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湖南省某高校大学生疲劳性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用自行编制的调查表和疲劳量表(FS-14)对某高校800名不同年级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某高校大学生疲劳性亚健康发生率为35.35%;疲劳性亚健康的发生在不同年级(X^2=28.257,P〈0.01)、月消费水平(x。=7.101,P〈0.05)、睡眠时间(X。:50.532,P〈0.01)、周体育锻炼次数(X^2=7.013,P〈0.05)以及恋爱(X^2=73.911,P〈0.01)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体育锻炼次数少(OR=8.079)、月消费水平低(OR=3.091)、睡眠时间不足(OR=1.574)以及恋爱(OR=2.570)等因素是大学生疲劳性亚健康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湖南省某高校大学生疲劳性亚健康状况发生率较高,各高校应加大对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力度,引导大学生正确预防和消除疲劳性亚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长沙市某高校大学生疲劳性亚健康患病情况。方法 2013年2—3月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用自行编制的疲劳性亚健康量表对长沙市某大学761名不同年级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某高校大学生疲劳性亚健康患病率为35.35%;在269名疲劳性亚健康患者中,大一至大四学生的患病情况分别占34.98%、47.85%、15.94%、46.06%;每月消费水平<1 000元占45.19%,1 000~2 000元占29.27%,>2 000元占32.43%;每天睡眠时间<6 h占20.21%,6~8 h占57.80%,>8 h占19.10%;每周体育锻炼次数<3次占43.06%,3~5次占33.64%,>5次占31.06%;在校期间恋爱占46.35%,未恋爱占11.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8.257、7.101、33.730、7.13、46.554,均P<0.05)。结论长沙市某高校大学生疲劳性亚健康患病率较高,各高校应加大对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的干预力度,引导大学生正确预防和消除疲劳性亚健康。  相似文献   

3.
周旭  肖元梅  王超  朱洁 《中国公共卫生》2012,28(10):1364-1366
目的 了解江西省南昌市大学生亚健康总体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用自制亚健康量表对南昌市某大学796名不同年级在校学生进行亚健康测量.结果 调查对象的亚健康发生率为71.8%,生理亚健康、心理亚健康、社会亚健康发生率分别为54.1%、26.6%、52.4%;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锻炼时间少、经济压力大是亚健康及其各分项发生的共同影响因素(P<0.05);影响亚健康发生的因素还包括生源、非学生干部、学习成绩差及饮酒多(P<0.05);女生、医学专业、独生子女、饮酒多的学生生理亚健康发生率更高(P<0.05);低年级学生心理亚健康发生率较高,节食、饮酒多是心理亚健康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男生、非学生干部发生社会亚健康的风险更高(P<0.05).结论 南昌市大学生亚健康发生率较高,缺乏体育锻炼及经济压力是其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处方运动干预对大学生疲劳性亚健康状态的改善效果。 方法 整群分层随机抽取湖南省某高校761名不同年级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将处于疲劳性亚健康状态的269名大学生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135名,实施处方运动干预;对照组134名,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3个月后随访。 结果 大学生疲劳性亚健康发生率为35.35%;不同年级大学生疲劳性亚健康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257,P<0.01);干预组的有效率为87.4%,对照组的自然好转率为38.1%,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119,P<0.01);处于疲劳性亚健康状态的大学生经处方运动干预后,疲劳症状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8,P<0.05)。 结论 处方运动干预对大学生疲劳性亚健康改善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5.
了解大学生颈椎亚健康现状及其危险因素,为有针对性开展校园健康促进活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对整群抽取的北京市某综合大学2 026名大一学生和按5%比例抽取的200名一年级研究生颈椎健康状况及生活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一和研一学生颈椎亚健康的发生率分别为45.5%和62.0%,大一文科生和研一男生颈椎亚健康发生率分别高于大一理科生和研一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睡眠质量差、持续操作计算机时间长、不了解和未实施缓解颈部疲劳方法、坐姿不良和每日操作计算机时间长”及“坐姿不良、每周锻炼时间少和睡眠质量差”分别是大一和研一学生颈椎亚健康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应倡导大学生纠正不良坐姿,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并掌握颈椎保健的方法,改善颈椎亚健康现状.  相似文献   

6.
了解大学生发生亚健康状况及其发生的影响因素,为制定亚健康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自制亚健康调查表,在泰安市4所大学中随机抽取一~四年级在校学生共1 396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泰安市大学生亚健康现患率为54.1%,其中男生为53.7%,女生为5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四年级学生亚健康的现患率分别为46.1%,54.5%,60.6%和5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科学生亚健康现患率为49.4%,农科学生为64.9%,文科学生为57.8%,工科学生为51.4%,理科学生为60.8%,不同专业类型学生亚健康现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级是影响学生亚健康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 医学生的健康状况好于其他学科学生,以躯体健康状况最为明显;大学生的亚健康现患率随年级增高而增高;目前高校大学生总体亚健康状况好于其他职业人群.  相似文献   

7.
