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自行设计、制作的微型体外循环机(MECA),并应用该机对30只家兔施行了70分钟的体外循环,在体外循环前、中、后采样进行血气分析,溶血指数和热交换率等项目检测,结果显示:MECA 完全能满足兔、猫一类小动物低温体外循环状态下机体代谢的需要,可用于活体体外循环病理生理的实验研究和心肌保护的研究,较之使用大动物更为经济而简便。  相似文献   

2.
体外循环技术是现代心脏外科得以发展的基础。Buffolo等成功地开展了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ff pump coronary bypass grafting,OPCAB)避免了体外循环本身对心脏和机体的损害。但这一术式仍然离不开体外循环,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体外循环准备。现将我院自1999年10月至2001年1月间准备实施的OPCAB手术210例的体外循环准备情况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3.
体外循环技术是现代心脏外科得以发展的基础。Bt止Folo等成功地开展了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ffp山np eorona琢b即ass脚fti嗯,OP以B)避免了体外循环本身对心脏和机体的损害。但这一术式仍然离不开体外循环,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体外循环准备。现将我院自1999年10月至2001年1月间准备实施的OP以B手术Zro例的体外循环准备情况加以分析。 .资料与方法我院从1999年10月至2田1年1月间术前计划实行的OPCAB手  相似文献   

4.
<正>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手术时由于手术创伤、血液与体外循环管道的接触以及停循环后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以引起机体复杂的全身炎症反应,涉及各个器官,严重时导致多器官功能不全,是肺损伤的关键。几乎所有CPB手术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肺功能减退,轻者仅表现为一过性的亚临床症状,重者则表现为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乃至急性呼吸功能衰竭,而后者有较高的病死率,因此CPB相关的急性肺损伤早已引起人们的重视。近  相似文献   

5.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体外循环准备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峰  陈彧  张坚  徐丽  张仲良 《北京医学》2004,26(1):55-57
目的总结460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OPCAB)手术的体外循环准备情况.方法术前计划施行OPCAB手术460例.体外循环准备分3种情况:①"干备":灌注师入手术室,体外循环机到位,不装机,不预充;②"湿备":常规进行体外循环机准备,完成预充,动静脉插管上台;③"急备":在"干备"情况下出现病情变化紧急改为"湿备".结果全部460例体外循环准备中,"干备"325例,"湿备"127例,"急备"8例,临时转机5例.共完成OPCAB手术455例.术中改行体外循环的5例中,由"干备"改为体外循环1例,由"湿备"改为体外循环4例,均在并行循环心脏跳动下完成手术.结论体外循环准备是OPCAB手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选择体外循环准备方式时应保证"干备"及时"湿备",快速"急备".外科医生与灌注师的密切合作有助于更好地完成OPCAB手术.  相似文献   

6.
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CABG随访结果比较近年,在心脏跳动情况下施行冠状动脉搭桥术(BHCABG)出现复兴势头。BHCABG具有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术后不适少以及无体外循环副作用等优点。然而在心脏跳动情况下行CABG难度增大,并有可能限制充足的血运重建...  相似文献   

7.
体外循环装机环节是体外循环手术前准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外循环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目前国内多数心脏中心均采用单一固定的装机方式和策略,未综合考虑患者生理、疾病特征以及外科医生的手术方式等方面,未实现更为理想的个体化的装机策略来满足临床体外循环的需求.近年来,临床上开始尝试将微创、个体化体外循环管理手段应用于心脏外科手...  相似文献   

8.
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经典的冠脉搭桥术是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完成的手术(CCABG),安全有效。但体外循环(CPB)本身可导致全身性炎症损伤。微创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搭桥(OPCAB)是搭桥手术的重大进展,它克服了CPB所带来的全身炎症性损伤的副作用,特别适合高龄、同时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肝肾功能不全、有过脑中风等疾病的高风险患者。但是心脏跳动下吻合血管是否安全;吻合口是否通畅;能否达到完全再血管化;对脑的损害程度;心肌的损伤程度;输血量;以及对医疗资源的消耗等问题,是国内外学者一直关注的问题。本课题对这两种术式进行了系列对此研究。  相似文献   

9.
10.
体外循环与免疫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兰  尹燕 《医学综述》2000,6(7):289-290
<正>体外循环(CPB)术后患者极易发生各种感染性休克,甚至发展成为多器官功能衰竭(MSOF),它是CPB术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与CPB导致的免疫功能有关。现将对该方面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体外循环是保证心脏直视手术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随着现代心脏外科的迅速发展,心内复杂畸形根治手术的开展,对体外循环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改进体外循环技术的研究,不断取得了新的成就.为了探求一个安全有效的体外循环方法,我院自1975年3月起,采用了血液稀释高流量灌注技术,共进行了150例次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取得了满  相似文献   

