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亚星 《中外医疗》2009,28(33):164-165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是在角膜磨镶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屈光性角膜手术。由于其保留了角膜上皮和前弹力层的完整性,因此更加符合角膜的解剖生理结构,具有预测性好,视力恢复快,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回退小,矫正屈光范围大等一系列优点,成为了目前屈光矫治手术中开展最多,最为广泛的手术。但是高度近视患者预期矫正的屈光度较高,角膜切削深,残留角膜较少,在接受治疗时往往受到角膜厚度的限制。另外,高度近视本身还伴随着复杂的病理改变。而高度近视患者又是最迫切想要摘除眼镜的群体,因此,LASIK治疗高度近视能否达到较好的疗效是人们及其关注的问题。本文借鉴国内学者对PRK临床效果分析的标准,即有效性、预测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对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Lasik治疗超高度近视的疗效与并发症。方法:应用美国雷塞公司生产laser Scan LSX准分子激光治疗仪治疗超高度近视眼(〉-10.00D),术后随访2年并对术后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术后两年的视力基本达或超过术前预矫视力,所有患者裸眼视力均高于术前带镜视力。与术前预矫视力比较,视力不变或上升占90.6%.绝大数人获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结论:Lasik治疗超高度近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LASIK治疗高度近视术中角膜瓣厚度的测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仪对飞点扫描LASIK手术前后角膜形态进行分析,评估LASIK术后角膜形态改变情况与临床效果的关系。方法对29例(58眼)高度近视 (-6.00~-10.00DS)患者行LASIK手术,观察术前和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裸眼及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角膜地形图形态、模拟角膜曲率计度数(Simk)的改变。结果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角膜地形图平滑型分别占82.76%、89.66%、93.10%,且相对稳定,其他形较少,无中央岛形成,切削形态随时间延长逐渐变规则。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裸眼视力≥1.0的百分比构成分别为100%、96.55%、96.55%。屈光度较术前明显改善并且在术后6个月基本稳定,术后模拟角膜计度数(Simk等效值)及Simk差值较术前明显降低,并随时间延长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术后3~6个月基本稳定。结论角膜地形图的检查和分析能清楚地显示LASIK术角膜表面形态变化,有利于个体化实施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获得更完美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采用LASIK治疗高度近视眼(平均-11.2±1.86D)195只,术后第1,6,12个月随访观察.结果:术后第1,6,12个月裸眼视力达到0.5和1.0者分别为84.1%,79.0%,74.9%和61.0%,57.9%,55.9%;术后第1,6,12个月屈光度在预测矫正度±0.50D和±1.0D者分别是68.7%,63.1%,61.5%和79.0%,75.9%和74.9%.结论:LASIK治疗高度近视有较好的效果,手术中并发症与术者手术技巧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 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行 L ASIK手术的 2 5例 4 8只眼按屈光度 (等值球镜 ,下同 )分为 A组 (屈光度为 - 6.0 0~ - 9.75 D)和 B组 (屈光度为 -10 .0~ - 2 0 .0 D) ,术后进行半年的随访观察。结果 术后 6个月裸眼视力≥ 0 .5和≥ 0 .8者 ,A组分别为 10 0 %、94 .73 % ;B组为 90 .4 7%、63 .15 %。术后 1、3、6个月时 2组角膜地形图前表面曲率各自无统计学差异 ( P>0 .0 5 )。术前屈光度高则手术预测性下降。结论 L ASIK手术治疗高度近视范围广 ,稳定性、安全性良好 ,术后视力恢复快 ,并发症少 ,尚需进一步观察其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7.
RK术后欠矫的LASIK治疗对泪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RK术后欠矫的患者经LASIK手术后的泪膜稳定性的改变。方法对16例(21眼)RK术后残留近视患者行LASIK治疗,分别在术前、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及半年时询问干眼症状并进行荧光素试验、孟加拉玫瑰红染色和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量测定,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涩感:术后1周时,术眼干涩感明显加重,差异有显著意义;异物感:术后1天、1周时术眼异物感显著加重;灼烧感:术后1天、1周时术眼灼烧感比术前明显加重,有显著差异。荧光素染色:术后1天、1周、1个月时,术眼角膜荧光素着色较术前显著增多,术后3个月和6个月与术前比无显著差异;虎红染色:与术前比,术后1天、1周、1个月时,术眼虎红着色点明显增多,有显著差异,术后3个月和6个月则无显著差异。