黄璨  李涛  易星  李双  李咏梅 《现代预防医学》2021,(20):3774-3778
目的 了解长沙市大学生对无偿献血知识的认知情况,分析学校、家庭等因素对其认知情况的影响,为高校献血招募提供方向。方法 在长沙市高校学生中进行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抽取部分学生,利用自制问卷《大学生无偿献血知识调查问卷》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采用Cronbach α系数法和因子分析评价问卷的信效度,t检验/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统计分析大学生无偿献血知识的认知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大学生对单次献血量的知晓最好,对免费用血政策的知晓最差。学校等级(t = 6.752,P<0.05)、专业类别(F = 24.360,P<0.05)、所在年级(F = 6.645,P<0.05)、是否任学生干部(t = 4.050,P<0.05)以及户籍地(t = -2.409,P<0.05)、家人中是否有无偿献血者(F = 21.850,P<0.05)等因素,导致大学生无偿献血认知存在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学校等级对大学生无偿献血认知的影响最大,所在年级对大学生无偿献血认知的影响最小。结论 学校、家庭因素对大学生无偿献血认知存在不可忽视的影响,可结合不同学校和家庭背景针对性地调整高校献血动员的宣讲内容,优化无偿献血的宣传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因新冠肺炎流行延迟开学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大学生心理 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2020年6月1—15日,对河南省某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 学生抑郁、焦虑和压力的检出率分别为77.1%、65.1%和43.4%。社会支持得分为(39.04±7.48)分。不同性别、学历、专业的 大学生抑郁、焦虑和压力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目前是否开学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 (χ2=4.625,P<0.05),不同社会支持程度及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冠 肺炎延迟开学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应该针对不同阶段和人群有所侧重地进行干预,为其提供学业压力应对方 案,增加社会支持,改善因延迟开学导致的大学生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亚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目的 了解高校大学生亚健康总体情况及各因素对亚健康状态的影响.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对武汉科技大学1~4年级在校大学生进行亚健康状态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并用X2检验以及Logistic回归模型对危险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923名大学生中.亚健康发生率为50.9%.亚健康状态发生的频率随年级的增高而增加;医学专业学生亚健康发生率低于其他专业;郁闷心情、失眠、运动时间少等因素均为学生亚健康发生的危险因素.在经济因素方面.家庭年收入及每月个人消费额与学生亚健康状况有相关性.结论 高校应采取增加财政投入等措施提高学生的整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石敏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0):1580-1581
目的 探讨徐州市某大学大学生亚健康发生的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的抽样方法,用自制的量表对徐州市某大学116名大一到大四的在校学生进行测量. 结果 116份问卷中亚健康人数87人,占75.0%.其中生理亚健康发生率为37.1%;心理亚健康发生率为18.1%;社会亚健康发生率为34.5%.经x2检验,学习压力大会使学生发生生理和心理亚健康的几率升高,导致不适疲劳、学习记忆下降的发生率升高,消极情绪、人际关系问题较为严重(P<0.05);经济困难导致生理亚健康、心理亚健康和社会亚健康的发生率升高,使学生的学习记忆下降明显,消极情绪严重(P<0.05);亲友关系差导致学生心理和社会亚健康的发生率增高,不适疲劳、睡眠障碍、学习记忆下降发生较为严重,适应能力、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水平较低(P<0.05). 结论 徐州市某大学大学生亚健康发生率较高,学习压力、经济困难、亲友关系差是其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长沙市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焦虑现状。方法采用就业焦虑问卷对2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贫困生50名。结果贫困生的就业恐惧、工作焦虑、面试焦虑、就业焦虑总分各维度评分分别为(23.50±4.93)分、(12.66±3.22)分、(14.26±2.82)分和(70.58±14.34)分,均高于非贫困生分数(P〈0.05);贫困女大学生的就业恐惧、就业不安、工作焦虑、面试焦虑及就业焦虑总分各维度评分分别为(25.83±4.71)分、(23.10±3.38)分、(14.60±2.40)分、(15.80±2.27)分和(79.33±11.14)分,均高于男贫困生分数(P〈0.01);大四贫困生的就业恐惧、就业不安、工作焦虑、面试焦虑及就业焦虑总分各维度评分分别为(25.10±5.07)分、(21.33±5.08)分、(13.53±3.38)分、(15.07±2.92)分和(75.03±15.26)分,均高于大三贫困生分数(P〈0.05);医学专业贫困生的就业不安、工作焦虑、面试焦虑及就业焦虑总分各维度评分分别为(22.55±4.06)分、(14.27±2.69)分、(15.36±3.08)分和(77.00±13.51)分,均高于非医学专业贫困生分数(P〈0.05)。结论高校应该采取措施减缓贫困生就业焦虑水平,提高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2012年商洛市中学生亚健康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中学生健康促进提供参考。方法整群随机抽取本市6所中学的7 428名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调查亚健康状况,自编因素调查问卷调查相关因素,分析亚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本市中学生亚健康检出人数为3 517名,检出率为47.35%。经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健康饮食(OR=2.218,95%CI=1.374~6.812)、缺乏文体活动(OR=1.112,95%CI=1.102~3.611)、作息时间不规律(OR=1.126,95%CI=1.102~3.611)和心理压力大(OR=1.106,95%CI=1.008~2.372)为中学生亚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商洛市中学生亚健康发生率较高,问题较为严重,应尽快制定实施包括心理、生活习惯、体育锻炼、健康教育及科学用药等多方面的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某部航空兵官兵疲劳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分析航空部队官兵疲劳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维疲劳量表(MFI-20)中文版和一般调查问卷对某部航空部队995例官兵进行测评。