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变法治喉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喉痹相当于慢性咽炎,以咽喉疼痛不舒,或似有异物阻于咽喉为主要表现。医家多从风燥痰热或阴虚火旺论治,不应则需变法巧治,临床每易疏忽,兹举例如下,以资参考。一、阳虚喉痹足少阴肾脉循喉咙,挟舌本,若外感热病或急性乳娥治不如法,过用寒凉滋腻之品,戕阳伐气,邪入少阴,以致火虚于  相似文献   

2.
舌为心之苗窍,五脏六腑通过经络、经筋与舌相连,故舌象可反映脏腑的病变。在妇科疾病中,常见舌象有8类: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血热、血寒、湿邪、血瘀类,先辨舌脉,再施治,气虚类健脾益气,先后天共养之;血虚类补血养血,重者填精补血;阴虚类宜滋肾益阴;阳虚则健脾温肾补阳;血热以凉血为主;血寒重在温经散寒;湿热宜清热除湿;寒湿治当健脾益气与利水渗湿同治;血瘀则调气活血行瘀。临床诊疗时,要四诊合参,结合舌象、苔象判断疾病的转归。  相似文献   

3.
医案三则     
一、手术后切口痛郭××,男,82岁。1982年4月1日初诊。患结肠癌术后已二年余,近期切口处隐痛,咳时加重,伴胸闷咳嗽,纳少便秘,舌淡苔腻,脉弦缓。证属年迈气虚,复感外邪,肺失宣肃,津难下达,肠腑气滞,大便秘结致切口处“不通则痛”。又腑气不下,导致肺气上逆而胸闷咳喘。当表里兼治,宜宣肺化痰,通腑  相似文献   

4.
浅识扩张型心肌病的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帅敏 《江西中医药》2000,31(2):26-27
扩张型心肌病最早出现劳累后气逼、心悸、乏力、胸闷、头晕、咳嗽等症 ,甚则咯血。以后症状加重 ,出现夜间气逼 ,端坐呼吸 ,不能平卧 ,下肢水肿 ,口唇发绀 ,颈部青筋暴露 ,虚里搏动明显加强 ,脉结代或沉缓 ,并可出现中风偏瘫并发症。中医学无此病名 ,但有类似症状的描述 ,多见于虚喘、少气及心悸等论述中。如《内经》:“心痹者 ,脉不通 ,烦则心下鼓 ,暴上气而喘。”“肺病者 ,喘咳逆气……虚则少气不能报息。”《伤寒论》中有 :“伤寒脉结代 ,心动悸。”《景岳全书·喘促篇》也有记载 :“虚喘者 ,气短而不息……慌张气怯 ,声低息短 ,皇皇然…  相似文献   

5.
笔者根据心肺生理的相互作用及病理的相互影响 ,撰文了从肺论治冠心病见《辽宁中医杂志》第 1期 ,现就其治疗特点再作一探讨。1 辨证论治 谨守病机1.1 上焦阳微 ,血脉痹阻 ,温肺助阳行瘀。肺气不足 ,寒邪侵袭 ,阴寒乘之阳位 ,造成胸阳不展 ,心阳被扼 ,血不能向四外灌注 ,积于心络 ,寒气搏结 ,遏阳痹脉 ,不通则痛。证见胸闷气短 ,心痛彻背 ,感寒则甚 ,畏寒肢冷 ,面色白光白 ,舌淡苔白 ,脉沉弦结代。治以阳和汤加减 :麻黄、白芥子、肉桂、鹿角胶、熟地、姜炭、桂枝、炙甘草、薤白、丹参、紫苏等 ;若阳虚之极 ,阴寒甚则以参附汤加细辛、良姜…  相似文献   

6.
胸痹心痛是指由胸中闭塞不通,以膻中或胸膺部满闷窒塞,甚则疼痛为主要I临床表现的病证。胸痹之名首见于《黄帝内经》,如《灵枢·本脏》载:“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而首先详于胸痹证治者,当推张仲景,其在《金匮要略》中列有“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专篇,并阐幽发微,将胸痹病机概括为“阳微阴弦”.  相似文献   

