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急性脑梗塞两种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应用刺五加与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及成本 -效果。方法 :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 -效果分析方法 ,对刺五加与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及成本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刺五加与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塞总有效率基本相同 ,分别为93 50 %、87 10% (P>0 05) ;成本 -效果比分别为5 20、2 76。结论 :刺五加与血栓通均能有效治疗急性脑梗塞 ,但血栓通成本 -效果比优于刺五加  相似文献   

2.
陈箭  刘佑云  陈卫 《中国药业》2004,13(5):57-58
目的:评价应用刺五加与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及成本-效果.方法: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方法.结果:刺五加与灯盏花素治疗脑梗塞总有效率基本相同,分别为92.5%,89.47%.结论:刺五加与灯盏花素均能有效治疗急性脑梗塞,但灯盏花素的成本-效果优于刺五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血栓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临床试验观察血栓通的疗效,采用Ridit分析评价血栓通的治疗效果。结果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有效率93.18%,对照组有效率81.40%。治疗组=0.4390,对照组=0.5624,即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何梅凤  李瑜  吴伟  胡兆科 《中国药房》2006,17(15):1149-1150
目的:研究银杏叶与血栓通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经济学效果。方法:采用成本-效果分析法,以74例(75只眼)患者为对象,对银杏叶与血栓通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进行经济学评价。结果: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74%、88·89%;成本分别为2776·48、2413·60元;成本-效果比分别为30·94、27·15。结论:血栓通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更为经济。  相似文献   

5.
段冬梅  魏民 《中国药业》2004,13(6):54-55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对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的经济效果.方法:选取脑梗塞恢复期患者60例,分为A组(银杏叶提取物,金钠多组)、B组(葛根素组)、C组(血栓通组),分别观察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各方案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总有效率基本相同,单位效果所需成本分别为36.22元、25.84元、19.21元;在B组的基础上,A组和C组增加单位效果所需成本分别为204.05元、-568.32元.结论:B组有效率较高且所需成本最低.因此,血栓通是最为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莫勤荣 《北方药学》2013,(10):75-75
目的:探讨血栓通对于急性脑梗塞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00例进行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治疗措施为每天静脉滴注1次加入250ml0.9%氯化钠注射液的20ml复方丹参注射液;观察组治疗措施为每天静脉滴注1次加入250ml0.9%氯化钠注射液的500mg血栓通,两组疗程均为两周。结果:两周后,对照组与观察组均取得了良好治疗效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8%,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8%,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效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塞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血栓通可以作为急性脑梗塞临床治疗的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注射剂血栓通与疏血通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的疗效,并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DNP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前列地尔、血栓通与疏血通注射液。给药前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检测其肌电图,比较三种药物的疗效,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三组药物治疗DNP总有效率分别为90.48%、86.49%、89.74%,疗效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药物治疗后三组患者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本-效果分析显示,三组成本效果比(C/E)分别为19.03、8.01、21.06;以B组方案为参照,A、C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ΔC/ΔE)分别为257.89、368.31。结论:现有证据表明,血栓通注射液与疏血通注射液治疗DNP的疗效相当,而血栓通的药物经济学价值高于前列地尔与疏血通,敏感度分析支持该结论。  相似文献   

8.
彭玲  王金兰 《中国药房》2012,(20):1902-1904
目的:比较不同给药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成本-效果。方法:根据药物的不同,将3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A组(应用参麦注射液)、B组(应用注射用血塞通)、C组(应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D组(应用注射用灯盏花素)、E组(应用注射用丹参),5组疗程均为14d。观察各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A、B、C、D、E组总成本分别为3398.06、2538.74、3122.54、2570.10、2208.20元;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90.00%、91.67%、88.33%、68.33%;成本-效果比分别为36.41、28.21、34.06、29.10、32.32;A、B、C、D组相对E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分别为47.59、15.25、39.17、18.10。结论:与其他组比较,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成本-效果比更优。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5种常用的活血化瘀类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药物经济学评价,为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确诊为急性脑梗死且采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使用制剂品种均分为5组,分别为血栓通组、灯盏细辛组、丹红组、疏血通组和银杏内酯组,比较分析这5组的治疗效果及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5组经过治疗后,神经功能损伤的程度(NIHSS)评分、肢体活动的功能和自我护理的能力(Barehel指数)及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三者的改善程度丹红组效果最好,总有效率(95.0%)最高,银杏内酯组的效果最差;丹红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最低成本-效果分析血栓通组的成本效果比(68.38)最低,其次是丹红组,疏血通组的成本效果比(82.70)最高。结论建议使用活血化瘀注射剂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时,若效果为首要因素,可考虑丹红注射液作为首选药物,若考虑成本效果比,可考虑血栓通注射液作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栓通和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经济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和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法对2种药物治疗脑梗死用药方案进行评价。结果2种用药方案在疗效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药的成本分别为154元、452元,成本—效果的比分别为1.67、5.02;经敏感度分析所得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50、4.52。结论从药物经济学分析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用药方案安全、有效、经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与血栓通联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奥扎格雷钠加血栓通治疗,对照组用血栓通(粉针)治疗,15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问的疗效差别。结果两组患者间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讨论奥扎格雷钠与血栓通(粉针)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较单用血栓通(粉针)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栓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及对S-100β蛋白、t-PA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某院收治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通过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栓通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以及对S-100β蛋白、t-PA和神经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分析血栓通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于2011年3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的方法,观察组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治疗,治疗14d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小板和凝血常规以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进行综合评定。结果 14d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和凝血指标等都在正常范围内,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明显降低,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栓通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较好,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吴菁  张静 《中国药房》2011,(11):1037-1038
目的:比较血塞通和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成本-效果。方法: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血塞通组和疏血通组,2组均给予相同的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血塞通组给予血塞通注射液,疏血通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均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后,比较2组的成本-效果。结果: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成本-效果分析中,与疏血通组比较,血塞通组获得单位效果成本较低。结论:从药物经济学角度出发,在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基础上,采用血塞通注射液,可获得较好疗效且医疗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2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冻干)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高于对照组的70.8%,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血栓通注射液对外伤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脑损伤标志物NSE、S100B、MBP和GFAP浓度的影响,从而了解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80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测定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1,3,7,14天血浆NSE、S100B、MBP和GFAP浓度,观察血栓通注射液对血浆各标志物浓度的影响。结果 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浆NSE、S100B、MBP和GFAP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血栓通注射液能显著降低外伤性脑梗死患者血浆NSE、S100B、MBP和GFAP浓度(均P<0.01)。结论 血栓通注射液可显著抑制外伤性脑梗死后血浆NSE、S100B、MBP和GFAP浓度的升高,具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缺血性脑卒中是排在心血管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位致死原因。虽然经过积极治疗后,大多数患者能够存活,但1/3将遗有严重功能障碍而另1/3需要某些康复治疗,增加了社会和家庭负担[1]。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急性脑梗死的损伤机制和临床治疗研究的深入,尤其是对缺血半暗带的研究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