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门诊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特点和技巧,从而提高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 回顾分析2008-06-2010-06在我院注射室进行头皮静脉输液的患儿资料,总结患儿穿刺体位、头皮静脉穿刺的血管选择、穿刺针的选择、穿刺技巧以及护理等.结果 患儿采用横抱位抱在母亲怀里,容易头皮静脉穿刺,正中静脉直、粗、易固定,根据患儿情况选择4.5、5、5.5号穿刺针,进针角度为30°角,从静脉正方进针等,穿刺成功后加强护理.结论 护士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过硬的业务水平是提高门诊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柏基芸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9):7144-7144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疾病治疗和抢救中一项基本操作,也是护理工作中的一项基本功。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高低,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且能够提高危重患儿的抢救成功率,更是衡量护士基本功的标准,护士在操作时,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及有关头皮静脉穿刺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尽量做到一针见血,配合医生完成各种治疗、护理和抢救任务,以促进康复。现将在临床工作中的体会作如下阐述。  相似文献   

3.
介绍一种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穿刺方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随着肥胖儿童的增多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难度越来越大。如何提高静脉输液穿刺质量 ,降低复针率 ,减轻患儿痛苦是临床护理正在探讨的问题。为此 ,我们根据基础护理操作原理 ,[1,2 ] 结合临床实际 ,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穿刺方法进行了改进 ,效果良好 ,现介绍如下。1 方 法患儿取仰卧位或侧卧位 ,助手固定患儿肢体和头部 ,操作者位于患儿头侧 ,选择静脉 ,先用 70 %酒精消毒局部皮肤、待干。[2 ] 排尽头皮针内空气 ,操作者的右手拇指、食指持针柄上下面 ,针头与皮肤成 5°角 ,快速进皮后 ,变换手法 ,拇指、食指持针柄前后面 ,针头与血管平行 ,…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减轻患儿痛苦,提高穿刺成功率,保证输液质量和患儿的安全,降低静脉输液的并发症,探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最佳手法、进针角度、固定方法.方法随机将1 000例1周岁以内的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0例,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法、进针角度、固定方法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结果对照组500例患儿疼痛反应、复针率、液体外渗、针头脱出血管、血管周围发红、血管阻塞等并发症明显大于观察组,静脉使用率、一针成功率,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针头与皮肤成5°,快速进入皮肤后变换手法,右手拇指、示指持针柄前后面,针头与血管平行,直刺进入血管,以"S"型固定.可减轻针头对血管壁的损伤,操作简单且易固定,效果好,是一种理想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的护理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头皮静脉浅表易见,易于固定,不影响患儿肢体活动,便于保温,故小儿多采用头皮静脉输液。因小儿缺乏表达能力,给输液操作带来了难度,患儿家属对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输液护士要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争取患儿及家属的配合。护士在头皮静脉穿刺时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选择合适的头皮静脉,采取负压进针的方法,稳妥固定针头;针对肥胖患儿选取额上静脉、颞浅静脉穿刺,可提高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杨红兰 《现代护理》2003,9(4):310-310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常规固定方法为 :头皮静脉穿刺见回血 ,即用三条胶布固定针头 ,即第一条固定针头握持柄 ,第二条作交叉固定 ,第三条将塑料管盘曲后固定。我们按此固定法操作经常会穿刺好后面的患儿 ,前面刚穿刺好的患儿针被拉出来了。由于小儿好动 ,再加上穿刺疼痛、挣扎 ,往往一身汗 ,这给胶布粘贴增加了难度 ,或是患儿头部转动牵拉而使固定好的管子拉出或折叠 ,引起输液障碍而需重新穿刺 ,因此既增加了患儿的痛苦 ,又增加了我们护士的工作量。经过摸索 ,我们现在用四条胶布固定法。