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神经保护剂联合应用,即鸡尾酒疗法(cocktail)是否较单一神经保护剂对局灶性脑缺血有更好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分为1,6-二磷酸果糖(FDP)组、MK-801组、N-乙酰半胱氨酸(NAC)组、cooktail组和对照组,观察缺血后6h和24h梗死体积、神经元凋亡和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的变化。结果 缺血后6h和24h,cocktail组梗死体积减小,神经元凋亡减少,bcl-2表达增多,与单一用药各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神经保护剂cooktail疗法对鼠脑组织缺血的保护作用较单一用药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神经保护剂联合应用即鸡尾酒(cocktail)疗法是否较单一神经保护剂对海马神经元培养氧糖剥离(OGD)后有更好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海马神经元培养氧糖剥离(OGD)模型,分为1,6-二磷酸果糖(FDP)组、MK-801组、N-乙酰半胱氨酸(NAC)组、cocktail组和对照组,观察神经元凋亡及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情况。结果:cocktail组神经元凋亡减少,Bcl-2表达增多,与单-用药各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神经保护剂cocktail疗法对神经元缺血保护作用较单一用药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不同时程的亚低温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的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Bax的影响。方法 利用MCAO模型,缺血3小时后再灌注。缺血后即刻分别进行不同时程(0.5、1、3小时)的亚低温治疗,再灌注后24小时取脑切片作TUNEL染色及Bcl-2、Bax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1)亚低温1、3小时组的凋亡细胞、Bax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P<0.01)。(2)亚低温3小时组的Bcl-2细胞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P<0.05)。(3)凋亡细胞阳性率与Bcl-2/Bax比值呈负相关关系(r=-0.9759,P<0.01)。结论 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过程与细胞凋亡有关,Bcl-2/Bax比值能决定细胞凋亡的发生。亚低温能增强Bcl-2并降低Bax基因的表达,有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是保护缺血神经元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动态观察缺血预处理后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与Fas蛋白表达变化情况,初步探讨缺血预处理后Fas蛋白表达与迟发性神经元凋亡的关系。方法四血管阻断法复制全脑缺血模型,动物随机分为非缺血对照组、预处理对照组、缺血预处理组和缺血组。采用尼氏和TUNEL染色法观察皮层及海马CA1区神经元存活数和凋亡细胞数,免疫组化方法检测Fas蛋白在缺血预处理后表达变化情况。结果缺血组缺血6h在皮质及海马CA1区Fas阳性表达细胞计数升高,12h达高峰;缺血预处理组缺血12h阳性细胞计数升高,24h达高峰。缺血组缺血6h出现凋亡细胞,48h凋亡细胞数达到高峰;缺血预处理组凋亡细胞数较缺血组明显减少。缺血组缺血7d神经元数明显减少,12周时神经元大量减少;缺血预处理组缺血7d时神经元数无明显变化,但12周时神经元同样大量减少。结论全脑缺血可能通过诱导Fas蛋白的表达增多,启动细胞凋亡,导致缺血后神经元凋亡的发生;缺血预处理虽可延缓缺血后神经元的凋亡,但无法提供真正的长时期的神经元保护作用,其有限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延缓Fas蛋白的表达而减缓了神经元凋亡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氧化苦参碱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小鼠原代海马神经元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和氧化苦参碱组。正常对照组海马神经元予以常规培养;缺血再灌注组海马神经元用氧葡萄糖剥夺/再恢复培养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氧化苦参碱组海马神经元在氧葡萄糖剥夺后再恢复前,予以200μg/m L氧化苦参碱。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海马神经元内的游离钙离子浓度;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海马神经元的Cav1. 2蛋白表达水平;用膜片钳技术检测各组海马神经元的L型钙通道(L-type calcium channel,LTCC)功能。结果 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氧化苦参碱组海马神经元的游离钙离子浓度、Cav1. 2蛋白表达量及LTCC功能均明显降低(均P 0. 