BUT:与术前比较,术后1天、1周及1个月时,BUT显著缩短,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较接近术前水平,无显著差异。术后1天,泪液分泌量增加,有显著意义,其余各个时间点泪液分泌量均下降,仅在1周、1个月时差异有显著性。结论RK术后欠矫患者接受LASIK治疗对泪膜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可在术后1个月后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中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中高度近视58例115眼,分为LASEK组治疗28例55眼,LASIK组治疗30例60眼。术后1周,1、3、6和12个月随访检查视力、屈光度、角膜地形图和角膜雾状混浊(Haze)等并发症。结果术后12个月,裸眼视力≥0.5、≥1.0者,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最大散光轴度与术后12个月的轴度比较,≤±15°者,LASEK组明显多于LASIK组(P<0.05),≥±30°者,LASEK组明显少于LASIK组(P<0.05);角膜地形图分析平均角膜中央屈光力与周边屈光力的差异,LASEK组(1.30D)明显小于LASIK组(1.63D),P<0.01);LASEK组角膜Haze明显高于LASIK组角膜层间混浊(P<0.01),但均为对视力无影响的<0.5级的混浊。结论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效果好,避免了角膜瓣相关的并发症,有可能成为今后主要的屈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erinSituKeratomileu sis,LASIK) ,是一种较先进的角膜屈光手术 ,比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PRK)更为合理。现将我院行LASIK手术的 43例 - 8 0 0D以上的高度近视患者的治疗及随访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 1999年 1月~ 3月在我中心接受LASIK治疗的高度近视患者 43例 (82只眼 ) ,其中男 2 5例 ,女 18例 ,年龄 18~ 5 0岁 ,等值球镜屈光度为 - 8 0 0D~ 2 3 0 0D (平均 - 9 2 5D± 2 13D) ,等值柱镜屈光度为 -0 5 0~ 3 5 0D (平均 -…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观察最优化屈光性角膜切削术(optimized refractive keratectomy,ORK)后泪液分泌、泪膜稳定性的改变,分析其与干眼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80名近视眼患者实施双眼ORK手术,分别用荧光素法和schirmer Ⅰ试验(基础分泌试验)测定患者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泪膜破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 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 方法 将 46例 90眼屈光度 >- 6 .0 D患者分两组 : 组 - 6 .2 5~ - 10 .0 D,6 3眼 ; 组≥ - 10 .2 5 D,2 7眼。L ASIK术后随访时间 1年以上 ,对术后视力、屈光度和并发症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 术后 1年时两组术后裸眼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率为 组 93.7% , 组 88.9% ;屈光度等值球镜预测率在± 1.0 D以内的 , 组为 95 .2 % , 组为 88.9% ;未出现影响视力的严重并发症。 结论  L ASIK手术是治疗高度近视的理想手术 ,稳定性、预测性好 ,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对近视散光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美国VISXSTARs4型准分子激光系统对296例(538只眼)近视散光患者进行治疗,其中LASEK组近视度数在-1.0D~-10.0D,共119只眼;LASIK组近视度数在-1.0D~-16.0D,共419只眼;二组患者散光度数均在-0.5D~-5.0D。结果术后视力:二组患者均随访1年以上,LASEK组视力均≥0.5,其中92.18%的患者≥0.8;LASIK组视力均≥0.5,其中91.87%的患者≥0.8。结论LASEK和LASIK治疗近视散光安奎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微型角膜刀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 LASIK)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治高度近视的疗效。评估两种术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采用美国VISX StarS4激光机,Epi LASIK组采用Moria平推型微型角膜上皮刀制作角膜上皮瓣,用浸有0.02%丝裂霉素C的海绵片,LASIK组采用Moria旋转型角膜板层刀制作110 μm厚度角膜瓣。随访6月以上,对两组术后症状、视力、屈光等进行比较。 