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麻下老年患者胃肠道手术后体位改变对麻醉复苏早期的影响。方法 100例老年患者在气管导管拔除后随机分为3组,A组(n=30)为平卧位,B组(n=36)头部抬高15~20°,C组(n=34)头部抬高30°。观察并比较3组气管拔管后30min内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BP)、脉搏氧饱和度(Sp O2)变化、呼吸道并发症、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和患者舒适程度。结果 3组患者复苏期HR、MBP、Sp O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C组舌根后坠、低氧血症发生次数和呛咳、恶心呕吐、躁动评分均低于A组(P0.05);患者满意度高于A组(P0.05)。结论头部抬高位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复苏早期恶心呕吐的发生,改善呼吸功能,增加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2.
俯卧位对全麻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力学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俯卧位对全麻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手术的骨外科脊柱手术患者24例,ASAⅠ级或Ⅱ级。全麻诱导后经口插加强气管导管,行间歇正压通气模式控制呼吸,潮气量(VT)8~10ml/kg,呼吸频率12次/min,吸呼比1∶2。术前仰卧位通气10min后摆放俯卧位通气10min,经麻醉机采集数据:呼吸末正压(PEEP)、气道峰压(PEAK)、气道平台压(PLAT),翻身前机械通气后以及翻身后1min、5min、10min各取一次数据,结果取其平均值,并分别在翻身前后第10分钟采集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计算胸肺顺应性[CT,静态顺应性(CTST);动态顺应性(CTD)]。结果 PEAK仰卧位时(13.50±2.31)cmH2O,俯卧位时(16.27±2.87)cmH2O;CTST仰卧位时(55.15±11.56)ml/cmH2O,俯卧位时(42.62±8.68)ml/cmH2O;CTD仰卧位时(43.79±8.24)ml/cmH2O,俯卧位时(35.20±6.54)ml/cm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翻身前后血气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3.
全麻患儿术后苏醒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患儿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性,全身麻醉现在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小儿外科手术。我科2007年共接小儿全麻术后苏醒103例,平均监护时间为2.5h,全部安全返回病房。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不同体位二氧化碳气腹对呼吸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体位下腹腔镜手术二氧化碳气腹对患者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峰压(Ppeak) 及气道平台压(PLAT)的影响.方法 A组:女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60例,术中取头高足低20°~30°;B组:女性腹腔镜子宫切除术60例,术中取头低足高20°~30°.监测气腹前(T0)、气腹后体位改变前(T1)、体位改变后10 min(T2)、20 min(T3)及30 min(T4)时的PETCO2、Ppeak、PLAT.结果 T1、T2、T3、T4时与T0时比较两组PETCO2、Ppeak、PLAT明显升高(P<0.05);B组T2、T3、T4时的PETCO2、Ppeak、PLAT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气腹与体位均使患者呼吸参数发生改变,特别是头低足高位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气道峰压及气道平台压升高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杨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9):2102-2103
目的 研究喉罩通气全麻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乳腺癌根治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气管导管组(T组)和喉罩组(L组),记录两组各时间点的循环和呼吸功能监测指标.结果 两组在间歇通气10 min和30 min时MV、VT、SpO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60 min时L组的Ppeak和PETCO2高于T组(P<0.05),L组置入以后各时点的MAP和HR较T组降低(P<0.05).结论 喉罩通气全麻用于乳腺癌手术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全麻上腹部手术对呼吸的影响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麻上腹部手术由于手术部位邻近胸腔,创伤刺激、神经反射和炎症反应对膈肌、胸腔、肺部所产生的影响比较大,会引起不同程度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现对主要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手术气腹和不同体位对呼吸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腹腔镜手术期间气腹和不同体位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 女性患者40例,ASA Ⅰ、Ⅱ,按手术不同随机分为两组.Ⅰ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20例,术中采用头高足低位;Ⅱ组,腹腔镜妇科手术组20例,术中采用头低足高截石位.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气腹前(T0)、气腹后10 min(T1)、体位改变后15 min(T2)、体位改变后30 min(T3)、和撤除气腹恢复体住后10 min(T4)各时点的MAP、HR、PERCO2、气道峰压(Ppek).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T1、T2、T3时点的MAP、HR、PETCO2和Ppek明显高于To时点(P<0.05);T2、T3时点Ⅰ组PETCO、Ppek、MAP明显低于Ⅱ组(P<0.05);T4时点Ⅱ组患者的MAP、HR明显高于Ⅰ组(P<0.05).结论 气腹和体位均可以影响患者的呼吸和循环功能,尤以头低足高位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体位对ARDS患者机械通气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行机械通气治疗且无俯卧位机械通气禁忌证的ARDS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俯卧位通气组和仰卧位通气组,每组各20例。