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对顺式氯氰菊酯原药进行毒性及致突变研究。方法:按《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GB15670-1995),选择小鼠、大鼠、家兔,采用经口、皮肤、黏膜、呼吸道途径染毒,研究其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结果:顺式氯氰菊酯原药雌雄小鼠急性经口LD50分别为27.1、31.6 mg/kg。雌雄大鼠急性经口LD50分别为171、200 mg/kg;雌雄大鼠急性经皮LD50分别为584.0、681.0 mg/kg;雌雄大鼠吸入LC50值均大于2.0 g/m3,皮肤刺激反应积分值为0,眼刺激积分指数为4,眼刺激平均指数(48 h后)为1;剂量5.0 mg/皿Ames试验阴性,剂量5.4~6.3 mg/kg(1/5 LD50)观察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率无显著增高,小鼠睾丸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该实验范围内,顺式氯氰菊酯原药无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特丁津原药致突变性。方法按照GB15670-1995《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1]进行。结果特丁津原药Ames试验、微核试验、小鼠睾丸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均为阴性。结论特丁津原药不引起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染色体断裂或整条染色体丢失,本试验提示特丁津原药无明显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原药的致突变性及亚慢性毒性作用。方法 按照GB15670—1995《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进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睾丸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及大鼠亚慢性毒性试验。结果 (1)50~200μg/皿剂量组的Ames试验结果为阴性。(2)染毒6.25~50.00 mg/kg剂量组的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原药不引起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染色体断裂或整条染色体丢失。(3)染毒12.5~50.0 mg/kg剂量组的小鼠睾丸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未见增加。(4)亚慢性毒性试验高剂量组部分动物在染毒后期出现全身震颤、精神不振、被毛蓬松、体重增长缓慢等中毒症状。实验结束时,高剂量组雌鼠淋巴细胞比例降低、中间细胞比例增高,肝脏脏器系数明显增高;雄鼠肾脏和脑的脏器系数增高。中、高剂量组雄鼠淋巴细胞比例降低、中间细胞比例增高,心脏脏器系数增高。结论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原药无明显致突变作用。该药可引起动物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及免疫功能。本实验提示,SD大鼠口服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原药90 d的最大无作用剂量为0.89 mg.kg-1.d-1。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噻磺隆原药的毒性及致突变性。方法 选择大鼠、豚鼠及家兔 ,采用经口、经皮肤、黏膜染毒途径 ,研究其急性毒性。同时用Ames实验、微核实验、小鼠睾丸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实验进行致突变性研究。结果 噻磺隆原药的大鼠经口LD50 大于 464 0mg/kg ;家兔皮肤及眼刺激强度为轻度刺激性 ;豚鼠皮肤变态反应实验为弱致敏性 ;Ames实验阴性 ,在 10 0 0~ 5 0 0 0mg/kg剂量范围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无显著增高 ;噻磺隆原药各剂量组染色体畸变细胞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噻磺隆原药属于低毒、弱致敏性农药 ,在本实验条件下 ,噻磺隆原药无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5.
熊志军  胡雄飞  陆丹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9):1781+1792-1781,1792
目的评价95%草胺磷原药的致突变作用。方法按照GB/T21793-2008《化学品体外哺乳动物细胞基因突变实验方法》进行。结果在非代谢活化及肝微粒体酶系S-9代谢活化条件下,95%草胺磷原药实验结果为阴性,阳性对照组突变率显著增加。结论 95%草胺磷原药对小鼠淋巴瘤L5178Y细胞TK基因无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植物甾醇酯的亚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方法设0.54、1.08、2.17 g/kg体重3个剂量,观察亚急性毒性。设0.5、2.0和5.0g/kg体重3个剂量观察对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和小鼠精子畸形的影响。结果各剂量组各项指标均未见有明显的亚急性毒性。各剂量组对小鼠未见有明显的致突变性。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植物甾醇酯无亚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7.
