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比较正常与重度听力障碍儿童听觉干预后非言语认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不同.方法 将24例3~6岁重度听力障碍儿童分为两组,A组14例3岁前配戴助听器,B组10例3岁前行电子耳蜗植入,两组患儿均行正规语言康复训练1年以上,18例年龄、性别等与听力障碍组儿童相匹配的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视觉运动整合发育测验、麦卡锡幼儿智能量表(知觉-操作和运动分量表)以及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进行评估,比较二组患儿与正常儿童的非言语认知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不同.结果 ①B组儿童视觉运动整合、知觉操作能力与正常儿童无显著差异(P>0.05),A组患儿视觉运动整合、知觉操作能力落后于正常儿童(P<0.05);②B组及A组患儿运动能力落后于正常儿童(P<0.05);③两组患儿与正常儿童社会适应能力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重度听力障碍儿童非言语认知能力落后于正常儿童,早期耳蜗植入可明显改善听力障碍儿童非言语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2.
单侧听力障碍对3岁以下婴幼儿言语能力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单侧听力障碍对3岁以下婴幼儿言语能力发育的影响。方法19名3岁以下的单侧听力障碍婴幼儿,均为上海市新生儿普遍性听力筛查中发现并在出生后6个月内经听力学评估确诊为单侧耳聋,其中轻度聋10名,中度及以上程度聋9名,听力正常婴幼儿32名作为对照组。采用Gesell发育量表进行言语能力测试,并将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言语发育商(developmental quotient,DQ)分别为:中度及以上程度聋组为103.44±20.83,轻度聋组为91.10±26.95,正常对照组为91.84±15.85,各组间言语发育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不使用助听设备的情况下,单侧听力障碍在言语发育初期(3岁之前)对婴幼儿言语能力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中度以上听力障碍患儿接受不同干预方式后语言发育状况。方法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确诊为中度以上听力障碍的患儿65例(年龄10~41个月,平均22.38~3.8个月),于出生后6个月开始接受听力干预,根据听力障碍程度和干预方式分为中度听力障碍助听器干预组(MHA组)20例、重度听力障碍助听器干预组(SHA组)19例、极重度听力障碍助听器干预组(PHA组)9例和极重度听力障碍人工耳蜗干预组(PCI组)17例;未接受干预者36例为未干预组;年龄、性别相当的听力正常儿童36例为对照组。以声场下纯音听阈或听性稳态反应(ASSR)评估各组干预前后的听力状况,采用Gesell发育量表评估语言发育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未干预组的语言发育商和听力状况比对照组差(P〈0.05),所有干预组的语言发育商和听力状况均比未干预组好(P〈0.05);MHA组、SHA组、PCI组与对照组的语言发育商和听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HA组语言发育商落后于PCI组(P〈0.05)。结论中度以上听力障碍患儿早期干预效果良好,极重度听力障碍患儿人工耳蜗植入后语言能力好于配戴助听器者,根据听力障碍程度选择合适的干预方式是获得良好语言水平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对婴幼儿进行普遍听力筛查 ,尽早发现听力障碍儿童 ,并采取必要的科学手段进行早期干预 ,对听力障碍儿童的康复、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全面了解城市基层社区婴幼儿的听力障碍发病情况 ,探索适合我国欠发达地区基层全面开展婴幼儿早期听力筛查的模式和可能性 ,自 1998年 8月~2 0 0 0年 3月对合肥市市区 35 2 0例婴幼儿进行了早期听力筛查探索。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合肥市市区 0~ 1岁的婴幼儿 35 2 0例 ,其中男性 1780例 ,女性 1740例。