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适时序贯组合模式机械通气在危重病人救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在危重病人救治过程中应用适时序贯组合模式机械通气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对235例次危重病人采用机械通气救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120例次序贯组合模式组与115例次单一通气模式组进行比较,建立在此类病人进行机械通气时具有肺保护作用的模式组合、参数设置及其适时序贯调节的方法。结果两组危重病人的APACHEⅡ评分和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组合模式组64.2%和单一通气模式组52.2%均达到通气目标,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前组35.8%和后组47.8%因多脏器功能衰竭(MOF)而死亡(APACHEⅡ评分均>29分),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序贯组合模式组Vt 7.15±1.12 mL/kg、PSV 8.5±2.1 cmH2O、PEEP/CPAP5.16±1.05 cmH2OP、plat 18.5±2.5 cmH2OP、IP 23.5±3.6 cmH2O均低于单一通气模式组(P<0.01)。前组f 20±2.5次/min高于后组(P<0.05)。结论在各种类型危重病人的救治中,应用A/CV+PEEP、SIMV+PSV+PEEP、CPAP+PSV和PSV的适时序贯组合模式通气,采用动态的线性撤机过程,能提高通气达标率和降低病死率,并具有肺保护作用。参数的设置和调节宜在动脉血气指标的量化控制下,应用小Vt、小PSV、小PEEP/CPAP和适当f。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机械通气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 14例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的老年人COPD急性呼衰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A组有创通气时间 3~ 6天 ,无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发生 ;B组有创通气时间 8~ 19天 ,发生VAP 4例 ;A组无死亡 ,B组死亡 4例 ;A组住ICU时间 (7.3± 1.7)天 ,B组 (15 .3± 6 .0 )天。结论老年人COPD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成功率高 ,有创通气时间短 ,无VAP发生 ,住ICU时间短。但因老年人对咳嗽反射弱、咳痰无力、一般情况差故不能过早拔管。  相似文献   

3.
研究选择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取有创人工气道机械通气(ETMV)治疗,观察组采用无创面罩机械通气(FMMV)治疗,回顾相关临床资料。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呼吸频率、PaCO2水平、PaO2水平、SpO2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把握临床指征,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4.
无创性面罩机械通气治疗COPD严重呼吸衰竭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评价无创性面罩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严重呼吸衰竭的疗效与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33例符合插管指征的CO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其中21例应用面罩通气,其余12例建立了人工气道,总结对比两组的疗效与结果。结果:1两组的通气效果接近:通气治疗1h后动脉血气pH值、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两组均已开始有明显改善(P均〈0.005),其变化量(△pH、△PaCO2)两  相似文献   

5.
观察18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呼吸衰竭患者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的护理体会,强调了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加强心理护理、吸痰、插管的护理,以及生命体征观察的重要性。对机械通气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及疗效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机械通气对危重症伴呼吸衰竭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呼吸功能不全等危重病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时血浆内皮素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5 8例呼吸功能不全等危重病患者为观察组 ,3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 ,机械通气治疗前后测定血浆内皮素浓度。结果 观察组机械通气前的血浆内皮素平均浓度为 (6 5 79± 2 1 78)pg/mL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 8 87± 10 96 )pg/mL ,(P <0 0 1)。观察组机械通气治疗后第 3天 ,血浆内皮素平均浓度为 (36 39±16 39)pg/mL (P <0 0 1)。结论 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功能不全、减少内皮素对机体的损害的有效措施。血浆内皮素浓度的变化 ,对危重症伴呼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转归的判断、疗效评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临床观察夏锡荣施毅童茂荣曹鄂洪肖鑫武赵蓓蕾作者单位:210002南京市南京军区总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呼吸科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所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ARF)是临床危重病症之一。随着抢救水平的不断提...  相似文献   

8.