地亚农又称二嗪磷 (diazinon)、大亚仙农等 ,纯品为无色油状物 ,能与大多数农药混用 ,具有触杀、胃毒、熏蒸作用 ,并具有一定的杀螨活性。国内生产厂家不多 ,其产品多用于出口 ,在国内还未被广泛使用。本实验进行大鼠急性毒性试验、致敏试验、Ames试验、小鼠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变试验 ,对样品进行测试 ,为进行农药安全评价提供毒理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1 1 样品地亚农 95 %原药由河北某化工有限公司提供。1 2 试验菌种鼠伤寒沙门氏菌组氨酸营养缺陷型菌株TA97,TA98,TA10 0 ,TA10 2由中国预防科学院劳动卫生研究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吡虫啉原药致突变性和亚慢毒性。方法按照GB15670—1995((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进行。结果1.Ames试验、微核试验、小鼠睾丸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均为阴性。2.亚慢性毒性试验:在高剂量水平(雌、雄分别为29.01和27.07mg·kg^-1·d^-1),可引起雌鼠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增高,引起雄鼠红细胞平均体积、血小板平均体积明显增高,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减低,雌、雄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换酶、天冬氨酸氨基转换酶、肌酐增高。结论本试验提示吡虫啉原药无明显致突变作用。对动物肝脏有损伤作用。SD大鼠亚慢性(90d)经口喂饲毒性的最大无作用剂量雌、雄分别为7.56和6.93mg·kg^-1·d^-1。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戊唑醇原药使用的安全性.方法:按GB15670-1995《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进行二阶段毒性测试.结果:戊唑醇原药对雌雄小鼠和雌雄大鼠急性经口LD50(95%可信限)分别为2 000(1 370~2 910),1 080(741~1 570)mg/kg 和2 710(2 000~3 690),3 160(~)mg/kg;雌雄大鼠急性经皮LD50值均>2 000 mg/kg;家兔皮肤、眼刺激反应积分均值为0;豚鼠皮肤平均反应值为0,致敏率为0;在受试剂量下,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睾丸染色体畸变及Ames试验结果均为阴性.结论:该农药属低毒级、无刺激性、弱致敏物,未发现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10.
烟嘧磺隆原药致突变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烟嘧磺隆原药的致突变性,预测其遗传危害和潜在致癌作用的可能性。方法:用昆明种小鼠经口灌胃染毒(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实验的剂量分别为250、500、1000mg/kg,睾丸细胞染色体畸变实验的剂量分别为300、1500、3000mg/kg),取其股骨或睾丸组织,常规制片,观察分散良好的中期分裂相,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Ames)试验采用平板掺入法(剂量分别为0.032、0.16、0.84、4.0μg/皿)。结果:小鼠骨髓,睾丸细胞染色体畸变实验显示,烟嘧磺隆原药给药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Ames试验显示各菌株的各测试浓度的回变菌落数均未超过自发回变菌落数的两倍。结论:在本实验范围内,烟嘧磺隆原药无效突变性。  相似文献   

11.
杨秀鸿  安飞云  陆丹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0):2084-2087
目的探讨戊唑醇原药的诱变性及亚慢性毒性作用。方法按照我国GB15670-1995《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要求进行。结果 62.5~250μg/皿的Ames实验结果为阴性;染毒14.7~294 mg/kg的剂量组微核试验结果为阴性;染毒36.8~147 mg/kg的剂量组的小鼠睾丸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未见增加;亚慢性经口毒性试验高剂量组(71.7mg/kg.bw/d)的雄鼠在染毒中后期出现精神不振、少动、被毛蓬松、会阴部污秽等中毒症状。结论戊唑醇原药无明显致突变作用。戊唑醇原药有一定的蓄积毒性作用,可引起潜在的慢性中毒,主要的毒作用部位是肝脏与血液系统。戊唑醇原药SD雌、雄大鼠亚慢性(90 d)经口试验未观察到有害效应的剂量水平分别为16.3、8.0 mg/kg.bw/d。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异丙草胺原药的致突变性,预测其遗传危害和潜在致癌作用的可能性。方法用昆明种小鼠经口灌胃染毒,骨髓微核试验的剂量分别为5000、2500、1250、625mg/kg,睾丸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的剂量为625.00、312.50、156.25mg/kg,分别取胸骨、睾丸组织,常规制片,镜下观察。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Ames)试验采用平板掺入法,剂量分别为0.5、1.0、2.0、5.0mg/皿。结果小鼠骨髓微核、睾丸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显示:异丙草胺原药染毒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mes试验显示各菌株的各剂量组的回变菌落数均未超过自发回变菌落数的两倍。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未发现异丙草胺原药的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13.
