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运动时血压水平与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和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高血压病1、2级患者共80例,均行血脂、血糖、hs- CRP和BaPWV检测,然后所有受试者均接受运动平板试验,分别测量运动前、运动亚极量、运动后的血压情况,按照运动高血压的标准,将受试者分为运动高血压组(H组)和运动血压正常组(N组),比较两组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hs- CRP和BaPWV等指标,以及运动血压水平与hs- CRP、BaPWV的相关性。结果 H组hs- CRP浓度和BaPWV值[(8.42±3.82)mg/L、(19.84±8.13)m/s]均高于N组[(6.64±4.12)mg/L、(15.71±9.24) m/s](均P<0.05),并与运动亚极量时SBP、PP水平具有相关性(hs- CRP与SBP、PP,r=0.26、0.25,均P<0.05;BaPWV与SBP、PP,r=0.29、0.36,P<0.05或0.01)。结论运功高血压患者较运动血压正常者炎症反应和动脉硬化程度更明显,对运动高血压的早期发现和积极干预,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高血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穆林  吴永全 《北京医学》2014,36(2):88-91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主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方法 筛选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90例,入选患者分别检测24 h尿白蛋白定量、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和颈动脉中膜厚度.根据24 h尿白蛋白定量检测结果将入选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A组)和微量白蛋白尿组(MA组).分析微量白蛋白尿与主动脉僵硬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MA组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较NA组显著升高[(11.87±2.13)m/s vs.(8.69±1.2)m/s,P=0.012];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微量白蛋白尿呈正相关(r=0.531,P=0.00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独立于空腹血糖(β=0.036,P=0.236)、收缩压(β=0.082,P=0.123)的影响,与微量白蛋白尿相关(β=0.213,P=0.035).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主动脉僵硬度之间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刘琦 《西部医学》2017,29(3):355-358
【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成都市晋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74例,其中男性125例,女性149例,年龄(6668±723)岁。采用日本全自动动脉硬化测定仪测量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结果 在男性患者,baPWV与年龄(r=0331,P<0001)、收缩压(r=0387, P<0001)、空腹血糖(r=0188, P=0036)和中心动脉收缩压(r=0310, P<0001)呈正相关;在女性患者中,baPWV与年龄(r=0416, P<0001)、收缩压(r=0558, P<0001)、舒张压(r=0184,P=0025)、空腹血糖(r=0201, P=0014)和中心动脉收缩压(r=0465, P<0001)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年龄、收缩压、中心动脉收缩压、增强指数、踝臂指数是baPWV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年龄、收缩压、中心动脉收缩压、增强指数和踝臂指数与baPWV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在北京协和医院健康医学部接受定期健康体检符合入选条件的750例健康体检者为受试者,测定其双侧baPWV,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估baPWV与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动脉血压、踝肱指数及血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并建立线性回归方程。结果最终716例资料完整的受试者平均baPWV为(1224±162)cm/s;其中男503例,平均baPWV为(1257±159)cm/s;女213例,平均baPWV为(1144±143)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平均动脉压以及血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是baPWV的独立相关因素,线性回归方程为:双侧平均baPWV=6.635×年龄+7.285×平均动脉压+2.682×同型半胱氨酸浓度-64.334×性别(男性=0,女性=1)+347.500。