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农村改水改厕干预措施控制腹泻病效果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水改厕干预措施与腹泻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在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和眉山市丹陵县选取12个行政村,按照既改水又改厕、仅改水或仅改厕、未改水未改厕进行分层,开展腹泻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改水改厕村发病率为o.17%,仅改水或仅改厕村发病率为o.93%,未改水未改厕村发病率为o.70%。结论:控制腹泻病在农村地区的流行,必须实行改善供水与改建卫生厕所“双管齐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四川省农村改水改厕对控制腹泻病发病的效果,为腹泻病的预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6年12月—2007年3、6、9月的15—30日,对四川省罗江县和丹陵县的12个行政村(每个县抽取3个乡镇,每个乡镇抽取2个行政村)改水、改厕情况和腹泻病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抽查的1659户的供水方式均以分散式供水为主,占92.65%,集中式供水水源以地下水为主,占83.6%。卫生厕所仅有716户,占43.16%,厕所类型以沼气池厕所为主,占96.79%,非卫生厕所中以不渗漏旱厕为主,占92.79%。磨子村、龙滩村、石河村和梅湾村为改水改厕村,余家庵和明慧村为改厕未改水村,韩坝村、雄义村和田坝村为改水未改厕村,明月村、五营村和三堰村为未改水改厕村。4次共调查了20551人,有192人发生腹泻,年发病率为0.93%。改水改厕村、改水或改厕村、未改水改厕村腹泻病发病率分别为0.70%(48/6872),0.91%(77/8506)和1.30%(67/5173),3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86,P<0.01)。改水村与未改水村的腹泻病发病率[0.87%(104/12000)和1.03%(88/8551...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改水改厕远期卫生防病效果。方法 设立试验村和对照村进行观察。结果 苍蝇密度 ,试验村改厕前后相比降低了 43.42 % ;改水改厕后第 1、10年与对照村相比分别低5 2 .11%和 6 8.19%。居民腹泻病发病率 ,试验村改水前后相比降低了 41.2 5 %、改厕后较单纯改水又下降了 6 0 .91% ;改水改厕后第 1、3、10年与对照村相比分别低于 39.35 %、6 9.5 2 %、44 .71%和44 .91%。小学生蛔虫感染率 ,试验村与对照村驱虫前和驱虫后半年相比较 ,改水改厕第 3、10年分别低 12 .71%和 33.6 1%、41.16 %和 5 5 .0 9%。结论 改水改厕对降低苍蝇密度、居民腹泻病发病率和小学生蛔虫感染率均具有明显、持久、可靠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1997年~1998年,对两个县6个改水村和6个对照村的10092农村居民的饮水与腹泻病进行入户调查。结果表明,不同饮水类型的腹泻病发病率高低顺序是沟、河、塘水(19.80%)、浅水并(12.67%),混和水(10.06%)和简易自来水(5.92%),饮用以深井为主的简易自来水的改水地区腹泻病发病率显著低于非改水地区。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腹泻病的影响因素是厕所类型(OR 3.652 P<0.01)、饮水类型(OR 2.446 P<0.01)、冷饮(OR1.30 P<0.01)、砧板(OR1.356 P<0.01)、聚餐(OR1.197P<0.01)和凉拌菜(OR 1.184 P<0.01)等,控制混杂因素后,归因于饮用非自来水的AR%为59.1%,表明改建以深井为主的简易自来水可降低59.1%的腹泻病人。  相似文献   

5.