血气定标机械通气救治呼吸衰竭肺性脑病76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慢性呼吸衰竭肺性脑病(慢呼衰肺脑)一直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应用机械通气救治该病的疗效已被国内外肯定。但在提高抢救率和机械通气的撤离上仍存在较多的问题。我们在血气监护下应用机械通气抢救慢呼衰肺脑患者76例均获成功,撤机顺利,报告如下。1病例与方法1....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早期大容量支气管 -肺灌洗 (BAL)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伴严重呼吸衰竭对呼吸力学的影响和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气管插管下机械通气的COPD病例 1 4例 ,早期行大容量BAL治疗 ,分别观察比较BAL前与BAL后 1h、1 2h肺动态顺应性 (Cdyn)、肺粘性阻力 (Rrs)、气道峰压 (PIP)、平台压(Pplateau)、平均气道压 (Mpaw)和内源性呼气末正压 (PEEPi)。并回顾性选择同样病情未行BAL的COPD病例 1 4例为对照组 ,动态记录比较两组的肺感染控制时间 ,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重症病房 (ICU )天数。结果 :BAL组治疗后 1、1 2h与BAL前呼吸力学参数分别为 :Cdyn(0 .48± 0 .86)、(0 .54± 0 .1 3)和 (0 .2 8± 0 .64)L/kPa ,P均 <0 .0 1 ;Rrs(1 .1 0± 0 .2 6)、(1 .0 3± 0 .2 3)和 (1 .61± 0 .2 3)kPa/s/L ,P均 <0 .0 1 ;PIP(2 .2 4± 0 .48)、(1 .62± 0 .44)和 (2 .74± 0 .46)kPa ,1hP <0 .0 5、1 2hP <0 .0 1 ;Pplateau(1 .2 4± 0 .2 8)、(1 .2 7± 0 .40 )和 <1 .2 3± 0 .37)kPa ,P均 >0 .0 5 ;Mpaw(9.95± 0 .1 9)、(0 .92± 0 .33)和 (1 .2 7± 0 .2 8)kPa,P均 <0 .0 1 ;PEEPi(0 .55±0 .1 2 )、(0 .43± 0 .0 8)和 (0 .59± 0 .2 4 )kPa,1hP >0 .0 5、1 2hP <0 .0 1。BAL组与对照组比较感染控制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8例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情况,观察上机前后指标改善、机械通气并发症及上机时间等。结果 上机治疗呼吸衰竭,缓解26例,成功率92.8%,上机前后血气分析各项指标明显改善。呼吸机并发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6例,气胸2例,总发生率28.6%。结论 机械通气是抢救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通气过程中要注意选择正确的通气模式,合理的通气策略,设置合理的参数,加强监护。  相似文献   

11.
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合并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PVS)在老年急性脑卒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救治中的意义。方法 通过时55例老年急性脑卒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机械通气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观察常规机械通气(n=27)和LPVS(n=28)对其动脉血气、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机械通气并发症、颅内压和病死率等的影响。结果LPVS和常规机械通气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VS对改善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和降低机械通气并发症、病死率等均优于常规机械通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VS对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颅内压无不良影响。结论老年急性脑卒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可采用LPVS,设置小潮气量、限制经肺压和加用呼气末正压。同时应加强专科治疗,积极纠正循环和代谢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反复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严重呼吸衰竭治疗中的作用、临床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收治的1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严重性呼吸衰竭病人采用反复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5例患者中,脱机拔管成功率达86%,首次通气后的平均存活时间>1 093 d,中位生存期为1 673 d,1年生存率为73%,2年生存率为64%,3年生存率为33%.结论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正确掌握机械通气的指征,及时建立人工气道,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机械通气是抢救COPD急性加重期严重呼吸衰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护理方法。方法:62例呼吸衰竭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经口腔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据血气分析调整呼吸机参数,使pH值、PaO2、PaCO2恢复或接近正常。结果:52例患者24h内症状明显缓解,呼吸频率、血气分析恢复正常,10例患者治疗3~7d后试行撤机,观察24h病情无变化后给予拔管,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机械通气是抢救治疗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配合心理护理、生活护理、专科护理及健康教育,同时密切观察病情、与医生配合,是护理机械通气患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MV)在海洛因中毒致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以及病情监测、管道护理等问题。方法:对意识不清、呼吸微弱且不规则或深昏迷、无自主呼吸者立即行MV,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呼吸机参数。结果:MV辅助治疗后患者发绀迅速缓解,5例于4~6h内呼吸平衡,17例在24~48h内神志转清,行MV2~5d自主呼吸恢复,血气分析正常,顺利脱机,1例患者因就诊时间太长,呼吸衰竭死亡。结论:快速建立MV,加强呼吸道护理可避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MV)在海洛因中毒致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以及病情监测、管道护理等问题。方法:对意识不清、呼吸微弱且不规则或深昏迷、无自主呼吸者立即行MV,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呼吸机参数。结果:MV辅助治疗后患者发绀迅速缓解,5例于4~6h内呼吸平衡,17例在24~48h内神志转清,行MV 2~5d自主呼吸恢复,血气分析正常,顺利脱机,1例患者因就诊时间太长,呼吸衰竭死亡。结论:快速建立MV,加强呼吸道护理可避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6.
