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移植后肾动脉狭窄应用血管内支架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5例肾移植术后肾动脉狭窄的病人,经股动脉或腋动脉入路行狭窄肾动脉的球囊扩张加支架置入。结果:5例行球囊扩张并同时置入血管内支架的病人治疗后血压恢复正常,肾功能正常。经近5年的随访,1例病人术后9个月出现移植肾动脉再狭窄,给予球囊扩张,血流基本恢复,血压正常。结论:球囊扩张并血管内支架置入术仍然是移植肾动脉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术后再狭窄的预防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肾动脉内支架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对肾动脉阻塞现变采用Palmax内支架进行治疗,并对其临床远期疗效进行前瞻性,非随机研究分析。材料与方法:7例为经皮肾动脉气囊成形术治疗失败者,13例为PTRA后病变再狭窄,4例为PTRA后出现并发症,3例为肾动脉开口处狭窄直接作内支架治疗。  相似文献   

3.
支架成形术治疗肾动脉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支架成形术治疗肾动脉狭窄临床疗效。方法 本组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 15例 ,肾动脉狭窄病变血管 15支 (13例 ,89% ) ,闭塞病变血管 2支 (11% )并肾功能衰竭。其中 ,双侧肾动脉受累 2例。狭窄病例中 ,治疗前狭窄程度为 6 0 %~ 90 %。共植入支架 16枚。术后观察患者状况及血管造影随访结果。结果 技术成功率 10 0 % ,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 6~ 15个月 ,显示临床治愈 4例(2 6 % ) ,改善 9例 (6 0 % ) ,无效 2例 (13% ) ,临床总有效率 86 %。收缩压由术前平均 (2 7.12± 3.0 9)kPa降至术后随访平均 (18.6 2± 3.12 )kPa ,舒张压由术前平均 (17.73± 1.92 )kPa降为术后平均 (11.12± 2 .4 3)kPa(P <0 .0 5 )。术后肾功能保持稳定者 9例 (6 0 % ) ,明显好转者 5例 (33% ) ,继续恶化者 1例 (6 % )。造影复查 1例 (6 .7% ) ,于术后 6个月出现支架内再狭窄 (约狭窄 70 % ) ,经支架内球囊扩张后 ,随访 2次血管造影其再狭窄程度稳定在 2 0 %左右。结论 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肾动脉狭窄 ,临床疗效显著 ;闭塞病例支架成形治疗的成功 ,为介入治疗此病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颈动脉复杂性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报道5 例颈动脉复杂性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治疗结果,旨在评价血管内支架治疗颈动脉复杂性狭窄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5 例具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n = 3) 和放射治疗后纤维化狭窄(n = 2) 。Doppler 超声波检查提示颈动脉狭窄,并经血管造影证实。本组病例使用自展式Wallstent 型支架。术后随访4 ~22 个月。结果 颈动脉造影显示全部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均大于75 % ;狭窄位于颈总动脉(CCA)3 例,颈内动脉(ICA)2 例;病变长度20 ~60mm 。全部患者颈动脉内支架置入成功。1 例术中出现短暂性脑缺血(TIA) ,无其它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无神经病学后遗症和支架内血栓形成。Doppler 超声波检查未发现血管内支架早期及迟发性再狭窄。结论 应用血管内支架治疗颈动脉复杂性狭窄具有技术可行性和安全性,具有满意的中期开通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对移植肾动脉狭窄(RTAS)的治疗作用。方法:对9例移植肾动脉狭窄的患者行PTA,患者的血管狭窄位于外科手术血管吻合处或吻合远端的移植肾动脉上。8例采用经股动脉入路,1例采用经肱动脉入路。疗效以临床随访、肾功能检验、超声检测为评价。结果:9例移植肾动脉狭窄的患者成功地实施了PTA,2例患者置入支架,所有病例均痊愈。结论:PTA是治疗移植肾动脉狭窄有效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目的:总结血管内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体会,探讨该技术的适应证、并发症防治及初步疗效。方法:2000年10月至2001年9月共收治颈动脉狭窄52例,44例表现为反复的短暂脑缺血性发作或脑梗死。7F长鞘置入颈总动脉,预扩张球囊通过狭窄部位行预扩张(19例),自膨胀支架在导丝支撑下通过狭窄部位,回撤外鞘将支架释放,对29例患者应用不可脱卸球囊进行支架内再扩张。结果:支架定位准确,34例患者狭窄完全消失,16例狭窄程度减少90%以上,2例减少70%,1例术中发生脑梗死,无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临床随访3-13个月(平均7.3个月),均未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颈动脉超声随访45例,DSA随访19例患者颈动脉均无再狭窄发生(6-12个月)。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的DSA表现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肾血管性高血压的DSA表现及行狭窄段肾动脉扩张术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 对21例怀疑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行双侧肾动脉DSA检查,并对造影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1例患者中,有11例肾动脉及其分支狭窄,其中6例行球囊扩张成功,占54.55%。