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用的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Killian手术),是在鼻中隔粘软骨膜上作“(”切口。其缺点是在畸形复杂或结缔组织增生粘连的情况下,因手术野和视野的局限性,难以矫正完全,并因粘膜剥离困难,往往会留下粘连区,此时钳除偏曲的软骨质,易造成粘膜损伤或引起鼻中隔穿孔。此外,手术切除的软骨部分较大,影响鼻的正常呼吸机能。对于鼻发育未完全的儿童,手术更是禁忌。故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已不应再视为鼻中隔偏曲处理的常规手术。 10年来,我们开展了鼻粘膜下矫正术。其特点是:手术野大,鼻中隔各部暴露充分,操作方便。视野清楚,在明视下剥离,  相似文献   

2.
手术矫正鼻中隔偏曲已有近100年历史。直到1904年Killian才使手术步骤舰范化,并沿用至今,即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七十多年来的临床实践,发现该术存在一些缺点,因此,自七十年代作了一些改进,或称鼻中隔脱膜下矫正术。1980年以来,我科作鼻中隔偏曲手术114例。其中采用改良方法的39例。男34,女5,年龄15~50岁。鼻中隔向一侧呈“C”形20例,呈“S”形10例,棘突距状突8例,前端偏曲并外鼻畸形1例。矫正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鼻中隔偏曲是鼻部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以手术治疗为主。1904年Killian首先提出的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至今仍为临床广泛应用。近年,鼻内窥镜技术在鼻疾病治疗中的优越性越来越明显,尤其为鼻中隔偏曲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我科自2004年以来应用鼻内镜技术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38例,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鼻中隔偏曲是鼻部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以手术治疗为主。1904年Killian首先提出的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至今仍为临床广泛应用。近年,鼻内窥镜技术在鼻疾病治疗中的优越性越来越明显,尤其为鼻中隔偏曲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我科自2004年以来应用鼻内镜技术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38例,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彭涛  李志勇  李红光  马鹏 《四川医学》2010,31(6):798-799
目的探讨鼻部手术联合悬雍垂腭咽成形术(H-UPP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疗效。方法 34例患者术前均行PSG确诊,20例行鼻中隔矫正术,10例行鼻中隔矫正术加单侧下鼻甲粘膜下部分切除术,2例行鼻中隔矫正术加双侧下鼻甲粘膜下部分切除术;2例行鼻中隔矫正术加鼻息肉切除鼻窦开放术。34例患者术中同期联合H-UPPP手术。术后监护12~24h,随访1年。结果治愈12例,好转13例,有效9例,所有患者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鼻部手术联合H-UPPP治疗OSAHS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技术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鼻中隔矫正术最早出现于 175 0年。目前临床沿用的鼻中隔矫正手术方法为 190 0年Killian首创 ,即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1] 。随着鼻内窥镜手术广泛开展 ,已观察到鼻中隔偏曲与鼻腔其他结构与鼻窦炎的发生确有相关性。其手术的目的和适用症及手术方法较过去有明显的不同 ,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在直视下操作 ,手术精确 ,已用于内窥镜鼻窦手术中 ,鼻中隔手术成为内窥镜手术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也进一步拓宽了这一手术的应用范围。我科自2 0 0 1年 6月 - 2 0 0 2年 4月收治鼻中隔偏曲及伴有鼻中隔矫正术及功能性鼻窦开放术 ,获得满意的疗效 …  相似文献   

7.
自1987年6月以来,作者在Killian木式的基础上改进手术方法,共施行348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与Killian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比较具有手术视野广、创伤小、出血少,无鼻中隔血肿待并发症特点,术后有效率100%,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男性207例,女性141例。年龄18—40岁184例,41—50岁113例,50岁以上61例。病史1—28年之间。慢性鼻出血117例、涕中血丝并鼻阻头痛139例、  相似文献   

8.
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中隔偏曲是耳鼻咽喉科临床常见病,鼻中隔偏曲的治疗,从经典的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即经典的Killian手术发展至鼻中隔成形术,有了许多改进,我科于1986年开展传统的鼻中隔成形术,但前鼻镜下操作暴露野有一定的局限性且示教困难,患者不舒适,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经鼻内镜下行鼻中隔成形术更显其优越性.我科近6年开展此项手术1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鼻中隔成形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疗效及其优缺点。方法对143例鼻中隔偏曲的患者行鼻中隔成形术,术后随访1年以上,平均4.5年,同时随机选择140例接受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Killian术)的患者,对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在改善鼻部症状方面,鼻中隔成形术与Killian术两者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后者术后鼻中隔穿孔、鼻中隔摆动及“鼻尖上方”鼻梁凹陷的发生率较高。结论鼻中隔成形术是一种极为安全且疗效很好的手术,术中需特别注意高位偏曲的筛骨垂直板前上方及四方软骨的处理。  相似文献   

10.
鼻中隔偏曲症为耳鼻咽喉科一常见病及多发病 ,多由先天发育或外伤所致 ,并与许多鼻部疾病有关 ,例如 :鼻炎、鼻窦炎、鼻息肉、真菌性鼻窦炎、鼻出血等。因此 ,矫正鼻中隔畸形 ,在治疗鼻部其他疾病时 ,显得更为重要。传统的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 ,存有很大的缺点 ,需要切除大部分中隔软骨及筛骨垂直板 ,对鼻中隔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笔者自 1997年以来改变传统的手术方法 ,完成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或称鼻中隔成型术 6 7例 ,术后效果良好 ,避免了手术后的并发症 ,达到了治疗效果 ,现介绍如下。1 手术方法手术按常规进行 ,1%…  相似文献   

