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生活事件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的变动,结婚、升学、亲人亡故等.生活事件被认为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主要是指可以造成个人生活风格和行为方式改变,按性质又分为正性生活事件和负性生活事件.生活事件对一些特殊人群的身心健康影响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和研究,目前,主要针对的是大中学生、青少年等人群[1-2],虽然对援外医疗人员这个特殊人群的生活事件没有作过系统地研究,但也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进行了关注,笔者对此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考察社会支持在生活事件和主观幸福感关系间的中介作用及缓冲作用,为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运用主观幸福感问卷、生活事件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800名高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生活事件对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存在一定的影响,可以解释主观幸福感及各指标8.7%~17.7%的变异,生活事件各因子和社会支持各因子的交互项解释了主效应以外的一小部分独特变异,社会支持与生活事件各因子对生活满意度的解释分别由10.9%、14.0%、19.0%、9.2%、12.0%、13.3%、11.4%、10.3%、12.2%增加到14.0%、15.0%、21.8%、10.8%、13.1%、14.7%、14.1%、13.2%、13.9%;对正性情感的解释分别由14.1%、14.0%、15.1%、9.0%、7.9%增加到15.2%、15.0%、16.6%、9.8%、8.9%;对负性情感的解释分别由15.9%、16.4%、13.8%、13.1%增加到17.3%、17.6%、14.8%、14.6%,增量都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生活事件对主观幸福感及各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社会支持在生活事件和主观幸福感关系中存在中介作用;社会支持对生活事件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具有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4.
ZHOU Mo ZHANG Li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8,(3)
目的考察社会支持在生活事件和主观幸福感关系间的中介作用及缓冲作用,为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运用主观幸福感问卷、生活事件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800名高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生活事件对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存在一定的影响,可以解释主观幸福感及各指标8.7%~17.7%的变异,生活事件各因子和社会支持各因子的交互项解释了主效应以外的一小部分独特变异,社会支持与生活事件各因子对生活满意度的解释分别由10.9%、14.0%、19.0%、9.2%、12.0%、13.3%、11.4%、10.3%、12.2%增加到14.0%、15.0%、21.8%、10.8%、13.1%、14.7%、14.1%、13.2%、13.9%;对正性情感的解释分别由14.1%、14.0%、15.1%、9.0%、7.9%增加到15.2%、15.0%、16.6%、9.8%、8.9%;对负性情感的解释分别由15.9%、16.4%、13.8%、13.1%增加到17.3%、17.6%、14.8%、14.6%,增量都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生活事件对主观幸福感及各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社会支持在生活事件和主观幸福感关系中存在中介作用;社会支持对生活事件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具有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预测人为飞行事件易发者,积极预防或减少此类事故的发和一。方法;随机抽取健康疗养男性歼(强)击机飞行员160人,年龄21 ̄47岁。依据有无事故征候,等级事故,把160人分为无行事故组A和飞行事故组B。用艾森克个性问卷测定N、E、P三个量表的得分及年龄和飞行时间,将上述5项变量输入微机进行逐步判别分析,对判别函数贡献率大的变量,再做Fisher两类判别和二值回归判别分析,获得三种等效判别函数式 相似文献
6.
生活事件对空巢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日常生活事件对空巢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在贵州省贵阳市城区采用整群抽样方法,用修改后的健康调查简表(SF-36)和生活事件量表(LES)对867名空巢老年人进行调查。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生活负性事件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r=-0.392,P<0.05);配偶同住组、相对空巢组和独居组、绝对空巢组的生活质量及生活负性事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生活质量的前4位生活负性事件依次为经济困难、子女就业困难、本人重病和无子女探望,其对生活质量影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巢老年人生活负性事件影响其生活质量;配偶同住者、相对空巢者生活质量高于独居者、绝对空巢者;经济困难位居生活负性事件的首位。 相似文献
7.
何晓茵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3,33(1):100-101
目的:观察身心综合疗法对高中生神经衰弱的治疗及预防.方法:将92例诊断为神经衰弱的高中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在常规锻炼的基础上进行心理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灸疗法.10d为一疗程.连续2个疗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7.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8%,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运用针灸治疗的身心综合疗法可更好地改善神经衰弱患者的临床症状,对高中生中神经衰弱的治疗及预防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某医科大学应届毕业生的生活质量水平与生活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抽样选择某医科大学2008和2009届毕业生575例,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QOL-BREF与生活事件量表(LES)进行测评。[结果]医科大学应届毕业生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关系领域得分分别为(59.45±13.08),(57.99±14.45)和(59.47±13.55)分,显著低于常模;负性生活事件与生活质量的总分呈负相关;工作学习问题、家庭问题和社会关系问题与生活质量各领域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结论]生活事件的发生影响医科大学应届毕业生生活质量,高校学生工作者应重视应届毕业生生活事件的发生情况,必要时应进行高危筛查和干预。 相似文献
9.
