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肠镜检查在缺血性结肠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结肠镜检查确诊缺血性结肠炎30例患者的临床及内镜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72h 内行结肠镜检查,同时在病变部位取黏膜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便血,80%患者病变部位位于左半结肠,内镜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糜烂及纵行溃疡,呈节段性分布,与正常黏膜界限清楚。10例患者行腹部 CT 检查,8例提示结肠节段性炎症改变;病理学检查无特异性。结论早期行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CT 适用于缺血性结肠炎的初步筛查。  相似文献   

2.
31例缺血性结肠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凝  钱冬梅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9,23(4):216-219,F0003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内镜特征及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对31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缺血性结肠炎好发于老年患者.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腹痛及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结肠镜下以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为主要表现.病变主要发生于左半结肠,呈节段性分布.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结论:老年患者出现急性腹痛和便血应警惕缺血性结肠炎,早期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贺建团  张海选 《吉林医学》2010,31(23):3898-3899
目的: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和内镜表现,以加强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对确诊的27例缺血性结肠炎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缺血性结肠炎多见于年龄较大者,女性患者多见。临床表现均有剧烈腹痛、大部分有便血症状(89.8%)。26例(96.3%)患者合并动脉硬化相关性疾病,高血压92.6%。内镜下病变呈节段性改变,病变黏膜和正常黏膜界限清楚,病变肠管黏膜表现为不同程度充血、水肿,血管纹理不能分辨,散在糜烂和大小形态不同的溃疡,左半结肠多见。病理学检查见上皮脱落、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出血、坏死、毛细血管扩张,血栓形成。结论:缺血性结肠炎常见于年龄较大的患者,女性多见;绝大多数合并动脉硬化相关性疾病,以高血压为首;内镜下病变肠管呈节段性分布,与正常肠管界限清楚,左半结肠多见;病理检查为非特异性改变。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和转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和转归。方法:对64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及内镜检查、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多发生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48/64,75.0%),女性多见(男∶女约为1∶2);伴有相关基础疾病者53例(82.8%),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血液病、风湿免疫病或腹腔手术史;主要表现为腹痛(61/64,95.3%)及便血(55/64,85.9%);早期内镜表现主要为结肠黏膜高度水肿、充血、出血、糜烂及溃疡;病变大多为一过型,如能早期诊断与治疗,多数转归良好。结论:中老年患者出现急性腹痛和便血应警惕缺血性结肠炎,结肠镜检查是早期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急性缺血性结肠炎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病因。方法:对本院收治的41例急性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41例患者均有便血,均行结肠镜检查确诊,病变大部分位于左半结肠,结肠镜下表现为肠黏膜色暗红、充血、水肿、糜烂。治疗效果较好。结论:临床对急性缺血性结肠炎应提高认识,及早行结肠镜检查,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内镜特征、CT征象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腹部增强CT等资料。结果缺血性结肠炎以急性腹痛和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提示病变主要发生在左半结肠,呈节段性分布,结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及溃疡形成。如能早期诊断与治疗,预后良好。结论缺血性结肠炎好发于老年人,大多伴有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早期结肠镜检查和全腹部增强CT对明确诊断、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春燕 《浙江实用医学》2009,14(4):296-296,329
目的总结缺血性肠炎的内镜及临床特点,探讨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45例缺血性肠炎患者的内镜下表现及临床特点。结果本病多发生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多数伴有可能的基础疾病,临床主要表现腹痛、便血及腹泻等,病变多位于左半结肠。病变以一过型多见,如能早期诊断及治疗,预后良好。结论缺血性结肠炎内镜主要表现为:(1)病变主要发生在左半结肠;(2)病变黏膜与正常黏膜界限清楚;(3)活检后出血少;(4)病变黏膜恢复快。早期行结肠镜检查对诊断缺血性肠炎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的内镜及临床特点,探讨其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 收集2004年1月--2011年10月我院消化科经结合发病特点诊断、结肠镜检证实的72例缺血性结肠炎的相关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在症状出现5 d内行全结肠镜及病理检查,并于首次检查后2周内复查结肠镜,其中部分病例再次取病变黏膜活检,分析其内镜下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经肠镜检查确诊的72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男28例,女44例,年龄39-85岁,平均年龄63.5岁,其中50岁以上67例,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便血及腹泻等.其中一过型68例,狭窄型4例,无坏疽型.病理检查显示非特异性改变.结论 本病多见于老年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对伴基础疾病或存在诱因的老年患者,突发左下腹疼痛及便血时应警惕缺血性结肠炎,早期行结肠镜检查是确诊、了解病变程度及预后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段晓文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24):2705-2706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治.方法:对28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检查、病理结果、B超检查资料及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缺血性结肠炎好发于老年人,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左侧腹痛及便血.内镜检查可见结肠黏膜充血、坏死、糜烂及黏膜下出血,病变多位于左半结肠.扩血管治疗效果良好.结论:老年人突发左侧腹痛及便血时应警惕缺血性结肠炎,肠镜检查是确诊、了解病变程度及预后的主要方法.应早期进行扩血管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治。方法:对2 8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检查、病理结果、B超检查资料及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缺血性结肠炎好发于老年人,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左侧腹痛及便血。内镜检查可见结肠黏膜充血、坏死、糜烂及黏膜下出血,病变多位于左半结肠。扩血管治疗效果良好。结论:老年人突发左侧腹痛及便血时应警惕缺血性结肠炎,肠镜检查是确诊、了解病变程度及预后的主要方法。应早期进行扩血管治疗。  相似文献   

11.
