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现代医院》2017,(1):15-17
目的通用品管圈小组活动,提高CT/MR患者检查准时率。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以"提高CT/MR病人检查准时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拟定对策及确定目标后组织实施,对比措施实施前后的效果,进行持续医疗检查质量的改进。结果经过品管圈活动的实施,患者检查平均等候时间较前缩短9.6分钟,排队秩序良好,环境安静,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实施,不仅优化了放射科室工作的流程,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及CT/MR患者检查准时率,降低临床各科室的时间成本,同时也提升了品管圈内成员协助团结精神及医疗检查质量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前后的鼻窦冠状位CT检查图像质量,探讨QCC活动在鼻窦冠状位CT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QCC小组,按QCC活动的10个关键步骤开展QCC活动。选取2014年4—11月QCC活动开展前后的检查结果,比较QCC活动前后鼻窦冠状位CT检查图像质量改善情况,总结QCC活动成果。结果:鼻窦冠状位CT检查图像优片率由活动前的69.5%提高至活动后的96.3%,超过了预期目标值,质控成果得到了巩固。结论:QCC活动提高了鼻窦冠状位CT检查图像质量,取得了显著的有形成果,提高了圈员们的团队合作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有效工具和手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py,DR)无线平板探测器在床旁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由无线平板探测器和有线平板探测器分别采集的175张床旁胸部正位片,依照X线的照片评分标准利用双盲法对X线照片进行质量分类,并统计其各自所占的比例。结果:2种探测器分别采集的175张床旁胸部正位片中,使用无线平板探测器采集的图像甲级片率为93.1%,乙级片率为6.9%,无丙级片及废片;使用有线平板探测器采集的图像甲级片率为81.1%,乙级片率为15.4%,丙级片率为3.5%,无废片。结论:DR无线平板探测器所采集的图像能提供更加优质的影像资料,而且操作更加方便,更有利于提高床旁检查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品管圈活动,降低住院患者床旁快速血糖的漏测率,以便及时调整用药,预防并发症发生,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病人满意度,密切医护关系。方法 2014年4月成立品管活动小组,按品管圈主题选定,计划拟定,现状调查,设立目标,找出相关因素,对策拟定并组织实施,效果确认等十大步骤进行。 结果 实施半年后住院患者床旁快速血糖的漏测率由24.29%降至7.13%,住院患者对护士满意度由95%提高至98.5%,平均住院日由于2013年的11.3天缩短至2014年的9.5天,医护关系融洽。 结论 品质圈活动降低了住院患者床旁快速血糖漏测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缩短了平均住院日 ,更加密切了医护、护患关系 。  相似文献   

5.
CR在新生儿胸部床旁摄影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R在新生儿胸部床旁摄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60人的210张新生儿胸部床旁CR片图像并进行评价。结果:210张新生儿胸部床旁CR片中,甲类片201张,甲片率95.7%;乙类片9张,乙片率4.3%;废片0张,废片率为0。结论:CR系统在新生儿床边摄影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实现了影像的数字化并直接进入PACS,阅片速度快,X线照射剂量低,图像质量高,成功率高,为临床提供了影像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干预前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30%的妇科、神经外科、肝胆外科为活动科室,由感染管理处牵头开展以“提高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为活动内容的品管圈活动。根据品管圈活动步骤对病原学送检情况进行现状把握、目标设定、原因解析、拟定对策并实施、评价实施效果。结果:经过品管圈活动干预后,三个科室的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分别从5.19%提高到50.4%、从19.91%提高到62.06%、从14.14提高到了21%,显著提高,且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01)。圈员的品管圈手法应用、自信心等8项能力评分由活动前的1.3~3.3分提高至2.8~4.6分。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并从多维度提升圈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病历质量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组织,运用品管圈PDCA-SDCA方法,选定持续提高病历质量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病历书写质量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制订相应的计划和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对病历书写质量进行不定期检查,并采取有效的巩固措施和整改措施,实施病历质量持续改进。结果:病历甲级率由品管圈活动前94%提高到品管圈活动后98.3%,消灭了丙级病历。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进一步规范了病历书写,提高了病历质量,保障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8.
卜铃铃 《时尚育儿》2016,(3):206-20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静脉输液渗出率中的效果与体会。方法:成立“品管圈”组织,确立降低静脉输液渗出率项目,对静脉输液渗出现象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降低了静脉输液渗出率。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静脉输液渗出率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外科门诊患者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7月-12月,我院外科门诊医护人员成立品管圈小组,对影响患者满意度的要因进行分析,制定对策并实施质量持续改进。结果:改进后外科门诊患者综合满意度为93.08%,其目标达成率为101%,进步率为12.7%。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还提高了全员学习能力、工作积极性及质量管理的意识。  相似文献   

10.