探究心理危机脆弱性在大学生生活事件应激与心理危机之间的中介效应,为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按年级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潍坊医学院3 584名大学生进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心理危机脆弱性量表、大学生心理危机表现的问卷调查,AMOS 2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生活事件、心理危机脆弱性和心理危机表现的总分分别为(36.53±8.58)(54.21± 11.80) (26.33±39.72)分;生活事件总分与心理危机表现得分呈正相关(r=0.54,P<0.05),与心理危机脆弱性总分呈正相关(r=0.30,P<0.05);心理危机脆弱性总分与心理危机表现得分呈正相关(r=0.37,P<0.05).心理危机脆弱性在生活事件与心理危机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部分中介效应为0.10,占总效应的15.13%.结论 生活事件既可以对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直接作用,又可通过心理危机脆弱性水平间接作用于心理危机.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索研究生神经衰弱发病的影响因素。方法:在各高校医院收集研究生神经衰弱病例为病例组,在健康研究生中随机抽65人作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病例组有遗传背景的占35.38%,对照组占9.23%(x^2=12.8269。P〈0.01);病例组内向人格占有率为55.38%,对照组内向人格占有率为33.84%(x^2=6-0539,P〈0.05);社会心理因素影响率:病例组84.60%,对照组27.69%,(x^2=42.7709,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积极通过心理疏导、社会支持等措施,预防研究生神经衰弱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民族地区医学生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民族地区医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减轻应激性生活事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百色市的566名医学生进行健康测试。[结果]①医学生心理问题总检出率为44.99%,心理问题检出率较高的依次是强迫症状(33.70%)、人际关系敏感(27.87%)、抑郁(23.50%);不同民族间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两个因子上有差异(P﹤0.05)。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壮族学生得分高于汉族学生(P﹤0.05)。②学习压力因子、丧失因子、健康适应因子3个应激源壮汉族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典型相关分析显示,抑郁、偏执与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呈正相关。[结论]民族医学生面临的生活事件主要为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而人际冲突,学习压力问题越严重,心理问题越突出,尤其是抑郁和偏执症状越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档案工作者防御方式、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以260名在职档案工作者为研究对象,用SCL-90筛选出因子分≥2的档案工作者为心理问题组,其他为健康组,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两组进行分析,探讨群体特征、防御方式及生活事件与档案工作者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年龄等26个因素与心理健康显著相关;经多因素主效应分析,年龄等7个因素进入拟合主效应模式。[结论]不成熟防御机制投射、被动攻击、抱怨,中间型防御机制消费倾向和负性生活事件是危险因素,年龄和成熟防御机制幽默是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4.
手机对神经衰弱症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手机电磁辐射对使用者神经衰弱症状的影响。[方法]对医科大学拥有手机的238名和95名无手机的在校大学生,以问卷方式对其一般健康状况、使用情况、患病情况、父母亲的职业、文化程度、神经衰弱症状等进行现况调查。[结果]手机使用年限与瞌睡(P﹤0.05)和恶心(P﹤0.01)呈正相关,每日使用手机时间与精力(P﹤0.01)、头疼头晕(P﹤0.01)、恶心(P﹤0.01)和心慌(P﹤0.01)呈正相关,每日使用手机的次数与头疼头晕(P﹤0.05)和心慌(P﹤0.05)呈正相关。平均每周使用网络次数与恶心(P﹤0.05)呈正相关。[结论]长期使用手机可能引起神经衰弱症状异常率增加,对神经衰弱症状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以果蝇为实验动物模型对灵芝茶进行了果蝇生存实验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除0.2%剂量组雄性果蝇平均寿命低于对照组外(P<0.01),各实验组果蝇的平均寿命,半数寿命,最高寿命与对照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医科院校大学生主要心理应激源、应激反应及应对方式,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学生生活应激问卷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对某医科院校348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医学生面临的主要心理应激问题是自我强化、各种压力以及外界突然的变化,情绪反应是医学生心理应激反应的主要表现;应对方式与应激反应存在显著相关.[结论]大学生心理应激问题是由其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所形成,应对方武会影响其身心健康.应有针对性地在医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社会心理干预对美沙酮维持治疗者生存质量的效果。方法在深圳市选择2所符合条件的美沙酮门诊,将纳入的病例分别作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n=65)进行常规美沙酮治疗,干预组(n=90)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社会心理干预。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编制的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EF)对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进行评估,比较组间生存质量各领域得分情况。结果干预组治疗前后在生存质量主观感受、健康状况主观感受、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和环境领域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6个月后,干预组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美沙酮维持治疗过程中加入社会心理干预,能够提高治疗者生存质量,加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生活事件及其评分系统比较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对简阳城区某厂2249名职工,以 MOPSY(1988)为主测量心理社会因素。34项生活事件中两年内发生频率最高的为工作负担显著增加(44.91%)和夫妻严重争执(41.22%)等。人均发生频数为3.90次。正相关因素有性别、A 型性格和工厂作变换。评分系统以综合加权法为佳(b′=0.2559~0.2841)。生活事件频数比项目数包含更多的信息。躯体和心理社会紧张反应的影响因素有所不同,而生活事件的贡献均为最大。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的来源,了解应激性生活事件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为提高大学生心理键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安徽医科大学编制的青少年应激性生活事件量表对74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频率较高的依次是对某些课程没有兴趣(85.02%)、学校教学设施不足(84.21%)、父母唠叨(83.27%)、考试成绩不理想(82.05%)、学校教学质量不理想(79.08%).应激性生活事件对大学生的影响在不同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父母陪伴时间多少,不同家庭经济情况等4个方面都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应针对不同特征的大学生,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主要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发生,以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