13.
钟宏  陈铭伍 《广西医学》2007,29(3):385-387
自从英国生理学家Willam Harvey于1628年建立血液循环学说300多年以来,心脏一直被认为仅是一个循环系统的动力器官--血泵.近20余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学分离技术、微量分析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医学研究的广泛应用,人们发现心脏也是一个丰富的内分泌器官,可分泌心房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或心钠素,它于1956年由Kisch首先在豚鼠的心房肌细胞中发现.随后的研究证明,心钠素具有强大的排钠、利尿、扩张血管、降血压、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及交感神经兴奋性的活性以及参与免疫反应等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文旨在对小儿心脏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进行经验总结。方法采用中低温CPB法,CPB过程中,监测血气、ACT、血钾变化;灌注流量为2.4~3.0L/(m2·min),直到手术操作完毕后复温。复温后使用滤水器,对减轻水肿、排除毒素有良好作用。结果CPB时间为23~137分,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为8~90分,自动复跳58例,电击复跳5例,术后63例病人均顺利脱离CPB,全组病人未发生脑部并发症,肝、肾功能正常。术后死亡1例,死于低心排。结论小儿体外循环必须最大限度的减少预充量,提高良好的心肌保护,灌注压力一般保持在40~60mmHg。确保肾的血流灌注,必要时采用超滤技术,减轻体外循环后水肿,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心肌损伤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明  吴朝光  谭威 《医学争鸣》2008,29(16):1533-1533
0引言 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具有术野静止、无血的优点,便于准确、完全地进行冠脉搭桥.非体外循环下搭桥术无体外循环,避免了低温体外循环的诸多因素.目前临床上对两种方法的选择存在争议.我们通过对两种方法术后早期心脏损伤的生化标志物和临床指标进行观察,探讨心肌损伤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关于婴幼儿体外循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从七十年代中期建立第一个小儿心胸外科,并有专业从事小儿体外循环的灌注师以来,已经走过近三十年的历程。小儿体外循环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自始至终得到了老一辈专家的关怀和支持,也倾注了广大专业人员的辛勤劳动。  相似文献   

17.
心脏移植的体外循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在 1 999年底首次为一位扩张型心肌病患者 ,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心脏移植术 ,手术顺利 ,术后无明显的排异反应 ,现已存活 1年余 ,已恢复正常工作。现将体外循环管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患者男性 ,4 8岁 ,体重 55kg,扩张型心肌病 ,心胸比为 0 .65,心功能Ⅳ级 ,于 1 999年底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移植术。体外循环采用德国Stockert-Ⅱ型人工心肺机和日本Capi oxE膜式氧合器 ,宁波FAF -Ⅰ型微栓过滤器及宁波YT -1 0 0·SPAN血液滤过器。体外循环转流时间为 1 6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 90mi…  相似文献   

18.
李德才 《医学综述》1996,2(7):356-357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作为一种非生理性的体外氧合和循环过程,既给全身各组织器官带来一定的,有时甚至是严重的损害,引致所谓SIRS(Sys-temicinflammatoryresponsesyndrome),甚至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altisysfemorganfailureMSOF),又伴有典型的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的问题。随着细胞因子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CPB(Cardiopul-monarybypass)致SIRS及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与CKS(Cytokines)的关系的报道也迅速增多,现主要就TNF(Tumornecrosisfactor)和IL-6(Interleukin-6)与CPB关系的研究予以综述。1 TNFTNF是一种25kDa的小分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回顾最近3年急症体外循环病例,分析其特点、作用及管理。方法 收集1999~2002年间共收25例心血管手术及危重病人抢救施行急症体外循环的临床资料,其中心血管术后9例,诊断检查及介入诊疗意外3例,病情恶化7例,心脏肿瘤3例,外伤2例,低温抢救1例,涉及多种体外循环方法的应用。结果 成活21例,死亡4例,占16%,其余患者顺利出院,目前正接受长期随诊。结论 急症体外循环在心血管手术及危重病人抢救中非常重要,快速建立体外循环,针对不同病情采用相应措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抑肽酶是一种广谱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早在60年代就开始用于急性胰腺炎的治疗。1987年荷兰Dr.Van Oevelen首先报道了在体外循环时应用大剂量抑肽酶对凝血机制影响的临床研究结果,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之后抑肽酶被广泛的应用于体外循环手术,大大地促进了心脏外科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