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目的 从医学工程技术的角度评估和分析螺旋断层放疗系统的先进性,为医院采购此种放疗设备提供技术参考.材料与方法根据目前已发表的关于螺旋断层放疗系统的专业文献以及现在CT技术发展的工业水平逐一评估此放疗系统在图像引导放疗(IGRT)、调强放疗(IMRT)、剂量引导放疗(DGRT)等方而的先进性,并分析了该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方向.结果 与讨论螺旋断层放疗系统的IGRT功能可以实现每天为每一位放疗患者进行低剂量的螺旋扇形束兆伏(MV)级CT图像引导,实现治疗前的精确摆位.IMRT功能上可以实现在三维空间上剂量的高度适彤能力.DGRT功能上实现了真正的实时剂量验证功能以及依据实时剂量重建结果计算患者累积的受照剂量分布,指导放疗医生和物理师进一步高质量地完成后续放疗计划.在系统败率、运动校正方面还有进一步的发展空间.结论 螺旋断层放疗系统是一款专门为图像引导调强放疗而设计的设备.CT与直线加速器的融合实现了螺旋断层放射治疗,并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剂量引导下的自适应放疗.它代表着以最大限度杀灭肿瘤细胞和最大程度保护正常组织为目标的精确放疗设备发展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2.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HT)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超强度无创治疗肿瘤的新技术.它使用兆伏级CT(MVCT)图像实时引导的调强放疗(IMRT),属三维适形放疗,是当前治疗肿瘤领域新技术,前景宽广.现就近年来出现的有关HT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7):122-124+134
目的探讨螺旋断层固定野调强放疗技术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壁放疗中的应用。方法对本院2015年6月~2018年5月收治的58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左乳32例,右乳2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在Varian ECLIPSE系统中分别设计适形固定野调强放疗(IMRT)、容积弧形调强(Rapid Are)、螺旋断层调强放疗(HT)及螺旋断层固定野调强放疗(TD),比较4种计划的靶区适形度(CI)、剂量均匀性(HI)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机器跳数(MU)的差异。结果 Rapid Are技术的CI指标与HT技术的HI指标相较于其他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侧肺中TD技术相较于其他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D技术中脊髓的平均值及最大值相较于其他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D技术对心脏、患侧肺与总肺的低剂量区以及脊髓的受量控制中表现出绝对的优势,有效降低了患者在放疗时身体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4.
螺旋断层治疗是近几年放射肿瘤学先进的治疗技术.本文主要探讨了螺旋断层治疗机的原理、结构、特性和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螺旋断层放疗(helical tomotherapy,HT)与常规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近期疗效.方法228例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HT组153例、IMRT组75例.盆腔淋巴引流区照射46-50.4Gy/23-28F;高危淋巴引流区60Gy/25-28F;残留肿瘤及肿大淋巴结64-66Gy/25-28F.阴道后装放疗2-3次,每次黏膜表面剂量8Gy.采用RTOG(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 group)和EROTC(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on treatment of cancer)评分标准评价直肠和膀胱放疗反应及1-3年生存率.结果放疗期间HT组和IMRT组1级直肠反应为28.76%和42.67%(χ2=4.381, P=0.036);膀胱反应为10.46%和17.33%(χ2=2.143,P=0.143),两组均无≥2级急性放疗反应发生.HT组和IMRT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4.22%、89.13%、85.21%和93.86%、81.84%、71.11%(P=0.327).