结果官兵总体疲劳检出率为14.8%。战斗机组体力疲劳、脑力疲劳及疲劳总均分分值高于直升机组(P<0.01);不同年龄段各组间体力疲劳、活动减少、疲劳总均分分值存有差异,其中31~35岁年龄组得分最高(P<0.05);士兵组动力下降分值高于军官组(P<0.01),士官组活动减少分值高于士兵组(P<0.05);飞行勤务组体力疲劳、活动减少及疲劳总均分分值均高于飞行员组(P<0.01);飞行时数≥1000h组体力疲劳、疲劳总均分分值高于飞行时数<500h组(P<0.01);受教育水平大学以上组体力疲劳、脑力疲劳、活动减少及疲劳总均分分值高于中专组及高中组(P<0.01);家庭经济较差组体力疲劳和疲劳总均分分值高于经济很好及中上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年龄与活动减少呈显著正相关(P<0.05),军衔与动力下降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活动减少呈显著正相关(P<0.05),飞行时数与体力疲劳呈显著正相关(P<0.01),教育程度与动力下降呈显著负相关(P<0.01),家庭经济状况与疲劳总均分、体力疲劳、脑力疲劳和活动减少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年龄、岗位、职务、飞行时数、受教育水平及家庭经济状况是航空部队官兵疲劳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长沙市某高校在校学生健康素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大学生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调查. 结果 414名调查对象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百分制平均得分为(60.918±5.2544)分,68.36%具有基本健康素养(≥60分);传染病预防与慢性病预防维度百分制平均得分较低(分别为46.075±0.8193和4.743±1.2172);科学健康观和急救应急2个维度,女生及格率均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农业户籍大学生健康素养知晓率(70.8%)高于农业户籍(67.5%),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之间的健康素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少数民族(OR=1.775)、农业户籍(OR=1.339)的大学生健康素养相对较低,年龄≥22岁(OR=0.480)、家庭月平均收入≥10 000元(OR =0.686)的大学生健康素养相对较高. 结论 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尤其是传染病预防和慢性病预防,有待进一步提高,应进一步采取必要的健康教育干预,以提高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有氧健身操锻炼对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40名女大学生对其进行有氧健身操训练,然后比较训练前后身体素质成绩和心理健康量表因子得分。结果训练后身体素质有明显的变化,耐力、灵敏、协调等素质显著改善,尤其表现在对墙传球、垒球掷远、Z字型跑、800米跑项目上的成绩较训练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面,在强迫、人际抑郁、焦虑、敌对、妄想和精神病性7项因子上的得分。实验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参加有氧健身操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增强了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氧健身操是较好地提高女大学生身心素质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状况,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932人,采用SCL90测量其心理健康状况。结果该地区大学生心理问题总检出率为16.8%,汉族与少数民族学生之间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农村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城市学生(P〈0.05),非贫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贫困学生(P〈0.05)。结论在该地区大学生心理水平较低,主要表现为强迫症、抑郁、人际敏感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笔者所在城市重点中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SCL-90)表,随机抽样笔者所在城市两所重点中学12~18岁学生508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心理问题检出率18.1%,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依次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抑郁、焦虑等。男女生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SCL-90中女生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分明显高于男生,而男生敌对、偏执因子分明显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高中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分别为9.98%与14.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点中学学生心理问题突出,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电子行业工人的职业应激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788名电子行业工人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采用中文版的(occupational stress inventory-revised edition,OSI-R)问卷进行职业应激测评。采用Epidata3.1建库,应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职业任务得分(180.66±24.15)、个体紧张反应得分(101.63±20.57)均高于西南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体应变能力得分(118.33±19.48)低于西南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流水性作业(t=2.687,P0.05)、任务不适(t=4.087,P0.05)、任务模糊(t=2.263,P0.05)、任务冲突(t=11.729,P0.05)、责任感(t=5.354,P0.05)、工作环境(t=10.144,P0.05)是紧张反应的危险因素;和家人一起住(t=-1.981,P0.05)、高年龄组(t=-2.841,P0.05)、娱乐休闲(t=-2.817,P0.05)、自我保健(t=-3.064,P0.05)、社会支持(t=-3.726,P0.05)是紧张反应的保护因素。结论长沙市电子行业工人的应激程度较一般职业人群高,建议该行业采取优化组织结构与管理、改善工作环境、宣传职业卫生相关健康知识、加强职业健康监护、营造良好企业文化氛围等措施减缓职业应激,促进其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