结论性别、年龄、平均动脉压以及血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是baPWV的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建立基于光电容积脉搏波(Photoplethysmography,PPG)特征参数的血压检测模型,比较反射式前额PPG和透射式手指PPG的无创血压检测性能。方法 采集130名成年受试者前额和手指的PPG信号,以及参考血压值,并将数据随机分为训练集(80例)和测试集(50例),然后提取预处理后PPG信号的20个时域参数并进行筛选,并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分别建立前额和手指PPG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和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检测模型并进行性能比较。结果 基于前额PPG血压检测模型估计的SBP和DBP与参考血压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8和0.55,绝对误差分别为11.33 mmHg和8.26 mmHg,判断血压异常的准确率为90%,与基于手指PPG血压检测模型比较,各项性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额和手指2个部位采集的PPG信号对血压检测的性能无影响,均可用于无创血压的连续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健康成人颈动脉极速脉搏波传导速度(UFPWV)影响因素。方法收集体检中心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进行健康体检人员300例,按年龄将其分为3组:18~39岁青年组(n=96)、40~59岁中年组(n=173)、≥60岁老年组(n=31)。收集饮酒史、吸烟史、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血清学检查等资料;常规超声测量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极速脉搏波(UFI)技术测量颈总动脉UFPWV,即收缩期开始时脉搏波传导速度(PWV-BS)和收缩期结束时脉搏波传导速度(PWV-ES)。比较左右两侧、不同年龄组颈总动脉UFPWV的差异及影响因素;300例中,随机选取61例,由2名统一培训医师分别间隔24 h以上行脉搏波成像(PWV)检查,评估2名医师之间测量数据的一致性。结果同一受检者左、右两侧颈总动脉UFPWV、I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位医师检测的颈总动脉PWV-BS、PWV-E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间PWV-ES及I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WV-B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WV-BS与收缩压(BPs)、高密度脂蛋白(HDLC)呈线性正相关(r分别为0.172、0.157,均P<0.05);PWV-ES与BMI、BPs、舒张压(BPd)、甘油三脂(TG)及年龄均呈线性正相关(r分别为0.160、0.606、0.189、0.515、0.293,均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显示BPs是影响PWV-BS的独立相关因素,年龄、TG、BPs是影响PWV-ES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UFI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评价健康成人颈总动脉弹性,BPs是PWV-BS与PWV-ES的影响因素,且PWV-ES还受年龄、TG影响。  相似文献   

7.
荆珊  孙宁玲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42):2962-2965
目的 评价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周后降压幅度与脉搏波速度的变化.方法 符合入选标准患者给予非洛地平缓释片5mg治疗,每日1次,每次1片,共2周;如2周末血压达标(<140/90mHg),则继续非洛地平缓释片5 mg治疗12周.共治疗14周.所有患者分别在人选时、治疗第2周末和治疗第14周末检测脉搏波传导速度.结果 所有受试者经意向治疗分析(ITT分析),第2周末血压平均下降21.4/14.2 mm Hg(P<0.01),第14周末血压平均下降24.8/17.5 mm Hg(P<0.01),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下降16.5%和18.4%.血压达标受试者,第2周末血压平均下降22.8/15.1 mill Hg(P<0.01),第14周末血压平均下降25.0/17.9mm Hg(P<0.01),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下降16.7%和18.9%.所有受试者脉搏波速度第2周末相对于基线下降0.58 m/s(P<0.05),第14周末下降0.86 m/s(P<0.05).血压达标的受试者脉搏波速度第2周末相对于基线下降0.55 m/s(P<0.05),第14周末下降0.86 m/s(P<0.05).本研究中共发生56例(21.5%)与研究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未发现与研究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治疗期间较多见的不良事件为头痛、潮红、头晕.治疗后实验室检查或心电图改变无临床显著差异.