05);但仍未恢复到正常对照组水平(均P 0. 05)。结论 氧化苦参碱可能通过减少小鼠原代海马神经元的Cav1. 2表达和LTCC功能,降低细胞内游离钙离子的浓度,从而发挥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亚低温对大鼠短暂全脑缺血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揭示亚低温的部分神经保护机制。方法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阻断+全身低血压”方法来建立大鼠短暂性全脑缺血模型。用神经元尼氏体亚甲兰特殊染色法观察大鼠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损害情况;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TUNEL染色)及电镜观察脑缺血后CA1区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低温缺血组相比,常温缺血组海马CA1区神经元缺失明显(P<0.01)。常温及低温缺血组海马CA1区均存在神经元凋亡,但低温缺血组海马CA1区凋亡神经元数明显少于缺血组(P<0.01)。结论 经“双侧颈总动脉阻断+全身低血压”方法建立的大鼠短暂全脑缺血模型证实了亚低温的脑保护作用。全脑缺血后的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很可能经由凋亡途径,而亚低温可通过抑制缺血性神经元凋亡而发挥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肉苁蓉总苷(GCs)对脑缺血再灌注所致清醒小鼠海马CA1区脑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结扎小鼠右侧颈总动脉建立脑缺血及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动态观察GCs对脑缺血3小时再灌注24及48小时两个时点脑梗死范围百分比、脑缺血3小时再灌注24小时海马CA1区脑组织病理变化及脑细胞凋亡情况的影响。结果 脑缺血及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梗死范围百分比明显增加;海马CA1区脑细胞密度降低,细胞皱缩明显,胞浆染色较深,核染色质凝聚,凋亡神经细胞明显增多;与缺血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损伤加重。GCs可促进上述各项指标的恢复,显著降低脑梗死范围百分比,减轻脑组织病理损伤,抑制脑细胞凋亡。结论 GCs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及抗脑细胞凋亡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6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认知能力、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亮氨酸-脑啡肽(L-EK)水平变化,以探讨以上神经肽、TIA发作次数与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选择最后1次发作在72h内的TIA患者,按照中国卒中量表(CKS)于入院当天进行现场或回顾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根据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对患者组及对照组的认知能力进行测评;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神经肽EPO、NSE、L-EK水平,分析各种神经肽、TIA发作次数与患者认知能力的关系。结果患者组的MMSE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组血清EPO、NSE、L-K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分别〈0.05,0.01,0.05),且在不同认知能力损害组血清L-EK、NSE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发作次数的TIA患者MMSE及CSS明显不同。结论观察TIA的发作次数及测定TIA患者血清L-EK及NSE水平可能对判断患者认知障碍程度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雌激素对雄性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随机将大鼠分为雌激素预处理组、雌激素+他莫昔芬预处理组和对照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观察缺血后2h和24h脑梗死体积、大鼠死亡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神经元凋亡以及Bcl-2、Bax、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缺血后2h和24h,雌激素预处理组较对照组脑梗死体积小、死亡率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轻、神经元凋亡少,并抑制Bax、p53表达,促进Bcl-2蛋白表达。雌激素受体拮抗剂他莫昔芬可抑制这一作用。结论 雌激素对雄性大鼠缺血性脑损伤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对基因和非基因因素的影响是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0.
