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对颅内多发动脉瘤1例诊治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47岁。主因突发头痛2 h入院。查体:神清语利,双侧瞳孔正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颈强直,四肢肌力正常。生命体征正常。Hun t-H ess分级为Ⅰ级。头颅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后第1天即行脑血管造影,造影时行双侧颈内动脉及左侧椎动脉造影,未行右侧椎动脉造影。造影结果示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图1,2)。当时考虑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不易破裂,即使破裂很少有蛛网膜下腔出血,本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不宜用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破裂来解释。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行CT脑血管造影。结果显示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同时显示右小脑后下动脉起始部动脉瘤,其形状不规则,呈分叶状(图3,4)。考虑右侧小脑后下动脉瘤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责任动脉瘤。于入院后第3天在全麻下行右侧枕下远外侧入路动脉瘤夹闭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住院半个月后出院。而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随访观察。图1左侧颈内动脉正位造影图2左侧颈内动脉侧位造影图3 CTA示右小脑后下动脉瘤图4 CTA示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2讨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的原因是颅内动脉瘤破裂。诊断动脉瘤的金标准是DSA,行DS... 相似文献
3.
对颅内动脉瘤误诊2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例1:女,49岁。头晕、后枕部跳痛2个月,每次发作持续5~10min,可以自行缓解。1个月前,突然出现右侧肢体麻木乏力,嘴角右偏,休息后症状缓解。既往曾有一过性(1夜)四肢无力,不听指挥。颅神经检查无阳性发现,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腱反射、感觉、运动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阴性。头颅MRI提示右颢叶海马头部,见一类圆形T1高、T2低信号灶,边缘低信号环,周无水肿,右基底节区见片状T1低T2高信号,边界模糊内径小片高信号影,同侧脑室受压变窄,增强扫描:病灶内见片状环形明显强化,诊断右基底节区占位合并出血(恶性肿瘤可能性大)。术中证实为大脑中动脉瘤,直接夹闭,术中出血较多。 相似文献
4.
5.
6.
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69例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笔者对我院神经内科2005-01/2008-02 69例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进行分析总结,并对有关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护理问题探讨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31例,女38例,年龄31-58岁[女(48±13)岁,男(45±16)岁]。其中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瘤23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38例,大脑中动脉瘤7例,右颈内动脉-脑动脉瘤1例。 相似文献
7.
我院 1997~ 2 0 0 2年收治颅内动脉瘤 5 3例 ,现结合诊断方法和治疗时机分析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电解式可脱性微弹簧圈 (GDC)血管内栓塞治疗 10例 ,男 6例 ,女 4例 ,年龄最小 2 6岁 ,最大 6 4岁 ,平均 4 8.6岁。其中应用再塑型技术治疗宽颈动脉瘤 1例。手术夹闭 4 3例 ,男2 8例 ,女 15例 ,年龄最小 33岁 ,最大 6 2岁 ,平均 4 5 .8岁。临床上首发症状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或动眼神经麻痹。SAH表现为突发性头痛、呕吐 ,伴或不伴有意识障碍 ,病程最长3a,最短 2 h。其中出血 1次者 12例 ,2次者 2 8例 ,3次者 12例 ,… 相似文献
8.
[目的]创伤性颅内动脉瘤较为少见,由于对其缺乏足够认识使得其诊断往往在动脉瘤破裂出血导致严重后果时才做出.[方法]作者回顾近十年来收治3例创伤性颅内动脉瘤,其中2例分别于轻伤后17、24 d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脑内出血和脑室内出血,实施显微外科手术;另1例轻伤后5周出现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应用血管内球囊栓塞技术.[结果]3例均治愈,随访正常.[结论]结合相关文献复习,作者认为头部外伤后,特别是在突然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加重应考虑动脉瘤可能,早期诊断和外科治疗对防止其破裂出血导致不良后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颅内动脉瘤误诊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许多学者提出 ,在鞍区、蝶骨嵴部位的肿瘤应与动脉瘤鉴别 ,但仍时有误诊的报告 [1 ,2 ,4 ,6 ] 。我们对 1992 - 0 1~ 2 0 0 2 - 12误诊 7例 ,占同期住院动脉瘤的 15 .6 %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5例 ,女 2例 ,年龄 2 8~ 6 3岁 ,平均 38岁。其中巨大动脉瘤有 4例 ,直径 3~ 5 cm。误为 :鞍内鞍上占位性病变 1例 ;左桥 -小脑角 (CPA)占位性病变 2例 ;右侧小脑半球占位性病变 2例 ;后交通动脉瘤 2例 ,其中 1例并高血压脑出血 ,另 1例误为颈椎损伤。1.2 影像表现 1CT表现为颅咽管瘤特征 :鞍区囊性病变 ,囊壁有… 相似文献
11.
12.
颅内动脉瘤四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动脉瘤是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 ,常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 ,尽管近年来影像学技术的发展 ,提高了诊断水平和治疗技术 ,但仍有较高的死亡率 ,故早期诊治极为重要。我院 1994年 7月~ 2 0 0 0年 7月收治 4例误诊病人 ,现报告分析如下。1 病例资料【例 1】 男 ,5 6岁。因进行性左侧视力下降伴头痛 2年入院。查体 :左眼仅存光感 ,多次在眼科诊断为原发性视神经萎缩 ,对症治疗无好转 ,后做头颅CT检查示鞍旁高密度占位病变 ,MRI示动脉瘤。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证实为左颈内动脉 -眼动脉动脉瘤 ,瘤体直径约 3 0cm… 相似文献
13.
随着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不断进步,材料的更新越显突出.近期ISAT[1]的多中心合作、包括大宗病例的前瞻性研究报告对手术夹闭和血管内治疗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二者均可有效地防止动脉瘤再出血,但血管内治疗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则明显小于手术央闭.这一结果的获得彰显了血管内治疗领域新材料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以致脑血管瘤样突起,是一种病死率和致残率均很高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大多因头痛就诊,且疼痛剧烈,持续时间长。颅内动脉瘤出现剧烈头痛者,不但再出血率及死亡率升高,而且生存者预后、生活质量明显降低,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2008—02—2009—12人住我科的颅内动脉瘤患者90例,现将疼痛原因和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9-03-2010-06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19例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19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经血管内介入治疗后,16例患者达到完全闭塞,3例患者不完全栓塞,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载瘤动脉均显影正常,无死亡、异位栓塞及永久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未再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颅内动脉瘤是一类致残率和致死率极高的脑血管疾病,以单个动脉瘤多见,我科于2007—02收治多发颅内动脉瘤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颅内动脉瘤患者手术治疗时,麻醉管理的主要问题是麻醉诱导期及手术过程中动脉瘤有破裂的可能,其次为脑血管痉挛和颅内压增高,而一旦发生破裂,病死率高达50%以上,所以对麻醉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术中麻醉管理平稳得当,为手术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笔者对20例患者实施麻醉,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