结论宫颈癌术后放疗急性反应HT组明显低于IMRT组,1-3年生存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测量膀胱体积变化,评估宫颈癌调强放疗过程中膀胱变化对自身及临床靶区(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的影响。方法:20例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分期在Ⅱ~Ⅲ期行单纯性放疗的宫颈癌患者参与该研究,利用螺旋断层放疗自带的图像引导放疗技术(image guided radiation therapy,IGRT),以每5次为单位,得到各单位中第1、3次治疗前长扫的兆伏级CT图像(megavoltage computed tomography,MVCT)。将图像上传至MIM形变软件,并重新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OAR),利用形变软件得到该分次治疗过程中靶区及OAR的大小、位移及剂量参数,并与计划时所用的千伏级CT图像(kilovoltage computed tomography,KVCT)进行比较。结果:当膀胱体积变化超过300 mL,或相对变化超过40%时,靶区在前后及上下方向位移增加,最小剂量降低,漏照体积增加(P < 0.05)。当膀胱体积变化超过400 mL,或相对体积变化超过60%时,膀胱在前后及上下方向位移增大,膀胱最小剂量及V50升高,膀胱过照明显(P < 0.05)。结论:尽管治疗过程中膀胱一致性较差,但似乎并未造成严重的靶区漏照及膀胱过照。只有当膀胱与定位时变化过大,超过300 mL(相对变化>40%)时,会使靶区漏照,超过400 mL(相对变化>60%)时,会使膀胱过照。所以与其刻意憋尿,不如遵从适度原则,在不影响OAR及靶区剂量参数的情况下,应以患者主观感到舒适为宜。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螺旋断层放疗(TOMO)与调强放疗(IMRT)在宫颈癌中剂量学及安全性的差异,为临床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在CNKI、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检索比较宫颈癌患者螺旋断层放疗和调强放疗的研究。2名研究者筛选文献,对纳入研究进行评估、提取数据,并使用Revman 5.4、STATA 15.0对收集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对纳入的15项研究共553个病例进行剂量学参数的分析。与IMRT相比,TOMO的计划肿瘤靶区(PTV)的适形性、均匀性更好(P<0.05);小肠V40及Dmax降低(P<0.01);直肠V30、V40、Dmean降低(P<0.05);膀胱V30、V40、Dmean降低(P<0.05)。安全性分析纳入6项研究共945人,结果提示TOMO可以减少急性胃肠道、泌尿道不良反应及远期毒性(均P<0.05),血液学毒性无明显降低。结论:宫颈癌放疗中,TOMO较IMRT靶区适形程度、均匀性更好,对危及器官保护更佳,急性胃肠道和泌尿道不良反应及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宫颈癌术后螺旋断层放疗与常规调强放疗的急性放疗反应和高危器官剂量学方面的差异。方法 126例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螺旋断层放疗(Helical Tomotherapy,HT)68例、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58例;全盆腔放疗46-50.4Gy/23-28次,高危淋巴引流区照射60Gy/28次。采用RTOG(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 Group)和EORTC(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on Treatment of Cancer)评分标准评价血常规、直肠和膀胱的急性放射反应;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 Volume Histogram,DVH)评价两种治疗计划的靶区适形度、剂量均匀指数及直肠、膀胱照射剂量体积对比。结果放疗期间HT和IMRT两组1级急性反应发生率在直肠为27.94%和46.55%(χ2=4.68,P〈0.05);膀胱为17.65%和24.13%(χ2=1.93,P〉0.05);两组均无≥2级急性放疗反应发生。HT和IMRT组靶区适形指数和剂量均匀指数分别为0.73+0.082,1.047+0.026和0.686+0.072,1.13+0.017。结论宫颈癌术后盆腔放疗在剂量学方面和对正常组织的保护作用HT组比IMRT组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直肠癌术前同期加量放疗中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 和螺旋断层放疗(helical tomotherapy,HT) 计划的剂量学差异。 方法 对10 例Ⅱ~Ⅲ期直肠癌术前同步放化疗患者分别进行VMAT 和HT 的计划设计,统一给予肿瘤原发病灶及转移淋巴结( 肿瘤大体靶区,pGTV) 处方剂量56.25 Gy/25 F,高危复发区域和区域淋巴引流区( 计划靶区, PTV)50 Gy/25 F,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价靶区剂量分布和危及器官照射剂量。 