结论 肾血管的DSA检查是诊断肾血管性高血压首选检查方法,并为介入治疗提供可靠的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介入治疗移植肾动脉狭窄 (TRAS)的疗效。资料与方法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11月 ,采用经皮血管内成形术 (PTA)和 /或内支架治疗 2 0例TRAS患者 ,其中PTA治疗 14例次 ,内支架治疗 9例次。对治疗前后的血压、降压药物和血肌酐进行随访。结果 采用PTA治疗者 ,收缩压、舒张压、降压药物和血肌酐由术前的(15 7± 17)mmHg、(97± 7)mmHg、(1.5± 1.0 )种、(5 12± 2 96 ) μmol/L ,术后 1周降为 (137± 11)mmHg(P <0 .0 5 )、(86± 7)mmHg(P <0 .0 1)、(0 .9± 1.0 )种 (P >0 .0 5 )、(2 76± 2 2 6 ) μmol/L(P <0 .0 5 ) ,术后 6个月降为 (12 8±10 )mmHg(P <0 .0 1)、(83± 7)mmHg(P <0 .0 1)、(0 .8± 0 .9)种 (P >0 .0 5 )、(14 5± 5 5 ) μmol/L(P <0 .0 1)。采用内支架治疗者 ,收缩压、舒张压、降压药物和血肌酐由术前的 (15 4± 31)mmHg、(93± 12 )mmHg、(1.6± 1.0 )种、(338±14 2 ) μmol/L ,术后 1周降为 (134± 17)mmHg(P >0 .0 5 )、(82± 7)mmHg(P <0 .0 5 )、(0 .8± 1.0 )种 (P >0 .0 5 )、(197±76 ) μmol/L(P <0 .0 5 ) ,术后 6个月为 (132± 9)mmHg(P >0 .0 5 )、(83± 4 )mmHg(P <0 .0 5 )、(0 .5± 0 .8)种 (P >0 .0 5 )、(2 0 4± 16 9) μmol/L(P <0 .0 5 )。总  相似文献   

9.
移植肾动脉狭窄的经皮血管成形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移植肾动脉狭窄(TRAS)的经皮血管成形术(PTA)。材料和方法:经对侧股动脉或左肱动脉入路,使用5F普通球囊导管和2.6F微球囊导管,分别对8例TRAS行PTA术。结果:经股动脉行PTA成功4例,另4例改由肱动脉入路获成功。其中,4例行普通球囊导管扩张,另4例采用微球囊导管扩张或预扩后行普通球囊导管扩张。肾动脉狭窄率由治疗前的84%—97%降至12%—30%。无并发症。术后疗效:显效率62.5%(5/8),有效率87.5%(7/8)。结论:PTA可安全有效地治疗TRAS。经肱动脉入路和微球囊导管的使用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和肾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肾动脉狭窄的疗效。资料和方法 112例肾动脉狭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组;B组,肾动脉支架术组。比较两组的首次手术成功率、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通畅率及术后即刻再狭窄率,术后6个月血压及血肌酐变化情况。结果 B组成功率高于A组(94.64%对76.79%,P<0.01),通畅率B组高于A组(73.21%对30.36%,P<0.01),再狭窄率B组低于A组(10.71%对28.57%,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高血压治愈率较A组高(P<0.01),肾动脉支架术对动脉粥样硬化所致高血压的改善情况最好,而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对肌纤维结构不良所致肾血管性高血压的改善情况最好。术后血肌酐B组降低不明显(P>0.05),A组显著降低(P<0.05)。A组术后TGFR、RGFR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B组术后TGFR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A组术后TGFR改善更明显,较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动脉支架术操作成功率高、通畅率高、再狭窄率低,对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肾动脉狭窄所致高血压改善明显,较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有较大优势,可作为治疗肾动脉狭窄的一种重要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肾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RAS)中,应用栓子保护装置(EPD)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73例重度肾动脉狭窄患者行RAS,其中14例(17条肾动脉)术中使用EPD。所有73例在术前及术后1周均行肾功能检查。结果 14例使用EPD的患者,肾动脉支架置入及EPD使用均取得成功。支架释放前肾动脉的直径狭窄率为80.1%±9.0%,置入后为6.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22,P〈0.01)。回收的EPD滤网中,2例肉眼观察、9例显微镜下观察,均可见脱落的胆固醇碎片。结论 EPD能有效预防或减少远端栓塞事件的发生,在RAS中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复杂性冠状动脉病变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复杂性冠状动脉病变的疗效。方法对40例46支病变冠状动脉置入支架48枚。置入前降支35枚、回旋支2枚、右冠状动脉11枚。结果术后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疗效满意,支架置入的成功率为100%,术后1例发生亚急性支架血栓形成,1例出现穿刺部位出血。结论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复杂性冠状动脉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性治疗技术,其成功率高,并发症低。  相似文献   

13.
