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法,也称和解法,为医门八法之一,其涵义古与今不尽相同。后世多称仲景的小柴胡汤为和法的代表方,其实,仲景所称的“和”或“和解”的方治,并非专指小柴胡汤一方。一、仲景所说“和法”的涵义《伤寒论》第386条:“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这是论中条文明确指为“和”或“和解”的唯一方治。此外在第70条:“发汗后,怒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第213条;“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溅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  相似文献   

2.
和法为中医传统治疗八法之一在《伤寒论》中,调和营卫,和解表里,和中健脾及补泻合施,寒热并用诸法均可归属和法范畴和法的应用原则应是补虚之中兼达其邪,常用于疾病初期的体虚感邪及疾病中后期的正邪相持或虚中夹实阶段。  相似文献   

3.
和法为中医传统治疗八法之一。在《伤寒论》中,调和营卫、和解表里、和中健脾及补泻合施、寒热并用诸法均可归属和法范畴。和法的应用原则应是补虚之中兼达其邪,常用于疾病初期的体虚感邪及疾病中后期的正邪相持或虚中夹实阶段。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八法”的概念,但是在该论著中“八法”已具雏形,并有具体的应用。本文试对“和法”的形成、实质、概念及其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伤寒論》是中医学习辨証施治較有系統的书,是后汉张仲景的傑出著作。学习中医,必須要讀《伤寒論》的重要意义,已經为大家所熟知了,但是究竟如何閱讀才好?我想从以下几方面拉杂談一下,仅供初学《伤寒論》者的参考吧。一、选本一般讀《伤寒論》的,往往都是讀注本的多,很少有从《伤寒論》白文本着手,其实这是研究伤寒論的关鍵問题,不应该忽略。因为白文本是仲景《伤寒論》的基本  相似文献   

6.
学习《伤寒论》,首先要解决一个认识问题。有人说,《伤寒论》是后汉张仲景所著,距今已一千七百多年,是过时的、无现实意义的医书了,只有由明清两代发展了的温病学说才有现实指导意义。关于伤寒和温病的问题,从寒温病学说的源流来看,伤寒学说是温病学说的基础,温病学说是伤寒学说的发展,它们是一脉相承的。从寒温学说的内容来看,虽然  相似文献   

7.
谈谈《伤寒论》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法是中医八大治法之一,关于下法,《内经》仅提出“中满者,泻之于内”、“其实者,散而泻之”、“留者攻之”等理论原则。《伤寒论》不仅发挥了《内经》理论,而且把下法理论和临床实践融合一体,针对各种应下之证,立法设方备药,将理、法、方、药有机贯联,既具体又实用,故《伤寒论》下法一直被历代医家所重视和沿用,临证救治重危病人,常建殊功,也是中西医结合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最近,笔者再次通读了《伤寒论》,觉得其所论下法确有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价值,现谈谈肤浅的学习心得。  相似文献   

8.
谭勇  姜春燕 《北京中医》2004,23(2):108-109
和法在《伤寒论》中运用广泛 ,本文从调和营卫、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表里双解、寒热并用和虚实兼顾六方面对和法进行了概括性探讨。  相似文献   

9.
和法在<伤寒论>中运用广泛,本文从调和营卫、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表里双解、寒热并用和虚实兼顾六方面对和法进行了概括性探讨.  相似文献   

10.
对于《伤寒论》汗、吐、下三法,医家很少异议,而对《伤寒论》的和法,则众说纷坛,莫衷一是,日人丹波元坚甚至否认和法的存在。因此,有必要作深入的探讨。和法的意义何谓《伤寒论》的和法?清程钟龄说:“伤寒在表者可汗,在里者可下,其在半表半里者,惟有和之一法焉,仲景用小柴胡汤加减是也。”近人也声称“和法的正治法,完全是和解少阳或邪势大部偏于少阳的治法”。笔者认为,和法并不专为治疗半表半里的少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和法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法,是中医的主要治法之一.将和法内涵全面体现于临床者,当首推张仲景《伤寒论》.兹对《伤寒论》中主要和法和方作以简要分析,以窥和法经典运用之一斑.  相似文献   

12.
阎振立 《中医药学刊》2004,22(9):1683-1684
和法,是中医的主要治法之一。将和法内涵全面体现于临床者,当首推张仲景《伤寒论》。兹对《伤寒论》中主要和法和方作以简要分析.以窥和法经典运用之一斑。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和法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和法”,就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作用以祛除病邪的一种治疗方法。医圣张仲景善用和法 ,在《伤寒论》一书中体现“和”法的方剂甚多 ,主治颇广 ,可谓开后世和法之先河 ,为后世和法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文择其要者加以浅议 ,冀以窥其和法用药之端倪。1 解肌表 ,调和营卫 《伤寒论》1 3条云 :“太阳病 ,头痛 ,发热 ,汗出恶风 ,桂枝汤主之”。此为太阳中风表虚证的治法。太阳统摄营卫而主一身之肌表 ,抗御病邪而为六经之藩篱。若风寒之邪侵表 ,太阳之经受邪 ,营弱卫强 ,营卫不和 ,乃致头痛、汗出、恶风、脉缓诸症 ,治以桂枝汤解肌祛风 ,调…  相似文献   

14.
和法为中医传统治疗"八法"之一。而在《伤寒论》中,"和"代表人体阴阳、气血、五脏的调和,一旦阴阳、气血、五脏功能不和,则可根据辨证,应用"和"这一治法使其重归于"和"。因而和法既不指一具体治法,也不专指某一方剂,而是一种和其不和的治疗法则,是广义的和法。  相似文献   

15.
发热一证,为外感热病的主要症状。笔者试就《伤寒论》中有关发热之条文,谈谈认识和体会,仅供青年自学中医者作参考。一、六经发热的特点伤寒六经有发热,各有不同特点,现分述如下: 1.太阳病发热:太阳病发热,必伴恶寒或恶风,  相似文献   

16.
学习中医古典医籍,对加强中医基本功训练,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是十分必要的。现就如何学习《伤寒论》谈一些个人看法,供初学者参考。一、提高认识,增强信心《伤寒论》是东汉张仲景的著作,他是在《内经》及《难经》的理论基础上,并吸取汉以前历代医家的治病经验,再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整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中有茯苓之药方条文者多达20条,约占全文的十分之一左右。足见仲师运用茯苓之广。茯苓,始出于《本经》,味甘、性平。归心、脾、肺经。具有渗利水湿,补益脾胃,和中止呕,宁心益智,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中论述“脏结”的原文虽只有三条,但实际上却概括了五脏的阳气衰竭病变。如:129条为肺脏结,病多难治;  相似文献   

19.
史香玲 《四川中医》2003,21(7):25-26
本文对《伤寒论》和法思想进行了探讨浅议,并对解肌表而调和营卫、畅枢机以和解少阳、复升降而调和肠胃、安蛔痛而调和肝胃、透郁邪以调和肝脾、和阴阳而分解寒热等和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和法应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京伟 《四川中医》2004,22(5):37-39
《伤寒论》中的和法具有调和疏解之意,既非汗、吐、下等诸法,而又寓诸法于其中。其治则重在辨证,虽重用和解和并调兼治,但必须分清轻重缓急;制方选药应分清主次。对纯表、纯里、大寒、大热之证,皆非所宜。和法类型分调和阴阳、和解少阳、调和营卫、调和脏腑等,使用甚广,成为指导临床的治疗大法,对后世医学影响极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