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聚四氟乙烯(PTFE)材质人造血管植入连接动静脉作动静脉内瘘的血管通路效果。方法本文通过506例次人造血管用作透析通路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阐明护理操作要点。结果本组案例中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为最长18个月,穿刺264次,最短11个月,穿刺92次。结论为了维持血液透析治疗可建立人造血管搭桥内瘘,加强护理,可以延长人造血管内瘘的使用寿命,提高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黎利娟  韦深意 《右江医学》2011,39(5):669-670
<正>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必备条件,是尿毒症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建立稳定、可靠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的重要保证。血管通路一般选择动静脉内瘘、直接动静脉穿刺或深静脉插管[1]。目前最理想的通路为动静脉内瘘,但本院绝大多数患  相似文献   

3.
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是保证正常透析的重要条件.但有些患者因自身血管条件差,不能成功建立自身动、静脉血管内瘘或多次自身血管内瘘闭塞,而不得不采取另外措施来建立血管通路,因此,人造血管内瘘就成了目前较好的选择.在人造血管内瘘护理过程中,血液透析护理人员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规范操作,掌握人造血管内瘘的启用时机和穿刺方法等,加强日常护理,避免内瘘感染或血栓的发生,保证其透析效果,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4.
黄英  赵学珍  刘晓红  陈东 《广西医学》2007,29(6):846-847
目的 探讨人造血管内瘘在维持性老年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例60岁以上的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因自身血管条件限制,不能建立理想的血管通路,利用聚四氟乙烯(PTFE)人造血管移植建立动静脉内瘘.结果 1例术后2个月出现皮肤感染,治疗后痊愈;1例术后3个月脑出血死亡;2例使用8个月后血栓形成,在局麻下手术切除及人造血管修复,移植内瘘仍可正常使用,未再复发;1例术后14个月血栓形成无法再通而弃用;15例尚未出现并发症,运行良好.结论 掌握其穿刺要点做好宣教,预防血栓形成、感染等常见并发症,可以延长人造血管内瘘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5.
血液净化是一个体外循环过程,必须建立血管通路,方法有两类:一类永久性通路如动静脉内瘘、永久性留置管、血管移植等;另一类为临时通路如动静脉直接穿刺、动静脉外瘘和静脉留置管[1]。外瘘管存在并发症较多,如感染、出血、栓塞、血管损坏等,现已趋淘汰。近年来,急诊或内瘘管成熟之前行血液净化者常采用直接穿刺或静脉导管留置的方法来建立血管通路。直接动脉穿刺效果不确定,现多不推荐,而静脉导管留置方法简便、易于操作、安全性高而适用于各类急性肾衰竭、急性毒物中毒及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动静脉瘘建立及成熟之前的血液净化已被广泛接受和…  相似文献   

6.
单针双腔留置管进行血液净化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液净化时 ,必须建立血管通路。一般说来 ,方法有两类 :一类为建立动静脉瘘作为永久性通路 ;另一类为建立临时通路 ,包括 :动静脉直接穿刺、动静脉外瘘和静脉留置管。外瘘管存在并发症较多 ,如感染、出血、栓塞、血管损坏等 ,近年已被淘汰。近年来 ,急诊或内瘘管成熟之前行血液净化者常采用直接穿刺或静脉导管留置的方法来建立血管通路。其中股静脉留置导管方法简便、易于操作、安全性高而适用于各类急性肾衰竭、急性毒物中毒及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动静脉瘘建立及成熟之前。该种方法已被广泛接受和应用。1 研究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  相似文献   

7.
温小姣 《中华医护杂志》2006,3(4):339-339,338
目的探讨临时性血管通路在急诊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1-2005年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行单针双腔导管置管和直接动静脉穿刺共108例,其中股静脉置管30例,颈内静脉置管16例,直接动静脉穿刺62例,共行穿刺168例次。结果临时性血管通路操作简单、安全、成功率高、本组病例采用多部位血管穿刺,血流量均满意,各部位相互比较无差异p〉0.05(F=4.000)。结论临时性血管通路的建立,为急诊血透的患者争取了抢救时间,同时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的优点,对血管条件差,无法进行内瘘手术或内瘘手术失败的患者是一种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血管条件差、多次内瘘手术失败和在植入人造血管使用 4个月后堵塞的透析患者解决血管通路问题。方法 :穿刺原人造血管与肱动脉端侧吻合口和外周静脉建立血管通路透析间期加强对血管进行热敷。结果 :动脉穿刺成功率 10 0 % ,血流量 >190 m l/m in,透析效果好。患者心血管功能稳定 ,对血液透析耐受性明显高于动静脉内瘘通畅时。未见吻合口狭窄和假性动脉瘤发生。结论 :穿刺吻合口亦能有效地解决血管通路问题并能进行维持性血透。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人造血管内瘘术的临床应用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对不能进行自体动静脉瘘的4例尿毒症患者行人造血管内瘘术,观察其临床应用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4例患者顺利建立人造血管内瘘,其中1例患者术后切口严重感染,术肢肿胀明显,术后3个月出现内瘘血栓,予切除人造血管;3例患者术后术肢轻微肿胀,术后3~4周消失,30~35 d后使用内瘘进行血液透析,流量250~350 ml/min。结论人造血管内瘘术是良好的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术后易出现感染、血栓形成、术肢肿胀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的重要通路,它是将人体皮下自身的动静脉血管直接或通过移植血管间接吻合成动脉分流的方法,一般选择桡动脉与之相近的静脉血管吻合,动静脉短路形成内瘘,使静脉扩张动脉化,可以直接重复穿刺成为永久性血管通路,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命线,所以它们的建立和维护是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血液透析是目前尿毒症患者的主要治疗措施之一.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是长期维持血液透析得以顺利进行实施的首要条件.动静脉内瘘是将人体自身的动静脉血管直接或间接吻合而成的动静脉分流的方法.直接动静脉内瘘是永久性的血管通路,是患者的生命线,它具有维持通畅的时间长、穿刺成功率高、感染出血并发症小等优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一旦闭塞,对患者精神、肉体都会造成不适痛苦和创伤.因此对内瘘的保护和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正确使用及护理、延长内瘘使用寿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每一个血液透析室工作者应尽的责任.我科对患者内瘘的健康护理使透析达到了理想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血液透析(HD)是一种有创性的终生维持性治疗,建立和维持一个可靠的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重要条件。动静脉内瘘是指动静脉在皮下吻合建立血管通路,包括直接动静脉内瘘(DAVF)和移植动静脉内瘘(GAVF),笔者常用自身动静脉吻合建立内瘘,手术时将自体皮下的动脉和静脉选用端侧的方式吻合形成动静脉瘘,术后3—6周静脉逐渐扩张肥厚,方可使用。其优点是可方便穿刺,又能减少患者的疼痛,患者活动不受限,感染和血栓的并发症减少,如内瘘保护得当,使用可长达数年。因此动静脉内瘘适用于长程透析患者,而保护好血管通路就意味着给患者更多的生存时间和更好的生存空间,那么对内瘘的保护和护理显得更为重要,以下就动静脉内瘘的手术前后的护理及怎样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的护理要点作一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13.
建立和维持一个良好的血液循环通路是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目前最理想的透析通路,而对于自身血管条件差,内瘘堵塞,畏惧反复的血管穿刺的患者,采用带Cuff涤纶环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建立永久性  相似文献   