结果 与HT 计划相比,VMAT 计划的pGTV 适形指数(conformity index,CI)CI pGTV 变差(t =-2.803,P =0.005),PTV 的中位剂量和最小剂量(D 98 ) 升高(t =8.895、3.663,P =0.000、0.005)。对小肠的保护VMAT 计划优于HT 计划,VMAT 计划的小肠V 15 比HT 计划降低约19%(t =-3.802,P =0.004)。VMAT 计划骨盆V 10 低于HT 计划(t =-7.047,P =0.000),但骨盆V 30 高于HT 计划(t =4.704,P =0.001)。对膀胱的保护HT 计划略优于VMAT 计划。VMAT 计划机器跳数比HT 计划降低约89%(t =-2.666,P =0.008)。 结论 直肠癌术前同期加量放疗中采用VMAT 技术可获得与HT 计划相当的剂量分布,对小肠保护略有优势,机器跳数明显降低,但其疗效还需进一步临床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解放军总医院使用螺旋断层(helical tomotherapy,HT)全中枢放疗(craniospinal irradiation,CSI)23例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方法 2008年1月-2012年7月收治23例经螺旋断层全中枢放疗的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平均年龄20岁。全中枢放疗剂量:27~36 Gy/15~20 F(1.5~2.0 Gy/F),局部剂量46~60 Gy/30~50 F,女性行全中枢照射的患者均从腰5以下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左右对穿野照射以保护卵巢功能,DT 30~36 Gy/15~20 F,单次剂量1.8~2 Gy。中位随访时间30.9(5~67)个月。总生存率采用SPSS19.0软件Kaplan-Meier法。结果中位随访30.9(5~67)个月,在17例可评价原发肿瘤的患者中,治疗结束后复查9例(52.9%)完全缓解(CR),7例(41.2%)部分缓解(PR),1例(5.9%)疾病稳定(SD)。血液学毒性是放疗过程中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本组病人中白细胞减少1~4级比例分别为8.7%、30.4%、34.8%、21.7%,;血小板减少1~4级比例分别为8.7%、30.4%、21.7%、8.7%;血红蛋白减少1~4级比例分别为26.1%、13.0%、8.7%、0。全组病例3年无复发生存率、3年无转移生存率、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5.2%、100%、91.3%。结论对于原发于颅内的生殖细胞瘤,使用HT进行CSI既简化放疗程序、增加了放疗精确性,又能更好地保护周围危及器官、保证治疗效果,所产生的急性及晚期毒性可以接受,是临床上首选的放疗模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混合调强放疗在局部晚期和晚期肺癌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特点.方法 对16例不适合做适形放疗的肺癌患者分别设计单纯调强计划和混合调强计划,比较两种计划的剂量学差异.结果 两种计划均满足临床要求,而混合调强计划的靶区适形度(CI)和均匀性(HI)均优于调强计划(P<0.05).混合调强计划中全肺受照5、10、13、15和20 Gy剂量的体积V5、V10、V13、V15、V20和平均剂量(MLD)均明显小于调强计划(P<0.05).结论 混合调强明显减少了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相关的中低剂量照射体积,降低了脏器运动引起的剂量误差,减小了剂量计算误差,对局部晚期和晚期肺癌的放疗有一定的剂量学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在宫颈癌首程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放疗副反应。方法将2007年至2010年武汉协和医院收治的108例Ⅰ~Ⅱ期宫颈癌首程治疗患者,随机分为IMRT组及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组,同步给予铂类增敏放疗及后装放疗,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疗效和毒副反应的差异。