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儿,女,10岁,因间歇肉眼血尿8年,外阴分泌物增多1个月入院。患儿2岁时因感冒后出现肉眼血尿,不伴尿路刺激征、水肿及少尿。外院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12d,肉眼血尿消失。8年来患儿多次于感冒后出现肉眼血尿,每次持续1~5d,均在感冒症状缓解后肉眼血尿消失,但仍有持续镜下  相似文献   

2.
儿童单纯镜下血尿的诊断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Wei M 《中华儿科杂志》2004,42(10):741-743
血尿是小儿肾脏疾病的常见症状。在临床上从不同的角度对血尿进行了不同的分类,如根据尿中红细胞量的多少,将血尿分为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根据有无临床症状,分为有症状血尿和无症状血尿;根据尿中红细胞来源,分为肾小球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性血尿等。肉眼血尿或伴有腹痛、尿痛、尿频、尿急等症状的血尿因其症状突出,一般会引起患儿家长的关注,而对于更大量的无任何临床症状、体检完全正常而只是尿检中发现为数不多的红细胞者,家长和医生往往  相似文献   

3.
急性阑尾炎并药物性血尿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男,10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2d,血尿1d入院。患儿于入院前2d无任何诱因出现转移性右下腹痛,当地医院诊断为“阑尾炎”,给予头孢拉定100mg/kg,溶于50ml生理盐水中静滴30min,约1h后患儿出现全程肉眼血尿,呈洗肉水色,无尿频、尿急、尿痛,急转我院治疗。查体:T37.5℃,P98次/  相似文献   

4.
患儿,男。3岁4个月,以反复肉眼血尿半年余为主诉来诊。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肉眼血尿,感冒后症状加重,无其他伴随表现。在当地医院治疗,仍反复出现肉眼血尿。查体:一般情况可,血压正常,全身及眼睑无水肿,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肝脾不大,无压痛及反跳痛,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尿红细胞(+++),蛋白微量。左肾静脉彩超示:腹主动脉前方的左肾静脉内径倦主动脉左侧的肾静脉内径〉3。诊断为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嘱其定期来医院复查,随访至今,患儿病情较稳定。  相似文献   

5.
病史摘要患儿 ,男 ,10岁。因蛋白尿、血尿9年 ,发现肾功能不全1月入院。患儿于9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肉眼血尿。查尿常规中尿蛋白 ++~ +++,潜血 +++,肉眼血尿持续20d后转为镜下血尿至今。患儿在外口服中草药 (名称不详 )治疗9年 ,镜下血尿、蛋白尿未减轻。近1个月来查血BUN9.5mmol/L ,Cr130μmol/L。家族史 :患儿母亲11岁曾发现尿常规异常 ,现尿蛋白100mg/dL ,潜血 ++,镜检红细胞8~11/HP ,肾功能正常 ;其父亲尿常规、肾功能正常 ;其舅舅6岁发现有蛋白尿 ,予激素治疗 ,7岁痊愈 ,现查尿常规、肾功能正常。入院时体重26kg,血压105/65mmHg。…  相似文献   