即其中三条胶布如上述常规粘贴 ,另一条胶布则将头皮针…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婴幼儿静脉输液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促进患儿康复,改善护患关系。方法取8750例1~24月患儿进行输液观察并认真分析总结。结果婴幼儿静脉穿刺成功和静脉的选择、护士的技术及心理素质、持针手法及穿刺后固定等因素有关。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对策,婴幼儿头皮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达95%以上,护患关系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如何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对200例小儿施行头皮静脉穿刺,并采取护理措施。结果: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能达到90%以上。结论: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提高,可减少患儿痛苦,减少护患矛盾,有利于治疗和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对3种不同持针手法行头皮静脉穿刺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最佳持针手法。方法将820例患儿随机分为3组,各组的持针手法和针头与皮肤的夹角分别是:A组,274例,先持针柄上下面,呈5°-10°角快速进皮后变换手法,再持针柄前后面平行缓慢刺入血管;B组,273例,持针柄上下面,呈10°-25°角;C组,273例,持针柄前后面,呈<5°角。结果A组的首次成功率明显大于B、C组。结论头皮静脉穿刺时,先持针柄上下面,呈5°-10°角快速进皮后变换手法,再持针柄前后面平行缓慢刺入血管,此法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1周岁内患儿头皮静脉穿刺及针头固定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慧  牟静 《现代护理》2004,10(4):340-341
目的 为减轻患儿痛苦 ,提高穿刺成功率 ,保证输液质量和患儿的安全 ,降低静脉输液的并发症 ,探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最佳手法、进针角度、固定方法。方法 随机将 10 0 0例 1周岁以内的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 5 0 0例 ,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法、进针角度、固定方法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结果 对照组 5 0 0例患儿疼痛反应、复针率、液体外渗、针头脱出血管、血管周围发红、血管阻塞等并发症明显大于观察组 ,静脉使用率、一针成功率 ,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 针头与皮肤成 5°,快速进入皮肤后变换手法 ,右手拇指、示指持针柄前后面 ,针头与血管平行 ,直刺进入血管 ,以”S”型固定。可减轻针头对血管壁的损伤 ,操作简单且易固定 ,效果好 ,是一种理想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三角持针手法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中的效果,探讨头皮静脉穿刺持针的最佳手法,补充基础护理学中有关静脉输液章节中头皮穿刺手法的空缺内容。方法设三角持针法为观察组,具体手法为:右手食指、拇指和中指分别持针柄的上、前、后面,三指尖呈三角形式,先以10°~25°快速进皮肤后,不换手,压低为<5°刺入血管;另设两组对照组,对照组1(换手法):右手拇指、食指先持针柄上下面,针头与皮肤呈5°~10°快速刺入皮肤后再变换手法,拇指、食指持针柄前后面,进血管;对照组2(直刺法):右手拇指、食指持针柄上下面,呈10°~25°刺入血管。固定操作者,并为了避免个体血管差异,1440人次3岁以下患儿分三组,采用3种手法轮流进行静脉穿刺,即第1天所有患儿用一种手法穿刺,第2天换用第二种手法,以此类推,轮流使用3种手法。观察组共穿刺514人次,对照组1共穿刺502人次,对照组2共穿刺424人次。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1首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观察组和对照组2穿刺疼痛较对照组1轻;观察组与对照组1穿刺固定后输液通道保持较对照组2稳定。结论三角持针手法应用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中,综合穿刺成功率、疼痛发生及固定后通道稳定性评价优于对照组,适合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导致小儿头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方法:随机抽取2004年5月-12月我科室3543人次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一次穿刺失败的例数,总结原因.结果:最常见的穿刺失败表现为:①针头穿出血管外;⑦误入动脉:③针头阻塞;④血管不通;⑤血管滑.针头未触及血管导致穿刺失败的原因为:①穿刺的环境条件差;⑦护士的心理过度紧张或压力过大;⑦选择的血管不合适;④固定手法不准确;⑤持针的方式不正确;⑥针头固定方法不牢固.结论:我们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的痛苦.  相似文献   

