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3例急性心肌梗死致心跳骤停急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急性心肌梗死致心跳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科2006年11月至2008年10月23例急性心肌梗死致心跳骤停患者的抢救经过,总结其成功的经验。结果18例急性心肌梗死致心跳骤停患者经过及时、正确、持续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呼吸机辅助通气、药物复苏及电击除颤等抢救成功,5例患者因院外心跳骤停而贻误了最佳抢救时机致心跳禾恢复。结论提高急性心肌梗死致心跳骤停的急救,关键是及时心肺复苏和电击除颤。  相似文献   

2.
探讨电击伤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脑复苏的护理。方法:对16例电击伤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气道管理、药物治疗、亚低温治疗及高压氧治疗的护理进行总结。结果:16例电击伤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经积极的抢救及护理,除1例电击伤后倒入水中误吸造成严重肺部感染,l例复苏后反应稍迟钝。其余全部治愈出院。结论:电击伤致心跳呼吸骤停是内科的危重症,及时采取有效的心肺脑复苏,合理的治疗及有效的护理是提高心跳呼吸骤停抢救成功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3.
心肺复苏(CPR)是指患者心搏呼吸骤停时,以迅速有效的人工呼吸与心脏按压,重新建立呼吸循环的复苏过程,是急救体系中抢救心搏呼吸骤停最有效的方法。按医学急救规范,心肺复苏30min内无成功者,一般放弃抢救,复苏1h后心跳呼吸恢复者实属罕见。我们遇到的1例重度颅脑损伤致心跳呼吸骤停后复苏1h成功。  相似文献   