结果两组治疗近期疗效相当(P>0.05),1年的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无局部复发生存率(local recurrence-free survival,LRFS)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istance metastasis-free survival,DMF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肿瘤靶区平均剂量和3DCRT组无显著差异(P>0.05),危及器官如直肠、小肠、膀胱等平均剂量均低于3DCRT组(P<0.01);IMRT组急慢性直肠炎及慢性膀胱炎发病率均低于3DCRT组(P<0.05);IMRT组骨髓抑制发生率略低于3DCRT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RT与3DCRT治疗宫颈癌近期疗效相同,但IMRT能更好地保护正常器官,有效降低放射损伤,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图像引导技术在鼻咽癌精确放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本院螺旋断层放疗中心2013年5月至2013年7月30例接受螺旋断层放疗的鼻咽癌患者,每例患者在每次治疗前均采用兆伏级CT( MVCT)扫描获得治疗体位图像,将该图像与定位CT图像进行配准,分别获得X轴(左右方向)、Y轴(头脚方向)、Z轴(腹背方向)3个方向的偏移数据,并根据van-Herk推荐外扩边界估计值公式计算得出靶区外扩边界的估计值。使用该估计值进行边界外扩,重新勾画靶区,在计划系统中重新计算剂量,得到调整前后的正常组织平均剂量对比。结果:30例鼻咽癌患者的摆位误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在X、Y、Z方向上分别为(0.96±0.88)mm、(1.55±1.13)mm、(1.03±0.78)mm,根据van-Herk推荐外扩边界估计值公式计算得出:X方向为1.74 mm, Y方向2.14 mm,Z方向1.65 mm。使用不同外扩边界值前后,腮腺、内耳、颞颌关节、喉(食道)、下颌骨的平均剂量降低比例分别为12%、9.5%、11.9%、14.7%、22.4%。结论:TomoTherapy图像引导技术保证了精确放疗的实施,降低了正常组织的平均照射剂量,可为临床医生勾画靶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食管癌放疗后局部复发45例再程调强放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食管癌放疗后局部复发患者再程调强放疗(IMRT)的可行性、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相关因素.方法:45例食管癌首程放疗后局部复发患者,采用IMRT行再程放疗,每次1.8~2.0 Gy,5次/周,照射剂量不等,总剂量45~60 Gy,中位剂量50.4 Gy.结果:45例患者中42例完成放疗,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27例,病情稳定7例;2级放射性食管炎18例,3级2例,2级放射性肺炎7例,3级1例,经积极治疗后症状缓解;5例于放疗后3个月内出现食管穿孔,半年内病死;3例因病情恶化而终止放疗,1例放疗后半年因肺部大出血死亡.全组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0.0%和17.8%,其中完全缓解者均生存2年以上.结论:食管癌放疗后局部复发患者IMRT为有效的治疗手段,有一定的临床客观缓解率,但放疗并发症亦较高,应警惕食管穿孔及3级以上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宫颈癌术后调强放射治疗的剂量学特点.方法:选取我院放疗科收治的宫颈癌术后患者20例,在Pinnacle3 V7.0治疗计划系统上对每例患者分别制定4野三维适形放疗(4FC)计划及7野调强放疗(IMRT)计划,进行放射治疗剂量学对比,评价计划靶区(PTV)和危及器官剂量分布特点.结果:①IMRT计划与4FC计划的靶区在平均最小剂量、平均最大剂量,适形度指数CI、剂量均匀度度指数HI上有显著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直肠、小肠和膀胱在30 Gy以上、结肠在45 Gy以上、骨髓在20 Gy以上照射剂量水平,IMRT计划照射体积明显低于4FC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10 Gy以下照射剂量水平,IMRT计划的小肠和结肠的照射体积高于4FC计划的照射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IMRT计划在靶区剂量的均匀性上较差,但在靶区适形性及对正常组织的保护方面优势更显著,和4FC计划相比,明显减少了小肠、直肠、膀胱、骨髓的高剂量受照体积,从剂量学上分析,宫颈癌术后放疗IMRT计划优于4FC计划.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胸壁及锁骨上区两种照射模式的剂量学特点,为临床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0例乳腺癌伴锁骨上区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分别设计三维适形计划(3DCRT)和混合逆向调强计划(Hy-IMRT),计划靶区(PTV)处方剂量为50 Gy分25次。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 DVH)评价两种计划的靶区剂量、均质性指数( HI)及危及器官( OAR)的受量。结果