1.2 方法 首先询问婴幼儿的发育史、既往史 ,甄别听力障碍高危婴儿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听障儿童精神发育规律及特点,为科学制订听障儿童康复策略及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格雷菲斯(Griffith)精神发育量表中运动、手眼协调、操作3个分测验对25个省308名0~3岁听障儿童进行精神发育评估,采用相同方法对14省473名0~3岁健听儿童进行测查,常模参照1995年修订标准,采用发育商=(发育年龄/实际年龄)×100表述精神发育水平,用成组比较啦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308名0~3岁听障儿童平均发育商为102.46±11.16,运动维度发育商为105.92±15.72、手眼协调维度发育商为100.84±11.99、操作维度发育商为101.02±14.29。473名健听儿童平均发育商为110.09±19.67,运动维度发育商为115.40±12.25、手眼协调维度发育商为108.84±23.34、操作维度发育商为106.03±21.98。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相比,总发育商低约8(t=-9.985,P=0.000)、运动维度低约10(f=-6.024,P=0.000)、手眼协调维度低约8(t=-5.825,P=0.000)、操作维度低约5(t=-3.603,P=0,000),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②出生后到6个月,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精神发育无任何差别,从12个月龄开始,听障儿童精神发育逐渐落后于健听儿童,36个月龄时,落后近2个月龄;③无论听障儿童或健听儿童,不同性别发育商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0~3岁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精神发育有一定差距,随年龄增加,差距逐渐明显。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及时给予听力补偿或听力重建,优化听障儿童早期生活环境,提早进入科学规范的康复训练和教育程序,能为缩小听障儿童和健听儿童的智力差距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听力筛查-诊断-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研究表明 ,听力障碍在健康新生儿中的发病率约0 1%~ 0 3%。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可高达 2 %~ 4 % [1] 。我国初步统计新生儿中听力障碍约为 0 3% ,7岁以下聋哑儿童 80万人 ,每年新增 3万人。4~ 6个月是婴幼儿语言启蒙的重要阶段。听力障碍儿童由于缺乏有效的声音刺激 ,语言发育障碍 ,势必会影响其情感和智力的正常发育[1] 。早期发现有听力障碍的患儿并干预 ,对减少聋哑残病发病率起着重要作用。因此 ,1994年美国婴儿听力联合委员会 (JCIH)发表声明倡导进行听力普查 ,要求所有出生 3个月以内的婴幼儿必须进行听力检查[1] 。在美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我国聋儿智力发育的特点,比较聋儿与健听儿童的智力发育情况,为提出合理康复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全国13个省随机抽取3~7岁听障儿童760名(其中,男404例,女356例;城市338例,农村422例)和774名同龄正常儿童,采用希-内学习能力测验评定两组智力发育水平,依据1994年修订健听儿童标准计算两组智商.结果 依据健听儿童常模计算,本组3~7岁聋儿智商平均为86.82±18.09,比健听同龄儿童的智商(100.82±19.14)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14.72,P<0.001);3~4岁听障儿童学习月龄较同龄听力正常儿童低约2个月,随着年龄的增加,差别越来越大,到7岁时差距达18个月;与健听儿童相比,聋儿的手眼协调和伴随记忆发展较好,形象思维、空间知觉发展稍落后,而抽象思维、色彩记忆和分析综合能力发展明显落后.城市聋儿平均智商(91.56±19.03)高于农村聋儿平均智商(83.30±16.89),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6.111,P<0.001);男性聋童平均智商87.71±18.85.