广西改厕改水项目村妇女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欧盟援建广西改厕改水项目地区农村家庭主妇的健康知识水平和改厕改水相关的卫生行为状况,为今后制定有效的、可持续的健康教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广西欧盟援建改厕改水项目地区的隆安县爱华村和陆连村,宾阳县冯村和那宁村,柳江县白见村和三都村等6个项目村作为调查评估的样本村;每个样本村随机抽取60户,共360户,所抽取农户的360名家庭主妇作为调查对象。以入户访谈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由调查员询问家庭主妇与改厕改水相关的健康知识、态度和个人行为状况。结果6个项目村的家庭主妇对5个相关健康问题回答正确率均在85%以上;大多数家庭主妇的健康卫生认识态度比较好,并且支持和愿意参加健康教育宣传活动;饭前洗手率、便后洗手率、喝开水等良好行为比例,爱华村和陆连村家庭主妇比较高,而冯村、那宁村、白见村、三都村等4个村家庭主妇则比较低;大多数家庭主妇将电视作为获得卫生知识的主要渠道。但不同文化程度和经济收入,家庭主妇选择获取卫生知识的渠道略不同。结论农村家庭主妇健康知识水平比较高,伴随改厕改水开展的健康卫生教育取得一定成效,但某些习惯性不良卫生行为的改变与卫生知识知晓水平的提高相比要滞后;在改厕改水项目农村地区进行健康教育干预活动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文化程度、经济条件等选择适合的健康教育方式,使健康教育和促进科学有效地实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东省农村改厕对农民卫生知识、行为和态度的影响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调查的方法,分别在粤北、粤西和粤南各抽取1个县为调查点,每个县分别调查3个改厕村和3个未改厕村。每村抽取30户的户主为调查对象,不足30户的则全村每户调查。调查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和问卷调查的方法,现场调查农户的环境卫生状况,主要包括庭院卫生状况和厨房卫生状况;问卷调查内容为农民的卫生知识知晓情况、卫生行为形成情况以及农民的改厕满意度等情况。结果共收回调查表475份,有效461份,有效率97.05%,其中改厕村259份,未改厕村202份。改厕村农民的庭院及厨房卫生状况优于未改厕村(P〈0.01)。改厕村农民卫生知识总知晓率为93.05%,高于未改厕村的78.05%(P〈0.01)。改厕村农民卫生行为总发生率(85.12%)高于未改厕村的(65.94%)(P〈0.01);改厕村和未改厕村分别有94.21%、81.19%的农民认为有必要进行改厕,分别有94.21%、93.56%的农民表示愿意出钱改厕,分别以愿意出500元以上(67.62%)、500元以下(76.72%)为多(P〈0.01)。未改厕原因主要是农民认为改厕费用太高,负担不起,占75.74%。结论广东省农村改厕后农民的卫生知识知晓率、卫生行为发生率都有明显提高。应加强对农村改厕的政策支持力度,多方筹集资金,提高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农村改厕及相关卫生知识宣传对农村卫生防病效果及村民卫生意识的影响。方法选择2个项目(改厕)村作为调查组,选择经济状况、生活习惯、自然条件等相同的2个非项目(未改厕)村作为对照组。检测改厕与未改厕村环境卫生相关指标,问卷调查村民相关卫生知识知晓情况评价改厕效果。结果改厕树蝇密度比未改厕村下降70.89%;改厕村及未改厕村的感染性腹泻发病率和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3.35%及7.22%和8.1%及24.61%;相关卫生知识宣传干预后改厕村卫生知识的知晓率为89.77%,高于未改厕村的77.12%;户主的文化程度越高,卫生知识知晓率越高,改厕意识越强。结论农村改厕可降低蝇密度,减少当地村民感染性腹泻和寄生虫感染的发生,通过健康教育可提高当地村民卫生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改水改厕措施对腹泻病的控制效果.测算改水改厕的投入与减轻疾病负担的情况.方法:对玉环县202户居民进行入户调查,对100名腹泻病门诊患者和20名腹泻病住院患者开展腹泻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2003-2005年减少的腹泻为202 901.49人次,按照人均收入计算,避免的经济负担为2049.54万·投入产出比为1:7.80;按照人均GDP计算,避免的经济负担为2 788.90万,投入产出比为1:10.61.结论:改水改厕对腹泻病控制的效果明显,提高了农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农村改水改厕、仅改水、仅改厕、未改水未改厕地区人群的腹泻疾病负担。方法分别于2009年7月和9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取四川省丹棱县改水改厕、仅改水、仅改厕、未改水未改厕四个类型村,调查人群腹泻的发病情况,并用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表示疾病负担。结果本研究共调查11 256人次,改水改厕村、仅改水村、仅改厕村和未改水未改厕村的腹泻年发病率分别为0.26、0.30、0.41、1.42次/(人·年)。与改水改厕人群比较,改水、改厕和未改水未改厕村人群腹泻的OR值分别为1.15(95%CI:0.99~1.35)、1.58(95%CI:1.36~1.83)、5.45(95%CI:4.78~6.21)。调查人群腹泻的疾病负担为0.263 8 DALYs/千人。改水改厕类型村的人群为0.163 6 DALYs/千人,仅改水村、仅改厕村和未改水未改厕村的疾病负担依次增高,分别为0.175 1、0.190 4、0.431 9 DALYs/千人。结论改水改厕可减少腹泻发生,减少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10.