亚低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I区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探讨亚低温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常温缺血组(n=10),亚低温组(n=10),采用改良的Pulsinelli-Brierley4血管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缺血30min后再灌注72h,尼氏体染色观察海马区存活锥体细胞数,TUNEL法检测缺血后海马CAI区神经元凋亡情况,电镜下观察神经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常温缺血组的海马CAI区存活的锥体细胞数目减少(P〈0.01);与常温缺血组比较,亚低温组海马CAI存活的锥体细胞数目明显增多(P〈0.01)。对照组、亚低温组的海马CAI区神经元凋亡数目和凋亡指数明显低于常温缺血组。在电镜下观察亚低温能明显减轻缺血后脑组织病理形态学的损害程度。结论亚低温可以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细胞凋亡,对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bcl-xl基因的过表达对小鼠大脑中动脉栓塞的保护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建立bclxl转基因小鼠,经传代及检测后证实,该转基因小鼠中存在着bclxl基因的过表达,然后将该模型小鼠与同种系野生型小鼠同时行线栓永久性阻塞大脑中动脉,在缺血24h时测其神经功能评分,观察转基因小鼠与野生型小鼠的差别。在缺血后不同时间点测其梗死体积,观察梗死体积的动态变化。用TUNEL法观察小鼠的脑组织缺血后不同时间点再灌注时凋亡细胞的数量和分布情况。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梗死前后两种小鼠脑组织中bcl-xl的表达量的差异。结果缺血24h后转基因小鼠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野生型小鼠(P<0.05)。缺血后3、24、72h,转基因小鼠的梗死体积均明显低于野生型小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UNEL显示在缺血再灌注后的不同时间点,转基因小鼠皮质缺血区内的凋亡细胞数明显少于野生型小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梗死前后转基因小鼠的皮质细胞bclxl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野生型小鼠(P<0.05),且梗死后两种小鼠体内的bclxl的表达量均较梗死前增加(P<0.05)。结论在规范化的标准条件下,转基因小鼠中bclxl基因的过表达能够降低脑梗死的体积并改善小鼠的神经功能;过表达bclxl基因的这种效应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不同剂量巴曲酶对脑缺血沙土鼠的脑保护作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巴曲酶对脑缺血沙土鼠脑保护作用的最佳剂量。方法 80只沙土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巴曲酶治疗组(又分为1BU/kg、2BU/kg、4BU/kg、8BU/kg、16BU/kg、32BU/kg组),每组10只。制作完全性前脑缺血再灌注沙土鼠模型,制作模型前3h给予对照组沙土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巴曲酶组腹腔注射相应剂量的巴曲酶。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染色检测沙土鼠海马CA1 区凋亡细胞,光镜下计算海马CA1 区的神经元凋亡率。结果 巴曲酶8BU/kg、16BU/kg、32BU/kg组海马CA1 区细胞凋亡率明显减少,与对照组及巴曲酶1BU/kg、2BU/kg、4BU/kg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 01), 8BU/kg、16BU/kg、32BU/kg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均P>0 .05)。结论 巴曲酶具有抗脑缺血后的细胞凋亡作用;巴曲酶8BU/kg为对脑缺血沙土鼠脑保护作用的最佳剂量。  相似文献   

13.
小檗碱对小鼠全脑缺血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观察小檗碱能否对小鼠全脑缺血后细胞凋亡产生抑制作用.方法利用改良的Pulsinelli-Brierley4血管闭塞法制成小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TUNEL法原位检测特征性DNA片段.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检测DNA梯度带.结果小檗碱组与再灌流各时间段缺血组相比,海马CA1区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缺血组再灌注24h、48h可见典型的DNA梯度带,分别在180、360、540bp等处.小檗碱组未见特征性DNA梯度带.结论小檗碱可以减少小鼠全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小檗碱对小鼠全脑缺血后神经元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探讨小檗碱对小鼠全脑缺血后神经元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以了解小檗碱保护脑缺血的机制,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改良的Pulsinelli-Brierley4血管闭塞法制成小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小檗碱用量为1mg/kg,于术前30min,术后每日1次,腹腔注射。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正常组海马区未见Bcl-2或Bax蛋白表达;缺血组再灌注6h海马CA3区可见Bcl-2阳性细胞,24h达到高峰,48h开始下降;小檗碱治疗组再灌注24h、48h及168hBcl-2阳性细胞明显减少(P<0.01)。缺血组再灌注6h海马CA1区可见Bax阳性细胞;48h达高峰;168h明显下降;小檗碱组再灌注24h,48h及168hBax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结论 小檗碱可以增加小鼠全脑缺血后海马CA3区bcl-2基因的表达,降低CA1区Bax基因的表达,从而减少凋亡的发生,可能为其保护脑缺血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建立大鼠脑出血动物模型,观察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区神经元胀亡时程、分布变化规律及3.氨基苯甲酰胺(3-AB)对神经元胀亡、凋亡的影响.方法 成年健康Wistar大鼠84只随机分为脑出血+3-AB组(A组)、脑出血组(B组)、对照组(C组).A、B组脑尾壳核注入自体血50μl,A组3-AB腹腔注射干预.分别于术后6h、1d、2d、3d、5d、7d处死.根据Rosenberg法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在光、电镜下观察神经元胀亡随时间、空间的变化规律;Caspase-3免疫组化,探讨3-AB对其胀亡和凋亡的影响.结果 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在24h最高;血肿周围神经元出现胀亡和凋亡;胀亡指数在24h达高峰,此后逐渐下降,3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凋亡亦在24h达高峰,Caspase-3阳性神经元数目3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元胀亡和凋亡共存;胀亡随时间、空间变化而呈规律性改变;3-AB能抑制其胀亡,促进凋亡.  相似文献   

16.