女性聋童平均智商85.80±17.17,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1.458,P=0.145).结论 目前我国聋儿智力发育水平仍然落后于同龄健听儿童,应加强聋儿的早期干预和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探索提升聋儿康复远期效果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不同性别正常儿童及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儿童嗓音的声学特点和差异.方法 以130例6~12岁无嗓音相关疾病的正常儿童(男65例,女65例)为正常组;以71例6~12岁先天性重度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儿童(男34例,女37例)为耳聋组;采用美国Kay公司的计算机多维嗓音分析软件MDVP,比较各组儿童发长元音/a:/的基频(F0)、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基频变量(vF0)、峰值振幅变量(yAm)、振幅扰动商(APQ)、噪/谐比(NHR).结果 正常组儿童不同性别间各指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耳聋组vF0、vAm分别为2.61%±1.15%和23.57%±8.29%,显著高于正常组(1.77%±1.01%和16.31%±7.75%)(P<0.01).两组F0、jitter、shimmer、APQ、N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6~12岁正常儿童的嗓音客观声学分析无性别差异,重度及以上听力损失患儿在持续平稳发声时不能对代表长时频率变化的基频变量(vF0)和长时振幅变化的峰值振幅变量(vAm)有良好的控制能力,vF0和vAm可作为评估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其嗓音和言语能力有无提高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不同听觉干预手段对聋儿声调辨别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聋儿对声调的识别能力,以指导聋儿的言语康复训练。方法将受试对象分为3组:人工耳蜗组、助听器组和对照组。人工耳蜗组和助听器组均为双耳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患儿。人工耳蜗组43例,其中男20例,女23例,人工耳蜗植入年龄在2.5~7岁;助听器组41例,男22例,女19例;对照组28例为听力正常儿童,男13例,女15例,年龄3~6岁。测试3组儿童对单音节词声调、扬扬格词声调的识别能力。结果人工耳蜗组对单音节词、扬扬格词声调的识别能力显著优于助听器组(P<0.01),但弱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不同的听觉干预手段对聋儿声调识别能力有影响,人工耳蜗对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的儿童较助听器有更好的声调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新生儿听力复筛未通过婴幼儿的听力随访及干预情况.方法 对200例(400耳)新生儿听力复筛未通过的婴幼儿使用耳声发射(OAE)、声导抗、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进行听力学初诊及复诊,观察患儿的听力变化,了解其干预情况.结果 200例(400耳)婴幼儿,初诊听力正常61例(30.50%,61/200),139例(69.50%,139/200)有单耳或双耳听力损失,其中,轻度87例(62.59%,87/139),中度22例(15.83%,22/139),重度9例(6.47%,9/139),极重度21例(15.11%,21/139).139例听力损失患儿接受复诊91例(65.47%,91/139),失访48例(34.53%,48/139),复诊听力正常57例,听力损失34例,其中,轻度5例,中度4例,重度6例,极重度19例,极重度听力损失者中有6例合并脑部发育异常(脑瘫3例、脑损伤综合症3例).34例听力损失患儿中接受干预24例,其中轻度2例(40%,2/5)、中度2例(50%,2/4)、重度3例(50.0%.3/6)、极重度17例(89.47%,17/19).合并有脑部发育异常的患儿同时进行综合性康复.结论 本组新生儿听力复筛未通过婴幼儿中,中度以上听力障碍的息儿随访及干预接受率较高,中度以下的听力障碍患儿随访及干预接受率较低;重度以上感音神经性听力障碍息儿尤其是伴有听力障碍高危因素的婴幼儿的听力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1.