11.
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3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疗效。方法:2005年4月至2010年8月来我院收治鼻中隔偏曲患者68例,其中传统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31例,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37例。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情况,两组患者在术后疼痛、粘骨膜完整性,、偏曲矫正满意度、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1)经统计学分析,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在术中疼痛,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粘骨膜完整性及偏曲矫正满意度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较传统手术术野清晰,手术操作过程直观,减少了手术次数,降低了术后并发症,提高了偏曲矫正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鼻中隔、多副鼻窦联合手术的临床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鼻中隔与多个副鼻窦联合手术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72名双侧上合窦炎,筛窦炎(23人伴鼻息肉),鼻中隔偏曲,下鼻甲肥大(11名)的患者,在全麻下一次接受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传统的上颌窦根治术,鼻息肉摘除术,筛窦切除术及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对其术中出血,围手术期的术后疼痛,而部肿胀,心率,体温,血氧饱和度,并发症,及术后1年鼻通气,鼻腔炎性分泌物,鼻息肉和副鼻窦炎得发的情况,分别于一侧上颌窦根治术,双侧鼻息肉筛窦切除术,单纯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组,进行了对照分析。结果 联合手术组除术中出血较多外,围手术期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但术后疗效明显提高。结论 全麻下鼻中隔与多副鼻窦一次性手术是疗效较好和安全可行的,并能减少鼻息肉及副鼻窦炎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鼻内镜下局限性鼻中隔切除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鼻中隔偏曲是鼻部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 ,临床上以手术治疗为主。 190 4年 Killian首先提出的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至今仍为临床广泛应用 [1 ] 。近年 ,随着鼻内镜手术的不断普及 ,鼻内镜技术广泛应用于鼻中隔手术 ,文献多有报道 [2~ 4 ] 。我科自 1990年以来应用鼻内镜技术行局限性鼻中隔切除术 12 8例 ,其中 35例应用 CO2 激光辅助行鼻中隔嵴突及距状突切除术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1)实验组 12 8例 ,其中男性 81例 ,女性 4 7例 ,年龄 14~ 72岁 ,平均 2 8.9岁。其中单纯鼻中隔偏曲 76例 ,鼻中隔…  相似文献   

14.
中隔偏曲矫正术是五官科的常规手术 ,是解除因中隔偏曲而致鼻塞、出血、头昏及其它症状的有效方法。我科以往对鼻中隔偏曲均采用粘膜下切除术 ,自 2 0 0 0年以来采用鼻中隔成形术 6 5例 ,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4 5例 ,取得良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患者  相似文献   

15.
鼻内镜下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24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未成年人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可行性。方法对24例未成年人鼻中隔偏曲患者施行鼻内镜下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结果24例术后随访18个月,治愈率95.83%,总有效率100%。全部病例鼻中隔矫正基本平直,未发生鼻梁凹陷、偏斜、鼻腔粘连、鼻中隔穿孔、血肿等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是治疗未成年人鼻中隔偏曲的有效方法。合理选择适应症和手术方法是未成年人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鼻中隔偏曲为鼻科临床常见病之一,轻者可无任何不适,重者常导致头昏、头痛、鼻阻、鼻出血等症状。治疗通常以手术为主,既往多采用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1999年3月我们采用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进行治疗,并进行疗效观察与常规手术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施行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将鼻中隔偏曲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60)采用Killian切口术式治疗,观察组(n=60)采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效果、并发症等方面差异。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鼻塞症状VAS评分高于观察组、手术治疗的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施行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是处理鼻中隔偏曲较有效、安全的术式,值得临床研究并推广实用。  相似文献   

18.
鼻中隔偏曲是临床常见疾病.随着鼻内镜的应用,鼻腔、鼻窦解剖及生理功能愈发清楚.鼻中隔手术愈来愈精细.我科自2001年8月~2004年5月间,行鼻中隔成形术70例,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4例,鼻中隔成形术伴鼻息肉切除术、鼻窦开放术66例.  相似文献   

19.
鼻中隔偏曲病人肥大下鼻甲的临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鼻中隔偏曲病人手术后肥大下鼻甲的变化,探讨鼻中隔偏曲病人肥大下鼻甲的临床治疗原则。[方法]统计254例合并下鼻甲肥大的鼻中隔偏曲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4例施行鼻中隔矫正术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210例单纯施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术后6个月观察全部患者的下鼻甲大小和鼻腔通气情况,将两种手术方法之间比较、每种方法手术前后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人鼻腔通气改善率无差异(P〉0.05)。单纯行鼻中隔矫正术后半年,87.6%肥大下鼻甲与对侧下鼻甲对称。仅有26例,12.4%单纯行鼻中隔矫正术后的病人再次做了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或等离子射频术。[结论]单纯做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肥大下鼻甲可以自行变小。下鼻甲有很强的自身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20.
鼻中隔偏曲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疾病,以往治疗方法为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或鼻中隔矫正术,以达到消除症状、恢复鼻功能之目的.鉴于以往方法在治疗鼻中隔偏曲类型为矩状突(棘突)或嵴的患者时多有发生患处粘软骨膜或粘骨膜撕裂、穿孔等并发症,且手术费时、费力、患者痛苦较大等弊端,我们采用鼻中隔矩状突或嵴凿削术,经观察比较效果良好,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①一般资料:实验组为1998年6月~2000年6月间收治的32例患者,鼻中隔偏曲类型为矩状突(17例)或嵴(15例),其中男22例,女10例,平均年龄28岁.全部患者均有鼻塞、头痛、鼻出血或邻近部位受累症状.对照组为1996年5月~1998年5月收治的上述类型的鼻中隔偏曲患者,采取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或鼻中隔矫正术28例.其中男20例,女8例,平均年龄33岁,矩状突13例,嵴15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