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余莎 《航空航天医药》2012,6(6):748-749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护理方式及注意事项.方法:使用溶栓方式使冠状动脉再通.结果:静脉溶栓成功762例,占72.8%.结论:溶栓治疗可使心肌梗死患者取得较好疗效,护士需掌握娴熟技术及溶栓治疗的方式、步骤以及护理要点,提高溶栓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方法:随机对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包括常规、专科、心理、康复、健康教育的综合护理模式.结果:采用综合护理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症状缓解快,并发症少,治愈率高.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整体的综合护理对提高临床疗效有意义,可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周静 《航空航天医药》2012,23(2):202-203
目的: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多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 分析.结果: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多样性.结论:老年患者要常规做心电图及心肌酶学检测、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三阶段处理法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丽  李明秋 《西南军医》2009,11(3):552-553
目的讨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三阶段处理法护理,减少误诊率和病死率。方法应用美国心脏病发作警报协作委员会(NHAAP)规定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实施三阶段处理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三阶段处理法护理。结果与结论此护理过程有利于医生有效的评估和收治患者,减少误诊率和病死率,护理模式的转变,对改善患者日后的生活质量,控制疾病复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性别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 1996年 6月~2 0 0 2年 4月入住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CCU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 ,满足条件患者 2 32例 ,女性 4 4例 ,男性 18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住院期间并发症、冠脉基本特点以及发病 1个月的病死率。结果 女性患者的年龄 (6 6± 9)明显高于男性 (5 8± 11) ,伴有高血压 (5 4 .5 %和 35 .1% ,P <0 .0 5 )、糖尿病 (4 3.2 %和 17.0 % ,P <0 .0 5 )以及住院期间发生重度心衰 (2 7.3%和 12 .8% ,P <0 .0 5 )的比例均高于男性。两组的冠脉病变基本特征没有显著性差异。女性患者发病 1个月的死亡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15 .9%和 3.7% ,P <0 .0 5 )。结论 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重 ,病死率高 ,尽管接受了介入治疗病死率仍明显高于男性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阐述临床护理工作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介入治疗中的重要性.方法22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介入治疗术中发生的32例次并发症,诸如,低血压、心律失常、心绞痛,造影剂不良反应、以及速走神经反射等均在严密的临床观察与精心的护理下,得到应急处置.结果22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介入治疗术中由于得到精心观察与护理,有效地控制了并发症的持续存在,手术成功率达100%.结论护理工作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获得理想的介入治疗效果起着保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伴消化道出血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将2008-02~2010-09在本院确诊的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析仅有心肌梗塞的113例患者和发生心肌梗塞并发消化道出血的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对比,总结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发现伴消化道出血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般都具有消化道疾病史,其比例18.92%(7/37),大于仅患心肌梗死患者的5.31%(6/113).2组患者抗凝治疗、凝血时间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CK-MB比较情况:χ2=6.52,t=12.34,t=5.17,t=28.74,t=7.59,t=4.22,均有P<0.05.结论:心肌梗死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可能与患者具有胃肠道病史有关,抗凝抗血小板治疗较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影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因素,提高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水平。方法 结合文献将43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死亡与治愈病例进行分析对比,总结两组病例的临床特征。结果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增高的原因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症多、基础状况差、救治难度大有密切关系。结论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转归与心肌梗死的部位、面积、年龄、基础疾病、就医时间及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等多种因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系统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行系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功能指标和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NT-...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昕萍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0):1884-188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方法:对1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护理分析总结。结果:在患者的配合下,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通过对1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迅速解除疼痛,绝对卧床休息,高流量吸氧,立即溶栓、扩张冠脉、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营养心肌、镇静支持对症等治疗。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无胸痛急性心肌梗死268例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分析无胸痛急性心肌梗死(NCPAM I)和有胸痛急性心肌梗死(CPAM I)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将1 446例急性心肌梗死(AM I)患者根据发病时有无胸痛主诉分成无胸痛组(NCPM I组,268例)和有胸痛组(CPM I组,1 178例)。