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期痴呆是老年人的常见病 ,以血管性痴呆( VD)和老年性痴呆 ( SDAT)为主 ,两者大约共占老年期痴呆的 80 %~ 90 %。其中 VD是由各种脑血管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 ,其发病率有随年龄而直线上升的趋势 ,且国家之间差异很大。在欧美 VD占老年期痴呆的 1 0 %~ 1 5% ,日本占 60 %~70 % ,我国占 60 .5% [1]。根据我国 1 1个城市和农村的普查 ,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 ,VD的患病率为 32 4 / 1 0万人口 ,SDAT为 2 38/ 1 0万人口 ,VD略高于 SDAT[2 ]。由于人口的老龄化 ,本病已成为老年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  相似文献   

2.
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性痴呆(VD)是我国最常见的老年期痴呆,缺血性脑血管病是VD最主要的致病因素。VD动物模型的制作有血管阻断法、栓塞法、大脑中动脉梗死法、光化学法、去大脑皮层法、脑血管定位阻断法以及自发VD模型等,上述方法各有优缺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VD动物模型的制作将会取得更深层次的突破,对VD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由于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组织血液循环障碍、脑部机能减退而致的一种认知功能缺损的综合征。在各种脑血管疾病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最高,也是血管性痴呆最主要的致病因素。因此,建立合适的脑血管缺血所致血管性痴呆的动物模型,对深入探讨该病的发病机制、病理学特点以及临床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等均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正血管性痴呆(Vascluar Dementia,VD)是由脑血管病(缺血或出血或急慢性缺氧性脑血管病等)引起的有痴呆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老年期痴呆的一种类型,其患病率位居老年期痴呆类型的第二位,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血管性痴呆的神经病理分类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损害所致的痴呆以及低血氧-低灌流性痴呆。患者多为慢性、进行性、持续性智能障碍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记忆及认知等功能障碍综合征[1]。VD动物模型种类繁多,其主要的研究思路就是建立一种与人类血管性痴呆发病及病理特点相似的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近年来关于VD动物模型的研究日渐增多,并取得了一定进展,对VD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常用的VD动物模型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有关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层出不穷,但各有其侧重。本文对这些制作方法作一综述,并着重阐述了各种方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血管性痴呆(VD)是指因脑血管疾病所致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的痴呆综合征。目前VD的防治尚无理想药物和方法,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与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之一。因此建立一种脑缺血所致VD动物模型,对于深入探讨VD的发病机制、病理学特点,及对于临床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甚至早期预防都有重要的意义。就此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建立小鼠"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方法:采用小鼠双侧颈总动脉反复缺血再灌注加降血压法制作了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结果:跳台试验、水迷宫试验和光镜检查证实,术后模型小鼠出现了明显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形态学可见明显的小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减少.结论:本试验成功建立了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方法简便,效果可靠,利于推广.  相似文献   

8.
两种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 建立可靠的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方法 用永久性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法和颅外安置小磁铁吸附经大鼠尾静脉注射的四氧化三铁方法建立痴呆模型,以Y型电迷宫和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并在光学显微镜观察大鼠海马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 (1)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后30天大鼠出现明显的记忆能力下降;海马锥体细胞数量减少,神经核固缩,神经元突起断裂、排列紊乱。(2)用磁铁吸附经大鼠尾静脉注射的四氧化三铁后14天,大鼠出现明显的记忆能力下降;在光学显微镜下见到痴呆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区微血管梗死灶,海马锥体细胞核深染、固缩、变形。结论 永久性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法和颅外安置小磁铁吸附经大鼠尾静脉注射的四氧化三铁方法均可建立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并可用于血管性痴呆的基础研究;前者可用于探讨老年期痴呆的防治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大鼠血管性痴呆的造模方法和造模后大鼠行为学、组织形态学、神经生化指标及影像学等观测指标,为今后的实验研究提供相应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年来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建立合适的VD动物模型对于深入探讨VD的发病机制、病理学特点及临床诊断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翔  高风超 《医学综述》2013,19(13):2379-2382
血管性痴呆(VD)是老年性痴呆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发病率逐年上升,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动物实验是探讨其发病机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理想的动物模型对于研究其发病机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总结分析大鼠VD的造模方法和造模后大鼠行为学、组织形态学、神经生化指标等观测指标,可为今后的实验研究提供相应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的制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作存活时间长且有明显临床症状的大鼠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模型。方法夹闭双侧的颈总动脉5 min后,复灌1 h,连续3次,末次再灌注1 h后永久性结扎双侧的颈总动脉。结果缺血再灌注后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制作VD模型动物存活率高,海马神经元损伤明显,行为学异常。结论缺血再灌注后结扎方法制作大鼠VD模型成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大鼠血管性痴呆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模型(permanent 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2VO)进行改良,提高模型动物存活率。方法采取改良造模方法(间隔3天分2次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和传统的2VO方法(同时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建立血管性痴呆模型,观察并比较2种方法大鼠的成活率和学习记忆能力差异。结果术后60d,改良模型组动物存活率(80.0%)明显高于传统模型组(45.0%)(P〈0.01)。2个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均显著低于假手术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2VO法是建造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江敏  吴松鹰 《医学综述》2009,15(15):2275-2277
血管性痴呆是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综合征。随着血管性痴呆研究的不断深入,与血管性痴呆相关的蛋白研究也备受关注。这为从蛋白质角度揭示血管性痴呆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也为更加有效的个体化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对血管性痴呆相关蛋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血管性痴呆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季永侠  袁荣峰 《医学综述》2006,12(5):298-300
血管性痴呆是老年性痴呆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仅次于Alzheimer病。目前认为一些类型的血管性痴呆是可防可治的。文章就血管性痴呆的病因、分类、发病机制、诊断及防治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是在重新认识和批判血管性痴呆(VaD)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目的在于对其早期干预,降低VaD的发生率。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恰好处于VCI的早期,对其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更好的把动物模型应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本文将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实验动物的选择、传统动物模型、新型特殊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及优缺点进行综述,以期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Graves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悦  伍丽萍  施秉银 《医学综述》2012,18(10):1455-1458
近年Graves病(GD)动物模型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用稳定表达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的细胞免疫小鼠;短暂表达TSHR的质粒免疫小鼠;转基因动物模型;单克隆抗体被动免疫诱导;用表达TSHR-A亚单位的腺病毒免疫小鼠。其中,用TSHR-A亚单位的腺病毒免疫是目前诱导GD发病率高且稳定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还有BALB/c小鼠GD免疫耐受模型的建立。  相似文献   

19.
血管性痴呆中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近年来中医对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进展,主要从病因病机的理论探讨、辨证论治、传统成方及专方专药应用的临床研究几个方面进行总结,认为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对减少病人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和回归家庭社会有较好的作用,并指出以中医传统理论为指导,发挥中医中药的优势,深入寻求中医中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方法与药物将会取得重要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