14.
就血液透析血管通路而言,目前尚无绝对理想的血管通路类型。根据《指南》建议,当自体动静脉内瘘无法建立的时候,人工血管移植物内瘘成为理想的选择之一。本文从人造血管移植物动静脉内瘘的护理、维护管理及血栓形成的处理等方面对其进行观察研究和总结,以期为今后拓展人工血管内瘘护理管理、并发症预防及长期照护随访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工血管内瘘穿刺技巧和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透析中心自2015年11月至今收治的4例人造血管内瘘病人的穿刺和护理过程,并总结。结果通过采用纯梯式穿刺人工血管内瘘的方法,减轻了病人痛苦和焦虑,提高了穿刺成功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延长了患者人工血管内瘘使用寿命。结论提高人造血管内瘘病人的穿刺技巧并实施有效的护理,能有效保护病人的血管通路,提高病人的透龄,延长病人的生命,从而改善透析病人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造血管内瘘在血液透析患者的应用特点与护理体会。方法:从22例尿毒症患者应用人造血管内瘘进行血液透析的护理分析。结果:2例人造血管内瘘堵塞改用永久性留置导管,4例改腹膜透析,5例因并发症死亡。结论:人造血管内瘘建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血流量充足,安全可靠;经过精心护理,做好宣教,可延长人造血管内瘘的使用寿命,有效地保证治疗,减少了患者的心理忧虑和身体痛苦,感少住院,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7.
人造血管移植建立透析通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及评价人造血管建立血液透析通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膨体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ePTFE)移植建立透析血管通路116例,并回顾性地分析通畅率和并发症。结果:手术成功率100%,穿刺使用率为95.7%。1年通畅率95.4%。2年通畅率90.4%.3年通畅率为78.4%。常见并发症中血栓形成占8.6%。假性动脉瘤3.4%.感染4.3%。结论:人造血管具有口径大、生物相容性好、通畅率高、血流量充足、使用时问长和易穿刺等优点,是血透患移植内瘘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8.
血管通路是指血液从人体的血管引出至透析器,进行透析后再回到体内的通道。过去由于医疗条件及患者原因,对于尿毒症患者只能在直接动静脉穿刺的血管通路下行血液透析,使患者的血管损伤大,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血流量不足影响治疗效果。近几年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进步,从动静脉直接穿刺术、临时性的深静脉置管过渡到动静脉内瘘术以及发展到隧道式中心静脉置管术,适应各种血管条件的患者。血管通路最常见的是临时性血管通路和永久性血管通路,临时性血管通路多为急诊血液透析或过渡到永久性血管通路时用,永久性血管通路是为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所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有直接动静脉穿刺及临时性的深静脉置管,永久性的血管通路是指动静脉内瘘和隧道式中心静脉置管。临时性深静脉置管一般选择颈内静脉和股静脉置管两种。现将血管通路技术在尿毒症患者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唐秀莉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12):319-320
据估计,到2010年,我国需要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将超过100万人。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建立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的重要环节。血液透析时,患者的血管通路一般选择动静脉瘘,尤其是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但动静脉内瘘需行动静脉内瘘术后2周-4周才能使用;其次是深静脉插管需要由技术熟练的肾科医师操作,而紧急血液透析的关键是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直接动静脉穿刺进行血液透析,其优点是操作简单,不需要手术,费用低,血透后活动方便。  相似文献   

20.
慢性肾衰竭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建立和维护理想的血管通路是进行有效血液透析的重要条件之一。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是大多数透析患者长期维持治疗的主要方式。但慢性肾衰竭患者由于自身血管硬化或内瘘闭塞以及糖尿病患者常存在血管病变等原因使动静脉内瘘无法建立。因此人造血管搭桥内瘘是这类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的患者的另一透析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