结果:NCPM I组比CPM I组发病年龄大[(68.25±9.57)岁比(62.53±8.69)岁,P<0.05],女性占的比例较大(42.9%比30.1%,P<0.001),伴有糖尿病(DM)者较多(38.1%比20.1%,P<0.001),既往有心衰史者较多(28.7%比11.8%,P<0.001);NCPM I组院前延误的时间较长[(7.78±2.74)h比(5.02±1.47)h,P<0.05],接受再灌注治疗者较少(56.3%比74.5%,P<0.001),梗死相关动脉(IRA)再通率较低(41.8%比56.1%,P<0.001),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者较多(P<0.05),住院病死率较高(15.2%比8.3%,P<0.05);而冠心病家族史、烟酒史、高血压史、职业、梗死部位分布、血脂、血尿酸、肝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功能有下降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无胸痛症状人群比有胸痛症状人群年龄较大,合并症和并发症较多,就诊较晚,再灌注治疗率较低,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影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因素,提高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水平。方法 结合文献将43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死亡与治愈病例进行分析对比,总结两组病例的临床特征。结果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增高的原因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症多、基础状况差、救治难度大有密切关系。结论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转归与心肌梗死的部位、面积、年龄、基础疾病、就医时间及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等多种因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住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静息心率与病死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5年5月690例住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静息心率,按心率不同分为6组,比较各组间病死率差异。结果随着心率的增加病死率增加,部分组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交感神经张力的过度增高不利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王翠  韦福起 《西南军医》2008,10(4):74-75
目的分析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方法选择42例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同时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42名正常人作为对照,对两组人的体重、血压、血糖、血脂进行检测,对家族史、吸烟、酗酒等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心梗组42例患者中吸烟者、有家族史、超体重、血脂异常、高血压及高血糖所占比例与正常人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心梗组中有酗酒、生活不规律、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的36例,占85.7%;正常对照组有不良生活方式30例,占71.4%,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吸烟、家族史、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是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85%有过劳、情绪激动、酗酒等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减少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围手术期的作用。方法:将8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44例与对照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对术后3d内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舒适护理应用在冠状动脉介入围手术期中能显著提高老年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的舒适度,对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方法 选取共30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观察PCI术后并发症,总结常见并发症的种类、发病因素及护理方法.结果 通过严密观察,总结出再灌注心律失常、迷走神经反射、穿刺部位出血等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及时发现并给予对症护理,配合治疗,患者症状能得到及时缓解,均康复出院.结论 加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病情观察,有助及时发现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梁丽  蒋云  潘亚娜  王欢 《西南军医》2009,11(4):773-774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由于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引起相应的心肌细胞发生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坏死。急性心肌梗死是老年人常见的急症之一,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因此掌握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特点,在有效治疗的同时进行早期合理的护理,对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干预(附4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玉英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2):2136-2137
目的:探讨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资料,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人员投诉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和护理质量,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上并不少见,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及时、正确的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对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典型心肌梗死发作者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或紧缩性疼痛,结合心电图等检查诊断并不困难。但非典型心绞痛患者延误诊断亦非罕见。一般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非典型胸痛达1/6.1/3。而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例中,非典型胸痛的发病率可为30.2%,无症状者更是高达42%,而典型胸痛仅占20%。说明在老年人急性心梗病人中,非典型胸痛是一较明显的特点之一。本文结合心内科工作中收集的25例病例,对早期发现症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症状特点,提高对老年患者不典型症状的识别,尽早诊断。方法:对2008-03~2009-12住院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患者中,〈60岁9例(23.7%),≥60岁29例(76.3%);〈60岁组死亡0例,≥60岁老年组死亡3例,病死率10.3%。结论:6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临床表现多样,症状不典型,并发症多。对老年患者就诊时,尤应仔细问诊,诊断思路要宽,尤其对以少见症状为首发表现者应引起高度重视,以免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