幼儿具有中、重度耳聋常影响其语言能力的发育,但轻度耳聋能否有影响尚无定论。对202例以语言障碍为主诉的l~6岁小儿进行听力及相关因素的检查。结果:①语言发育迟缓101例,其中孤痹症21例,精神迟滞20例,二者并存3例。上述44例中轻度听力障碍4例;无孤僻症及精神迟滞者57例中轻度听力障碍25例。②发音障碍42例中原因不明者21例,有轻度听力障碍的16例,16例中语言发育迟缓5例,精神迟滞2例,鼻咽腔闭锁功能不全及脑性麻痹者3例。@以耳聋为主诉者48例,其中有中、重度耳聋者32例,轻度听力障碍16例。④口吃者11例,其中1例轻度听力障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婴幼儿听觉发育延迟的听力学特点及影响因素,为鉴别听觉发育延迟与永久性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听觉发育延迟婴幼儿从发现听力障碍到听力转为正常的历次听力诊断情况,与同期诊断为永久性聋的婴幼儿历次听力诊断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听觉发育延迟婴幼儿的听力学特点。结果①听觉发育延迟婴幼儿在历次听力诊断中,听力逐渐好转,而永久性聋患儿听力始终无变化;②听觉发育延迟婴幼儿初次诊断为重度或极重度聋者,常同时伴有中耳病变;③听觉发育延迟婴幼儿初次诊断时双耳阈值差仅0~20 dB,而初次诊断双耳阈值差过大尤其是单耳极重度或重度聋对侧耳正常的单耳听力障碍者历次复诊患耳听力均无改善则可能为永久性聋;④早期助听干预可促进听觉发育延迟婴幼儿的听觉发育。结论听力是否随婴幼儿月龄增大而好转、初次诊断重度或极重度聋是否伴有中耳积液、初诊时双耳阈值差是否≤20 dB是鉴别婴幼儿听觉发育延迟与永久性聋的重要依据;对可能为听觉发育延迟的患儿适时进行助听干预,可促进其听觉发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infant-toddler 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 ITMAIS)评估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SNHL)幼儿助听(hearing aid, HA)后6个月内的早期语前听能发育(early prelingual auditory development, EPLAD)规律及价值.方法 以配戴助听器时年龄为1~2岁的51例双耳极重度SNHL幼儿为研究对象,分为1岁组(28例)和2岁组(23例),比较助听器配戴时及配戴后3个月、6个月的ITMAIS得分,并与同龄未助听的不同程度SNHL幼儿比较,以此评估其EPLAD情况.结果 1岁组、2岁组幼儿在配戴助听器后3、6个月时的ITMAIS得分(3个月时分别为30.6%±17.0%、41.4%±23.5%,6个月时分别为41.42%±24.2%、50.1%±27.6%)较配戴前(分别为9.7%±5.2%、17.9%±10.1%)均显著提高(P<0.05);两组幼儿的ITMAIS平均得分在配戴助听器后6个月时接近或达到同龄未助听的重度SNHL幼儿平均水平.结论 助听器有助于极重度SNHL幼儿在配戴助听器早期(6个月)提升其EPLAD水平;ITMAIS测试是一项简单、有效、可用于评估助听器配戴幼儿初期康复效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听力筛查异常婴儿听性脑干反应测试随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本地区听力筛查异常婴儿ABR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并总结其特点。方法:对140例新生儿听力筛查异常者在3个月龄左右时进行第1次ABR测试,第1次ABR诊断异常者于6个月龄左右进行第2次ABR测试,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0例婴儿经第1次ABR诊断,65例正常(46.43%);75例有单耳或双耳听力障碍(53.57%),其中单耳17.14%,双耳36.43%,以轻度听力障碍为最多,占27.14%,极重度听力障碍亦不少见,占14.29%;男、女听力障碍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儿与非高危儿发生听力障碍例数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以上听力损失例数高危儿与非高危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次ABR复诊38例,正常8例,总正常率52.14%(73/140);16例轻度听力障碍中10例转为正常或好转、6例无变化或加重,3例中度听力障碍中1例好转、2例无变化,9例重度听力障碍中3例好转、3例无变化、3例加重,10例极重度听力障碍中9例无变化或加重,1例脑瘫儿极重度听力障碍转归为正常;非高危儿听力好转情况显著高于高危儿(P<0.05)。结论:应全面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重点关注高危儿听力损失;重度以下听力障碍具有可变性,对脑瘫等特殊儿童听力情况评估应慎重;应尽快建立健全的追踪、随访和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5.