7.
一、脉微心悸辨阳虚微者阳虚,悸则心神无主。心阳虚损,故心下筑筑然悸动不宁,喜温喜按、四肢欠温、胸闷气短、舌淡苔白、脉微。治宜辛甘化阳。 [病例一] 张××,男,50岁,教师。素患自汗症,常心悸而不得眠,四肢欠温,迭进中西安神镇静药,病有增无减,苦不堪言。诊六脉沉细而微,苔白质胖嫩。此乃心肾阳衰、心脾虚损、心脉失养所致。治宜辛甘合化以复心阳,佐以益气养血安神之法。药用:桂枝、甘草、白芍、熟附片、党参、麦冬、五味子、当归各10克,炙黄芪30克,柏子仁15克。上方出入加减,连进8剂而愈。  相似文献   

8.
心房颤动的辨证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明扬 《光明中医》1997,12(4):25-27
心房颤动的辨证论治徐明扬江苏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226001)心脏颤动是以心悸、惊恐、胸闷气短、脉促结为主症,属于中医心悸等病范畴。该病的论述首见于《内经·痹证》:“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则喘,嗌干,善噫,厥气上逆则恐。”介绍心痹危重阶段...  相似文献   

9.
陈丽伊  王新佩 《河南中医》2015,35(2):213-214
血痹为体虚受风,卫阳不足,血行不畅所致。若病情属较轻,麻木不甚,脉见微涩,寸、关部微紧,脉微主阳气虚弱,脉涩为血行不畅,紧则是外受风寒之寒闭之脉。用针方面,治疗只需针引阳气令阳气通行,对于血分凝滞之病,不独治血分,可用针刺法引动阳气,亦即"气行则血行"之意。针能导引经络去诸痹,故宜针引气血,以泻其邪,而"用针之类,在于调气""调气"不仅是调阳气,调血气,还调一身之气,气被调动了,阳气行则外邪去,气血调和,则寒散痹除。用药方面,张仲景治血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以益气通阳,和营行痹,此方即桂枝汤去甘草加黄芪,倍用生姜。为何要去甘草加黄芪,倍用生姜?去甘草之意在于去掉甘草的缓和之性,使药效更快发挥作用;倍用生姜是取其辛温行阳,温振中阳而行卫表,助桂枝走表散邪,阳通血行,血痹自除。  相似文献   

10.
痹证治验     
<正> 痹证俗称“风湿”。《素问·痹论》篇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在痹病辨治中,一定要认清痹为风寒湿合而为病,其偏风,偏寒,偏湿,只说明用药当以胜者为主,但在辨治始终,都要紧握三气杂合成病,不可举一废二,才能药中肯綮。兹举治验三则如下: 一、风胜行痹关某,男,55岁,1980年6月8日初诊。自诉一月来肩胛及两胁游走性疼痛,时痛时止,有时疼痛牵及两臂和腰臀部,甚则转侧不利,行动困难。脉浮缓而带弦,舌淡苔白。血沉30毫米/小时(长管法),抗“O”1250单位。诊断为风胜行痹。治宜祛风宣痹。处方:秦艽15克,石南藤15克,海风藤15克,威灵仙15克,郁金12克,木通12克,泽泻12克,淮山15克,黄精15克,菟丝子10克,丹  相似文献   

11.
对心痹的认识及用药注意点盐城市中医院(224002)姚映芷关键词心痹1心痹的病因病机心痹,是中医学中五脏痹之一。《素问.痹论》说:“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逆则恐。”这说明了心痹是由反...  相似文献   

12.
项葛霖 《新中医》1997,29(8):61-61
胸痹主要指“阴寒痰湿痹阻胸阳”所致的胸痛、胸闷、痛彻背肩,喘息不得卧等症状而言,其病变主要在心脉。本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治疗颇为棘手,现将仲景治胸痹归纳为8法,简述如下。1通阳散结,豁痰下气法此法用于胸阳不振,痰饮上乘,肺气失其肃降,阳虚邪痹,气机不通,不通则痛。症见心胸疼痛骤作,痛引肩背,或胸部憋闷如重压感,心悸气短,动则加剧,坐卧不宁,胸闷自汗,头目眩晕,腰肢软,舌下有瘀筋,舌暗红、苔薄白,寸口脉沉迟,或关上脉细而紧。一般多用括萎薤白白酒汤。方中瓜萎开胸中痰结;薤白辛温通阳,豁痰下气;白酒轻…  相似文献   