结论 非洛地平缓释片降压同时可降低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降压疗效可持续,并可显著降低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改善大动脉僵硬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针对高血压患者研究采用臂式电子血压仪和台式汞柱式血压计测得的血压值是否存在差异,及其差异产生的原因。方法:连续入选在高血压专科门诊就诊和住院的高血压患者291人,在每位入试患者均在固定的时间、取坐位休息15分钟以上、避免各种环境因素的刺激以及降压药物的干扰并且在两侧脉搏触诊对称的情况下,同步采用臂式电子动态血压仪和台式汞柱式血压计进行血压的测量,观察两种测量方法测得的血压值的差异。结果:臂式电子动态血压仪测得的瞬时收缩压值较台式汞柱式血压计测得的读数高出7.0±16.5mmHg(P=0.000);臂式电子动态血压仪测得的瞬时舒张压值较台式汞柱式血压计测得的高3.8±12.3mmHg(P=0.000)。在校正了体重指数、腰围和血糖、电解质等多项因素后,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显示甘油三酯和血尿素氮是血压差异的影响因素。结论:在高血压患者中,标准坐位的情况下臂式电子动态血压仪的瞬时血压测量值不管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均显著高于台式汞柱式血压计的测量值,其收缩压的差异更大。甘油三酯和血尿素氮是两种测量方法差异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外周与中心动脉血压的差异性,探讨外周高估或低估中心血压的影响因素和可能机制。方法选择住院患者72例,行诊断性冠脉造影62例,射频消融术建立动脉通路10例,年龄(56.64±15.41)岁,男38例,女34例。其中冠心病32例,原发性高血压18例,糖尿病5例,其他17例。术后同步记录升主动脉与股动脉压力波形,测量并分析外周及中心动脉血压,计算外周血压放大、脉压比率及脉搏波传导速度。结果①肱动脉收缩压与股动脉收缩压升降一致,两者有相关性(r=0.89,P〈0.01);②外周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与中心动脉相应值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外周可能相符或高或低于中心血压。③外周高估中心SBP(52.8%)多为中青年低危人群,外周放大与年龄呈负相关(r=-0.37,P〈0.05);④外周低估中心SBP多见于老年人及高血压患者,老年人(〉60岁)外周血压与中心动脉血压差值较小(P〉0.05),两者平行变化趋势。结论①肱动脉袖带血压能稳定反映外周肌性动脉血压;②外周血压与中心动脉压之间存在差异;③外周血压放大是外周高估中心收缩压的主要原因;④中心动脉硬化可能与外周等于或低于中心收缩压相关。  相似文献   

10.
动脉的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定义 心脏每次向大动脉射血约70ml,从心脏射出血液的冲击作为波动向末梢传出,这种波动叫脉搏波。脉搏波在动脉壁的传导速度即为PWV,其数值可通过测量脉搏波传导时间和两个记录部位的距离求得。计算公式为:PWV(mm/s)=L/t。传播时间(t)为两个波形的时间差,距离L是两个探头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1.
人工测压与动态血压监测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人工测血压的最佳时间和测压次数。方法 对48例高血压患的动态血压监测和人工定时测压进行比较,寻找人工测压最佳时间和测压次数。结果 (1)人工测压6:00-10:00和16:00-18:00为血压高峰,12:00为血压低谷。(2)动态血压监测显示6:00-8:00和16:00-18:00为血压高峰,12:00-14:00和2:00-3:00为血压低谷。结论 人工测血压每天3次,6:00-10:00,12:00及16:00-18:00最佳测压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24h动态血压变化特点,探讨血压异常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方法】对40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复发组)和94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无复发组)进行3年前24h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对两组患者的24h、日问、夜间血压平均值,血压负荷值,血压变异性和血压昼夜节律性进行统计检验。【结果】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复发组)24h、日问、夜间收缩压(systolicbloodpressure,SBP)和舒张压(diastolicbloodpressure,DBP)及SBP和DBP负荷值均明显高于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无复发组),24hSBP和日问SBP及负荷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复发组)日间SBP变异性高于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无复发组)[(16.44±3.19)mmHg(1mmHg=0.1333kPa)比(15.20±4.45)mmHg],SBP和DBP夜间下降率低于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无复发组)[(5±3)%比(7±2)%,(4±2)%比(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压平均值和血压负荷值增高对脑血管病的发生具有影响,血压变异性及昼夜节律性消失与脑梗死复发相关。  相似文献   

13.