儿童单耳感音神经性聋病因初探 (附26例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的成长一直是社会和家长特别关注的事情 ,双耳听力障碍以及聋哑等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但单耳听力障碍尤其是一耳听力正常 ,对侧耳听力异常甚至全聋却容易被忽视。本文回顾近 5年来我科就诊的儿童听力障碍的资料 ,对其中 2 6例单耳感音神经性聋 (sensorineuraldeafness,SND)进行了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8年元月~ 2 0 0 2年 12月 5年间 ,来我院耳科就诊的儿童共 40 8人 (816耳 ) ,男 2 55人、女 153人 ;平均年龄 8.4岁 (9天~ 14岁 )。1.2 检查 采用Madsen92 2纯音测听仪、NicoletVikingQuest听性脑干诱发电位仪…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外中耳正常学龄前儿童宽频声导抗测试声能吸收率(wideband absorbance,WBA)特点.方法 选取听力正常学龄前儿童602例(1015耳,年龄2~7岁,平均4.39岁),其中男325例,女277例,根据年龄将所有受试儿童分为5组,2岁组:男25例,女18例;3岁组:男75例,女83例;4岁组:男1...  相似文献   

17.
0~3岁是婴幼儿言语发育的最佳时期,适当的声刺激输入是听觉系统正常发育及言语能力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因此聋儿听力言语康复十分强调早期干预.随着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逐渐普及,听力损伤可望在婴幼儿出生后的6个月内确诊,如何科学、精确、简便地为有听力损失的儿童进行早期助听器验配一直以来是听力学工作者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江苏省听障儿童的学习能力发育现状以及和本省健听儿童学习能力的差距.方法 采用希一内学习能力测验对60例3~7岁听障儿童和58例同龄健听儿童进行测试,采用t检验的统计方法对听障儿童和健听儿童的差异以及听障儿童群体的城乡差异进行分析.结果 ①听障儿童的学习能力商(88.3±16.16)和健听儿童的学习能力商(103.05±19.30)存在极显著性差异(t=4.452,p=0.000<0.01);听障儿童在记颜色、看图联想、短视觉记忆、摆方木、完成图画5项分测验上明显落后于健听儿童,差别有统计学意义;②30例城市听障儿童的学习能力商(91.57±18.13)和30例农村听障儿童的学习能力商(85.03±13.47)有差别,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1.585,P=0.118>0.05);在记颜色、看图联想、短视觉记忆这3项分测验上,城市听障儿童得分显著高于农村听障儿童,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江苏省听障儿童的学习能力发育水平落后于本省的健听儿童;听障儿童群体在学习能力的某些方面存在城乡差别.要注意早期干预、家庭教育和听力补偿等因素对学习能力发育的影响,尽可能提高听障儿童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及婴幼儿早期听力检测及干预项目的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施新生儿及婴幼儿早期听力检测及干预项目的目的是让所有听力障碍儿童获得最大潜能的发挥,使其最大限度地接近和达到正常同龄儿童的言语发育水平。2009年2月16日,卫生部颁布的《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卫生部64号令)规定从2009年6月1日起,在全国全面启动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为了使新生儿及婴幼儿早期听力检测及干预项目得以顺利实施,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听  相似文献   

20.
中度以上听力障碍患儿早期听力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新生儿普遍听力筛查中确诊为中度以上听力障碍的婴幼儿接受早期干预后的效果.方法 2001年11月至2005年6月在上海市儿童听力障碍诊治中心接受听力学评估的听力障碍患儿,在出生后6个月开始接受听力干预,并进行听力学跟踪随访,共计20人为干预组,同样接受听力学评估而不愿接受干预者36人为未干预组,随机选取听力正常年龄相仿的36人为对照组,采用视觉强化行为测昕评估他们的耳聋程度,Gesell发育量表评估语言发育得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干预组裸耳平均听阈为73.81±20.63 dB HL,干预后平均听阈为24.33±10.92 dB HL,Gesell语言发育商数得分为92.25±17.32分;未干预组平均听阈为70.47±22.43dB HL,Gesell语言发育商数得分为70.44±29.99分;对照组平均听阈为15.20±6.02 dB HL,Gesell语言发育商数得分为100.29±8.86分.中度耳聋以上干预组与未干预组平均听阈与语言发育商数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度以上听力障碍婴幼儿早期干预效果良好,其听觉及言语能力明显高于未干预听障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