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前后生命体征和动脉血气变化,治疗3d后平均气道压、平台压、气道阻力,机械通气时间和急诊科住院时间。结果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T、P、MAP、PaCO2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ETCO2、pH值、PaO2、PaO2/FiO2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T、P、PETCO2、MAP、pH值、PaO2、PaC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位通气组患者在俯卧位治疗3 d后PaO2/FiO2为(282±177;22),高于仰卧位通气组治疗3 d后的(245±17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8,P<0.01)。治疗3 d后,俯卧位通气组患者平均气道压、平台压、气道阻力分别为(6.8±177;0.5)cmH2O,(17.1±177;2.0)cmH2O,(14.9±177;1.2)cmH2O/(L±183; s),仰卧位通气组分别为(8.5±177;0.9)cmH2O,(20.6±177;2.3)cmH2O,(21.1±177;0.8)cmH2O/(L±183; 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38,5.13,18.83;P<0.01)。俯卧位通气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急诊科住院时间均短于仰卧位通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9.007,6.379;P<0.01)。结论俯卧位通气可以更有效地改善氧合指数,纠正低氧血症,同时对患者气道影响较小,是较为理想的通气体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对腹泻患儿肛拭子取便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1.5~4岁的腹泻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采取俯卧位进行肛拭子取便,对照组采取端坐位进行肛拭子取便。观察两组在大便采集成功率、采集所需时间,肛拭子插入深度和疼痛反应方面的异同。结果两组在采集成功率上无明显差异(P>0.05),但实验组采集所需时间短,肛拭子插入浅,疼痛与不适发生率明显降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腹泻患儿采取俯卧位肛拭子取便,能明显缩短大便采集时间,减少患儿的疼痛与不适,值得在儿科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体位对腹腔镜手术患者呼吸循环功能及术后不适症状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腹腔镜手术不同体位患者120例,其中术中头高足低位组、头低足高位组、侧卧位组患者各40例.监测手术开始气腹前5 min(T1)、气腹后10 min(T2)及关闭气腹后5 min(T3),患者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及气道峰压(Ppeak)各参数值的变化.术后随访患者不适症状的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术中不同时间的SBP和DB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BP:F值分别为40.39,31.03,19.03;DBP:F值分别为33.44,17.86,11.79;P均<0.01).T2时间的SBP和DBP水平均高于T1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3时间的SBP和DBP水平均低于T2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者T2和T3时间HR的变化均比T1时间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O2的前后3次测量值变化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高足低位组患者T2时间Ppeak水平高于T1时间;T3时间Ppeak水平高于T2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头低足高位组患者T2、T3时间Ppeak水平均高于T1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者T、T3时间PETCO2水平均高于T1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侧卧位组患者不同时间的Ppeak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同手术体位患者气腹前后各指标变化差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头高足低位、头低足高位、侧卧位3组不适症状发生率分别为15.0%,42.5%,15.0%,头低足高位组患者术后肩部不适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1,P<0.01).结论 腹腔镜手术不同体位和气腹压力对患者的呼吸及循环功能均有影响,不同手术体位对患者术后不适症状的发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唇腭裂修补术后患儿苏醒期不同体位护理对情绪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在苏醒期采用怀抱半侧卧位护理,对照组采用全麻术后常规体位护理,比较两组患儿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呼吸和情绪变化。结果对照组出现情绪躁动、哭闹的例数比观察组明显增多,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变化较常规组小,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两组血压变化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怀抱半侧卧位能保持呼吸道通畅,稳定情绪,减少镇静药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是更合适的体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加温输液对老年全麻术后缺氧的影响。方法:选80例老年全麻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治疗组40例全麻术后进行常规治疗,输液加温组40例在此基础上进行输液器加温。两组观察2、4、6、8、10 h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情况,然后进行分析。结果:用加温器输液4 h后缺氧状况有显著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输液器加温可以明显改善老年患者全麻术后缺氧状况。  相似文献   

13.