Hypertension, defined as diastolic pressure ≥ 90 mmHg and systolic pressure ≥ 140 mmHg, is a major cause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mong black populations globally. Several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prolonged consumption of cocoa or cocoa containing products leads to decreased blood pressure (BP) in hypertensives.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flavonoid content of the top selling cocoa/cocoa based products in Trinidad and Tobago and attempted to determine if consumption of cocoa had any immediate impact on blood pressure levels. The flavonoid content of three 100% cocoa powder products and four cocoa-based formulas was measured using a modified Folin-Ciocalteu procedure. The brand with the highest flavonoid content, 372 gallic acid equivalents, was selected to evaluate the short-term impact of cocoa consumption on blood pressure. Thirty-six participants comprising nineteen hypertensives and seventeen persons with normal blood pressure had their blood pressure recorded on three separate days using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s; the blood pressure was recorded every half hour for eight hours. On the first day, the participants received no intervention but on the second and third days, they received either the intervention (5 g cocoa in 125 ml water) or a placebo, in any order. Statistical analysis conducted using t-test statistic and a 95% confidence interval revealed that whether participants regularly took antihypertensive medication or not, a single intervention of cocoa induced decreases in both the diastolic and systolic BPs that were significant (p = 0.0001). Mean decreases of between 8 mmHg and 18 mmHg were observed.  相似文献   

14.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特点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斌  赖成毅  廖琦 《四川医学》2008,29(1):50-51
目的 总结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特点.方法 10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动态血压监测(ABPM)将血压昼夜节律分为杓型、非杓型、反杓型及超杓型.结果 所有患者中,正常血压节律者占20.75%(22/106),异常血压节律者占79.25%(84/106).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应重视血压昼夜节律的监测,选用合理的高血压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失重对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影响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岱雅  孙喜庆  卢虹冰 《医学争鸣》2005,26(16):1526-1528
目的:利用计算机仿真失重对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根据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利用pspice语言建立改进后的多元非线性人体模型,模型包括人体心脏模型、动脉系统模型、静脉系统模型以及外周血管模型等四部分.利用所建立的模型仿真人体在1G环境下心血管系统主要生理参数,与实验资料对比,以验证其有效性,然后仿真0G与微重力环境下动脉血压与静脉血压的变化.结果:模型仿真的1G环境下人体的主动脉压(ABP)、左室压(LVP)、左房压(LAP)、中心静脉压(CVP),结果与实验数据一致;仿真的0G环境下收缩压(SBP)变化不明显,舒张压(DBP)有降低的趋势;0G和微重力环境下CVP值接近,且相对1G环境下CVP有增加的趋势.结论:仿真模型是有效的,可以模拟失重条件下心血管系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延吉市222名8岁儿童血压的四年追踪观察结果。四年问,收缩压及舒张压的均值,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其中,舒张压的均值,在朝、汉族之间有显著的差异。血压偏高率,8岁时朝、汉族分别为2.63%及1.85%,12岁时分别为5.26%及1.85%,两者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Ketanserin对清醒大鼠血压及血压波动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三线放松功辅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4例、对照组4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降压治疗,试验组辅助练习三线放松功,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诊室血压、自测血压、晨峰血压.结果 试验前两组诊室血压、自测血压、晨峰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练习三线放松功3个月后,试验组诊室舒张压、自测收缩压、晨峰血压均低于练习前,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长期练习三线放松功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福辛普利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终末器官的保护作用.方法: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饲料中给予福辛普利[15 mg/(kg·d)]16周,在清醒状态下记录24 h血压波动性,应用光镜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心脏和肾脏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SHR相比,福辛普利治疗组大鼠的血压波动性(收缩压、舒张压)明显降低(10.7±1.8vs16.3±2.1;9.0±1.6 vs 11.9±1.6),左心室/体质量比、心肌胶原容积分数、肾小球硬化积分与血压波动性呈正相关(0.712,0.686;0.745,0.682;0.651,0.533,P<0.05或P<0.01).结论:福辛普利长期应用可有效减轻SHR的终末器官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经血压(TBP)测量法的临床特点及对血压变化的反应速度和准确性,方法:40例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患者全麻下经足背动脉行IBP监测,同侧上肢行TBP和NIBP监测,每间隔2min同步记录IBP、NIBP和TBP的SBP、MAP和DBP值,每例患者均记录20对数据,结果:IBP和TBP、IBP和NIBP、TBP和TBP之间的SBP、,MAP和DBP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其中以NIBP和TBP的相关性最好(SBP:r=0.98,MAP:r=0.96,DBP:r=0.97)三种测量方法的SBP、MAP和DBP的变化趋势一致。血压出现急剧变化时,与IBP相比,TBP波峰滞后出现,峰值偏低。结论:TBP测量法能较准确地反映患者的无创血压水平,能连续和实时地反映患者的动脉血压状况及变化趋势,但当血压发生急剧和(或)异常波动时需注意其应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