王木成  朱瑰蓉 《当代医学》2010,16(15):62-63
目的评价缺血性结肠炎(IC)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内镜表现。方法对32例IC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内镜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缺血性结肠炎好发于中老年人,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腹痛、便血。有相关基础疾病的患者占84%,16%无明确诱因。内镜检查提示病变主要发生于左半结肠,呈节段性分布,表现为结肠粘膜充血、糜烂、溃疡及狭窄。内镜分型多数为一过型(91%),狭窄型占9%,无坏疽型。结论 IC患者多数有基础疾病。中老年人出现急性腹痛和便血应警惕IC的可能,及早内镜检查是明确诊断、了解病变范围及程度、判断预后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老年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及内镜特点,探讨其早期诊断方法。方法收集整理1999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临床、结肠镜等综合确诊为老年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4例患者均因急腹痛、便血等症状就诊,均于就诊后24~72h内行结肠镜检查,所有病例均取病变黏膜活检,总结其临床特点及内镜下表现。结果经临床、结肠镜等综合确诊为老年缺血性结肠炎者14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6例,男女之比为1∶0.75,年龄为60~83岁,平均(74.52±5.32)岁,多伴有相关基础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和血便,病变多数位于左半结肠。短暂自限型10例,慢性型4例,无急性暴发型病例。病理学表现无特异性。结论老年患者出现急性腹痛、便血,尤其伴有相关基础疾病时,应高度警惕缺血性结肠炎的可能,及时进行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内镜特点及其转归。方法:所有病例均于症状出现后48h内行全结肠内镜检查,并于14d~1月内复查结肠镜,观察其临床特征及内镜下表现特点。结果:经结肠镜检查确诊的30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年龄34~84岁,平均年龄为56.5岁。临床主要表现为突发左下腹痛、血便及腹泻等,病变多数位于以脾曲为中心的左侧或右侧结肠。一过性炎症型者25例,狭窄型4例,仅有1例坏疽型。如能早期诊断预后良好。结论:早期行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缺血性肠炎的临床表现及内镜特点。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109例缺血性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查、内镜及影像学检查特征。结果 共纳入109例患者,男43例,女66例,平均年龄(62.2±12.3)岁;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便血为主。结肠镜下病变常呈节段性分布,主要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部分可见溃疡处覆有脓苔、黏膜下血管网消失;病理表现为黏膜慢性炎症或黏膜慢性活动性炎症伴糜烂。左半结肠为最常见的受累部位,共88例;其次为全结肠(14例)、右半结肠(9例)、直肠(9例),合并肠息肉27例。实验室检查见白细胞(43例)、C反应蛋白(61例)、D-二聚体(64例)升高。结论 缺血性肠炎好发于有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群,常以腹痛、腹泻、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最易累及左半结肠,内镜下可见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且实验室指标常有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征及内镜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漏诊。方法对68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52例(占76.47%)。总结该病的临床特点、内镜和病理特征及诊治经过。结果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基础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突发腹痛、腹泻及便血,病变多位于左半结肠。一过型59例,狭窄型9例,无坏死型。病理学表现无特异性。结论缺血性结肠炎以老年人多见,多伴有基础疾病,及时行结肠镜及病理检查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与内镜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与内镜特征表现。方法:对38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内镜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缺血性结肠炎好发于老年人,多伴有相关基础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是急性下腹痛和便血。内镜检查提示病变主要发生在左半结肠,呈节段性分布,结肠粘膜高度水肿、充血、糜烂坏死及溃疡。大多数病例呈一过性表现,预后良好,1-2周可恢复正常。结论:老年患者出现急性腹痛和便血时应警惕缺血性结肠炎的可能,内镜检查在明确诊断、早期治疗和判断预后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的特点、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 选择该院2013年1-12月43例缺血性结肠炎的老年患者作为老年组,21例60岁以下的缺血性结肠炎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表现包括症状、内镜表现、实验室主要指标及预后。结果 老年组100%合并动脉硬化相关疾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种及以上基础疾病的发生数高于对照组,老年组Hb、ALB浓度低于对照组, CRP浓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学意义(P<0.05)。两组WBC、LDH、BPC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周后结肠镜复查,老年组病灶消失率为83.72%,对照组病灶消失率为90.48%,两组均无死亡病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缺血性结肠炎临床表现不典型,当出现腹痛、腹泻、便血时及时行结肠镜检查,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减少误诊,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老年缺血性结肠炎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 回顾分析1993年1月-2005年4月12年间16例缺血性结肠炎临床资料。结果 该组病例男10例,女6例;平均年龄64(范围59~78)岁,治愈率100%,病变好发部位多位于左半结肠,主要症状为腹痛后血便、恶心、呕吐,大多数病例伴有心脑血管及糖尿病。结论 缺血性结肠炎多发于伴有动脉硬化的老年人,发病部位多位于血流相对不足的左半结肠,血管因素为致病的重要原因。对临床症状为腹痛、便血且伴有心脑血管及糖尿病的老年人要考虑缺血性结肠炎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