结果: 术后1周Epi LASIK组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0.8眼数比例(47.8%)明显少于LASIK组(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056,P=0.000);术后1、3、6个月Epi LASIK组UCVA≥0.8眼数比例(分别为95.7%、97.8%、97.8%)与LASIK组(分别为97.9%、97.9%、9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两组屈光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23,P=0.000);术后1、3、6个月两组屈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LASIK手术仍是目前治疗近视的主流,Epi LASIK治疗高度近视安全、有效,虽然视力恢复较LASIK慢,但手术矫治范围广,长期疗效尚待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的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其处理和防治措施。方法:应用TECHNOLAS217准分子激光治疗仪和HANSATOME显微角膜板层刀(BAUSCH&LOMB,USA)对565例(1126眼)近视患者行LASIK,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做相应处理。结果:术中并发症:角膜血管翳出血78眼(6.93%),球结膜下出血37眼(3.29%),角膜瓣偏位7眼(0.62%),游离角膜瓣1眼(0.09%),角膜瓣形成不全3眼(0.26%),薄角膜瓣2眼(0.18%),角膜层间异物残留23眼(2.04%),角膜瓣抽吸环假吸1眼(0.09%),角膜瓣对位不良13眼(1.15%),激光停止发射3眼(0.27%);术后并发症:干眼症897眼(79.66%),角膜瓣下上皮植入2眼(0.18%),层间沙漠反应3眼(0.27%),眩光现象7眼(0.62%),屈光过矫2眼(0.18%),欠矫17眼(1.51%),屈光回退13眼(1.15%)。多数并发症经治疗和处理后,未对视功能产生显著影响。结论:LASIK治疗近视虽然安全有效,但仍存在许多并发症,其中以制作角膜瓣引起的最常见,对术中、术后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将明显减少和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高度近视患者实施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I。ASIK)手术后角膜后曲率的改变,并探讨影响角膜后表面曲率改变的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期间于武警总医院眼科实施I。ASIK手术治疗的高度近视患者60例,对120例眼使用orloscan1I裂隙扫描角膜地形图系统分别在术后30、60、90、180d测量角膜后表面曲率,对比后表面曲率变化,并分析其与术前眼压、承载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术前及术后30、60、90、180d的角膜后表面曲率半径分别为(6.53±0.24)、(6.40±0.25)、(6.44±0.23)、(6.41±0.22)、(6.38±0.21)肚m,析因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术前眼压以及承载因子都会造成术后早期角膜后表面曲率不同,且术后早期角膜后表面曲率变化与术前眼压以及承载因子呈正相关的关系。结论:LAsIK术后60d内患者角膜后表面存在向前膨隆,向前膨隆在术后60d后逐渐恒定,向前膨隆与术前眼压、承载因子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 (LASIK)治疗复性近视散光的有效性和预测性。方法 :采用LASIK对6 0例 (110只眼 )复性近视散光进行治疗。根据散光度大小分为二组 :A组 (- 2 2 5~ - 3 0 0 )D ;B组 (- 3 2 5~ -6 0 0D)。观察手术前后的视力和屈光度。结果 :A组术后平均散光度从术前 (- 2 5 1± 0 6 8)D下降为 (- 0 5 1± 0 2 5 )D。B组术后的平均散光度从术前 (- 3 85± 0 4 6 )D下降为 (- 0 5 2± 0 2 2 )D。术后 12个月时两组残留散光度无明显差别。两组术后的平均裸眼视力均好于术前矫正视力。结论 :LASIK治疗高度近视伴中高度散光 ,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磨镶术(LASEK)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两种手术方式对近视矫治术后对比敏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条件相匹配的近视患者各24例(48眼),分别采用LASEK及LASIK矫治近视。用对比敏感度测试卡(美国F.A.C.T)检查并对比分析患者在术前和术后1月、3月、6月、1年时的对比敏感度值。结果与术前比较,LASEK组在术后1月对比敏感度值在各空间频率段均明显下降(P均〈0.05),术后3月均恢复至术前水平(P均〉0.05);LASIK组在术后1月、3月对比敏感度值在各空间频率段均明显下降(P均〈0.05),在术后6月恢复至术前水平(P均〉0.05)。2组术前各空间频率段对比敏感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ASEK组在术后1月、3月、6月、1年各空间频率段的对比敏感度值均高于LASIK组(P均〈0.05)。结论 LASEK对术后对比敏感度的影响较LASIK小,视觉质量优于LASIK。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LASIK)后影响眼压测量值的因素.方法:对150例(285只眼)近视病人行LASIK并随访1a,对手术前后的角膜厚度、角膜曲率及眼压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LASIK术后3、6、12mo的角膜厚度、角膜曲率及眼压测量值均较术前明显下降.有显著差异意义(P<0.01).术前及术后3、6、12mo的眼压测量值与角膜厚度、角膜曲率呈正相关.结论:LASIK术后眼压测量值低于术前,角膜厚度和角膜曲率是影响眼压测量值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