6.
口服尼美舒利致婴幼儿血尿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例1:患儿,男,8个月,因肉眼血尿1 d入院.患儿于入院前1 d因发热、鼻塞,当地诊所给予尼美舒利颗粒50 mg口服,未服用其他药物.服药后约8 h出现肉眼血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儿闭合性肾损伤放射影像学检查的必要性,以降低医疗费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0年1月至2003年6月的69例6~14岁闭合性肾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69例闭合性肾损伤患儿,肉眼血尿11例,镜下血尿58例。11例肉眼血尿患儿行肾脏CT或IVU检查,检出9例Ⅱ-Ⅳ类肾损伤,2例肾挫伤,且9例Ⅱ~Ⅳ类肾损伤患儿中7例伴有不同程度的其他脏器损伤。镜下血尿58例患儿中,21例未行影像学检查,37例行螺旋CT或IVU检查,32例表现为正常或肾挫伤;5例表现明显的肾损伤(Ⅱ~Ⅳ类),且均伴有其他脏器的损伤。结论 小儿闭合性肾损伤,镜下血尿的程度与肾损伤严重程度不一致,但肾损伤严重者(Ⅱ~Ⅳ类),均伴有其他脏器损伤;闭合性肾损伤性镜下血尿,如果不伴有其他脏器损伤,不必行放射影像学检查,但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疑有其他脏器损伤,需行放射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8.
患儿:女,5岁。间断性肉眼血尿20余天人院。患儿2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肉眼血尿,为全程血尿,不伴腰痛及尿路刺激症状。儿内科给予抗炎治疗2周,肉眼血尿消失,但仍有镜下血尿。剧烈活动后肉眼血尿再次出现。人院后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尿常规化验红细胞满视野,无白细胞。B超示左肾盂轻度扩张,左肾盂内至输尿管起始段可见一线样回声,自输尿管起始段向下可见管壁增厚约2~3mm,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肉眼血尿对尿液多项化验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比较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80例有明显肉眼血尿的IgA肾病(IgAN)患儿、40例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APSGN)患儿,分别在肉眼血尿期间、肉眼血尿消失后送检尿常规、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定量、尿蛋白/肌酐、尿钙定量、尿钙/肌酐、肾早期损伤指标和尿蛋白电泳的变化情况。结果 IgAN和APSGN两组患儿在肉眼血尿期间的尿蛋白定量、尿蛋白/肌酐、尿钙定量、尿钙/肌酐和尿小分子蛋白百分比水平较肉眼血尿消失后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尿白蛋白定量、肾早期损伤各指标(如微量白蛋白、α1微球蛋白水平、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血钙/肌酐、尿白蛋白百分比水平与肉眼血尿消失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肉眼血尿期间,IgAN和APSGN两组患儿的尿蛋白定量水平均高于尿白蛋白定量水平(P0.001);而肉眼血尿消失后,两组患儿的尿蛋白定量与尿白蛋白定量水平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肉眼血尿时尿蛋白、尿钙定量结果均偏高,而尿白蛋白定量则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0.
小儿特发性高钙尿症与血尿:附8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85例单纯性血尿患儿24小时尿钙定量,空腹尿Ca/Cr及钙负荷后尿Ga/Cr比值,24例为特发性高钙尿症(5.15±1.07mg/kg·24h),占单纯性血尿的28.2%,其中肾性16例,吸收性为8例。17例表现发作性肉眼血尿,其中12例伴镜下血尿:单纯镜下血尿7例。肾组织活检3例,钙染色沿小球囊壁及部分间质有钙盐沉积;另1例示系膜增生性肾炎。14例随访6~19月,尿钙测定13例恢复正常,1例仍高;血尿消失9例,仍有血尿5例。  相似文献   

11.
以血尿为首发症状的肝豆状核变性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男 ,11岁。以血尿伴双下肢痛、乏力 3年余为主诉 ,于 1996年 9月2 3日第一次住我院。患儿于 1993年 4月患急性扁桃体炎后出现肉眼血尿、水肿、少尿及双下肢痛、乏力 ,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 ,经休息、肌注青霉素、口服潘生丁、消炎痛、双氢克尿噻治疗 1个月后肉眼血尿消失 ,出院以后为镜下血尿。住院期间做 5次尿红细胞形态检查 ,3次为多形性 ,1次为均一性 ,1次为混合性。 1995年底出现双膝、踝关节游走性疼痛 ,晨起明显 ,长时间行走后加重 ,无关节红肿 ,于 1996年 1月就诊于北京某医院肾内科 ,住院期间发现 2 4小时尿钙 >0 1m…  相似文献   

12.
布洛芬与血尿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服布洛芬与血尿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儿科门诊及住院发热病例496例,在给布洛芬口服后24h离心尿检查红细胞,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呼吸道感染患儿336例中,仅2例出现血尿,而160例肠道感染伴轻、中度脱水患儿中有4例出现血尿。结论布洛芬口服与血尿无明显相关性,但在低血容量患儿中可能会引起血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新生儿肉眼血尿的发病原因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总结1989年8月~2006年7月收治的18例新生儿肉眼血尿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新生儿肉眼血尿都有原发疾病。其中,重度窒息和重度硬肿症最常见,严重感染、出血症及药物所致肉眼血尿也有发生。死亡病例主要病理改变为肾静脉血栓、肾实质坏死。死亡6例中,重度窒息并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重度硬肿症并DIC、肺出血2例,新生儿败血症并化脓性脑膜炎、中毒性肠麻痹、肾功能衰竭各1例。存活12例镜下血尿均在住院期间3d-2周内消失,随访均未发现慢性肾功能损害及持续血尿。结论 新生儿肉眼血尿多为继发性,严重窒息和硬肿症是常见的原因。预后与原发病有关,原发病严重、并发症多者病死率高;存活者血尿为暂时性的,随着原发病的治愈而消失,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小儿血尿的诊断思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血尿是儿科泌尿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 ,分为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正常健康人尿中可有少量红细胞 ,当取 10ml清洁新鲜中段尿离心 15 0 0r/min ,5min ,沉渣镜检 ,尿红细胞>3个高倍视野时 ,考虑有病理意义。小儿血尿病因复杂 ,近年来根据尿红细胞形态变化的检查 ,将血尿分为肾小球性及非肾小球性血尿两大类 ,这有利于血尿来源的定位和进一步明确诊断。1.肾小球性血尿指作者单位 :10 0 0 3 4 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血尿来源于肾小球 ,见于 :(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如急性、慢性及迁延性肾小球肾炎 ,急进性肾炎 ,肾病综合征 ,IgA肾病…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孤立性血尿患儿尿中Ⅳ型胶原 (CL_Ⅳ )及层粘连蛋白 (LN)水平的变化及与肾脏病理的关系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50例正常儿童和进行肾穿刺病理活检的33例孤立性血尿患儿尿中CL_Ⅳ、LN进行检测。结果显示 ,孤立性血尿患儿尿中CL_Ⅳ、LN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1) ;病理诊断为肾小球局灶节段性透明变性和硬化组尿中CL_Ⅳ、LN水平高于轻微病变组 (P<0.01)。提示孤立性血尿患儿尿中CL_Ⅳ、LN水平变化与肾小球轻微病变、肾小球局灶节段性透明变性和硬化等肾脏病理变化相关 ,能间接反映肾脏病理变化严重程度 ;检测尿CL_Ⅳ和LN水平对监测孤立性血尿患儿的病情变化、判断预后、指导治疗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小儿血尿与特发性高钙尿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特发性高钙尿症(Idiopathic hypercalciuria,IH)在小儿单纯性血尿中较多见,尤其多见于非肾小球血尿的患儿,IH在小儿单纯性血尿中的发病率为28%~35%,若不予干预,2年~15年后72%的患儿有泌尿系结石形成。  相似文献   