13.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法及针头固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法及针头固定方法。方法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行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及针头固定,比较一针穿刺成功率、固定时发生渗漏和输液途中发生渗漏的病例数。结果两组一针穿刺成功率、固定时发生渗漏例数和输液途中发生渗漏例数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试验组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法及针头固定方法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反复穿刺带来的问题,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两种持针方法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探讨不同持针方法对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及其他因素的影响 ,提高静脉穿刺质量。方法 :随机将 2 0 0 3年 1月至 6月因患上呼吸道感染、肺炎 ,在门诊输液治疗的 2个月~ 3岁的患儿 5 0 0例分为两组 ,各 2 5 0例 ,实验组采用手持针柄的前后沿穿刺 ,对照组采用手持针柄的上下面穿刺。结果 :实验组皮下瘀血、针头阻塞、针头脱出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首次穿刺成功的例数、血管重复利用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手持针柄前后沿进行穿刺优于手持针柄上下面穿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婴幼儿头皮静脉穿刺刺成功率的因素。方法选取我院儿科行头皮静脉穿刺的婴幼儿300例,分析和统计穿刺的静脉选择、穿刺手法、穿刺时或穿刺前护士心理状态及家长干扰对穿刺成功率的影响。结果前正中静脉入路进行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外眦上部静脉(P<0.01),右手拇指和食指捏紧针柄的前后沿的头皮静脉穿刺手法成功率明显高于右手拇指和食指捏紧针柄的上下面(P<0.05),护士心理状态良好时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心理状态差时(P<0.01),家长配合时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家长干扰时( P<0.01)。结论影响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因素主要包括静脉或穿刺手法选择不当、护士心理素质差及家长不配合,选择正中静脉、穿刺时拇指与食捏于针柄前后沿、提高护士自身修养及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有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与固定方法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头皮静脉输液是 1周岁左右患儿治疗和抢救的主要途径 ,临床应用广泛 ,为提高穿刺成功率 ,减轻患儿痛苦 ,保证输液质量 ,我们根据基础护理学 ,结合临床实际 ,自 2 0 0 1年 1月对头皮静脉穿刺手法、进针角度、固定方法进行研究 ,现总结报告如下。1 方法随机将 10 0 0例 1周岁以内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 5 0 0例。对照组 ,采用传统法 ,按基础护理学中操作规程进行。观察组采用改进方法 ,穿刺时右手拇指、食指持针柄上下面 ,针头与皮肤成 5°角 ,快速进皮后 ,变换手法 ,拇指、食指持针柄前后面 ,针头与血管平行 ,直刺入血管 ,见回血用 4…  相似文献   

17.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中最基本的护理技术,也是治疗患儿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而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一次性成功的关键,除护士具备娴熟的穿刺技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沟通能力外,还应有较好的固定方法。目前,临床上头皮针在头部的固定方法主要是用胶布绕头1圈粘在头皮上。但是,大多数婴幼儿输液后缺乏自制力,因恐惧、躁动、出汗加上家长搂抱姿势不当等原因,牵拉针头,使针头滑出血管。  相似文献   

18.
头皮静脉是小儿输液最常选用的静脉,小儿头皮针的穿刺与固定技术也是儿科护理工作中一项高要求的技术操作。注射时,由于患儿哭闹不合作、出汗多、头发长等原因,常常使胶布固定不牢、松脱而致针头滑出血管外或针头脱落,增加了患儿痛苦,导致家属不满意,给护士增加了工作量,浪费了材料,为此我们自制了一种小儿头皮固定圈应用于临床工作中。  相似文献   

19.
管红娣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3):3165-3165
目的 探讨V形交叉固定法在小儿头皮针连接留置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住院需要静脉输液的患儿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一次性输液敷贴固定连接小儿静脉留置针的头皮针.观察组采用V形交叉固定法固定连接小儿静脉留置针的头皮针.比较两种方法对头皮针从留置针肝素帽中脱出情况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头皮针从留置针肝素帽中脱出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一例头皮针从留置针肝素帽中脱出情况.对照组因患儿不配合,活动度大,头皮针脱出4例;患儿烦躁不安、哭闹用手抓针头,头皮针脱出10例;家长抱孩子晃动,头皮针脱出14例.结论 采用V形交叉固定法固定连接静脉留置针的头皮针,可有效防止头皮针从留置针肝素帽中脱出,避免了浪费药液,扎伤患儿,减少了感染的机会,减轻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20.
回顾性总结了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护理技巧,主要包括不同血管的不同穿刺手法,几种特殊患儿的头皮静脉穿刺技巧,无痛进针的技巧,固定的决窍,拔针的技巧以及沟通技巧。认为良好的小儿头皮穿刺技巧能减轻患儿痛苦,提高家属满意度,帮助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