Hy-IMRT靶区的近似最大剂量D2%分别为明显低于3DCRT(t=-9.821,P<0.05),近似最小剂量D98%明显高于3DCRT计划(t=3.879,P<0.05);混合调强计划靶区剂量均质指数(HI)明显好于3DCRT计划(t=-7.657,P<0.05);靶区平均剂量Dmeam两种计划之间无统计学意义。患侧肺的V20、V30混合逆向调强计划明显低于适形计划( t=-3.401、-4.117, P<0.05),其他危及器官受量无差异。结论胸壁及锁骨上区混合调强技术计划在剂量分布、危及器官保护、HI等方面都好于3DCRT计划。 相似文献
Hy-IMRT靶区的近似最大剂量D2%分别为明显低于3DCRT(t=-9.821,P<0.05),近似最小剂量D98%明显高于3DCRT计划(t=3.879,P<0.05);混合调强计划靶区剂量均质指数(HI)明显好于3DCRT计划(t=-7.657,P<0.05);靶区平均剂量Dmeam两种计划之间无统计学意义。患侧肺的V20、V30混合逆向调强计划明显低于适形计划( t=-3.401、-4.117, P<0.05),其他危及器官受量无差异。结论胸壁及锁骨上区混合调强技术计划在剂量分布、危及器官保护、HI等方面都好于3DCRT计划。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恶性脑胶质瘤术后螺旋断层放射治疗联合口服化疗药物替莫唑胺(TMZ)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2011年10月~2012年8月就诊于沈阳军区总医院的23例脑胶质母细胞瘤术后患者的相关信息,所有患者均应用螺旋断层放射治疗技术调强放射治疗,同步给予替莫唑胺胶囊化疗,其中13例继续服用替莫唑胺胶囊辅助化疗6个周期,5例辅助化疗>6个周期,5例仅同步放化疗未辅助化疗.23例平均随访14个月,对治疗的疗效、不同影响因素与恶性胶质瘤预后的影响和治疗的相关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S)为17.2个月,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为8.6个月,其中KPS评分较高(>80)患者的PFS明显延长;辅助化疗≥6个周期患者的PFS和OS明显延长;手术至放疗时间<4个周期患者的OS明显延长.所有患者均未出现Ⅲ~Ⅳ级毒副反应,耐受性良好.结论 应用螺旋断层放疗技术同步放化疗治疗胶质母细胞瘤安全、有效,具有可行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共面野调强技术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组织受照剂量和体积的影响.方法:选取7例病理确诊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别采用共面野和非共面野调强技术设计放射治疗计划,比较两种计划的靶区、肺、脊髓和心脏的剂量分布差异.结果:非共面野调强计划相对于共面调强计划而言,可在不影响靶区剂量分布的情况下,明显降低肺V5、V10和V20的体积百分比,而对肺V30、V50、脊髓和心脏剂量的分布无影响.结论:在局部晚期肺癌的放射治疗过程中,非共面野调强可能在减少肺组织的受照剂量,降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危险性上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和调强放疗对直肠癌放疗的物理计划特点。方法:选取5例直肠癌病例,进行CT扫描、靶区勾画和三维图像结构重建,分别在Cadplan治疗计划系统上进行三维适形和空间等分的3、5、7、9野的调强放疗计划设计,并对每一计划作出评价。结果:(1)三维适形放疗计划可满足计划靶体积(PTV)剂量要求,但重要器官的剂量分布较差。(2)4个调强放疗计划的PTV和重要器官剂量学参数均优于三维适形放疗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调强放疗计划间各项参数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调强放疗在对直肠癌的放疗中较三维适形放疗有剂量分布的优越性。3野的调强放疗基本可以满足PTV和重要器官的剂量学要求,5野的调强放疗计划最优,7野和9野的调强放疗计划未能显示剂量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调强放射治疗(IMRT)中手术与非手术宫颈癌患者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方法将10例宫颈癌患者根据是否接受手术治疗分为手术组(n=5)和非手术组(n=5),所有患者均采用CT模拟定位机扫描,IMRT计划靶区勾画标准相同,在GMS治疗计划系统上测定危及器官(如小肠,膀胱,左、右股骨头及直肠)的受照剂量,小肠、直肠:5%体积受照剂量(D5)、D10、D20、D30、D40、D50;膀胱:D10、D20、D30、D40、D50;左、右股骨头:D20、D30、D40、D50及其平均剂量、最大剂量、最小剂量。结果手术组患者小肠,膀胱,直肠及左、右股骨头不同体积的受照剂量与非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手术后,只要靶区勾画正确,IMRT不会增加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