4.
心跳骤停是指心脏因一过性急性原因突然丧失有效的排血功能,而致循环和呼吸停顿的临床死亡状态,是围手术期最严重的突发事件,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心跳骤停后,机体全身缺血缺氧,而脑细胞在5分钟内即可发生不可逆的损害,因此临床心肺复苏指南中强调应立即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现将本院成功抢救的1例胰腺癌根治术中突发心室颤动、心跳骤停、经6次除颤后成功恢复心跳和呼吸的患者案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心肺复苏是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采取的急救措施,心跳呼吸骤停是最危急的临床状态,必须分秒必争,抢救及时.因此,熟练掌握小儿心肺复苏技术,早期发现、快速准确的判断,急救小组的分工协作,及时采取准确有效的抢救措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我院急诊室对28例小儿心跳呼吸骤停患儿采取了规范的急救措施,现将抢救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发生在病房中的高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心肺复苏的程序,以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方法:选择2002-05/2007-12在老年病房心肺复苏成功的11例患者。在科内即刻行CPR,同时给予静脉注射肾上腺素等复苏药物。结果:11例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按上述程序复苏,取得了成功。结论: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与心跳骤停时能否及时电除颤、胸外按压的有效性和肾上腺素的正确、足量使用密切有关,此外复苏患者的最终痊愈还和后期并发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 ODS)救治之间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跳呼吸骤停的临床救治效果,进一步提高心肺复苏的救治成功率。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66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复苏时间、病因、复苏场所及成功率数据资料之间的关系。结果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是心跳呼吸骤停的主要病因,且抢救治疗成功率较其他病因偏低,复苏地点与复苏开始时间对临床抢救成功结局具有一定的影响,66例患者经过心肺复苏的救治,共有28例患者成功,其余失败,成功率为42.4%。结论患有心血管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易发生心跳呼吸骤停,及早采取措施进行救治可以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心肺复苏7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章仕坚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3):2676-2678
目的:探讨心跳呼吸骧停患者心肺复苏的程序及影响因素,以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回顾75例心跳呼吸骤停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因、开始复苏时间、复苏程序及方法对心肺复苏结果的影响。结果:早期组复苏有效率和成功率都明显高于晚期组(P〈0.05),除急性内科疾病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较高外(60%),其它疾病复苏成功率均较低(约20%)。结论:心肺复苏抢救成功与否与开始复苏时间、骤停前重要脏器功能密切相关,当心跳呼吸骤停发生时要强调实施早期现场心肺复苏,加强及时电除颤、气管插管使用,大剂量肾上腺素可增加自主循环恢复率,同时注重原发病和脑复苏处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跳呼吸骤停病人抢救的临床经验,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2007年急诊抢救的50例心跳呼吸骤停病人的临床资料,通过分析影响心肺复苏的因素以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结果:50例中初步心肺复苏的12例,最终康复出院的6例。结论: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与该患者的原发病,心跳呼吸骤停时间,CPR的及时正确,电除颤的及时准确使用,及早气管插管以及脑复苏的正确及时实施有相关性。另外碳酸氢钠及大剂量的肾上腺素使用可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23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心跳骤停的治疗经验.[方法]对23例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心跳骤停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患者抢救治疗2小时至14天,心肺脑复苏成功12例;心肺复苏成功6例,3例患者遗留有智力障碍,2例最终因MODS而死亡,1例放弃抢救;5例心肺复苏失败;心肺复苏成功总计18例,成功率78.3%,存活15例,存活率65.2%,死亡8例,病死率34.8%.其中一例分别于中毒后2h、d3心跳骤停2次,抢救成功.[结论]心脏骤停后立即实施心肺复苏CPR和尽早电除颤,积极的脑复苏,同时有效的毒物清除措施和解毒药物的正确使用防止了毒物对机体的继续损害和心跳骤停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1.
程芳 《当代护士》2014,(5):149-150
总结了1例低血钾致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急救护理体会,主要包括心肺复苏、积极治疗原发病、综合的心脏停搏后治疗。认为现场医务人员专业急救技术和急救仪器完好配置是挽救患者生命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在急救医学中的应用。方法:对34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并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常规应用肾上腺素静脉注射,根据需要辅以电击除颤等,并用心电监护仪连续监测生命体征。结果:复苏成功8例,总成功率为23.1%。结论:规范和普及心肺复苏技术,加强院前急救,可以大大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急救护士紧急气管插管在心肺脑复苏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1~9月接诊的70例呼吸心跳骤停并实施气管插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急救医护人员紧急气管插管在抢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中的院内复苏成功率。结果:急救护士组气管插管成功率与麻醉医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急救复苏成功率高于麻醉医师组(P〈0.05)。结论:急救护士及时有效的气管插管是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心肺脑复苏成功的关键步骤,可明显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196例院前心肺复苏病例,探讨院前急救的措施。方法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予以现场心肺复苏,通过胸外按压、人工呼吸、药物后续治疗等措施,积极抢救。结果196例患者中抢救有效者17例。有9例完全康复出院,1例放弃治疗,7例在入院2周内死亡。有效率8.67%。结论倡导第一目击者实施CPR,确立复苏的医疗质量系统。及时有效的现场复苏和积极有效的后续治疗是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成功的关键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5.
李向云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5):4021-4021
目的 探讨1007型Thumper心肺复苏仪在院前心脏呼吸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时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58例院外心跳呼吸骤停平均15 min的患者,均按照2010心肺复苏新指南标准使用监护型救护车车载1007型心肺复苏仪进行心肺复苏,观察循环、呼吸情况.结果 58例患者,复苏成功36例,成活15例.结论 院外使用复苏仪进行心肺复苏术,患者的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患者来院后进行心肺复苏的患者,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进一步提高急诊心肺复苏(CPR)水平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心跳呼吸骤停患者6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有效共计15例,显效3例,CPR成功率23%。存活出院率为5%。结论:患者年龄、病因、心律失常类型、采取措施、CPR持续时间、成功的电击除颤、建立通畅呼吸道和有效呼吸及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均影响复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心肺复苏技术又有很大进展,但目前推荐的抢救措施,效果仍不十分理想,国内陆续有用大剂量肾上腺素心肺复苏成功的报道,可进一步提高复苏成功率。我们在用常规量抢救无效后,对4例心肺骤停患者试用了大剂量肾上腺紊,报告如下。1 病历简介1.1 例1.男,24岁,电击后心跳呼吸停止10min,入本厂职工医院抢救,呼吸、心跳、血压均消失,全身皮肤湿  相似文献   

18.
126例心跳骤停心肺复苏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急诊抢救心跳骤停的程序及方法,以便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在急诊抢救心跳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抢救程序及方法对心肺复苏的影响。结果:126例患者中31例复苏成功,63例复苏有效,32例复苏无效。结论:心肺复苏抢救成功与开始抢救时间、胸外按压方法、抢救药物及仪器的合理应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陈泽芳 《家庭护士》2009,7(6):488-488
[目的]通过对口服毒物中毒致呼吸心跳骤停病人复苏后的及时洗胃,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方法]对中毒致呼吸心跳骤停病人实施心肺复苏后,在气管插管下及时采用改进后的胃管插入胃内66 cm进行洗胃,并保留胃管24 h,应用各种保护胃黏膜及导泻药物,防止毒物再分泌吸收.[结果]插胃管一次性成功并能彻底清洗毒物.[结论]中毒致呼吸心跳骤停复苏后及时洗胃是成功抢救重度口服中毒病人的有效保证,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高氧液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过程中的作用,评价其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心跳呼吸骤停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每组其它抢救措施均相同,对照组输入复方乳酸钠溶液10~20mL/kg,治疗组输入等量的高氧液。观察记录复苏过程中患者血气指标的动态变化、心跳和呼吸恢复正常率及心肺复苏成功率。结果:治疗组心跳恢复和呼吸恢复正常率较对照组增高(P<0.05),血气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提早(P<0.05),心肺复苏成功率较对照组提高(P<0.05)。结论:静脉输注高氧液是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时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