高龄肺癌患者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高龄肺癌患者术后易发生呼吸衰竭的因素及防治效果。方法分析年龄≥70岁肺癌患者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17例(呼衰组)和同期未发生呼吸衰竭的101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探讨可能导致呼吸衰竭的因素,比较治疗效果。结果吸烟指数高低.术前合并症,肺功能状况,手术方式,病理分期,肺内感染出现时间与术后呼吸衰竭的发生有明显关系;呼吸衰竭发生率14.41%,救活成功率76.48%。结论术前戒烟、锻炼呼吸功能、积极调整合并症、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减少术中出血和减轻手术创伤对预防高龄肺癌患者术后呼吸衰竭发生有重要意义;有效控制肺内感染、及时给予机械通气是救治成功的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吸痰方式对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吸痰前后呼吸循环参数的影响。方法将40例呼吸衰竭使用呼吸机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放式吸痰,采取受试者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观察患者吸痰前后呼吸循环参数的变化。结果密闭式吸痰前后患者呼吸循环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式吸痰前后心率、SpO2、Ppeak、Pplat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收缩压、RR、PaO2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t、PaCO2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衰竭患者使用密闭式吸痰方法较开放式吸痰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并人工机械通气在危重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救治中的作用和方法。方法  2 86例危重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均采用在纤支镜引导下经鼻、口的方式进行气管插管并行人工机械通气 ,多功能呼吸机先采用持续麻醉和辅助 /控制 (A/C)通气模式 ,待病情稳定后再改为间歇指令通气 (SIMV) 压力支持通气 (PSV) ,最后单用SIMV脱机。结果 成功救治 2 34例 ( 81 8% ) ,死亡 5 2例 ( 18 2 % ) ,并发症 72例 ( 2 6 9% )。结论 气管插管并人工机械通气是救治危重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十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急性左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74例重症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26例给予鼻导管吸氧或面罩吸氧及正性肌力药物、利尿荆、扩血管药物、镇静药物等常规治疗,48例根据临床情况辅以机械通气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命体征、血气分析、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结果 常规治疗组26例患者中死亡18例(70.9%),机械通气组48例患者经机械通气治疗后,死亡5例(10.4%),纽问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5,P<0.05).26例患者常规治疗2 h与治疗前比较,HR、MAP、CVP、pH、PCO2、PO2、HCO3-和SO2均显著改善(t值分别为3.71,2.34,2.74,6.02,3.08,5.11,9.81,12.13,P<0.05或<0.01),48例患者机械通气2 h后与治疗前比较,上述指标亦显著改善(t值分别为11.76、0.48、1.12、6.99、9.41、20.79、10.01、12.38,P<0.05或0.01),机械通气2 h与常规治疗2 h比较,HR、CVP、pH、PCO2、PO2、HCO3-、SO2改善明显(P<0.05或0.01).结论 适时地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能有效改善重症急性左心力衰竭所致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短时间内纠正严重低氧状态,是成功抢救重症急性左心力衰竭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