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韬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4):8479-848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降脂效果及改善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冠心病合并血脂升高的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8周,记录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及心肌缺血状况.结果:TC、TG、LDL-C显著降低.HDL-C明显升高,心肌缺血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结论:阿托伐他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脂药物,同时尚能减少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次数,改善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早期血浆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78例U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38例,给予UAP一般治疗。他汀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每日20mg,共4d。治疗前、治疗4d后采取两组患者空腹时静脉血,测定血清CRP及血脂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无明显变化,他汀治疗组CR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阿托伐他汀早期治疗UAP患者能使CRP下降,具有调脂、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影响.方法81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27例.对照组给予血小板抑制剂、脑保护剂及改善脑循环药物等常规治疗.强化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次,1次/d,口服;常规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1次/d,口服;于治疗前及治疗第4周后检测3组血清C-反应蛋白及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C反应蛋白及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常规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较常规剂量治疗可降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C-反应蛋白,对急性缺血的脑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影响。方法56例脑梗死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口服,1次/d,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及血脂浓度的变化。结果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明显上升。结论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具有良好的调脂、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应用丹红注射液和阿托伐他汀对血脂、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的影响。方法8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点生理盐水250ml+丹红注射液40ml/d,晚上加服阿托伐他汀(10mg/d),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检测血脂、hs-CRP、FIB水平。结果两组患者血脂、hs-CRP、FIB水平明显升高,治疗后治疗组血脂、hs-CRP、FIB水平明显下降。结论丹红注射液和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脂、hs-CRP、FIB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原发高脂血症患者96例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40 mg,晚餐后顿服,疗程12周,观察血脂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总胆固醇(TC),甘油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也明显升高(P<0.05),临床疗效显著,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研究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在UA治疗中的早期抗炎效应.方法 选择2010-07-2011-07在山东省青岛疗养院住院的UA患者50例,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59.85±12.61)岁;选取同期本院查体中心正常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59.23±12.13)岁.UA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20 mg/d,共4周),均在入院次日(用他汀类药物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清晨空腹采血,测定血清hs-CRP浓度及血脂水平.结果 UA患者用药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脂及hs-CRP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患者在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1周、2周、4周后血清hs-CRP浓度及血脂水平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前后血脂变化与血清hs-CRP下降之间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 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可以使UA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下降,推测早期应用他汀类可能有降低血浆炎性因子、减轻炎症反应状态,从而稳定斑块,对防止不稳定斑块的破裂起到有益的作用,此作用与其调脂作用无关,为临床UA患者早期应用他汀类治疗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7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应用10mg和40mg阿托伐他汀治疗8周,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脂水平。结果(1)两组治疗后,高敏C-反应蛋白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2)两组治疗4周与8周后,40mg阿托伐他汀组与10mg阿托伐他汀组相比,高敏C-反应蛋白明显下降(P〈0.05,P〈0.01)。结论两种剂量阿托伐他汀应用于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均能安全、有效地降低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40mg阿托伐他汀疗效优于10mg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每组40例。高剂量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低剂量组患者采用基本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患者满意率,及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结果高剂量组有效率(97.5%)高于低剂量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高剂量组C-反应蛋白浓度为(8.24±1.31)mg/L,低剂量组为(10.62±1.22)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满意率(90%)高于低剂量组为(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阿托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并提高治疗有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脂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脂、炎症因子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方法将116例U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2组均给予UA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血脂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炎症指标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变化。结果治疗1年后,2组血脂及炎症指标均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白介素-6(IL-6)指标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1年后,2组颈动脉粥样斑块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斑块积分、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脂康能有效改善UA患者血脂水平,减轻炎症反应,稳定和逆转斑块,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高海拔地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前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3例UAP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对照组31例(阿托伐他汀20 mg/d常规治疗),强化1组31例(常规治疗基础上于术前12 h、2 h分别予阿托伐他汀40 mg、20 mg),强化2组31例(常规治疗基础上于术前12 h、2 h分别给阿托伐他汀80 mg、40 mg).观察术前和术后6 h,24 h患者血浆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浆肌钙蛋白(TNT)及炎症反应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1个月后随访强化剂量对患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预后)及安全性指标的影响.[结果]强化组较对照组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P<0.05),PCI术后三组CK-MB、TNT及CRP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但强化组增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海拔地区UAP患者PCI术前应用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疗效显著,术前12 h及2 h口服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能明显减少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心肌损伤及炎症反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养心汤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养心汤。比较两组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BV、LBV、HGX、PF及LDL-C、TG、T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心汤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调节血脂,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辛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选择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辛托伐他汀20mg,治疗6个月前后,测定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经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检查测定的冠状动脉斑块的变化,并与常规治疗的50例对照组作比较。结果: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辛托伐他汀治疗6个月后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显著下降(P<0.01),冠状动脉钙化灶亦明显缩小(P<0.01),相关分析提示,冠状动脉钙化灶的缩小幅度与LDL胆固醇水平相关(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用辛托伐他汀治疗6个月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P<0.01)。结论:辛托伐他汀可能通过降血脂、抗炎等机制对防治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稳定斑块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脏疾病3型(CKD-3)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58例2型糖尿病肾病CKD-3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两组均行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20mg/d,共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和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TC、TG、LDL-C、HDL-C、UAER、SCr、CRP、BUN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并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在治疗前后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CKD-3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能调节血脂,减少尿蛋白排泄、改善肾功能,并且肝脏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两组,观察组60例予曲美他嗪、硝酸甘油、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等治疗;对照组60例予硝酸甘油、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等治疗,疗程均为16周。观察两组用药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每次心绞痛发作时间,心电图改变,运动耐受力的变化。结果:两组均能减少心绞痛发作,心电图及运动耐受力均得到改善,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辅助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肯定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患者3天后C反应蛋白(CRP)、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变化,以了解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对斑块稳定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4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被分为常规治疗组(未服用任何调脂药物,19例)和阿托伐他汀组(40mg/d,21例)治疗。测定治疗前后CRP、MMP-9、vWF及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二组治疗前后血脂各组成分的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后CRP、MMP-9、vWF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稳定心绞痛的早期予以3天的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明显减低血浆炎症因子的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可能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UAP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阿托伐他汀20 mg/d,疗程1 a。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TC、LDL-C及CRP降低,HDL升高,降低心血管事件(P均〈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降低血脂及CRP,改善UAP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冠心病事件,不良反应少,故UAP早期调脂、抗炎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后再狭窄的干预作用.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118例在我院行腔内治疗(球囊扩张、支架植入联合内膜剥脱及取拴)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阿托伐他汀组(58例),阿托伐他汀组每日1次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后第1天,治疗后4、12、24周的血脂、C-反应蛋白(CRP)、下肢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血管的通畅率.结果 2组腔内治疗的成功率分别为98.33%(59/60)和100.00%(58/58),2组血管通畅率随时间延长有不同程度的减低,对照组明显减低,阿托伐他汀组无明显变化,随访24周后对照组的血管通畅率(77.96%,46/60)明显低于阿托伐他汀组(94.82%,55/58)(x2=7.88,P<0.01).对照组患者腔内治疗的血脂、CRP、IMT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服用阿托伐他汀4周后开始下降,2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P均<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术后再狭窄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分析使用阿托伐他汀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选取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与曲美他嗪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脂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阿托伐他汀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电图情况及血脂水平等指标,且不会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具有理想、安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观察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