血管成形术和内支架置入术对放射治疗后动脉损伤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经皮穿刺血管成形术和内支架置入术在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后所致动脉疾病的治疗,及靶血管和内支架的长期支撑开放作用。方法14例患者,因为放疗所致18处动脉性病变,而给予血管球囊成形术治疗。并将13个内支架置入于8例患者,分别治疗血管闭塞3例,动脉瘤1例,残存狭窄2例,多发狭窄1例,球囊成形术后再发狭窄1例。所有病例均用CT扫描和(或)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内支架及其靶血管内的血流情况。结果血管成形术成功治疗14例,其中8例患者在动脉病变处置入内支架。随访8个月至5年,11例动脉病变基本消失,血管造影示狭窄<20%,临床症状完全解除,3例狭窄<30%,临床症状改善。结论单一的血管成形术以及多技术综合运用,可有效治疗放疗所致的动脉性病变,应考虑其为动脉损伤性病变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下腔静脉支架置入后肝静脉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支架置入后行肝静脉成形术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11例BuddChiari综合征(BCS)患者曾在外院经历了下腔静脉支架置入治疗,但9例患者术后腹水不能消退,2例于术后3个月腹水重新产生。经下腔静脉支架内行阻塞肝静脉的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治疗。结果11例患者皆经下腔静脉支架行肝静脉重建成功,术后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平均肝静脉压力从(45.12±1.57)cmH2O(1cmH2O=0.098kPa)降到(17.53±0.68)cmH2O(t=53.4829,P<0.01)。随访4~30个月(平均13.6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经下腔静脉支架行闭塞肝静脉的重建是1种可行而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重建有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15.
肾动脉闭塞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肾动脉完全闭塞的疗效。方法:13例肾动脉完全闭塞患者肾动脉再通术,肾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肾动脉支架分别为Palmaz(8例),Symphony(1例),Optimed(3例)。结果:12例技术成功,其中血压下降至正常4例,明显下降8例,无效1例。多数病例(6/7)肾小球滤过率增加。1例发生严重合并症(肾动脉破裂)。结论:介入治疗肾动脉完全闭塞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颈动脉狭窄的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8  
目的评价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对颈动脉狭窄并发脑梗死病例的治疗效果。材料与方法7例颈动脉狭窄所致的缺血性脑神经功能障碍患者接受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术中选用Gianturco-Roubin球囊膨胀式金属支架。结果在7例患者的血管造影中发现:6例颈内动脉狭窄和1例颞浅动脉闭塞。在6例颈内动脉狭窄病例中,包括4例局限性狭窄,1例血管完全性闭塞,1例多节段性狭窄。本组7例中6例接受内支架成形手术,成功置入支架6枚;术后其神经功能症状得到满意恢复,在1~30个月的随访观察中,无一例再发生脑梗死。结论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可解除颈动脉狭窄所致的血流循环障碍,有效地预防由此引起的缺血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17.
双侧颈内动脉狭窄的侧枝循环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利用血管造影技术分析双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形态学特点。方法 :2 0 0 0年 9月~ 2 0 0 4年 4月 ,我们收治了 15 5例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 ,其中男 10 9例 ,女 4 6例 ;年龄 2 9~ 73岁 ,平均 4 7.6± 6 .2 4岁 ,借助血管造影技术对其形态学特点进行评价。结果 :双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时 ,最常见各种方式的综合代偿 ,单纯依赖Willis环者较少 ,但在单侧闭塞伴对侧狭窄的患者中 ,前交通动脉代偿较多。单侧闭塞伴对侧狭窄的患者多发生狭窄侧脑梗死。侧枝循环代偿尤其是后交通动脉代偿可以防止梗死发生 ,但前交通动脉代偿时梗死的发生率反而增高。结论 :双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时 ,应该深入分析血管形态学变化 ,判断其发生缺血事件的危险性 ,从而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方法:选择有明显临床症状的32例子宫肌瘤患者,运用Seldinger技术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以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进行栓塞,术后3个月、6个月、8个月1、2个月观察疗效。结果:32例患者在术后随访12个月,子宫体积平均缩小60.6%,肌瘤体积平均缩小76.3%。所有病例,月经恢复正常,贫血改善,压迫症状基本消失,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UAE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是一种疗效显著、安全性高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