体外模拟缺血再灌注诱导神经细胞线粒体功能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观察线粒体功能失调在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1)采用体外培养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N2a,模拟缺血再灌注(先缺氧缺营养90 min,然后正常培养不同时间);(2)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细胞凋亡情况;(3)通过MTT法、细胞色素C释放和跨膜压的改变判断线粒体的功能;(4)Cas-pase 3活性测定采用水解其可见光底物.结果(1)N2a细胞缺血再灌注12 h即出现明显DNA片段化,24h更明显;(2)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缺血再灌注24 h明显降低;跨膜电位在缺血再灌注1 h先短暂下降,3 h明显升高,6 h后降低,以后再没回升.缺血再灌注3 h细胞色素C开始释放,6 h达到高峰,并持续到24 h;(3)Caspase 3活性在缺血再灌注10 h升高,24 h达到高峰.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抑制剂cyclosporine A只能抑制部分caspase 3的活性和DNA片段化改变,而caspase 8抑制剂虽不能完全抑制caspase 3的活性,但能完全抑制DNA的片段化.结论缺血再灌注诱导神经细胞凋亡存在caspase 3依赖性和非依赖性两条途径,线粒体功能失调在缺血再灌注引起的N2a细胞凋亡过程中可能起到凋亡早期的启动和随后的信号放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 is an acute cerebrovascular incident,and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he best opportunity for early neuroprotective treatment against cerebral ischemia.This study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80 patients with TIA(38 males and 42 females).Among 61 patients who received neuroprotective cerebrolysin treatment within 24 hours after TIA onset,13(21.31%) patients suffered subsequent strokes.Among 19 patients who received neuroprotective cerebrolysin treatment within 24-72 hours after TIA onset,seven(36.84%) developed cerebral infarction.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roportion of subsequent strokes between patients receiving cerebrolysin treatment within 24 hours and 24-72 hours after TIA onset(P = 0.438).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neuroprotective drugs administrated within 24 hours after TIA onset help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subsequent strokes.The results demonstrate usefulness of the ABCD2 score at TIA patients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short-term and long-term cerebrovascular risk,including the frequency of subsequent ischemic cerebral infarctions up to 12 month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对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后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及β淀粉样蛋白1-40(β-Amyloid Prote in 1-40,Aβ1-40)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组、I/R组、IP组。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脑缺血60m in后进行不同时间点的缺血后处理,恢复再灌注24h后行神经行为学评分(NDS),检测神经元凋亡及Aβ1-40的表达。结果与I/R组比较,IP组显著改善NDS(P<0.01),显著减少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P<0.01)及Aβ1-40表达水平(P<0.01)。Aβ1-40的表达与细胞凋亡呈正相关(r=0.845,P<0.01)。结论缺血后处理可通过抗细胞凋亡机制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再灌注后Aβ1-40表达上调,缺血后处理可减少缺血/再灌注后Aβ1-40表达。Aβ1-40可能参与缺血后处理抗细胞凋亡的脑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