灭螺药浸螺杀的LD50值为小鼠1100mg/kg(♂)和1282mg/kg(♀),大鼠2042mg/kg(♂)和1950mg/kg(♀),属低毒物质。蓄积毒性实验表明无明显蓄积毒性,使用浓度下对家兔的眼和皮肤无刺激性。Ames试验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均未见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二氧化氯消毒液的致突变性。方法设0.5、2.0和5.0g/kg体重3个剂量组,观察其对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和小鼠精子畸形的影响。设625、1250、2500和5000μg/ml 4个剂量组,进行V79细胞基因突变试验。结果各剂量组在体内体外致突变性研究中未见有致突变作用。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该二氧化氯消毒液无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近一步研究不同剂量下氯乙烯对哺乳动物的致突变作用及生殖毒性.方法通过小鼠静式吸入染毒法进行精子畸变试验和微核试验的方法,观察氯乙烯的致微核率和精子畸变率.结果试验动物经氯乙烯染毒后,精子畸变试验中高、中、低染毒组畸变率分别为4.12%、2.88%、2.32%,与阴性对照组畸变率1.46%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微核试验高、中、低剂量组微核率分别为13.1‰、9.5‰、8.4‰,与阴性对照组微核率3.3‰相比差异亦均有非常显著性.结论氯乙烯可能具有诱变作用.  相似文献   

16.
阻垢剂--聚天冬氨酸的致突变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阻垢剂--聚天冬氨酸的致突变性.方法选用昆明种小鼠,采用小鼠急性毒性实验(剂量设为20 ml/kg)、Ames实验(剂量分别为5.000、1.000、0.200、0.040、0.008 mg/皿)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剂量分别为5.00、2.50、1.25g/kg),研究了聚天冬氨酸的一般毒性和致突变性.结果采用霍恩法计算聚天冬氨酸小鼠经口半致死量(LD50)大于5 000 mg/kg;TA97、TA98、TA100和TA102 4种菌株在+S9和-S9条件下的致突变率(MR)均小于2;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结果显示,阳性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微核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各剂量组雌、雄小鼠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微核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聚天冬氨酸无毒,无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17.
藻类代谢产物对饮用水致突变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纯培养富营养化湖泊常见的4种藻类,在不同加氯量、不同代谢产物含量的条件下模拟饮用水氯化消毒工艺。应用Ames致突变试验检测氯化样品的致突变性,应用气相色谱分析法测定氯化样品的三氯甲烷(HCl3)生成量。结果表明:氯化样品的致突变活性与藻类代谢物含量及加氧量均呈正相关(P<0.05);CHCl3生成量随代谢物含量、加氯量增加而增加,与致突变活性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甲基吡噁磷原药的致突变性,预测其遗传危害和潜在致癌作用的可能性。方法用昆明种小鼠经口灌胃染毒,骨髓微核实验的剂量分别为320、160、80、40mg/kg,睾丸细胞染色体畸变实验剂量为160、80、40mg/kg,分别取胸骨、睾丸组织,常规制片,镜下观察。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Ames)实验采用平板掺入法,剂量分别为0.50、1.25、2.50、5.00mg/皿。结果小鼠骨髓微核、睾丸细胞染色体畸变实验显示:甲基吡噁磷原药染毒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es实验显示各菌株的各剂量组的回变菌落数均未超过自发回变菌落数的2倍。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未发现甲基吡噁磷原药的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19.
颜冬英  李厚勇  王蕊  郭启明 《职业与健康》2010,26(17):1956-1957
目的探讨氰菌胺原药的致突变作用。方法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分别以1000、500、250mg/kg剂量经口给药2d,小鼠睾丸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分别以2000、1000、500mg/kg剂量经口给药5d,观察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及睾丸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率。鼠伤寒沙门杆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选用TA97、TA98、TA100和TA102菌株,试验剂量为5000、1000、200、40μg/皿,观察各菌株的回变菌落数。结果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及小鼠睾丸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mes试验,氰菌胺原药各剂量组的回变菌落数均未超过自发回变菌落数的2倍,亦未见剂量-反应关系,Ames试验结果为阴性。结论上述致突变试验结果表明氰菌胺原药无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20.
神经酸的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神经酸的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为其应用提供安全性毒理学评价依据.方法按照卫生部<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进行:设8、40、200、1000和5000μg/皿五个剂量组,进行Ames试验:设2.5、5.0和10.0g/kg体重三个剂量组,观察其对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和小鼠精子畸形的影响.结果神经酸大、小鼠急性经口毒性LD50均大于10.0g/kg体重,属实际无毒类,各剂量组在体内体外致突变性研究中未见有致突变性.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神经酸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