南阳市农村居民卫生改厕知信行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南阳市农村居民改厕相关卫生知识、态度、行为状况、肠道传染病发病情况及其家庭环境卫生状况,为今后农村改厕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南召县作为调查点,在该县随机抽取2个改厕村和2个未改厕村,每村随机抽取100户,每户的户主优先作为本次调查对象。调查主要采用个别访谈、现场察看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结果本次共调查400人,收回有效问卷397份,有效率为99.25%。其中改厕村200人,未改厕村197人。改厕村居民卫生知识总知晓率为91.28%,高于未改厕村的73.32%(P<0.01);改厕村居民卫生行为总形成率为56.75%,高于未改厕村的47.46%(P<0.01);改厕村有98.50%的居民认为改厕不会增加农民负担,未改厕村只有36.04%的居民认为改厕不会增加农民负担;改厕村居民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率为1.00%,低于未改厕村的5.08%(P<0.05)。改厕村的庭院、厕所卫生状况好于未改厕村(P<0.05)。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婚姻状况的居民改厕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文化程度越高其卫生知识知晓率越高。结论农村改厕后居民卫生知识知晓率、卫生行为形成率都有明显提高,肠道传染病发病率显著降低,庭院、厕所卫生状况明显改善。改厕宣传、广播或电视是居民获得卫生知识的主要来源。居民的文化程度是其卫生知识知晓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高青县农村供水市政化管理卫生状况,探讨适宜农村的饮用水卫生管理模式。方法于2007—2010年间对高青县自来水公司统一管理的515个村,实施农村供水市政化管理前后,开展饮用水基本情况调查和水质卫生监测。结果 515个村中饮用水改由高青县自来水公司13个分公司供应后,实行与城市一致的市政化管理模式,统一使用黄河水做水源。经完全处理,实现同源同网,全天24 h连续供水。监测样品的合格率由市政化管理前的56.96%上升到管理后的96.41%,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6.74,P<0.01)。从单项检测指标看,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色度、氟化物、硝酸盐和总硬度改善较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高青县农村供水市政化管理模式显著改善了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值得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为国家制订农村饮用水安全发展规划和策略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6年10月至2007年5月,在莱州市农村进行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调查。[结果]10个监测点(村),检测家庭饮用水水样20份,达到一级的3个点、6份,二级的3个点、6份,三级的1个点、2份,超三级的3个点、6份 饮用合格水的5 098人,占监测点人口总数的64.80% 各个检测项目中,单纯细菌总数超标的1个点(丘陵),细菌总数、氯化物和总硬度均超标的2个点(沿海)。[结论]莱州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比较好。沿海地区氯化物和总硬度指标超标,水质较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掌握山东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防治措施落实效果及病情动态.方法 于2009-2014年在山东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按照国家《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方案》和《山东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方案》规定的方法和要求,抽取10个监测县,每个监测县随机抽取10个改水降氟工程,调查其运行效果,并测定水氟浓度;每个监测县选择3个病区村作为固定监测村,调查改水村改水工程运行情况及水含氟量,检测未改水村饮水氟浓度,检查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对25岁以上成人进行氟骨症X线检查和尿氟检测.结果 在监测县中,共监测改水降氟工程511个,正常运转率为97.06%(354/511),水氟合格率为55.19%(282/511).在165个已改水村中,共监测147个改水工程,正常运转率为97.28%(143/147),水氟合格率为62.59%(92/147).