CR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在床旁摄片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简述了CR系统的工作原理并探讨了CR在床旁摄片的应用。方法 用小型移动摄片机按常规摄片条件共摄CR片700张,并对甲级片、乙级片和废片作了统计。结果 优片率明显提高。结论 CR床旁摄片有明显优势,有着广泛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梳理近10年《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刊载的品管圈论文,分析研究热点,为品管圈研究和活动开展提供参考。方法 以“品管圈、QCC、QC小组、品质圈”为关键词,以《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为文献来源,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2012年-2021年收录的品管圈相关论文进行检索,应用NoteExpress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分析,利用BibExcel和Pajek软件构建高频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结果 共纳入172篇文献,刊载品管圈文献处于平稳发展阶段,且地域分布广泛,文献合作程度高,基金支持率较高。172篇文献共用关键词445个、705次,高频关键词包括品管圈、QC小组、问题解决型品管圈、课题研究型品管圈等。结论 近10年来,《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刊载品管圈文献逐渐增加且呈稳定态势,品管圈在医院已得到广泛应用。积极争取基金支持是丰富品管圈活动内涵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妇科手术留置尿管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运用PDCA循环对妇科术后留置尿管健康教育知晓率低者进行原因分析,制订并落实了四项改进措施.结果:实施品管圈后妇科术后留置尿管健康教育知晓率从63.085%上升至83.935%.结论:品管圈的开展可促进临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高护士综合管理能力,增加护士的归属感与成就感,品管圈是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缩短疗养员入院手续办理时间的效果,旨在提高疗养服务质量。方法由医师、护士组成品管圈活动小组,对2013年6月1—3日来院疗养员的入院手续办理时间进行现场调查,并对影响办理时间的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加强圈内学习交流、优化服务流程、更新医疗仪器、建立绿色通道、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等改进措施。结果经过品管圈活动,疗养员入院手续办理的平均时间由原来的11.5 min,缩短至5.3 min。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的缩短疗养员入院手续办理时间,提高疗养员的满意度,并有助于医护人员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慢性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风湿免疫科一组为对照组,二组为实验组。在二组组建品管圈活动小组,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制定解决措施。将实验组和对照组活动前后的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综合考评得分进行比较。结果活动前实验组和对照组护理工作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考核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活动前后护理工作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考核得分无显著变化(P>0.05);实验组活动后护理工作满意度有显著提高(P<0.05),护理质量考核得分显著提高(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及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探讨某三级甲等医院外科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的原因,降低医源性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发生率。方法通过品管圈活动分析医院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的原因,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加强手术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工作等一系列措施,减少医源性非计划再次手术。为提高医院手术病例的医疗质量,降低非计划再手术的发生率提供依据。结果品管圈活动后,非计划再次手术病例发生率由2.74‰下降到1.27‰,干预措施有效减少了非计划再次手术(χ2=6.1,P&lt;0.01)。结论品管圈的应用有效减少了非计划再次手术,干预措施可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品管圈实践与效果分析,探索品管手法提升药学服务质量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品管手法进行药品调配质量控制,分析调配差错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并实施,评估实施对策的效果。结果在品管活动后调配差错率下降了85.75%,效果显著。结论品管圈实践已初见成效,降低了调配差错,提升了服务质量,有效地提升圈员参与自我管理意识和管理制度的执行力,有利于药学服务品质的持续改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术后自控镇痛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创立品管圈、选定活动主题、拟订活动计划、分析现状、设定目标、共同分析影响镇痛质量的主要原因,采用头脑风暴法拟定对策并按计划实施,比较活动前后环节质量及病人自控镇痛效果和总体满意度。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影响镇痛效果的管路问题、护士疼痛知识、镇痛观念、疼痛处置及时性、镇痛护理记录到位率、病人对疼痛控制的总体满意度均得到了明显改善。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改善自控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活动,对留置胃管中的一些不良因素加以纠正,提高置管一次成功率,保证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方法在本科室成立质量管理小组(品管圈QCC,圈名为卫献圈),运用品管工具分析,通过研究留置胃管失败的因素,在本科室两个病区各层次护士统计了253次留置胃管,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0.1%,通过6个月的品管圈活动,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加强技能培训。结果留置胃管253次,一次成功率达到98%,提高了7.9%。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了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改善了病人对护士留置胃管技术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体温单书写缺陷率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以降低体温单书写缺陷率"为活动主题,把握现状,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及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体温单书写缺陷率由活动前的36.66%下降到10.00%,目标达标率96.59%,改善幅度72.6%,圈员自评6项素质能力均正向成长。结论:运用品管圈活动,进一步规范护理体温单的规范书写,提高护理文件书写水平,提高护理质量,避免因护理记录不当引发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医护工作站噪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医护工作站噪声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对策,并将改进前后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医护工作站日均噪声分贝指数,由改善前的78.9分贝降至改善后的60.6分贝,下降18.3分贝;医护工作站日均声源频率,由改善前的388次下降至改善后的169次,下降了219次,下降幅度为56.4%。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大大降低了医护工作站噪声分贝指数及声源频率,有效地控制了噪声,营造了安静、舒适、和谐的住院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