17.
肾小球疾病血尿的发生机制与诊断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血尿(hematurla)是指尿液中红细胞排泄超过止常,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血尿一般分为肉眼血尿与镜下血尿两种。肉眼即能见尿呈“洗肉水”色或血样甚至有凝块者称为“肉眼血尿”。肉跟血尿的颜色与尿液的酸碱度有关:中性或弱碱性尿颜色鲜红或呈洗肉水样,酸性尿呈浓茶样或烟灰水样。仅在显微镜下发现红细胞增多者称为镜下血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以血尿为主要表现的患儿各临床指标的差异,并建立基于临床资料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03年6月至2018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以血尿为主要表现并行肾活检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肾脏病理结果,进行各临床指标的差异性比较,并建立以血尿为主要表现患儿肾脏病理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结果共纳入438例患儿。其中男232例,女206例;起病年龄(7.00±3.15)岁。按照不同临床表现分为:镜下血尿组(179例)、肉眼血尿组(81例)、镜下血尿并蛋白尿组(44例)、肉眼血尿并蛋白尿组(134例)。差异性检验结果显示,各组性别、起病年龄、病程、诱因、尿爱迪(Addis)计数中红细胞数、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素氮、血肌酐、血清蛋白、血IgA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病理类型性别、起病年龄、病程、家族史、尿Addis计数中红细胞数、24 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血肌酐、血清蛋白、血IgA、C3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基于以上指标,构建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通过留一法验证了该预测模型的准确率为61.19%。结论通过进行不同临床表现和病理分型下各指标的差异性比较,建立以血尿为主要表现患儿的肾脏病理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通过相关指标能较为准确预测肾脏病理,为肾活检时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患儿,男,1岁10个月,因“血尿1年9个月”住院。1年9个月(生后1月)前因上呼吸道感染后查尿常规潜血(2+),蛋白(-),无浮肿、肉眼血尿、高血压,此后多次尿常规提示镜下血尿,未作治疗。1岁时发现患儿双眼晶状体白色絮状物,伴视力下降,当地医院诊断双眼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治疗后视力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0.
B型超声诊断的胡桃夹现象2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全面分析和评估经B超诊断的胡桃夹现象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方法 回顾性地研究 10年间经多普勒超声诊断的胡桃夹现象的患儿的临床特点。结果 以左肾静脉受压迫前后管径比值为≥ 3作为诊断标准 ,共有 2 5 8例患儿被诊为胡桃夹现象 ,被分为 4组 :( 1)非肾小球性血尿 ,10 9例。其中肉眼血尿的患儿平均年龄为 ( 10 0± 2 7)岁 ,肾静脉压迫前后的管径比值为 ( 4 2±1 4) ;镜下血尿的患儿平均年龄为 ( 8 0± 2 8)岁 ,肾静脉压迫前后的管径比值为 ( 3 1± 1 0 )。 ( 2 )直立性蛋白尿 ,10 8例。其中 5例伴有精索静脉曲张 ,占男孩 8 5 %。肾静脉受压前后的管径比值为 ( 4 9±3 0 )。 ( 3 )同时表现为非肾小球性血尿和直立性蛋白尿者 ,8例。其中一患儿在 10年后的检查中发现仍有蛋白尿和镜下血尿 ,而且肾早期损害指标增高。 ( 4)同时有肾小球性血尿和持续的蛋白尿 ,3 3例。其中 11例患儿接受肾穿刺检查 ,6例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5例为IgA肾病。结论 胡桃夹现象最多见的临床表现为非肾小球性血尿或直立性蛋白尿。其也可见于有肾脏基础病的患儿和正常人。故胡桃夹现象的诊断需全面检查及分析 ,并长期随访 ,以确认其确实为一良性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