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廖移满  徐陆  陶丽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4):3580-3581
目的 分析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危险因素、病原菌的分布和药敏情况,探讨降低VAP的临床策略和护理方法.方法 收集2007-06-2010-06浏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机械通气大于48 h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VAP发生率51.6%;VAP的发生率与上机时间、胎龄、体重有明显的相关性;致病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多见.结论 VAP发病率高,新生儿VAP的发生受上呼吸机时间、出生体重、胎龄等多种因素影响,应采用综合预防措施防止VAP的发生.VAP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而且有多重耐药现象,治疗难度大,因此应该采取综合措施减少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危险因素。【方法】对入住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的8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将患者按相关危险因素自然分组,比较VAP发病率,并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86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中VAP发病率为48.8%(42/86)。原发病主要以肺部疾患为主、机械通气≥5d、仰卧位、应用抑制胃酸分泌药、进行侵入性操作、应用糖皮质激素、白蛋白〈30g/L,是影响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机械通气原发病主要以慢性肺部疾患为主、较长时间机械通气、仰卧位、是否应用抑制胃酸分泌药(制酸剂)、侵入性操作、应用糖皮质激素、白蛋白〈30g/L,是影响VAP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王水燕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4):771+773-771,773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患者接受机械通气48 h后所并发的肺实质感染,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1],VAP患病率和病死率由于诊断手段不同,各家报道不一.国外报道的VAP发病率为9.0%~69%,病死率为24%~76%;国内报道的VAP发病率均为60%,病死率为32.0%~39.1%[2].一旦发生VAP,会明显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显著增加病死率.因此,明确VAP的危险因素,积极寻找对策成为ICU危重患者护理中不容忽视的问题.现分析VAP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周红  周芹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4):3568-3569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与常规护理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7-2008年和2009-2010年行机械通气治疗大于48 h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 集束化护理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下降了18.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集束化护理能显著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本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61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VAP分为VAP组和非VAP组。比较两组相关临床指标,对重症监护室VAP肺炎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VAP组和非VAP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贫血发生率方面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在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侵入性操作、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呼吸道免疫功能低下、胃肠道反流及误吸发生率、管道污染发生率上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达15分以上、机械通气时间达7d以上、管道污染、侵入性操作、呼吸道免疫功能低下、胃肠道反流及误吸是重症监护室VAP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机械通气时间超过7d、APACHEII评分超过15分、侵入性操作、呼吸道免疫功能低下、管道污染和胃肠道反流及误吸是重症监护室VAP的危险因素,医务人员在工作当中应该根据这些危险因素和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对我们NICU病房中应用呼吸机治疗的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35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危险因素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52例并发VAP的病人与同期应用呼吸机治疗超过48h的207例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采用非条件Logist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并计算OR值及OR的95%可信限(95%CI)。结果新生儿VAP的发病率为20.08%,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82.14%)。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再插管(OR=5.341,95%CI=2.031~14.044)、机械通气时间(OR=4.789.95%CI=2.204~10.404)、使用中枢抑制剂(OR=3.797,95%CI=1.767~8.516)、气管内吸引(OR=3.487,95%CI=1.635~7.437)为新生儿VAP的危险因素。结论VAP在机械通气的新生儿中发生率高,再插管、机械通气时间、使用中枢抑制剂、气管内吸引与其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氨溴索治疗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赖军华  吴莹  李敏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0):2324-2325
目的:观察氨溴索对ICU内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中心ICU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均行气管插管切开,应用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并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加用氨溴索注射液60 mg静脉滴注。结果:观察组在化痰排痰、抗炎抑菌及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方面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氨溴索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有良好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是患者接受机械通气(MV)48h后所并发的肺实质感染。VAP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高达18%~60%,病死率高达30%~50%,气管导管气囊上分泌物吸入被认为是VAP重要发病机制之一。我科通过对入住RICU的机械通气患者采用气囊上滞留物清除技术,预防VAP的发生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有效降低机械通气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我们对2005-05/2008-05我科行机械通气在24 h以上的患者3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27例,女11例,年龄34-70岁。严重胸部创伤13例,食管癌术后6例,肺癌术后8例,肺减容术后4例,颅脑损伤后神经原性肺水肿7例。患者均为Ⅱ型呼吸衰竭。气管插管23例,气管切开15例。  相似文献   

12.