在12个未改水监测村,水氟>1.20 mg/L的村占58.33%(7/12).2009-2014年全部监测村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平均为50.10%(4 563/9 107),氟斑牙指数为1.0,氟斑牙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x2=172.69,P<0.01).改水工程正常运行且水氟合格监测村儿童氟斑牙的检出率为44.81%(2 543/5 675),氟斑牙指数为0.87,氟斑牙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x2=248.30,P<O.01).改水工程非正常运行或水氟超标监测村儿童氟斑牙的检出率为61.10%(1 750/2 864),氟斑牙指数为1.26.未改水监测村儿童氟斑牙的检出率为47.54%(270/568),氟斑牙指数为1.07.改水工程正常运行且水氟合格监测村的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低于改水工程非正常运行或水氟超标的监测村(x2=-202.11,P<O.01).2009和2014年度25岁及以上成人氟骨症X线检出率分别为8.04%(119/1 481)和7.25%(106/1 463).2014年水氟合格村和水氟超标村成人尿氟几何均值均低于正常值上限(1.60 mg/L).结论 山东省改水防治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改水降氟工程的水氟超标问题较为严重,氟中毒病情尚未得到全面控制,防治工作有待进一步强化和深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徐州市成人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为制定卫生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首先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研究对象,然后通过入户面对面询问调查的方法对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民族、婚姻状况、教育、职业、经济水平和家族史、吸烟、饮酒、体力活动等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本次共调查18岁及以上居民39445人,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34.60%和9.40%,标准化率分别为32.97%和8.67%,男性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6.73%和8.62%,女性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2.61%和10.13%.超重率、肥胖率均随着年龄的增高而升高,超重率55岁(18岁~组16.31%;25岁~组27.38%;35岁~组37.28%;45岁~组41.55%;55岁~组40.71%;65岁~组37.64%;75岁~组32.08%)以后有所下降,肥胖率75岁(18岁~组2.49%; 25岁~组6.41%;35岁~组9.64%;45岁~组11.24%;55岁~组12.07%;65岁~组12.45%;75岁~组8.88%)以后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超重率x2=1 097.602,P<0.01;不同年龄肥胖率x2=447.864,P<0.01).不同职业(x2=191.28,120.38)、不同文化程度(x2=178.41,243.59)、不同婚姻状况(x2=431.67,118.43),超重率和肥胖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每天吃蔬菜量大和吸烟是超重或肥胖的保护性因素,中老年人、饮酒和饭量大是超重或肥胖的危险性因素.结论 徐州的超重与肥胖患病形势严峻,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针对中老年人、男性、饭量大及饮酒等高危人群进行综合防治,倡导平衡膳食,加大蔬菜的摄人量以预防超重和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河北省某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污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提出改进措施,以确保农村居民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和身体健康。[方法]分别于2012年枯水期(3—4月)和丰水期(7—8月),采集某市9县(市)1060份水样,依据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和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检测和评价。[结果]水样合格率为65.8%,单项微生物指标中总大肠菌群合格率最低,为72.3%;菌落总数合格率为82.9%;耐热大肠菌群合格率为82.2%。枯水期与丰水期微生物指标合格率间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7.25,P〈0.01);深井水源与浅井及其他类型供水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42,P〈0.01);不同的地域间差异亦存在统计学意义(χ^2=29.547,P〈0.01)。