与肿瘤切除后ECoG癫痫样放电增多的关系。结果 195例患者中肿瘤组织切除后癫痫样放电增多者53例,占27.2%。术前癫痫史、术前应用抗癫痫药物、肿瘤累及皮层、术前瘤周水肿、肿瘤非全切等因素组间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C值依次增强。术前癫痫史、肿瘤累及皮层、术前瘤周水肿、肿瘤非全切OR值>1,术前应用抗癫痫药OR值<1。年龄、性别等因素经方差分析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前癫痫史、术前应用抗癫痫药、肿瘤累及皮层、术前瘤周水肿、肿瘤非全切与幕上胶质瘤切除后癫痫样放电增多的关联性依次增强;术前癫痫史、肿瘤累及皮层、术前瘤周水肿、肿瘤非全切为危险因素,术前应用抗癫痫药为保护因素。年龄、性别与肿瘤切除后癫痫样放电增多的发生率则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