王军  王蕴  徐淑凤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4):3507-3509
目的 探讨加强阻断胃肠道病原菌纵向移位的护理措施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收集3a间人住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并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共133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加强阻断胃肠道病原菌纵向移位的护理措施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在VAP发生率和预后方面的差别.结果 (1)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干预护理组患者VAP的总发生率和晚期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与常规护理组(28.79% vs 53.73%,P=0.006 1;21.21% vs41.79%,P=0.0180);但在早期VAP发生率,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8% vs 11.94%,P=0.5786).(2)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干预护理组患者在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和死亡率等均明显低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58,0.0363,0.0478).结论 强化阻断胃肠道病原菌纵向移位的护理措施能明显降低VAP的发生率并改善预后,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是预防VAP低成本、低风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崔立华  王晶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6):3947-3947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97例VAP患者痰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检出病原菌333株,其中G-菌230株;G+菌93株,真菌10株;G-菌对头孢菌素等常用抗生素耐药严重。G+菌除了对万古霉素敏感,对其他抗生素耐药严重。结论 VAP的病原菌以G-菌为主,呈多药耐药,应加强对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及耐药性监测,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应用机械通气≥48h的217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单因素分析及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将患者分为VAP组(n=72)和非VAP组(n=145),筛选出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患者呼吸机连接方式、住RICU天数、机械通气(MV)天数、留置胃管、留置尿管、中心静脉置管、输血史、血糖高于正常、血清白蛋白(ALB)<30g/L、吸烟史、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因素是VAP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留置胃管、输血史、血糖值、ALB、吸烟史、上机前使用糖皮质激素、使用抑酸剂是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加强危险因素的监测,严格无菌操作,减少呼吸机管道的污染,尽可能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是控制VAP发生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ε-聚赖氨酸干预法对儿科重症监护室( PICU)机械通气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的干预作用,为VAP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将2012年1—9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P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儿90例按照机械通气时间顺序编号,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A组(每天干预3次)、B组(每天干预2次)和C组(无干预)。监测患儿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与呼吸机管路不同部位细菌培养结果。结果 A、B、C组患儿VAP发生率分别为10%,3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115,P<0.01);3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4.2±0.4),(5.2±0.7),(7.1±0.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0.953,P<0.01)。在第4天和第7天,3组患儿呼吸及管路的进气段冷凝水、出气段冷凝水与Y型接口处细菌培养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15~34.658,P<0.01)。在第4天和第5~8天,3组患儿呼吸机管路进气段和出气段冷凝水菌落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04~47.624,P<0.01)。结论每天3次28μg/ml的ε-聚赖氨酸干预能有效抑制呼吸机管路常见定植细菌的生长,切断外源性感染途径,降低VAP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降阶梯治疗(DET)用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疗效。方法:SICU71例VAP患者按抗感染方案分成DET组及对照组,比较初始治疗恰当率、有效率、MV时间。结果:71例共培养致病菌96株,G-菌54.2%。DET组初始治疗恰当率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MV时间缩短。结论:SICU患者VAP病原菌以G-菌为主,呈多重耐药性。DET可提高初始治疗恰当率及有效率,缩短MV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0月在我院NICU机械通气治疗>48 h的9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发生VAP分为VAP组与非VAP组,以胎龄、出生体重、机械通气时间等15个因素为预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总结各危险因素与VAP的相关性。结果 90例机械通气患儿发生VAP 49例,发生率为54.4%。在胎龄、出生体重、机械通气时间、反复气管内吸引、留置胃管、再插管、肺透明膜病、营养不良、中枢神经抑制剂及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应用方面,VAP组与非V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避免反复气管内吸引和再插管,应用大剂量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等措施可降低新生儿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张大维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3):8092-8094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无肺部感染的患者,在接受机械通气治疗48 h后和停用机械通气、拔除人工气道48h内发生的肺实质的感染性炎症,是接受机械通气患者最常见的医院内感染。研究表明VAP发病率为6%~52%,特殊情况下可达到76%,病死率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电子支气管镜下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本院ICU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8例患者在机械通气下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常规监测患者临床情况、通气换气功能及呼吸力学指标.[结果]顺利完成床旁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灌洗后患者体温下降,外周血白细胞、痰液量...  相似文献   

20.
叶丹萍 《全科护理》2021,19(7):977-980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医院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9月在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486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调查和分析入选对象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医院感染特点。根据病原学检测将其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医院感染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486例患儿中发生医院感染27例(5.56%),其中发生肺部感染8例(29.63%),血液感染6例(22.22%),皮肤感染6例(22.22%),口腔感染5例(18.52%),结膜感染2例(7.41%);在27例医院感染患儿中共检测出7种病原菌共计35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8株(22.86%),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17.14%),铜绿假单胞菌5株(14.29%),鲍曼不动杆菌5株(14.29%),肺炎链球菌3株(8.57%),大肠埃希菌5株(14.29%),酵母菌3株(8.57%)。单因素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重、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基础性疾病、侵入性操作、中心静脉置管、羊水污染及胎膜早破均为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重、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及羊水污染均为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出生体重、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及羊水污染均为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有效降低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应严格对病房进行定期消毒,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管理,根据新生儿细菌敏感性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尽可能缩短各类侵入性操作,增加胃肠道营养,缩减住院时间,及时进行早预防、早处理,降低医院感染风险,改善新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