[结论]该市农村饮用水微生物指标受供水时期、水源类型、地域等多因素影响。农村饮水微生物污染现状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推进深井水源选址,加强丰水期净化消毒处理,以确保居民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农村环境卫生健康危害因素水平,客观评价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为政府部门制订农村环境卫生改善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照按比例分层(包括经济水平、地理地貌、人口等)随机抽取15个市、24个县(市、区)的480个行政村、2 401户为本次调查对象,采用统一的调查表,通过查阅资料、访谈、现场观察、实验室检测等方法收集调查数据。结果 24个县(市、区)的480个行政村农村饮用集中式供水人口占31.97%,饮水总体合格率为50.61%。480个村中35.84%的生活垃圾能定点堆放、8.33%统一收集,但仍然有55.83%的农村垃圾随意堆放。生活污水排放中,76.87%的村主要是随意排放,其次是明沟、暗沟、管道排放。71.79%工业企业、81.34%养殖业污水主要是直接排放,严重污染河水和地下水。卫生厕所占26.65%,非卫生厕所占68.90%,无厕所占4.45%。从卫生厕所的使用管理情况看,52.31%的厕所不清洁,66.76%的厕所有臭味,61.93%的厕所有蝇蛆,59.2%的厕所有粪便暴露。480个村中开展灭蝇工作的最多村也仅占12.71%,开展灭蟑工作的村只占4.79%。结论农村环境卫生现状不容乐观,存在各种影响人群身体健康的环境危害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我市农民腹泻病流行和防治现状,确定今后腹泻病的防制对策.方法 对部分农民进行整群抽样调查,统一方案和标准,向各村每户家庭主妇或知情者询问该户成员的发病治疗等情况,并详细记录.结果 枣阳市农民腹泻病发病率方位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2009年8月20日和28日分别出现2个发病高峰,间隔1周;从2岁组以...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江门地区农村居民卫生村创建前后公共卫生状况与感染性疾病情况,为今后创建卫生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卫生村创建标准中相关的内容,设计调查问卷,对村民开展现场检查,并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卫生村创建后121人(户)与创建前234人(户)的结果进行比较,卫生村创建后村民家居环境、户厕清洁度、户厕完整性、户厕内卫生管理、自来水普及率、水质合格率、道路硬底化率、卫生户厕普及率、无害化处理率等13项指标均好于卫生村创建前,两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卫生村创建后肠道传染病(沙门菌、痢疾、甲型肝炎)、感染性腹泻和寄生虫感染的发病率均低于创建前,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卫生村创建后各项指标均好于卫生村创建前。创建卫生村能改善家居环境卫生面貌,提高家庭生活质量,产生了卫生、环境、经济和社会等一系列效益,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汶川县、理县部分地区地震后卫生状况及居民灾后卫生与健康教育需求,为地震灾区卫生防疫与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地震发生后第14~36天,在四川省理县和汶川县部分城乡居民点进行卫生现状与需求调查,调查访谈受灾居民90人。结果城乡各安置点饮用水供应充足,食品供应基本充足。居民最急需的是帐篷(81.1%)。81.0%的居民认为厕所蹲坑数量能满足需要,66.7%的居民认为厕所比较脏或很脏。92.2%的居民地震后从不饮用生水。8.1%的居民能做到生熟刀板分开。24.6%的居民能将剩菜剩饭煮透后再吃。近一半农村居民没有获得过任何形式的健康教育。82.0%的居民希望获得传染病防治知识,地震后城乡卫生状况与居民卫生需求在多个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地震后农村地区厕所卫生、垃圾处理等问题较突出,农村居民卫生防病知识和技能还很欠缺。卫生工作者与村干部在健康教育中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为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Stata11.0软件,对我国现有已报道的手足口病发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近1周有手足口病接触史、公共场所暴露史、共用玩具接触史,饮用生水,居住在农村为危险因素。饭前便后洗手为保护因素。结论影响手足口病发病的因素较多,应从多方面进行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