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多由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或其他感染引起的,临床以血尿、水肿、蛋白尿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本病由于发病急、并发症多且复杂,所以加强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2.
慢性盆腔炎中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赖冠珍  尤昭玲 《中医药导报》2005,11(11):76-78,87
文章就慢性盆腔炎发病概况及中医病因病机和治法进行了综述,总结提出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机是血瘀、湿浊及久病正虚。中医药多在辨证分型指导下治疗本病,疗效肯定。但由于辨证分型不统一,且多使用汤剂,服用不便,故提出应在研制有效剂型方面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帕金森病(PD)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增高、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由于其发病原因及机制不明,故临床上尚未找到理想的治疗途径。近年来针灸治疗本病的研究较多,且临床上取得  相似文献   

4.
再生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5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关桐  肖翔 《中医正骨》1999,11(8):15-16
临床研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IschemicNecrosisoftheFemoralHead INFH)是骨的活成分(骨细胞、骨髓细胞和脂肪细胞)死亡所引起的病理过程,是由于髋部创伤如髋关节脱位和股骨颈骨折与某些药物如激素的应用以及一些内科疾病等原因所引起。国内大多中医学者认为在中国传统医学中本病属“骨蚀”范畴,发病原因主要由于暴力所伤、六淫邪毒、先天后天禀赋不足、七情过劳等。近年来该病发病率不断提高,兼之发现较晚,漏诊率高,导致残疾率高,在儿童与成人中都有累及,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影响。中医药…  相似文献   

5.
针药结合治疗带状疱疹10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带状疱疹系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同时累及神经和皮肤的常见病。本病发病突然,发展迅速,骤然出现密集成群的水疱,且伴有剧烈烧灼刺痛。现代医学治疗带状疱疹主要以消炎、抗病毒及对症治疗为主,但由于细  相似文献   

6.
本病之主要病变是小肠的急性出血性坏死性炎症。发病及病情经过均较急,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便血、发热、呕吐、腹胀等。近年来,由于重视了本病的防治,故其发病率下降,治愈率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7.
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是较常见的胆道疾病,由于老年人生理上的特点,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发病率明显增高,且容易发生坏疽、穿孔,并发休克,死亡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近年来医学界对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方面,取得较大进展。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1发病机制1.1现代医学对本病发病机制的认识1.1.1胆囊管梗阻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发病的原因主要是胆囊管梗阻和细菌感染犤1犦。胆囊管梗阻大多由于胆囊结石或寄生虫阻塞胆囊管引起,刘永锋犤2犦通过1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  相似文献   

8.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glomerulonephritis,HBV-GN)是指由乙肝病毒引起的肾脏损害,膜性肾病是其最主要的病理类型。本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断目前尚未明确,根据近年来的报道,本病的主要发病人群是青少年,且男性居多。本文旨在结合多篇文献讨论目前HBV-GN的中西医研究。  相似文献   

9.
秋季腹泻主要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发病者多见于3岁以下,尤其是18个月以内的婴幼儿。由于小儿胃肠功能较弱,胃液及消化液相对较少,胃肠道的抵抗力差,易感染此病毒,发病后症状较重,故称“婴幼儿秋季腹泻”。 发病初期表现流涕、咳嗽、发热、咽痛等感冒症状,大便每日数次,且伴有呕吐、腹痛,易被误诊为胃肠型感冒。本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起病急,体温高(38℃—40℃),胃  相似文献   

10.
<正>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NB)是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之一,发生率为25%~87%;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绝大部分学者认为因长期的糖尿病引起自主神经病变,膀胱括约肌功能不全及膀胱张力低下是其主要致病因素[1]。长期的尿频、尿失禁、排尿不尽容易导致泌尿系统感染,甚至进展为终末期肾病。由于本病病情复杂且反复,临床疗效多不见佳,笔者近年来在西医常  相似文献   

11.
颈源性眩晕是一种以眩晕和平衡失调为特征的临床常见疾病,且多数患者伴有颈部疼痛,其主要是由于颈部异常传入神经活动而发生的异常空间定位和共济失调的非特异性感觉障碍。颈源性眩晕症状在临床上十分多见,既往缺乏对本病的发病机理的认识,常与美尼尔综合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甚或躯体化障碍等精神病混淆,而使得治疗效果不佳,因此加强对本病病因的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儿童颈椎病发病多与损伤有关,损伤导致颈椎椎体呈三维空间位移,引发颈椎内外平衡失调.对于本病的康复治疗方法主要有旋转复位手法、注射疗法、刮痧疗法、中药熏蒸等,且应平时让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方可有效预防本病.  相似文献   

13.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血管炎综合征,紫癜性肾炎是儿童继发性肾脏疾病的主要病理类型。然本病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确,治疗上仍存在争议。传统医学对本病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诊治方面优势显著且复发率低,本文就近十年传统医学对本病的探索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4.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中医治疗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桂红 《河北中医》2001,23(3):237-239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serouschorio -retinopathy)是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 (RPE)屏障功能失常 ,形成黄斑部视网膜神经上皮浅脱离[1 ] 为特征的常见眼底病 ,属中医视瞻昏渺范畴。患者大多为 2 0~ 5 0岁的青壮年男性 ,多单眼发病。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以下简称本病 )在我国发病率较高 ,为最常见的眼底病之一。虽有自限性 ,但有视力障碍重、病程长、易复发等特点 ,目前西药尚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方法。 1995~ 1999年 ,眼科临床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一定进展 ,现就有关临床报道综述…  相似文献   

15.
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又称为"口眼歪斜"。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病急速,以一侧面部发病多见。相当于西医学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最常见于贝尔面瘫。认为因风寒导致面神经血管痉挛引起局部缺血水肿、面神经受压、神经营养缺乏,甚至引起神经变性而发病[1]。笔者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患者自身气虚机表不固,风邪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于工作负荷加重,长期伏案工作者增加,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呈上升趋势,且越来越年轻化。本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椎骨质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原因引起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椎动脉、交感神经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可出现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视物模糊、耳鸣耳聋、听力下降,甚至猝倒等症状。目前治疗本病以对症处理为主,但病情不稳定,症状易反复。笔者采用角度定位旋转侧扳法治疗本病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吴萍 《辽宁中医杂志》2012,(6):1038-1039
中风病是如今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疾病之一。本病发病较急且病因病机复杂,中风的病理因素主要为风、火、痰、气、瘀、虚,肝肾阴虚,气血衰少是其主要病机,肝肾在中风病的发病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就肝肾阴虚与中风病的关系及治法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8.
正强直性脊柱炎[1-2]是以脊椎、骶髂关节以及近躯干部的大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炎症为主,并侵及四肢关节和其他脏器的全身性疾病,久之,可引起脊柱及关节畸形。本病属于中医的"痹证"、"腰疼"等范畴,主要是由于素体肾虚,复感风寒湿邪,闭阻经络,气滞血瘀所致。本病多以隐渐发病为主,少数患者为急性发病。  相似文献   

19.
中医认为湿热为痛风性关节炎发病的前提条件,湿热痹阻关节是本病的病机。伏痰是本病的主要病理基础,饮食、外邪、瘀血、体虚均可触动伏痰,痰动闭阻经络关节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病机,分期论治是主要治则。急性期以祛邪为主,缓解期健脾、益肾、祛湿、化痰,且针药结合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等为主要症状,以结肠黏膜慢性炎症和溃疡形成为病理特点的一种消化道疾病。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更由于本病治愈难度大,且愈后又常易发,并与结肠癌的发病亦存在一定的关系。笔者用乌梅丸加减治疗本病39例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