总结68例上睑下垂患儿全麻术后苏醒期的护理。认为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安全护理,防止意外伤害;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监控患儿体温;掌握输液速度;做好患儿心理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和医疗安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眼科婴幼儿全麻术后发热原因及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对2006年以来36例眼科全麻术后发热的婴幼儿的麻醉用药、体温变化、护理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婴幼儿术后0.5 h内发热,经降温处理后体温均恢复正常,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全麻及其辅助用药影响中枢或外周的调节引起体温升高,这种反应性的体温升高首选物理降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训练对甲状腺术后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9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30例,实验一组肩部垫高3 cm,实验二组肩部垫高6 cm,实验三组肩部垫高8 cm。三组练习时间均相同,将软枕垫于肩部,保持头低颈过伸位,评估三组患者术后头痛和呕吐情况。结果:三组患者的头痛和呕吐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术前功能训练时肩部垫高8 cm或以上可使患者术后头痛和呕吐情况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王焕  薛婷婷  姜云 《护士进修杂志》2022,(19):1820-1823
目的 观察基于儿童需求的自主体位管理用于眼科低龄患儿全麻术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就诊本院的眼科低龄全麻手术患儿98例,按照纳入时间先后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体位管理,观察组采用基于儿童需求的自主体位管理,比较2组患儿舒适度、眼压变化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术后2 h的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量表评分更低,不同体位管理对患儿舒适度产生不同影响,且观察组舒适度变化更趋于平缓;2组患儿眼压水平在不同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可确定时间效应具有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术后6 h更接近术前水平;观察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4%,显著低于对照组26.53%(P<0.05)。结论 基于儿童需求的自主体位管理,能提升患儿舒适度,抑制眼压波动,降低术后不良事件风险,可作为眼科低龄患儿术后体位管理的一种优化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腭裂手术患儿复苏期间不同体位对解除上呼吸道阻塞症状的影响。方法将复苏期间拔管后出现上呼吸道阻塞症状的40例患儿随机分为Ⅰ组(平卧位组)和Ⅱ组(侧卧位组),每组20例。所有病人均监测ECG、HR、SPO2、RR,记录采取体位前(T1)、采取体位后5 min(T2)SPO2、RR、HR,记录上呼吸道阻塞状况改善的有效例数。结果在T2时点,两组的RR、HR均下降,SPO2有明显升高,与T1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2时点,Ⅱ组与Ⅰ组比较,SPO2有明显升高;呼吸道阻塞状况改善的有效例数Ⅱ组明显高于Ⅰ组(P0.05)。结论侧卧位能有效防止舌根后坠,减少呼吸道血液和分泌物对咽喉的刺激,患儿易接受,更适合腭裂患儿拔管后的复苏。  相似文献   

18.
全麻术后早期呼吸异常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43例全麻术后早期呼吸异常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产生呼吸异常的与上呼吸道梗阻、支气管痉挛、呕吐误吸和低氧血症等有关。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及时对症处理,确保患者安全度过麻醉苏醒期。  相似文献   

19.
躁动是指在意识障碍情况下以肢体为主的不规则运动,是全麻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躁动时患者的体动及挣扎如处理不当,可危及患者安全,导致严重后果。我科对全麻恢复期明显躁动的患者采取了有效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老年全麻术后患者呼吸循环异常中的护理方法。方法:依据循证护理途径、确定循证问题、收集并列出证据、评估证据、结合临床实际使用证据得出循证结果。在普外科选择40例老年全麻术后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发生低氧血症28例,严重低血压6例,其中伴有低氧血症2例,严重高血压7例,伴有低氧血症3例。结论:循证护理在老年全麻术后患者呼吸循环异常的临床实践,促进护士寻求具有科学依据的护理实证指导解决临床问题,为患者提供最有效、最合理、最经济的护理,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