13.
李士懋教授运用平脉辨证思辨体系治疗痿痹病疗效突出,在寒证痿痹的临证思辨过程中首分虚实,以脉解症,以脉解舌,进而分析病机、确立治法和方药。虚寒者,脉多弦拘而弱或少力,治以扶正补虚为主,滋养脏腑为辅,可加大寒痉汤温补之品的剂量;实寒者,脉多弦拘紧而紧实,沉取有力,治宜祛邪和络。并通过医案说明治疗痿痹的平脉辨证思路和选方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14.
阴阳燥湿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阴阳各具潮湿、干燥之性,燥邪当属阳邪之列,进而言阴阳偏盛偏衰,可致燥湿之病,阳盛则热而生燥,阴盛则湿多兼寒,阳虚则湿,甚则寒,阴虚则燥,甚则热。其治阳盛则清热为先,润燥即在其中,阴虚则润燥为先,其甚则滋阴盛火并行;阴盛则祛寒兼燥湿,阳虚则视其在脾在肾,在脾宜温燥,在肾宜温润。药性的刚柔燥润,与四气五味结合,对药物性能、功效的认识就更全面了。阴阳燥湿论宜与阴阳寒热论相结合,以构成中医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5.
刘××,男,51岁,干部。1984年4月17日初诊:患者眩晕三年余,伴头痛,晕甚则胸中泛泛欲吐,动则加剧,静则稍舒,面色青白,饮食二便尚可。舌淡、苔白,脉弦细。虽经多方治疗而效果不佳。观前所服处方,多为养阴、平肝、补气之品。诊为肝胃虚寒浊阴上逆,治宜温中暖胃,散寒止呕,兼以祛风止痛。处方:吴茱萸6克,党参、白蒺藜、茯苓各15克,白芍、牡蛎各20克,生姜三片,大枣4枚,三剂。二诊:药后诸证俱减,舌淡,脉细。照方党参加至  相似文献   

16.
伤暑无汗证是夏季临床常见病,以中南卑湿地区发病较多,其特征为身居烈日下亦无汗,伴皮肤干燥,触之有灼热感,体温正常或稍升高,心中烦热,胸闷气喘,口渴或渴而不甚,舌淡、苔白,或舌赤、苔少,脉虚细或虚  相似文献   

17.
《光明中医》2012,(2):264-264
孙某,男,47岁。间断性胸闷气短1年余,劳累情绪激动时加重。1年前曾行心脏支架手术2次,现仍胸闷气短,且呈加重趋势。查面色萎黄,形体肥胖,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滑。诊为胸痹,证属痰湿阻滞,治宜健脾化湿,通阳宣痹。方用瓜蒌薤白桂枝汤加  相似文献   

18.
孙法元 《河南中医》2002,22(3):42-43
外感后遗咳嗽指外感咳嗽因失治、误治或治而未愈之后遗咳嗽 ,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其病程短则几天 ,长则半年或 1年以上 ,缠绵难愈。笔者多年来运用一服散治疗外感后遗咳嗽 ,效果颇为满意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表现可见反复咳嗽 ,以夜间及晨起为甚 ,伴喉痒、气促。兼肺寒证可有咳嗽痰多质稀白 ,舌淡苔薄白 ,脉浮紧 ;兼肺热之症 ,表现为咳嗽气粗 ,咳痰黄稠 ,咽喉疼痛 ,舌红苔黄 ,脉数 ;兼气分实热 ,则有身热、口渴、便少或便秘之症 ;兼伤阴者则表现为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 ,难以咯出 ,咳则费力。2 治疗方法一服散 :制半夏 10g ,苏叶 10 g ,苦…  相似文献   

19.
正风痹候导引法原文痹者,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其状:肌肉顽厚,或疼痛。由人体虚,腠理开,故受风邪也。病在阳日风,在阴日痹,阴阳俱病,日风痹。其以春遏痹者为筋痹,则筋屈。筋痹不已,又遇邪者,则移入肝其状夜卧则惊,饮多,小便数。夏遇痹者为脉痹,则血凝不流,令人萎黄。脉痹不已,叉遇邪者,则移入心。其状心下鼓,气暴上逆,喘不通,嗌干  相似文献   

20.
寒滞肝脉是寒邪凝滞肝的经脉的病变。笔者就此略谈自已的看法,敬请同道指教。一、寒滞肝脉的常见类型、证状与治疗寒实证:由于外感寒邪,入侵肝脉,肝经气血凝滞,肝气失宣,络气痹阻。证见少腹胀痛,牵及睾丸,坠胀疼痛或阴囊收缩,疼痛拒按,受寒甚,得热则缓,脉沉弦或迟。治宜温肝散寒,通络止痛。方如天台乌药散加减。虚寒证:由寒实日久伤阳或他脏之阳气不足转化而来,或过食生冷,误用寒凉药物等损伤肝阳。证见睾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